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像劉備那般“桃園三結義”,同生共死,結爲異性兄弟,也可以像“三姓家奴”呂布一樣,多拜幾個義父,從而謀取晉身之資,當然了,最普遍的卻還是把家中的嫡系親屬送到他人身邊寄養。
李賢救了沐家堡,沐天戈别無選擇,隻能選擇第三種,照葫蘆畫瓢,像周博府那般把兒子送到李賢身邊。
隻要沐臨風不是太過混蛋,日後李賢一旦發達了,絕不會介意照拂一下沐家堡的。
這是報恩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投資。
等到深入了解之後,得知李賢身邊已經有三個“少堡主”了,沐天戈不禁暗自得意,自己好歹沒有拉下太多。
李賢與沐天戈交流的時候,流民營一直在打掃戰場。
事後,經過統計,一共俘虜人馬五百六十人,當場斬殺一千四百人,另有一千多名賊寇潰逃而出。
繳獲長槍兩千杆,鋼刀三百柄,皮甲三十八副,另有五十張弓箭,數百枝箭矢。
爲此,介亭官軍也付出了傷亡三百人的代價,其中,有五十八名正兵、三十六名輔兵身亡,二百多人受傷。
稍做包紮一番之後,傷勢輕些的還能繼續趕路,腿腳不便,受傷嚴重的軍卒李賢決定把他們寄放在沐家堡。
對此,沐天戈求之不得,這些傷卒短時間内雖然不能再上沙場,但他們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要是能把這些經驗學到手中,那豈不是賺大了?
沐天戈要求不多,隻要他堡内的鄉兵能夠學得介亭兵勇的三成本領他就滿意了!
李賢不在乎沐天戈的那些“小九九”,他隻要糧秣。
沐天戈想要的是軍械,兩人商議一番之後,一拍即合,再度達成“軍械”換糧秣的協議。
李賢用五百杆長槍外加三十柄鋼刀換來了三十石糧食,這比預料中的情況還要好一些。
算上之前周家堡換來的二十石,李賢手中已經有五十石糧食了。
這麽多的糧食如果全部帶在身邊無疑是一個沉重的累贅,李賢思慮一番之後決定隻帶着足夠大軍食用三日的糧秣,其餘的米糧暫且存放在沐家堡。
反正沐家堡距離都昌城不過五十裏,大隊人馬急行軍的話,一天的功夫就到了。
大隊人馬在沐家堡休整的時候,李賢決定把長槍改造一番。
辎重營中,除了給沐家堡交易的五百杆長槍之外,還有長槍兩千多杆。
這些長槍留在手中幾乎毫無用處,反而會加重流民營與輔兵營的負擔。
李賢考慮一番之後,決定把長槍截去一截,改成短矛的式樣。
如今,介亭官軍欠缺遠程打擊火力,而弓箭手不是短時間内可以培養出來的。
之前李賢一直覺得沒有什麽好辦法,是徐庶偶然提到了匈奴人的短矛,李賢才靈機一動。
如果把短矛搞出來,介亭兵勇就等于多了一樣攻擊性武器。
反正這玩意兒也不追求什麽精準度,隻要兵卒一起把短矛扔出去,對敵軍形成密集打擊,能夠造成傷害就算物有所值。
徐庶聽了李賢的構想之後半晌沒有說話,因爲這想法實在是太敗家了。
把長槍改成短矛也就罷了,可把短矛當作一次性消耗武器,這就有些太過奢侈了。
軍械武器在這年月可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隻要運作得當,這幾千杆長槍可以爲李賢帶來巨大的利益。
徐庶有些不舍。
李賢隻是大笑:“先生可是覺得我太敗家了?”
徐庶不置可否,道:“如果是怕辎重營負擔太重,可以把軍械放到沐家堡,隻要我們主動出擊,牽制住賊軍,想必沐家堡高枕無憂。”
李賢又解釋道:“先生,兵不在多,而在精,我介亭兵馬一路行來,殺敵無數,可己身傷亡早已經超過三成,要不是裝備得當,人人披甲,怕是早已經全軍盡墨,因而,對我來說,錢财不過是身外之物,隻要能讓麾下軍卒活的好好的,便是灑盡家财又如何?”
徐庶深吸一口氣,作了一揖,道:“元直受教了!人,才是萬物的根本,什麽軍械,什麽裝備那都是爲了人才存在的。”
李賢大笑:“沒錯,就是這個理兒。”
徐庶恍然大悟,怪不得一路行來,李賢都與軍卒同甘共苦,沖鋒陷陣的時候奮勇當先,之前還以爲他是不得已而爲之,現在看來,李賢是真的把軍卒當成了自家人。
介亭的軍卒有福了!
跟在李賢身邊,徐庶發現自己随時随地都能學到一些什麽,而這些東西是他之前從未接觸過的。
比如說沸水消毒、集中便溺、定時洗涮,這些事務很是新鮮,可仔細想起來,卻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徐庶決定了,他要留下來,跟在李賢身邊,看看這個少年遊繳究竟能夠走到什麽程度!
李賢還不曉得徐庶已經做了決定,他正在指導匠工裁減短矛。
爲了方便攜帶,短矛的長度不能超過三尺。
印象中,短矛好像可以放在後背,一個成年軍卒完全可以在不影響行動的情況下背負十支短矛。
短矛利在遠戰,等于是遠程火力,如果讓正兵營投擲短矛,勢必會加重他們的負擔。
李賢與徐庶商議一番之後,還是決定從輔兵營與流民營抽出二百人,獨立成軍,名曰“背矛士”。
胡庸戰功顯赫,武藝超凡,對李賢又忠心十足,這二百“背矛士”的統領權給他,衆人都是心服口服。
胡庸的破格提拔讓周東昌與沐臨風眼熱不已,大家都是“少堡主”可瞧瞧人家,已經能夠單獨領軍了,雖說單挑作戰确實不是胡庸的對手,可周、沐二人覺得自己也不會差上太多。
什麽時候自己也能獨領一軍呢?周東昌與沐臨風對視一眼,都在心裏暗暗發狠。
胡庸想的沒有那麽多,李賢讓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正是這股簡單的心思才讓他被李賢視若心腹。
沐家堡内,第一支短矛截出之後,李賢稍一掂量,覺得重量适中,長度也很合适,他便讓胡庸投擲一番,嘗試效果。
七十步開外,一個作惡多端的賊寇被捆縛在木柱上,他就是胡庸的肉靶子。
胡庸持矛在手,右臂稍微瞄了一番,“嘿”地一聲暴喝,矛出如風,“嗖”刺入了賊寇的前腹。
“好!”衆人交口稱贊。
第一次投擲就能有這種效果,這隻能說胡庸确實有天賦,看來,把背矛士交到他手中倒是一個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