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回到帥帳,楊修已經做好了安排。
沒過一會,衛士把他請了來。
才進帥帳,楊修還沒來及說話,法正就來了一句:“德祖,有些東西你見過沒有?”
他比劃着, 給楊修形容了地雷和炮彈的模樣。
楊修一臉茫然的看着他,眨巴了兩下眼睛:“法公說的這些東西,是在哪裏看到的?”
“張将軍的戰船。”法正說道:“我登上了他的戰船,甲闆上擺放着不少箱子,每個箱子裏都有這些東西。張将軍告訴我,這是破敵利器。我隻是沒想明白, 一些鐵疙瘩,能怎樣破敵?”
“應該是主公給他們的。”楊修想都沒想, 就對法正說道:“我沒在主公身邊太久,許多事情也不是很清楚,隻是聽說主公往往會弄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他還在蓬萊興建了匠作坊,專門從事研制新式兵器。”
“新式兵器?”法正疑惑的問道:“這些算是什麽新式兵器?”
“沒有見到用法,我們誰都不知道會怎樣。”楊修回道:“法公不妨等一等,渡江那天張将軍不是要用?他使用的時候,可不就知道用法了?”
法正點了點頭,可他心裏還是有疑惑。
那些鐵疙瘩,他确實想不明白該怎麽用。
心裏有着沒解開的謎團,可楊修已經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法正也不好再多說什麽,岔開話題,向楊修問道:“德祖認爲我軍什麽時候發起進攻合适?”
“法公是主将,你覺得什麽時候就是什麽時候。”楊修給了個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回答。
他隻是被派來協助法正,當然不會輕易做出決斷。
如果法正隻是一員猛将,他肯定是要給出提議。
然而法正也是爲智慮之士, 早先還攻破阆中, 擒獲姜維,劉備也因爲他的一場大水,而死在了阆中城爆發的瘟疫中。
當着這樣的人提出建議,無異于班門弄斧。
楊修沒有提出建議,法正笑着說道:“德祖還真是會推脫,所以問你,我是認爲你心中有數。”
“我心中有數沒用,要緊的是法公心中有數。”楊修笑着回道:“法公打算什麽時候發起進攻?”
“我想盡快。”法正說道:“我在戰船上留意了一下對岸,布防雖然嚴密,可大部分都是木頭打造。如今是冬季,隻要我們能放上一把火,即便大船無法靠岸,憑着小舸,我們也能順利登岸。”
并不知道張允帶來的是什麽,楊修當然不清楚炮彈可以轟碎對岸的防禦。
楊修回道:“法公說的極是,我也覺得利用風勢在對岸放火比較好。”
“德祖去準備一下。”法正吩咐:“多備些油料和箭矢,趁着天氣晴朗,我們要好好放一把火,給諸葛亮取取暖!”
楊修得了命令,當然是積極籌措油料和箭矢。
軍中箭矢和油料都是現成的,當天晚上,楊修就籌措齊全。
夜半時分,法正睡的正香甜,外面傳來楊修的聲音:“法公睡了沒有?”
隐約聽見有人喚他,睡夢中的法正迷迷糊糊的睜開眼睛。
他沒有吭聲,聆聽了一下,外面沒再傳來聲音,于是又閉上眼睛。
眼睛才閉上,他又聽見楊修在帳外問:“法公睡了沒有?”
“是不是德祖?”這回聽了個真切,法正坐起來問道。
“是我。”楊修回道:“箭矢和油料已經準備齊全,隻是遇見一些麻煩……”
“德祖進來說。”法正先招呼楊修進帳,随後又吩咐衛士點上燈。
帳篷裏點起油燈,楊修走了進來。
法正坐在鋪蓋上,仰臉看着楊修:“我就不起了,有失禮數,德祖莫怪。”
“法公不必在意。”楊修應了。
“德祖說遇見了一些麻煩,不知是什麽?”法正問起楊修說的麻煩。
楊修回道:“我籌措齊全了油料和箭矢,剛才打算去江邊看看從哪裏放火合适,風向卻是變了。”
“風向變了?”法正眉頭一皺,向楊修問道:“風向是如何變的?”
“原本是北風,剛才我站在江邊,卻發現風從西南來。”楊修回道:“冬天會有西南風,我也覺得奇怪。”
風向變了,火燒南岸的計劃就不可能實施,法正起身穿衣,對楊修說道:”德祖陪我去岸邊看看。“
“不用去岸邊。”楊修回道:“風向已經完全變了,在軍營裏也能感知的到。”
“我知道在軍營裏也是一樣。”法正回道:“我軍能想到放火,難道敵軍想不到?原本風向對我們有利,如今卻是對他們有利,德祖莫非認爲諸葛亮不會把握時機,借此機會向我們下手?”
楊修錯愕的看着他,一臉茫然的問道:“法公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再明白不過,風向一旦變了,我們就要由攻轉守!”法正說道:“渡河的日子,恐怕要等到風向再變回去!”
法正這麽一說,楊修才警覺起來。
他連忙上前幫着法正穿衣。
等到法正把衣服穿好,倆人匆匆離開帥帳,往岸邊跑去。
張允此時也已經睡下,法正到了岸邊,吩咐衛士把他請來。
睡意朦胧的張允來到甲闆,法正已經站在上面。
向法正拱手一禮,張允問道:“夜半時分,法公不歇着,怎麽來到岸邊?”
“張将軍難道沒發現風向變了?”法正向張允問了一句。
張允這才留意風向。
閉起眼睛感覺了一下,他對張允說道:“風确實是從西南刮來,我隻是不明白,區區風向怎麽值得法公深夜來到岸邊?”
“我和德祖原先商議用火擊破敵軍防禦。”法正說道:“所謂火借風勢,刮北風的時候對我們最有利。如今刮了西南風,難道張将軍認爲敵軍不知道用火可以決勝此戰?”
“法公的意思是……”張允不太明白法正的意思。
“戰船挨的太近。”法正說道:“請張将軍即刻下令,讓所有戰船一字排開,兩艘船之間保持船身兩到三倍的寬度。以免火起,連累到彼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