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章節,慎重訂閱!
————
這一次來到秘密基地,杜恪是被好消息吸引過來。
就在前不久,可控核聚變的金烏計劃,經過核專家們的多次設計改良,終于在現有材料基礎上,将十米球的直徑縮小到五米,制造出五米球。确切說是四點五米直徑的五米球,這意味着光籠技術進一步壓縮,對使用光籠技術的其它技術來說,都是重要提升。
比如十米撞球,就可以加載這個四點五米直徑的光籠技術,然後研發出五米撞球,進一步縮小量子通信設備的體積。
“杜院士。”
“陳院士、李院士……”
“走,先帶我去看看五米球,這可是大好消息。”杜恪在院士們的簇擁下,很快就來到了五米球所在的實驗場所,隔着厚重的玻璃,可以看到五米球正在被許多工作人員檢查。
五米球比起十米球,看起來要精緻太多。
周邊更是有諸多複雜的電路引導。
“杜院士,五米球尚未啓動,我帶您看一看内部結構。”
“好。”
工作人員讓開位置,杜恪上前觀看,五米球的結構并非是一個球形,而是一個正方形,八個角的位置都有固定的光籠約束器,除此之外就是保護在外側的裝甲。
“之前的絕緣碳保護層太脆弱,核聚變發生後,即便是絕緣碳也無法維持住磁場的拉扯力量。不過自從有了龍糖材料後,我們将龍糖材料與絕緣碳混合,形成多層交互結構裝甲,終于可以抵抗住啓動時的磁場扭曲,所以五米球也就順勢搞定。”陳院士介紹道。
一旁的李院士贊道:“龍糖材料絕對是材料學的巅峰作品,杜院士您又一次讓技術實現飛躍。”
從目前的科學發展來看,始終是理論走在技術前面,原因就是材料跟不上,大大限制了技術的發展。而龍糖材料的出現,讓技術有了充足的發揮空間。
自然會推動科技向前飛躍。
對這些涉嫌拍馬屁的語言,杜恪已經免疫,直接問道:“功率輸出也調整了嗎,第二代核聚變的話,是不是會對現有材料構成沖擊?”第一代核聚變是氘氚聚變,第二代核聚變是氘與氦三聚變。
如今月球的氦三基地已經開采了大量氦三運輸回國,第二代核聚變也就順勢展開,新建的聚變核電站都是以第二代爲主體,老的聚變核電站也在改造。不過氦三充足之後,隻要技術達标,就能直接上第三代核聚變,也就是氦三與氦三聚變,成爲最頂級的清潔能源。
“我們理論驗證過,第二代核聚變所需的光籠強度,是第一代的三倍左右,以目前龍糖絕緣碳複合材料的強度,多少要差一些,不過可以通過改良光籠的相控陣布局,調整溢出的磁場扭曲,進而維持住二代磁場……但是要維持這麽小的體積,難度比較大。”
陳院士指了指五米球,繼續說道:“這個五米球已經壓縮到了極緻,換成二代核聚變後,真的很難想像要怎麽進行壓縮,才能達标。”
李院士補充道:“設想中的一米球,更是不知從什麽地方着手。”
“慢慢來,目前來說五米球已經夠用,飛船用一代技術的五米球足矣。聚變核電站可以直接建設第三代技術……第三代技術你們可以完成吧?”
