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勇不可擋的關羽從未讓人失望,眼下,聽得關羽所言,衆人紛紛應諾。
“将軍有令,不得妄動,有不從者殺!”
“不等喧嘩,不從者,殺!”
以關羽爲中心,越來越多的荊州軍竭力死戰。
一炷香的功夫過去,火牛喪失了速度優勢,逐漸死傷殆盡。
沒了火牛搗亂,荊州軍頓時松了一口大氣。
出城的青州軍雖然俱是精銳,可是,荊州軍卻人多勢衆,就算各部人馬自顧不暇,可是,相對于青州軍而言,他們依舊占據數量優勢。
當然了,關羽的浴血奮戰,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大軍,否則的話,再多的軍卒也不過是張繡戰功薄的數字,毫不客氣地說,如果沒有關羽,張繡有七成的把握可以大獲全勝。
趁亂夜襲,拼的就是膽色。
能夠在夜間出城厮殺,以少擊多,張繡麾下俱是有膽之輩。
隻可惜,運氣與膽色同樣重要。
關羽宛若定海神針,硬是将數萬荊州軍從崩潰的邊緣拯救出來。
張繡與廖化捉對厮殺,廖化不敵張繡,卻也支撐了數百個回合。
眼瞅着張繡就要将廖化一槍刺傷,忽而,城中傳來了鳴金聲。
鳴金收兵,這是自古以來定下的規矩,張繡不敢不從。
适才那番厮殺,青州軍已經鑿穿了荊州大營,此時,收兵的号令響起,青州軍當即調頭歸返。
厮殺到了這個時候,青州軍早已經又累又疲,之前未曾顯露。隻不過是不想墜了己方的威風罷了。
眼下,徐盛見好就收,青州軍在穩定戰果的同時确保了己方的安危。
荊州軍有心攔阻,卻苦無軍将統領。
沒多久,九成青州軍便脫離戰鬥,往城池而來。
關羽鐵青着臉,他身邊已經聚齊了兩千人馬,如果硬要留下張繡,成功的可能性有七成,然而,關羽并沒有這麽做。
相對于滅殺青州精銳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卻是收斂殘卒,穩定人心。
适才那番厮殺,荊州軍自相踐踏者無數,不少人更是逃離了營地不知去向。
倘若時間耽擱太久,荊州軍的戰力隻怕會出現永久性的損傷。
兩相權衡,關羽還是從大局考慮,放棄了追殺青州軍的舉動,将全部精力放到了穩控大軍方面。
沒多久,新野城,張繡凱旋。
兩千兵馬出征,殺敵人數數倍于己,己方傷亡卻不過三百人。
如此戰果,足以載入史冊。
不過,作爲當事人的張繡卻有些不爽,他找到徐盛,唾沫橫飛:“文向,爲什麽要鳴金收兵,賊人已經抵不住了呀,隻要半柱香的功夫,我定能斬殺廖化,大獲全勝”
徐盛表情平淡,看不出息怒,隻是嘴裏道:“廖化不死,确實有些可惜,但是,此役已經取得了既定目标,倘若拖延下去,等到荊州軍緩過陣來,你的兩千兵馬可就危險了”。
張繡不置可否,道:“城中爲何不曾增援兵馬?大軍壓上,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徐盛歎了口氣,道:“沒這麽簡單,适才我遠觀敵人軍陣,雖有變動退卻,然而卻沒有發生潰散,這說明他們士氣尚存,而且必有大将坐陣,若是你強行突破,反倒有可能激起他們的必死之心”。
張繡悶悶不樂:“關羽再強,也隻是一個人,文向,這時候出兵還來得及,擊鼓出兵吧,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徐盛搖了搖頭,“今夜不宜再戰,擊敗關羽不在乎這一時片刻,明日也來得及!”
張繡疑惑不解:“這又是什麽道理?”
徐盛無奈,隻好繼續解釋起來:“火牛一出,荊州軍已經亂了軍心,可是,由于關羽的緣故,荊州軍主力猶存,這時候出擊,他們有可能拼死反撲”。
張繡悶不吭聲,徐盛又道:“荊州軍已經是身心疲憊,隻要熬過今日,明日便是他們的死期”。
聽上去有幾分道理,張繡不再固執己見,“也罷,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多活幾個時辰”。
徐盛不置可否。
張繡又道:“今夜還有啥任務?”
“睡覺!”
張繡很是吃驚:“啥?”
