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到達讓整個港口都沸騰起來了……傳說中行進如風的明輪機帆船,傳說中痛殲紅毛蕃大夾闆船的明輪機帆船終于來了……漢唐集團來了。
事實上,如果他們首航的目的地是金門的話,也許到達的時間會更短一些,因爲那裏才是距離澎湖最近的地方。
但是中年大叔永勝伯鄭彩要在廈門港口親自迎接台灣漢唐集團的機帆船,所以他們也隻能先行到廈門港了,這讓他們多行進了半個小時。
當然,這十二個小時裏面排除了在澎湖列島暫時停泊了一下,然後補給柴煤和淡水的時間。
澎湖列島的開發很早就提到議事日程了上了。
澎湖列島的開發曆史,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在那面的世界裏,有考古工作者在澎湖島上發掘出硬質砂岩石斧等古人遺物,經考證爲秦漢以前渡海前來的移民所遺留下來的,屬于大陸上的文化,而這個時期大陸文化在台灣本島上還沒有發現。
這說明大陸文化的傳播,是先到澎湖,再由澎湖到台灣。在文化的傳播上,澎湖有着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在那個時期,文化的傳播,真是每年隻能以幾千米的速度發展着,真他媽快啊。
後來。随着古代航海技術的發展,澎湖列島逐漸成爲了台灣海峽兩岸交通的跳闆。它先天就有良好的港灣,是台灣海峽中各種船隻當然的活動集彙點。
澎湖自宋代正式列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省泉州府,其開發時間比台灣本島早380餘年;元代時期,随着移民日益增多,設置了巡檢司;明代曾兩度淪入荷蘭人之手,但最終都被大明政府奪回,甯可送給别人台灣。
這說明,在大明政府的眼裏,澎湖列島遠比台灣重要多了。這可不是大明政府有意賣國,他們就那水平,就那見識了------
澎湖列島,往北可抵達馬祖列島、大陳島和舟山群島,往南可去東沙群島、南沙群島,并可通往菲律賓和東南亞各國。澎湖列島居台灣海峽的中樞,扼亞洲東部的海運要沖,被稱爲“東南鎖匙”。
澎湖列島的底基爲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經過多次海陸升降、海蝕和火山噴發而形成的,一般在海拔20-30米。自海上望去,地勢低平,宛如大小平盤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最高點爲西南大貓嶼,海拔78.9米。
三島嶼環抱而成的内海就是最著名的外婆的澎湖灣,南北長約12千米,東西寬約8千米。北口爲牛公灣海峽;南口被鳳櫃裏半島和漁翁島所扼,寬約3.3千米,水深10~62米。
灣内無碼頭設施,但海峽岩北方有天然的錨地,水深10米以上,泥沙底,是台灣地區冬季最理想的避風錨地。
明大陸早都亂成一團,哪裏還有能力理會這個地方……在漢唐集團的計劃中,這裏是紫雲号最終停泊的地方,當然,現在還不行。
澎湖列島地勢平坦,無河川山嶽,土壤層淺薄,均爲紅棕土壤,肥力不足,水源缺乏,加上海風強勁,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僅能種植地瓜、土豆、花生等。
在那面世界的80年代中期,在這裏試種成功過西瓜、哈密瓜、絲瓜,因此号稱澎湖“三瓜”,比較有名氣。
在農業利用上,漢唐集團根本沒有考慮太多。
現在土地資源多的是,在那面的世界中,在1997年,整個台灣一共有耕地8500平方公裏,單單一個嘉南平原,它北起彰化,南至高雄,長180公裏,寬50公裏,就有4800平方公裏可耕種之田,這是一個讓漢唐集團想起來都快樂地不寒而栗的數字,真的,現在我們計算耕地也可以用平方公裏來做爲單位了。當然,想開發出這麽多的土地,還要有相應的農田管理和配套設備。
漢唐集團主要考慮的是利用澎湖列島周邊的魚類資源問題。
那裏的漁業資源可太豐富了,種類太多都不用提的。
澎湖列島上的水資源缺乏,那是指在大型農業和工業使用上,如果單純發展輕工業,比如開展魚類加工項目,供應相應數量的人口飲水,這都不算個問題。
那裏要開一家河口基地中魚類加工業的分基地------也許未來會做主要基地,同時這裏還要兼做今後移民的第一停靠點,這都是不錯的設計。
當然,這都是遠景,現在還顧不上來。
所以漢唐集團決定先把澎湖列島的架子搭起來,做好相應的準備。
在陪同陸履常技術員去探查苗栗石油資源的行動中,那個掉了一隻胳膊的安保隊員,他叫大牛,現在他派上了用場。
漢唐集團讓他在小琉球島和澎湖列島選擇一下,看他願意去哪個地方當結首。兩個島各有優勢,小琉球島距本島近,自然條件好;澎湖列島的情況不用再說了。
那個掉了一隻胳膊的明人安保隊員大牛想都沒想的,直接選了澎湖列島。
很明顯,澎湖島的位置更爲重要,大牛結首同時又把全家都搬過去了。
漢唐集團先是安排明人第二建築隊和後成立的第三建築隊在澎湖灣建了個簡易碼頭,并設了一個補濟站。然後才把他們打發去廈門建商站和新式碼頭。
說是簡易碼頭,這是相比較漢唐集團的正式碼頭而言。它使用了水泥标準件結構,主要受力構件,那是正了八經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比地條鋼好多了。
那個補濟站,漢唐集團把它設計成簡易堡壘式,兩層樓,一層無窗,二層住人------補濟站的圍牆高兩米五,圈地一千五百平方米左右,又在院子中打了一口壓力井。
在澎湖列島最大的本島上,大約有三百多戶固定住戶,都是以打魚爲生。這裏原本移民更多,荷蘭人兩次的侵占,讓這裏人口減少了很多……這筆賬都得一點點算。
漁民們知道熱蘭遮城發生的變化,也偷着去看過------發現一切變化和他們無關,他們就仍舊過着原先的日子。
但是也不能說一點關系也沒有,廈門的鄭家就不過來收他們的魚稅了,他們的漁獲賣到台灣去後,也沒有人另外收他們的商業稅了------隻需要一次**打魚的十一稅就全夠了,還有就是熱蘭遮市場上的蔬菜種類多了,也便宜多了,米和鹽也是。
這些人來的好啊!他們知道他們是漢唐集團。
後來,漢唐集團就來了幾條大船,下來了一大批人,開始建起房屋、碼頭了,有個隻有一條胳膊的人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說這裏以後就是漢唐集團的地兒了,他是漢唐集團新任命的結首------大家沒有人說話,這個地方是誰的地方,該他們什麽事情?誰來了不得交稅?
