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恒攻破了雲中城,俘獲了劉猛。
姜維等人擊破右谷蠡王,又借着右谷蠡王派兵接管了原陽,随後率領大軍踏上返回雲中的道路。
而另一方面,文鴦、淩統、呼廚泉等人,也在成樂徹底擊破了左谷蠡王。
左谷蠡王率領殘餘的匈奴人, 宣誓向呼廚泉效忠。
大軍在成樂駐紮了兩天以後,文鴦等人也率領将士們趕往雲中。
将軍們都很清楚,獲得了雲中之戰的勝利,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踏上前往河套的征程。
在雲中作戰,匈奴人根基不深, 雙方彼此在地利與人和方面占有的優勢都不是十分明顯。
等到去了河套,匈奴人在那裏經營多年, 想要在那地方再像在雲中一樣輕易擊破匈奴人, 可就沒有這麽容易了。
雲中一帶,一直都有火舞活動。
其實自從曹恒率領大軍出關,火舞一直在觀望着戰事。
曹恒和曹毅寫的書信送出之前,火舞就已經把信息送給了遠在長安的曹铄。
火舞的消息送達以後沒有幾天,曹恒和曹毅的書信也都送到。
曹铄的書房裏,郭嘉和他相向坐着。
遞了幾封書信給郭嘉,曹铄嘴角帶着笑容對他說道:“奉孝看看,這是太子和二皇子分别寄給我的書信,其中提到了他們在雲中一戰的經曆。你倒是幫我分辨一下,倆人在信中說的,有幾分可信。”
“太子和二皇子爲人向來敦厚。”郭嘉沒有立刻去接書信,而是對曹铄說道:“他們應該不敢欺蒙陛下,我認爲不用看也知道,書信中說的都是實情。”
話鋒一轉,他接着說道:“何況這些書信都是陛下的私信,我要是看了的話, 怕有不妥。”
“奉孝也不是外人, 别說書信裏隻講了有關雲中一戰的情況,就算真的隻是私信,也沒什麽是你不能看的。”曹铄示意他把書信接過去。
郭嘉這才不告了個罪,接過了書信。
展開幾封書信看了一遍,郭嘉對曹铄說道:“難怪陛下認爲太子和二皇子在書信中所說會有不實之處。二皇子把所有的功勞都推給了太子,而太子也在書信中爲二皇子表功。尤其是他們所說的事情,最爲重要的一條就是圍繞着在雲中城駐紮兵馬、囤積軍需物資,以雲中爲根基,進而圖謀北方和西方。”
“太子說主意是二皇子想出來的,而二皇子卻說是太子提出,他甚至還請我爲雲中城賜名爲太子城。”曹铄向郭嘉問道:“奉孝認爲他倆說的,究竟誰更值得相信?”
“其實陛下胸懷乾坤,早就知道二皇子和太子究竟是誰更值得信任。”郭嘉說道:“二皇子不敢居功,即便是他提出來的,也一定會說在太子頭上。可太子也不是個占用他人功勞的宵小之輩,既是二皇子提出,他肯定不願占了功勞。所以我覺着關于這件事,還是太子的說法更值得相信。”
“你和我的看法倒是不謀而合。”曹铄先是點了點頭,随後向郭嘉問道:“至于爲雲中更名太子城,你覺得是否可行?”
“我覺着沒有什麽不妥。”郭嘉回道:“太子征讨羯人和匈奴,兩度擊破雲中城。将雲中城改名太子城,恰好可以彰顯大魏武功,無論對陛下還是大魏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要不要召集衆人商議一下?”曹铄向郭嘉問道。
郭嘉當然聽的出來,曹铄也是想爲雲中城改名,隻不過身爲大魏皇帝,爲一座城池改名爲太子城,由他向臣僚提出,顯然是不太合适。
聽出了曹铄的言外之意,郭嘉說道:“這等小事哪裏需要陛下勞心?要是任何事情都需要陛下親自召集臣僚,我這個丞相要與不要也沒什麽不同。”
“奉孝的意思是你向衆人提出?”曹铄嘴角浮起笑容,向郭嘉問了一句。
“正是。”郭嘉說道:“我向衆人提出,當然要比陛下親口向他們提出更加合适。”
曹铄點頭:“奉孝說的沒錯,有些事情你提出來,确實要比我親口提出來更加合适。既然你願意去做,那就交給你好了。”
“多謝陛下成全。”郭嘉起身謝了,随後向曹铄問道:“敢問陛下,這幾封書信能不能借我一用?”
