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都點了點頭,從現在看來,中日兩國之間,的确是矛盾越來越嚴重。未來,除了戰争之外,已經沒有其他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了。
“日本的綜合實力,實際上并不比我們強大太多。陸軍方面,我們已經比他們強了。海軍方面,我們現在雖然還是一片空白。但是,等到年底之後,我們的艦隊就能夠回來了。到時候我們和日本海軍之間的差距,将顯著的減小。至于工業和經濟實力,我們也不比日本人差。并且,我們的發展潛力和速度,要遠遠強于日本人。所以,兩國之間的差距,隻會越來越大的。未來,我們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吳皓軒對于未來獲得勝利,有着無比的信心。
“但是,爲了我們能夠更容易的赢得對日作戰的勝利,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對日本進行打擊。特别是經濟上的打擊。隻要日本的經濟持續惡化下去,得不到發展的話。那麽,未來我們要打敗他們,就容易得多了。”現代的戰争,打的就是錢。沒有錢的話,仗根本就打不下去。
吳皓軒對日本有着很詳細的研究,也知道日本的弱點在哪裏。所以,現在就是針對日本的那些弱點那進行部署,确保在兩國開戰的時候,中華帝國能夠占據絕對的優勢。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優勢,同時還有經濟上的優勢。隻有這樣,中華帝國才能夠幹淨利落的赢得勝利。
衆所周知,1894年日本通過甲午戰争,踩着滿清腐朽的屍體才獲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在1897年同俄,德。法,奧等國簽訂新約,完全廢除強加在日本頭上40年之久的不平等條約。在後面的1899年更是改訂關稅,将出口稅廢除。同時廢除原來一律5%的進口稅,講進口物品分爲有稅品,無稅品,禁制品三類。其中有稅品稅率約爲5%—40%,細分爲8種。工業制成品稅率一般爲20%。對于日本工業所需原料,譬如棉花的進口則實施免稅,對于酒等奢侈品則課以重稅。
但是,這種改訂是不完全不徹底的,對于西方列強的主要輸出商品,譬如英國的棉毛織品,鐵類,染料等,仍保留片面協定關稅的特權,平均爲10%。事實上。直到日本打赢了日俄戰争,獲得二等強國的地位後,才于1911年完全收回關稅自主權,制訂了新關稅。但即便是這樣,也使得日本的關稅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所謂一文錢難倒英雄,在日本的工業化進程中,進出口貿易一直是無可替代的生命線,在1910年進出口總額甚至高達工農業生産總值的41%。畢竟作爲一個島國,日本的外貿依存度相當高,而進行的産業革命則“所需要的機器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更别提甲午和日俄的擴軍武備基本大部依賴進口。而這就導緻了日本在對外貿易當中的嚴重入超。而此時日本出口的拳頭産品,則是生絲。而在這個方面,中華帝國完全是可以和日本競争的。畢竟,在日本崛起之前。生絲一直都是中國出口的拳頭産品。
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開始主抓生絲和茶葉出口,并在1890年左右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平均的生絲質量就超過清帝國的生絲,茶業也全面采用機器化,逐步成爲世界上第二大生絲出口國和第五大茶葉出口國。等到了1910年。日本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絲出口國,每年的生絲總産量達到了12460噸,出口總量爲9462噸,占據了全球出口總量的75%。
日本四大财閥在當時幾乎都是靠生絲出口所賺取的利潤來維持自己的其他工業,扶持重工業,慢慢過渡爲一個工業強國。日本的生絲業能夠逐漸發展起來,并擊敗中國的生絲業,甲午戰争的功勞占據了一半(畢竟甲午的賠款雖然基本上用于發展日本軍事,但總體上财政支出可以緩一口氣了,要知道爲了打甲午戰争,日本大部分财政投入到了軍隊建設,而擠壓了其它産業),另一大半則屬于日本京都府。1868年,京都府設立了西陣物産會社,負責救濟貧困的絲農和織戶。明治三年,設立舍密局和授産所,相當于化學研究所和技術推廣所。1870年,設立養蠶場,推廣新蠶種和新技術;1871年,設置畜牧場,推廣新牛種和綿羊,派人前往法國學習新織絲工藝和西洋染色工藝,購買新機器……七年,設置織工場,推廣新型手工織絲機器和工藝。這些“場”全部将技術收集、研究、改良、推廣等工作集中于一身,迅速使京都的絲業由衰轉盛,并将成功的經驗推廣到整個日本。盡管京都府也走了很多彎路,可和清廷各地政府的“無爲就是無錯”政策相比,實在是積極很多。