“技術不難,無非是多套幾層相控陣光籠,約束住聚變反應即可。”
“嗯那就好,這樣吧,你們這邊支援一個團隊,去超級環幫着把對撞機改良一下,用上這個龍糖絕緣碳符合材料,把能量設計功率提升到最大。”
“行,沒問題。”
……
參觀一趟五米球,順便帶着一支技術團隊前往超級環進行改良升級,這一年基本上就翻篇了。
紛紛擾擾發生了太多事情,月球科學院的推動,飛車的推廣,太空港二期建設,還有蒂加登d外星文明的發現,都讓2032年有着充滿魔幻氣息的意義,地球人不再孤獨。
轟隆隆,轟隆隆。
廬州市的街頭上,推土機正在将磚頭碎石鏟走。
這是昔日的夏科大校區,如今夏科大已經整體搬遷到科大空城,所以留下來的校區被拆除,并規劃成公園了。随着首批三座空城升空,如今又有十二座空城正在建設中,未來華夏的科研項目幾乎能搬遷的都要搬遷到空城之中。随時準備隐形,規避打擊。
未來的地面城市,主要就是從事農業、工業和居民居住。
身爲科教城的廬州市,正在去科研化,這是未來城市必須要走的路。并且一些諸如科大閃電、蜃景科技的高科技企業,也将陸續搬遷到空城之中,這些核心科技領域的參與組織,都是國家重要的支柱。
“老公,我們什麽時候搬遷?”水靜拉着女兒杜星雲,看着被拆掉的夏科大校區,詢問道。
杜恪抱着小兒子杜星辰,身後還跟着抱着足球的大兒子杜星宇,聞言說道:“應該快了,隻是實驗室的布置還沒妥當,明年夏天之前,應該能搬進去了。”
四周圍,穿着便衣的保镖們,時刻關注着周邊一切環境,确保杜恪一家五口的安全。
“唉,住慣了杜府别墅,真不想去天上住着。”
“天上畢竟安全,如有可能,我們甚至可以去月球居住,那裏才是真正的絕對安全地帶。”杜恪笑道。
既然夏科大等一系列科研高校、實驗室,都搬遷到科大空城去了,杜恪再住在杜府别墅也沒意義了,所以國家爲他單獨設計了一棟“空中大别墅”,然後融入科大空城。擁有類似待遇的科學家,隻有杜恪一個人,其他任何科學家,都隻是住進配套的空中小區而已。
但沒有人說閑話,杜恪的地位值得擁有這一切。
“去月球多無聊,還不如住空城呢,雖然我們單位的同事都留在地面,空城至少有夏科大的一些老朋友。”水靜說道,她一直在皖省特科部門當個閑職領導,如今搬去科大空城,來往不方便,自然單位也要跟着換,原來的人際關系也就随之疏遠了。
“你要是覺得悶,我就讓人把你之前的幾個要好同事,也給調去科大空城。”
“那還是算了吧,不用這麽麻煩。”
“沒事,我們的事情就是國家的事情。”杜恪說的理所當然,實際也的确是理所當然,他這樣的科學家,享受什麽待遇都是應該的。
……
轟隆,又一棟破舊的建築物,在鏟車的鑿擊下倒塌。
倒下濺起的灰塵好一會才散去,偌大的夏科大校區廢墟上,幾十輛飛行的鏟車、挖機、貨車,忙碌的作業着,必須得白天加班加點,晚上九點之後就施行噪音管制,不能再工作了。
難得出門溜達的杜恪,帶着老婆孩子,站在一旁看着施工。
帽子圍巾遮起來,還有便衣保镖的隐蔽保護,沒有人認出這個人就是杜恪。特種飛行車輛繼續忙碌,底盤上可以看到醒目的江淮車标。這些飛行的特殊車輛,都是江淮汽車生産,技術同樣簡單,就是在一個統一的飛車平台上,搭載鏟鬥、挖鬥、混凝土泵等。
如今的廬州市街頭巷尾,已經看不到太多汽車了,寬闊的街道上大部分都是行人和普通的自行車、電瓶車。
取而代之的是飛車,從兩米到十米高度,重重疊疊立體飛行,在先進北鬥導航系統的引導下,穿梭于高樓大廈的每一處位置。不過爲了減少高空墜物的危險,道路兩旁的人行通道和非機動車道,都加裝了防護網,同時飛車中的貨車,貨艙未閉合的情況下不允許起飛。
總而言之,起初人們對頭頂上飛來飛去的飛車,還是很擔心的,生怕掉下來之後砸到人。
不過時間久了,沒有發生過幾次“飛車車禍”,人們也就适應了頭頂的飛車,來來往往看也不看。畢竟飛車都配備了強制的緊急制動系統,輔助駕駛系統更是必備,哪怕司機睡着了,甚至故意撞人,都很難做到。真正的威脅,是那些向壓迫破解飛車系統的民間高手。
有些人買了飛車之後,回到家就開始鼓搗,想要解除系統對飛車的限制,讓飛車不再限高、限速、限路段、限制危險駕駛。
但是這些人在破解的時候,就會掉進預先設置好的陷阱,出發報警裝置。
十分鍾後交警、公安等部門,就會趕到現場。