“奉孝是要把太子和二皇子給我寫的書信傳給衆人去看?”猜到了郭嘉的意圖,曹铄還是向他追問了一句。
郭嘉回道:“陛下料想的不錯,我正是要把書信交給衆人一看。隻是不知陛下肯還是不肯?”
“倒是也沒什麽不肯。”曹铄回道:“奉孝認爲有必要給衆人一看,我當然不會阻止。隻是這幾封書信,别傳閱的太廣才好。”
“陛下放心,我有分寸。”郭嘉應了一聲,帶着幾封書信告退離去。
離開皇宮,郭嘉向随從吩咐:“去請朝中主要官吏到我家中,就說我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随從答應了離開。
郭嘉回到家裏,則是直接去了前堂,等着官員們來到。
他畢竟是大魏的丞相,在家中小規模的召集官員商議政務也不是不被允許,随從招呼到的官員紛紛來到。
衆人與郭嘉見了禮,郭嘉請他們落座,随後對衆人說道:“我才從陛下那裏回來,陛下當時十分惱怒,因此特意請諸公來到家中商議,該如何爲陛下分憂。”
“敢問丞相,陛下因何惱怒?”陳宮最先向郭嘉問了一句。
郭嘉回道:“太子和二皇子出關以後,最近破了匈奴左賢王劉猛。而且倆人還送回了書信,隻不過在書信裏提起的事情有些不同,讓陛下覺着倆人之中必定有一人在欺瞞他,所以才會惱怒。”
“太子與二皇子向來敦厚,又怎麽可能欺瞞陛下?”周瑜皺起眉頭,一臉疑惑的說了一句。
他怎麽也不相信曹恒和曹毅會有膽子欺瞞曹铄。
不僅周瑜感到疑惑,在坐的衆人也都是覺着不可思議。
向來太子和二皇子在皇帝的面前都是恭順有禮,即便曹铄不在,他們對待臣僚也是十分尊重,根本沒有身爲太子和皇子的架子。
對太子和二皇子有着很好的印象,衆人當然不願意相信他們會做出欺瞞曹铄的事情。
郭嘉歎了一聲說道:“我起初也和你們有着同樣的心思,隻不過看了陛下給我看的書信,才确信确實是有這麽回事。”
他從懷裏掏出了那幾封書信:“剛才我已經向陛下把書信讨要了過來,既然諸公都在,不妨傳閱一下。”
“丞相,這些書信都是陛下私信,我們傳閱是不是不太合适?”司馬懿最先提出了質疑。
“我也是這麽問陛下,可陛下卻說你們都不是外人,就如同家人一樣,有他允許傳閱書信并不算是僭越。”郭嘉說道:“等到諸公看了書信,再和我說說你們都是怎麽認爲。”
有了郭嘉這句話,衆人這才放心下來。
書信最先遞給了司馬懿,他看完一封,又遞給周瑜,随後再看下一封。
就這樣一封一封傳閱下去,等到衆人看完,但凡是智略之士已經明白,郭嘉請他們過來根本不是什麽皇帝心中不爽,而是大魏皇帝遇見了沒辦法解決的事情。
二皇子在書信中提出要把雲中城更名爲太子城,以此來彰顯大魏武功,也是爲曹恒表彰功績。
曹铄要是親自向衆人提起這件事,無非是急于展露太子的功勞,不免會讓世人感到反感。
此事又郭嘉向衆人提起,晚些時候再由一些人向曹铄上書,力主爲雲中城改名,才是應該有的路數。
“丞相,我覺着應該相信太子。”心裏像是明鏡一樣,司馬懿最先開口,卻沒有直接切到主題上,他對郭嘉說道:“太子身爲領軍統帥,所有的功勞當然都會在他身上,也沒必要和二皇子争搶功績。至于二皇子,追随太子出關,能夠有如今的功績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期,當然不會再與太子争搶功勞。我認爲這個建議應該是二皇子提出被太子采納,二皇子有心把功勞送給太子,可太子爲人敦厚,不肯占他的功勞,所以才會出現書信中記載不一。”
