李治回答:“自古蜀地多俊才,兒臣想前往蜀地,拜訪賢才,增加閱曆。”
皇帝李世民說:“必須去嗎?”
李治肯定的回答:“必須去!此行對兒臣未來很重要。”此行對李治确實很重要,因爲他打算前往四川,去見一見宿命中的那位武皇後。與其按照宿命安排,等待武皇後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不如主動一些兒,先去見見她。
皇帝李世民有些舍不得李治走,說道:“當今形勢,你也知道,我對你很滿意,群臣、世家對你也很滿意。我本來準備近期改封你爲太子,既然你說此行,你必須去,那你就去吧。等你回來,這個太子之位就是你的。”
“謝父皇。”李治回答道。
離開皇宮時,李治向皇帝李世民提到,河間郡王李孝恭希望能留在長安。皇帝李世民很驚訝:“孝恭?他也願意出來做事?”
“是。”李治回答道。
于是,皇帝任命李孝恭爲左武候大将軍,負責皇宮警衛。李孝恭留在長安,這也是李治和李孝恭反複商量的結果。皇帝李世民軍伍出身,馬上天子,對軍權抓的很緊,尤其是外出将領的領兵權。出京才交給虎符,一入京虎符必須立即上交。外出領兵将領,皇帝李世民也是反複考驗,隻有深得其信任,才能領兵。京師長安,皇帝李世民經營的更是鐵桶一座,除了太子的貼身護衛——東宮六率,其他軍隊調動,沒皇帝李世民命令,是誰都調動不了的。李孝恭現在一返回朝堂,就想外出領兵,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隻能老老實實的呆在長安,在皇帝李世民的監督下做事。
第二日,李治就帶着兩名貼身侍衛薛仁貴和王方翼,幾位大内供奉和衆多的晉王府護衛辭别前來送行的太子承乾、魏王李泰、文武百官、關隴貴族、山東豪族等,浩浩蕩蕩的前往蜀地。幾位大内供奉,是皇帝李世民派來保護李治的,他們也很願意和李治在一起,他們說李治這人很有趣,和李治在一起,生活很精彩。
長久以來,進入蜀地隻有兩條路,一條是水路,走長江,過三峽進入四川,一條是陸路,走蜀道,從陝西漢中進入四川廣元,再經過劍門關,進入四川。兩條路都不好走。走水路,由于造船技術不發達,三峽一帶河流湍急,暗流衆多,又是逆流而上。走水路,幾乎是九死一生,一般人都不走;走陸路,則要走蜀道,蜀道艱難,衆所周知。而李治此行走的就是蜀道,也隻能走蜀道。
由于進入蜀地艱難,蜀地很容易成爲一方割據勢力,有人曾評價說:“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
後世有學者說:“蜀地的地形太好了,隻要派人把守好劍門關、三峽,四川内有成都大平原,沃土千裏,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整個中國,是這樣的地形,中國曆史上人民就不會受那麽多的苦難。”
後來又有學者研究蜀人性格,發現如果整個中國是這樣的地形,絕對不行,絕對不會有燦爛的中國文化,也不會有盛世出現。地理環境影響人的性格,居于海邊的人,心胸開闊,愛好冒險;居于平原的人,由于平原一望無際,簡單而安全,所以平原上的人思維簡單而直白,性格也豪放、耿直、豁達;居于多山地、丘陵的人,地理環境充滿了複雜性和不安全性,在這種環境中生存,人的性格也會比較敏感、細膩、多思。
而蜀地,百姓勤勞勇敢,豪爽、潑辣、善言談,待人熱情,心直口快、忍耐性強,但是相對安全、封閉、優越的環境,也讓蜀人貪圖享受、妄自尊大。進入蜀地,你會發現蜀地人,生活節奏很慢,很悠閑,并沒有其他地方那種快節奏,拼命的勁頭。而縱觀整個中國曆史,四川的割據勢力很多,可是能從四川走出去,統一全國的卻沒有,這似乎成爲了定論。
不過定論,在我看來,就是用來打破的。如中國總是從西向東或是從北向南,統一全國的。從東向西或是從南向北統一全國,就沒出現過。可是到了明朝,那位猛人皇帝朱元璋打破了千年定論,硬是從南向北統一了全國;還有中國曆史上,隻要“削藩”就會成功,可是到了那位猛人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硬是以幽州一地之力硬抗全國之力,以藩王抗皇帝,最終也打到了南京,趕跑了皇帝,自己做天子。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啊。
這裏不得不提一提,秀才造反的事,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不是秀才們能力不行,而是因爲經驗,通過多讀書,秀才們獲得了很多有用的經驗,對他們自己很有幫助。可是,一旦出現定論,如上面提到的從南向北統一全國,“削藩”藩王肯定不會成功,根據經驗,他們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可是朱元璋、朱棣就敢這麽去做,按照朱元璋的性格,估計還會罵道:“鳥!我就從南向北統一全國,給你們看!”所以朱元璋、朱棣成功了,秀才們卻造反不成。
經過一個月的艱難跋涉,李治一行終于走到了劍門關,想着蜀道的艱難,李治情不自禁的誦道:“《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爲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