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科院的下屬物理所裏,杜恪見到了正在準備發言稿的曹軒庭。
“老闆。”
“忙呢,老曹,你先回實驗室吧,把250K矽金超導體整理一下,可以發論文了。另外今年以實驗室的名義,報一下國家自然科學獎。”杜恪說道。
曹軒庭聽後一震,頓時大喜:“可以發論文了?”
“嗯,可以了,對了,你論文早寫好了吧?”
“嗯!”曹軒庭直接掏出了寫好的論文,“請老闆斧正。”
杜恪接過來一看,論文上的署名很有意思,通訊作者自然是杜恪,然後第一作者,杜恪的名字也在第一位,與曹軒庭并列一作。
态度很令人滿意,所以杜恪從自己的上衣口袋掏出鋼筆,直接把自己第一作者的名字劃掉:“我就不列共同一作了。”
曹軒庭聽後,更激動了。
杜恪簡單翻看一遍,說道:“老曹你的論文功底沒什麽好說的,直接寄給Nature吧,我跟編輯推薦一下,争取下一期就發表出來。不過老曹你要心裏有數,這篇論文刊登之後,關于矽金超導體的科研競争,就不僅僅局限于國内,而是世界範圍内一起競争了。”
“老闆放心,我有這個自信,我們對杜恪晶陣的了解是世界最好的水平,沒道理懼怕跟國際上競争。”曹軒庭這幾天大概PPT說太多,自信心那是嗖嗖往上竄。
“行。”
超導是一個社會性的大課題,矽金超導體發論文後再申請專利,就能圍繞這一點做出一套專利壁壘,以後别人想要繞過去會十分困難。
比起電漿炮、杜恪領域、光籠技術來說,超導軍事性比較弱,可以不用那麽保密。
“另外,老曹,我要把你負責的項目組拆分一下,你帶一批人專門負責矽金超導體的研究。讓陳威帶一批人,負責矽金半導體。”
“我沒意見。”曹軒庭點頭,事實上同爲博導的陳威,平時就不服氣他,合作時并不愉快。
大家都是年輕俊傑,都是優青、青年長江,科研成果也都差不多,自然誰也壓服不了誰,索性分開來。曹軒庭自忖超導比半導體有前途多了,自己鐵定不虧。
“行,就這樣定了,我讓田瀾給你安排飛機,你現在就回去吧。”
“嗯!”
送走曹軒庭,杜恪又給陳威打去電話,告知他讓他單獨負責矽金半導體項目組,電話那頭陳威自然興奮不已,副組長和正組長顯然大不相同,身爲正組長,論文上他就能署名第一作者了。所以哪怕從前途遠大的超導項目中剝離,他依然可以接受,半導體一樣有前途。
搞定了兩位博導,杜恪這才前往物理所開會。
身爲實驗室老闆,他的日常工作,除了安排課題之外,就是協調好下屬的研究人員,這考驗的是他的領導藝術,目前來看,他做的還不錯——當然,如此順利,很大原因是他身爲諾獎得主、兩院院士、國家實驗室主任帶來的權威,讓衆人不敢質疑他的安排。
“杜院士。”
“杜主任。”
“杜院士。”
在物理所裏,認識的不認識的研究人員,全都熱情、恭敬的打招呼。單憑一個諾獎名頭,沒這麽大威力,但是這幾年杜恪做出的成績太多了,光是明面上的成就,就足以讓很多人一輩子仰望了。
“杜院士,您開完會之後,能在我們物理所開個講座嗎,我們都有很多問題想要請教您。”一名年輕的研究人員問道,說是年輕,但也三十來歲了。
“如果不趕時間的,我就在食堂那邊跟大家簡單聊聊吧。”杜恪回道。
“哎好,我這就去跟大夥說一聲,在食堂等着您。”研究人員也不管杜恪有沒有時間,撒腿就走去通知了,這一刀先斬後奏,讓杜恪拒絕都來不及。
“算了,就抽個時間吧。”
物理所開的會議,是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們的一次内部例行會議,主題自然就是矽金超導體以及國家超導的整體布局。到了院士這個層次,親自動手做實驗做研究的已經比較少,大部分都是開開會、上上課、帶帶研究生,做一些全局指導性質的工作。
很多院士都會出任各個大學的校長、院長職位。
譬如杜恪,也擔任了輔助醫學院的院長一職,也就是他還在黃金科研時代,否則,肯定會被強拉着擔任夏科大副校長,進而準備接班校長。
開完會之後,國院這邊又召開了科技部、交通部等部門領導會議,杜恪也被邀請列席并作發言。
前前後後在首都折騰了一個星期,才回到廬州市,而這時候已經到了9月份,曹軒庭寄去Nature的論文,迅速引發了編輯部的轟動,然後交由同行審議,并邀請審稿的大牛們迅速給出結論。毫無例外,三位國際超導領域的大犇,一緻給出了直接過審的回複。
所以9月份的最新一期Nature就會刊登250K常壓矽金超導體的論文。
另外三位審稿的國際超導領域大犇,都在看過論文後,直接向夏科大電子流實驗室發來了訪問申請,希望親自前往電子流實驗室,參觀250K常壓矽金超導體的科研成果。
杜恪直接批複同意。
……
“論文影響力太大了,如果不是杜恪作爲通訊作者,真不敢第一時間将它發表。”Nature編輯部的一位主編,看着剛剛拍闆好的新一期雜志,感慨。
另一位主編點頭道:“希望有實驗室迅速跟進,盡快重複出實驗結果。”
“杜恪總是能帶來奇迹。”
“我想,我們是不是要回過頭,好好看一看杜恪的上一篇論文《晶格的一種組成陣勢——杜恪晶陣》了?”這位主編,随口就将杜恪論文的題目給念出來。
“是的,很有必要,我想,隻要250K常壓超導重複試驗驗證通過,那麽今年晚了,但明年,杜恪晶陣肯定能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啊,這有可能嗎,時隔一年,再度拿獎,那群學院的老人家會不會腦溢血?”
“誰知道呢……跟天才身處同一個時代是幸運的,但同時,又是不幸的。”主編端起咖啡惬意的喝了一口,“杜恪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了,你說他是不是真的在研究電漿炮?”
“應該不是吧,他不是準備主攻醫學了嗎,華夏政府非常支持他,投資幾百億歐元,爲他建立醫學院和實驗室。也許要不了多久,他就要轉而去Cell上發表論文。鮑伯主編,我想我們該行動起來,争取讓他今後的生物學論文,依然發表在我們Nature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