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肯說出他的法子,周瑜倒也沒有追問:“既然孔明不肯說,我也不強問,隻希望不要耽誤了大事才好。”
“大都督放心,我願立下軍令狀,如果三日之後不能送來十萬箭矢, 我将獻上項上人頭!”
“好!”周瑜拍案說道:“要的就是孔明如此豪氣,稍後我讓魯子敬去你住處。”
離開周瑜營房,諸葛亮回到住處沒過一會,魯肅就前來拜訪。
得知魯肅來了,諸葛亮連忙把他迎進屋裏。
“大都督說孔明答應三天内造出十萬箭矢。”魯肅問道:“不知有沒有這件事?”
“有!”諸葛亮坦然回道。
“孔明是不是打算從玄德公那裏取十萬箭矢?”魯肅問道。
“當然不是。”諸葛亮說道:“别說我家主公沒有那麽多箭矢,即便是有,也得留給将士用,怎麽可能送給大都督?”
“既然不是從玄德公那裏取, 難不成真的要造?”魯肅說道:“制作箭矢, 一個工匠一天不過百支。孔明打算動用多少工匠?”
“一個也不要。”諸葛亮笑着擺了擺手。
“不要工匠,也不是從玄德公那裏取,從哪得來這麽多箭矢?”魯肅問道。
“江岸對面曹軍已經駐紮。”諸葛亮說道:“向他們借一些就是。”
“向曹軍借?”魯肅一臉茫然的看着諸葛亮:“兩軍交戰,他們豈肯借箭矢給孔明。”
“子敬手中有沒有小船?”諸葛亮突然問道。
“倒是有一些。”魯肅問道:“孔明打算做什麽?”
“請子敬在每艘小船上紮起二十個草人。”諸葛亮說道:“共計準備一百艘小船就好。”
“孔明這是要……”還是沒明白諸葛亮要做什麽,魯肅詫異的問道。
“子敬不用多問。”諸葛亮說道:“你也不要告知大都督,他要是知道,必定明白我打算做什麽。先瞞着他,等我們得到十萬支箭矢回來,再把經過和他說了。”
“不知孔明什麽時候要?”魯肅問道。
諸葛亮回道:“今晚放在江邊,明天黎明前要用。”
“我這就去準備。”魯肅起身告退。
諸葛亮讓魯肅準備草船,已經率軍來到長江邊上的曹铄正在巡查江岸。
一架架投石車在岸邊一字排開。
站在一架投石車旁邊,曹铄向操控的兵士問道:“憑你的經驗,我軍投石車能不能砸到對岸?”
“回禀公子。”兵士回道:“投石車還是能夠砸到對岸,隻是……”
“隻是什麽?”曹铄問道。
“江風不大才行。”兵士說道:“如果江風太大,石塊在半道被吹偏, 就不一定能夠打中了。”
“你做了多久投石兵?”曹铄又問道。
“自從公子建造投石車,我就在做。”兵士回道。
曹铄點了點頭,指着江岸對面:“做了這麽久投石兵,你應該懂得,投石車可以調整角度。看見對岸的江東軍防線沒有?一旦我下了命令,給我狠狠的轟。”
“公子放心,石頭什麽的早就準備好了,隻等命令下達。”兵士應道。
陪着曹铄繼續向前巡查,龐統向曹铄問道:“公子,一兩百架投石車沿岸部署,這是要在江東的岸邊蓋房子?”
“不是蓋房子,而是要拆他們的房子。”曹铄笑着問道:“士元認爲在戰鬥中,将士們應該在什麽時候發起沖鋒?”
“我覺着應該在敵軍勢弱我軍勢強的時候。”龐統回道。
“怎樣才能讓敵軍勢弱?”曹铄又問道。
“謀略。”龐統說道:“運用謀略,使得敵軍軍心渙散。”
“那太麻煩了。”曹铄說道:“有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敵軍還看不到我軍的時候,用遠程武器狠狠的揍他們。雙方都有弓箭,所以弓箭算不上是遠程。真正能用上的,恰恰是這些投石車。”
曹铄沒說這些之前,龐統已經明白他的意圖。
他隻不過是覺着弄了一兩百架投石車擺放在這裏,确實是有些太招搖也太沒什麽必要了。
“真正會打仗的統帥,要考慮的是士兵的性命。”曹铄說道:“無論軍中有多少将士,人的數量總是有限的。戰場上死了一個,我們就會少一個兵士。所以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敵軍多死人,而我軍最好一個不死。”
“上了戰場終究是要死人的。”龐統說道:“公子的心意我是明白……”
“你還不是太明白。”輕輕拍了一下龐統的肩膀,曹铄說道:“士兵是有限的,石頭卻是無限的。從投石車全部裝配齊全的那一刻起,我們要做的隻有一件事,就是向對岸不斷的投放巨石,把他們的防線打垮打殘。”
轉身走到江邊,望着對岸江東水軍的水寨,曹铄說道:“與敵軍厮殺,我們要認識到自家的長處,同時也得清楚敵軍的長處。江東水軍這些年比荊州水軍操練勤奮,他們每次攻打荊州都是由水軍打頭陣。如果我們用水軍和他們硬碰硬,吃虧的必定會是我們。”
“公子是不是打算……”望着對岸的江東水軍,龐統又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擺列在岸邊的投石車。
“還是士元懂我。”曹铄咧嘴一笑說道:“戰船都是木頭制成,巨石落到戰船上,即便沒能給轟碎了,至少也是把它們給打廢了。隻要江東沿岸布防被摧毀又沒了水軍,我們曹家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搗吳郡。”
“江東孫家招惹了公子這樣的對手,恐怕會成爲他們的噩夢。”望着對岸,龐統說道:“公子親征,其實我們這些幕僚跟着,根本就沒有什麽用處。”
“胡說。”曹铄說道:“等到攻破江東,我還打算整頓軍制,你們幾個在外面的日子也是夠久了,該回壽春做更大的官了。”
“公子打算改變軍制?”龐統問道:“不知要怎麽改?”
“如今的将軍領兵弊端很多。”曹铄說道:“最好的辦法是在每支大軍中成立一個參謀本部,從将軍領兵轉爲參謀本部制,行軍打仗也能随機應變及時作出策略上的調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