“我不是說了嗎,養精蓄銳,傳令下去,三營人馬輪番休整,諸位若是無事,這就退去吧”
忽而,張繡笑道:“文向,就這麽便宜關羽?”
“你有什麽妙計?”
“可讓軍士聒噪騷擾,讓他們徹夜難眠?”
徐盛微微颌首,“好,你且好生休整,今夜我定讓荊州軍徹夜難眠!”
張繡很是滿意,今夜他已經出夠了風頭,雖然未曾手刃敵将,卻取得了足夠的戰果。
用不了多久,張繡以寡敵衆,夜闖敵營的戰績将傳遍天下。
這等捷報,隻是想一想就美的很。
當天夜裏,青州軍硬是滋擾了一夜,荊州軍杯弓蛇影,不敢懈怠,被擾的心煩意亂,包括關羽在内,數萬人馬,能夠沒心沒肺睡着的畢竟是少數,多數人都覺得疲憊交加。
翌日,一輪火紅色的朝陽從東方升起,溫軟的陽光照在大地上,荊州軍竟然感覺到分外親切。
無論如何,該死的夜晚終于熬了過去。
新野城中的青州軍經過一夜的休整,損耗的氣力漸漸恢複過來。
煮食的炊煙騰空而起,濃郁的香味傳出了老遠。
荊州大營之中,軍中的口糧多數都被狂奔的火牛焚燒殆盡,即便有些糧秣僥幸留存,對于荊州軍而言也隻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不少軍卒隻能去火堆中找尋那些沒有燃燒殆盡的米粟用以果腹。
反觀青州軍,他們在城中烹煮的肉湯,即便隔着老遠也能聞到。
香味撲鼻的肉香隻會讓人更餓!
鼻尖嗅着若隐若現的味道,嘴裏嚼着幹澀不已的口糧,荊州軍的士氣頓時一降再降。
廖化心急如焚,再這麽下去,人心可就散了,必須想辦法扭轉這種局面。
如何扭轉?
運送糧秣的隊伍短時間内不可能抵達,唯一有可能提振士氣的行爲隻剩下一個:大勝荊州軍!
如何取勝?
關羽正在琢磨可行之策。
新野城,飽食過後的青州軍卒正在按部就班地打磨氣力。
急脾氣的張繡按耐不住,徑自尋了徐盛,直言道:“文向,已經到了這個時辰,爲何不兵發賊營?”
徐盛笑道:“不着急”。
張繡反駁道:“怎能不急,昨夜我可是一宿沒睡,就等着今日大開殺戒了!”
“荊州軍就在那裏,奪下新野之前,關羽也好,廖化也罷,絕不會輕易退卻”
“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昨夜荊州軍一夜無眠,正是我方大顯身手的時候,文向,你要食言嗎?”
徐盛笑罵道:“不用激我,你放心,今日有你發威的時候”。
張繡大喜:“何時”。
“你且安心等待便是”
張繡無奈,隻得繼續等待。
荊州硝煙四起,太行山脈,一直禍亂地方的黑山軍在頭領張燕的統領下出山請降。
爲了防備黑山軍,李賢特意在附近建立了一長溜軍寨。
眼下,張燕出山,隻能往最近的軍寨行去。
張燕與張遼算是老相識,可是,如今張遼出征在外,張燕聯系不上,隻能按部就班。
青州的軍寨越來越近了,隔着老遠,黑山軍就露出了膽怯之意,青州軍的冷箭是出了名的犀利,張燕雖然不怕,可他麾下的親将卻不這麽想。
無奈之下,一衆黑山軍隻得在青州軍寨百步開外的地方安心等待。
相對而言,這個距離很是安全,隻不過,張燕覺得很是丢臉。
不過是一座軍寨而已,至于如此畏懼嗎?
黑山軍不告而來,寨中的軍卒如臨大敵。
沒多久,警戒的号角聲便響了起來,這是值守的軍卒發現了賊寇的異常,及時示警。
沒多久,一隊隊頂盔荷甲的軍卒便沖出了軍寨,他們在各級軍将的喝令下有條不紊地組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方陣。
其集結之快速完全晃花了營外賊寇的眼睛,之前,這幫黑山軍還有過不服氣的心理,他們以爲,官軍之所以能夠取勝,靠的不過是武器優良罷了,換做是他們,如果同樣裝備了這等武器,鹿死誰手還是說不定的事情!