司馬懿沒有提起要爲雲中改名爲太子城,周瑜說道:“二皇子在書信中提出的另一件事,也是我們需要着重考慮的。他建議陛下爲雲中城改名爲太子城,我覺着很有必要。太子先前征讨羯人,曾攻破雲中城。後來我軍退回雁門關,匈奴人又乘勢奪取雲中,如今太子率領大軍再次奪取雲中城,在那裏也是留下了無限功績。以太子爲名,命名雲中城,對于大魏隻有好處沒有任何壞處。以後世人問起太子城爲何得名,我們也是有些典故可說。”
“公瑾認爲二皇子這個提議不錯?”有人把話題岔到了這件事上,郭嘉抓住機會向周瑜問了一句。
“當然不錯。”周瑜說道:“一來改名太子城,可以讓異族明白,中原并不是他們想來就可以來。要是真的想來,倒也不是不行,隻不過要先做好丢掉了腦袋的打算。羯人和匈奴人先後占據雲中城,太子領軍出關,兩次破城,已經是向世人昭示了一切。二來,以太子命名雲中城,對太子威望也是提升,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在雲中城發生過什麽,也可以讓更多的人明白,即便将來陛下把天下交給了太子,太子也有能力保着天下人的周全。”
郭嘉點頭,又向衆人問道:“你們認爲怎樣?”
從郭嘉傳遞書信給他們,衆人已經看明白了其中的緣故。
皇帝一定是認爲有些話他自己不适合說,所以才請郭嘉出面代言。
這個時候要是誰不開眼的反對把雲中城改名爲太子城,那才是真的會惹皇帝不爽。
大魏皇帝雖然平日裏對待他們不錯,要是在這件事上給他使絆子,也說不準會促使他龍顔大怒。
田豐一直坐在那裏沒有說話,當郭嘉問起衆人覺着怎樣,他拱手說道:“陛下應該已經有了決斷,我們這些人在這裏商議,不過是給雲中城更名找個更合适的理由罷了。”
他直接點破了曹铄的心思,郭嘉眉頭微微皺了一皺:“元皓可不要這麽說,陛下給我書信的時候并沒有提起這件事。剛才也是公瑾提了出來,所以我才問你們的意思如何。你說的話要是被陛下聽了去,隻怕會惹得他心中不爽快。”
“我性情怎樣,丞相也不是不知道。”田豐回道:“即便是陛下,也不會在意我怎樣說。其實給雲中更名一事,我與公瑾看法也是差不多。太子屢立功勳,雲中也是被他兩度擊破,給雲中城更名,并沒有什麽不妥。我要說的是,倘若諸公覺着不好開口,明日廷議我先提出,然後諸公跟着附議怎樣?”
田豐表示他願意在廷議上提出爲雲中城更名,郭嘉臉色好看了一些:“元皓打算怎麽提?”
“雖然我們都看了書信,也都明白陛下的心思,然而在廷議之上是絕對不能提起。”田豐說道:“我就以自家的名義,提議陛下,爲雲中城更名。隻希望諸位到時候能夠附議,不要有人從中拖着後腿也就是了。”
“元皓隻管放心。”郭嘉回道:“隻要你肯提出,我頭一個會跟着附議。
應了田豐,郭嘉又向衆人問了一句:“你們會不會附議?”
人情已經被田豐給做了,衆人當然不會表示反對。
他們紛紛站了起來,對郭嘉說道:“爲雲中城更名,也是彰顯大魏武功,讓異族知曉大魏難以招惹。功在千秋,利在萬世,我等當然附議!”
“既然你們都會附議,我也沒其他的事情可說。”得到了滿意的答案,郭嘉臉上露出笑容,對衆人說道:“我這裏恰好有一些美酒,今日主公既然來了,也就不用走了,都留在我這裏品嘗美酒,如何?”
“丞相款待,敢不從命!”衆人齊聲應了。
請衆人到家中本來就是爲了探聽口風,得到了滿意的回複,郭嘉當然是心情大好,當即吩咐家人準備酒宴款待諸位官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