日本人砍伐了大量樹木,種植桑林。随着京都絲業的發展,日本較有實力的财閥都迅速以此爲模闆,利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财力在整個日本推廣開。1878年,日本生絲出口量爲726噸,總産量爲1226噸清制205萬斤,尚不足江浙兩省一年産量的1/3。1883年,日本生絲出口量爲1347噸,總産量爲1682噸。1903年,短短的二十年間,日本生絲出口總量達到6750噸,無論是數量和平均質量方面都正式超過滿清。1910年,日本生絲出口量爲10462噸,達到了世界生絲出口總額的3/4,爲中國的六倍,而這就是日本經濟最爲關鍵的出口物資,爲日本換取了大量外彙和黃金。
而中國的一大外貿創收的拳頭産品生絲,卻日益萎縮了。試想一下,如果當年中國的生絲産業能和日本進行全球競争,那麽對于日本重工業的發展就是一大限制,畢竟日本人當時重工業落後,進口設備的資金基本上是來自出口的輕工業,其中一大部分就來自生絲産業。
盡管日本生絲貿易不再像1860年那般占據40%的出口份額,但在1908-1912年,生絲依舊是日本最大宗的出口品,更占據總出口份額的近3成。
換句話說,假如日本的生絲出口被堵死,那麽在1912年日本的入超會猛增3.4億,從1911-1913年這3年内,生絲缺口帶來的入超就會超越近20年的貿易積累。換句話說,生絲是日本外貿的生死線,誰要動了這塊大蛋糕,日本除了與其進行不死不休的戰争外,别無第二條路可選。
“我們要從經濟上打擊日本,第一步就是禁止日本的商品進入中國市場。第二步就是禁止日本從中國購買發展工業的原材料。第三步則是在全世界範圍内和日本展開競争。其中,生絲将是我們和日本人競争的重點領域。”吳皓軒鄭重的說道。
如果中國能夠在生絲這個領域擊敗日本,擠壓日本的生存空間。那麽,日本就徹底的完蛋了。除了将其國運全部寄托在戰争當中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太子殿下,我們通過寶島,已經算是堵死了日本商品進入中國的通道了。禁止日本從中國購買發展工業所需的原材料,也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和日本在生死上面競争的話,恐怕非常困難。現在,日本人在生絲的出口方面,已經完全超越我們了。”商務大臣丁振铎皺着眉頭說道。他原本是閩浙總督,對于江南的生絲産業,也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現在的江南地區的蠶農,因爲日本産品的擠壓,很多都已經破産了。
“我們主要是在那些方面弱于日本?”吳皓軒問道。
“技術、設備和資金方面,我們都比較缺乏。另外,以家庭爲單位的個體經濟,在成本上,無法和日本人相比。”丁振铎說道。
“針對這個問題,内閣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我們現在和西方國家的關系,還算比較好,可以趁此機會從西方獲得足夠的技術和設備。至于資金,政府和銀行,要對生絲産業進行全面的扶持。我們同時也要新建一些大規模的工廠,在這方面要超過日本。”吳皓軒說道。
“是,殿下。”内閣的官員們紛紛點頭。
盡管,在這方面或許還有很多的困難。但隻要去努力,就算是不能夠完全擊敗日本的生絲産業。但隻要能夠最大可能的擠壓日本生絲的生存空間,帝國的目标也就實現了。一旦日本的經濟崩潰,他們的工業就會陷入停滞。而軍工發展,更是會停步不前。反觀中華帝國,在這些方面卻會飛速的發展。這樣,雙方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中華帝國也就會占據更多的優勢了。
當然,一旦中華帝國的計劃成功了,那麽和日本人之間,恐怕就是開戰的時候了。(~^~)
PS: 第三更到,求月票和推薦票沖榜啊!感謝書友天空夢靜、經學緻用的打賞!感謝書友劉軍5663843、zengzhichaoo、幾時酒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