然而,親眼目睹了青州軍嚴明的軍紀、快速的集結之後,所有的賊寇都不得承認一點——青州軍确實強軍,黑山軍遠遠不是他們的對手。
“來者何人,意欲何爲?”
隔着老遠,青州軍便盤問起來。
一名賊将赤手空拳地走到了幾十步開外的地方,他舉起雙手,示意自己沒有惡意,嘴裏道:“各位官爺,我等并無惡意,此番隻爲招安一事而來,不知哪位将軍主事?”
“招安?”一種官軍面面相觑,他們沒想到黑山軍竟然真的降了。
設立軍寨之前,李賢李使君便有過推測,他認爲黑山軍必會投降,那時候,衆人嗤之以鼻,誰曾想,一語成箴。
“從賊隻是無奈之舉,我們早就聽說李賢李使君愛民如子,百姓安居樂業,如今,我們願意歸降,還請代爲禀告”
确認賊寇不像是來詐降賺營的,哨探軍卒哪裏還敢怠慢,他急忙應道:“這等大事可不是我一個小小軍卒能夠決定的,這樣罷,若你們誠心乞降,那便放下武器,靜候片刻,我這就爲你們通禀!”
賊将自然沒有異議,在山中待的越久,他們越能感受到李賢的能耐。
之前,苛捐雜稅極多,百姓民不聊生,可是,自打李賢掌權之後,百姓的日子安穩多了。
沒有百姓的支持,黑山軍便成了無根之水,長久不得。
與其等到山窮水盡之日受人嗤笑,倒不如早做決斷。
張燕親自出山,便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這時候,隻要官軍肯納降,便是多等上一會兒又有什麽打緊的?
黑山軍乞降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太史慈這邊,對此,他很是激動:“張燕倒是個聰明人,也好,黑山軍一降,起碼可以抽調出六千兵馬,算上黑山軍,這就是一萬多名老卒,好呀,真是難得的好消息”。
爲了表示尊重,太史慈決定親自迎接。
不過,麾下裨将卻表達了憂慮:“都尉,如果這是賊人的詭計,你去迎接,豈不是上了他們的惡當?”
太史慈豪氣萬千:“怕什麽?他們人馬齊整的時候我都不曾怕過他們,現如今不過是一群散兵遊勇罷了,難道我還會怕了他們?”
裨将這才無言:“說的也是,管他真降還是假降,要是假降的話,正好明日讓俺再練練斧藝!”
太史慈很快與張燕相會。
各自表明身份之後,太史慈将李賢留下的軍令宣讀了一番:夜間不得無故出營,違令者,斬!不得滋擾婦孺百姓,違令者,斬!不得抗令不遵,有抗令不遵者,斬!
三個斬字一出,張燕面色微變。
這時候反悔也來不及了,既然決心歸順,自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否則的話,世上哪有那麽便宜的事情?
隻是嚴刑峻法自然不能服衆,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的道理太史慈還是明白的,于是他又許之以利:上場殺敵者,殺死三人,月俸三成,殺死九人,可擢升官職,殺死二十人,賞軍牌,可封妻蔭子。
世人皆愛财,賊寇自然不能幸免,給他們留下一個娶妻生子的念想,他們就不會肆意浪費這難得的機會……
果不其然,當張燕将官軍的政策說出之後,部衆大喜。
做賊雖然逍遙,可是,死後卻不能進祖墳,就算賺了銀錢,也隻是不義之财,這可是奇恥大辱,然而,成了官軍就不同了,隻要賣力厮殺,光宗耀祖也不是不可能!
消息傳出,隻有極少數人馬不願被人管束,他們悄悄開溜,對此,張燕置若罔聞。
兄弟一場,到了這種關頭,沒必要分個生死。
強扭的瓜不甜,部衆隻有真心實意的歸順,才有可能恪守軍規,否則的話,心有怨言之輩早晚會惹出事端。
張燕的黑山軍足有十萬之衆,不過,其中多是老弱,真正敢戰之士不過兩萬。
收編了黑山軍,李賢麾下的人馬已經膨脹到了十五萬人。
兩萬軍卒,取其精銳,又可成立一軍。
曆史上,張燕投靠曹操,爲兖州憑添助力。
眼下,李賢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所以張燕在歸降的時候,李賢是首選。
隻不過,黑山軍絕不能在青州久留,否則的話,張燕的存在将影響太史慈的地位。
那麽,黑山軍要去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