漢唐集團來了更好,至少不用交人頭稅,還有其它數不清的稅種了------
很多人都沒去細聽大牛結首在講什麽,卻被他腰間挂着的物件吸引了------那是什麽?是短火铳吧,怎麽會是雙筒的?
大牛腰上挂着的是紅星兵工廠廠長林勝利設計的1649雙筒式手槍。
上一次派何斌去到廣州偵查時,漢唐集團才想起自己忽視了短武器,于是林廠長便專心設計了一款适用于這個時空的手槍。
他第一時間就放棄了轉輪手槍,機加工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時,它就是個雞肋------洩氣性強,導緻射程近不說,還要金屬彈殼。
絕對不如改成縮小版式雙筒獵槍,稍微大一點不怕什麽。
林廠長按性價比最高的比例,直接把帶來的長槍槍管截開,再重新設計擊發裝備就行了,帶來的彈簧鋼還有一些。
試槍的結果表明,這種槍的威力大,靜止性強,二十五米内,可以打爆椰子了。而且還可以裝散彈,十五米内有很強的殺傷力。
而且它裝彈也容易些,比如像大牛這樣的殘疾人完全可以用雙腿夾住槍筒,用另一支手來完成後裝彈的動作。彈藥可以和步槍通用,也可以單獨使用,當然,要做一定的改動------可以減少一些裝藥量。
漢唐集團直接把它命名爲1649式雙筒手槍。
缺點嘛,也很明顯,第一就是精度不高,這是沒辦法的事情,由于它的槍筒短了許多,鉛彈的運行不似長槍那樣穩定了------但是散彈的殺傷效果好一些------第二就是後坐力大了一些,不過這一點,可以在後天的訓練中彌補。
大牛是第一個裝備這種手槍的人。經過幾次訓練,他對這種槍相當滿意,一分鍾内他可以擊發兩次,也就是四發子彈。大牛有信心在日後的訓練中達到三次。
漢唐集團的人對他說:“如遇意外,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下,什麽都不重要,要想辦法保護自己,可以直接逃跑,但第一時間要想到向漢唐集團報告情報。”
當時大牛樂呵呵地答應了,但心裏想,這比安保隊裏的規定還好笑------安保隊的軍規裏有一條說,實在無法抵抗敵人時可以投降,武器都不用破壞------等待漢唐安保隊的救援,我等絕不會放棄一名隊員,不管天南海北,也絕對有信心把丢了的東西拿回來。
安保隊可以讓投降,他們這又讓逃跑------呵呵,我怎麽跑,我的家人都在此地,我能不管他們就跑了?
随後,大牛把本島上的人一一登記,組織起來,分工協作,在穩保漁獲的産出後,大力發展魚類加工業,還兼營花生和薯類的種植,帶領澎湖群衆走出一條“各自爲戰戶戶窮,聯合起來家家富”的路子------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也是在漢唐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大牛在本島上的主要任務就是看管補濟站,那院子裏修建了裝着淡水的水泥池,其他地方還放着柴煤、木炭,還有一些物件就是機密了。
前後,一個多月吧,在正式首航這一天,事先得到通知的大牛差不多一夜也沒有睡好------他知道,隻要像漢唐集團說的那樣,定期有船隻到這裏,那麽這裏早晚也會像赤嵌地區那樣好,也許更好------他從不懷疑漢唐集團的許諾。
他從早上五點起床,首先又挂上了昨晚取下的漢唐集團的旗幟,然後莊重地敬了一個軍禮,在心裏默默唱着漢唐集團的升旗樂曲。
然後他就去到了碼頭,筆直地站在那裏等着,雙眼一直望向東方。
計劃上規定,01号機帆船将在六點半左右到達。
他也有一塊表,那是漢唐集團配給結首們的,别人用金或銀子打成的鏈子戴在手上,他則用鹿皮包好,揣在貼心的兜子裏。
他反複看着表,差不多到了六點二十分鍾時,遠處傳來了辟裏吧啦的拍水聲,原本在海面上悠閑滑行的海鷗,像是受驚了一樣,不停地“歐啊”“歐啊”地叫了起來,四散而逃……大牛結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東方的太陽漸漸升起來了……慢慢照亮了整個世界。
感謝手機尾号爲1505的朋友在無線閱讀上給的第一份打賞……說實話,我原先還以爲無線閱讀不會欣賞這樣的書呢,謝謝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