哪怕事先屏蔽信号,一旦飛車信号失聯,也會有交管部門迅速電話聯系——如今華夏社會都是實名制,谛聽系統監控着一切網絡信息,幾乎不可能做到絕對隐私——電話也聯系不上,交管部門同樣會出動警力,前往調查。與此同時,飛車的内嵌信号系統連接不上網絡終端,也會鎖死自己,直到官方前來解鎖。
畢竟是在軍隊中實踐了很久,才投入民用市場,安全系數方面,都有充分的保障。
“不早了,溫度下降了,老公,我們回去吧。”水靜說道,現在是冬天,太陽下山之後溫度就會迅速降下來。
“嗯。”杜恪點頭,對助理招了招手。
随行助理立刻明白,擡起手腕,對着蜃龍手表通話,聯系尾随在不遠處的蔚來飛車。
蔚來飛車就停在附近公園的停車場,司機正用手機投影出一部全息電影,看得津津有味,接到電話後,迅速從懶散狀态切換到軍人做風。
啓動蔚來飛車,頓時系統激活,這輛改裝過的蔚來飛車,有着專業級别的飛船操控系統,全息操控台浮現,輕輕點擊,影響便把司機全方位包裹。在他的視野中,周邊多了許多虛虛實實的3D路線,這些3D路線标志着蔚來飛車可以行使的路段,非常清晰明了。
因爲與杜恪随行助理的蜃龍手表有定位連接,所以蔚來飛車直接導航出一條線路,然後按照這個線路迅速飛過去。
落地。
杜恪一家五口坐進了蔚來飛車。
随即蔚來飛車不斷上升,上升到幾十米高度,再打開杜恪領域隐身,随即橫穿街道回歸杜府别墅。作爲杜恪的座駕,這台蔚來飛車自然沒有那麽多限制,想怎麽飛就怎麽飛。
回到家中,杜恪往沙發上一趟,然後順手戴上一副眼鏡。
這是蜃景科技推出的全息眼鏡,戴上之後,通過眼球的運動軌迹和眨眼睛來進行操控,可以實現特殊的畫面。此時杜恪的眼前,就出現了特殊的畫面,是門戶網站的新聞端,随着眼球的轉動,新聞自動進行播放。
全息眼鏡有特殊的閱讀模式,可以自動調節眼球的光學适應度,讓眼球在閱讀過程中也會自然而然的運動。比如通過調節光源,營造出眼球是向近處看還是向遠處看。這樣做的好處,對眼睛的傷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所以蜃龍科技一經推出這款眼鏡,就在市場上引起熱銷。
“黑洲爆發新型‘黑死病毒’,已經導緻三百五十萬人遇難,華夏已經派出醫療團隊前往救助……”
“息壤四号飛船進入發射倒計時,随着月球基地的建立,火星基地也将開始部署……”
“阿三試射‘達莫達爾達斯’導彈,該導彈可以攜帶一百枚子彈頭,能夠有效完成地對空攔截……”
“米利堅‘Youtoo’運動對外擴散,已經在羅盟多個國家發起遊行……”
一則則新聞,杜恪快速的浏覽着,實際上他壓根沒有細看,而是直接通過心靈戰甲進行複刻,複刻之後再傳輸到奇幻世界去,給花海基地的院士們閱讀。
如今除了南天門計劃之外,他已經停止了其它科研項目,所有的科研都交給花海基地的院士們完成,然後他在拿來地球上發表。
與足以封神的真空波理論相比,其它一切科研都不重要。
“Nature正式停止發行光學子刊,這是Nature在近兩年時間裏,停止發行的第三本子刊……”一則新聞吸引了杜恪注意,讓他仔細閱讀起來。
說起來,他應該算是Nature的嫡系,當初幾項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成果,都是在Nature上發表的。隻是如今《未來》、《生命》,以及月球科學院發行的《月球科學院院刊》,分走了太多的論文。尤其是華夏這一塊,幾乎所有學者都開始用中文發表論文。
這導緻了Nature等期刊沒有足夠的論文來源,于是不得不關停旗下的幾家子刊。
另外就是很多國外科學家都加入了華夏國籍,既然入了華夏國籍,要麽用中文發表論文,要麽就發表在《月球科學院院刊》上。可以說華夏崛起之後,科學中心已經一步一步轉移到了華夏,中文成爲了國際通用語言,各國都開始從小學、中學就引入中文教學。
學習中文才能找到好工作,這已經是很多國外家長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可惜了啊。”杜恪搖搖頭,繼續浏覽起其它新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