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軍在青參将的命令下,一一退兵,無一人敢反駁,但事後卻有人告了青參将,說青參将沒有乘勝追擊,将南瑾昭的大軍一舉滅掉。
被人告了一狀,青參将并沒有生氣,也沒有憤怒,在大将軍尋問時,他冷靜的回答:“此戰,南疆大将軍橫死,五成以上的将領戰死,大軍損失三成以上。南瑾昭突然出現,力挽狂瀾,瞬間穩定了亂借。南瑾昭一出現後,末将見南疆大軍氣勢恢複如常,甚至比先前還要勝三分,斟酌過後,這才下令不追。”
除了品頭上的陳述外,青參将還附了一份詳細的作戰分析圖,上面将兩軍的兵力、情況一一寫上了,除此之外,還有老兵與偵察兵的說詞。
當然,這并不是什麽稀奇的東西。在燕北,每一次交戰後,不管是勝是敗,都要寫上一副詳細的作戰報告,将整個戰況寫上,将敵我的情況詳細寫明,兩軍在交戰時如何應戰的,也要一一寫上。
作戰報告并不需要青參将自己寫,戰場上有專門記錄,收集戰況的人,他們将各方的信息整理彙總,再加上自己在戰場上看到的……
這些人,将這一場戰役的現狀寫好了後,需要前鋒、中鋒、偵察兵、後勤兵的統領畫押簽字,确定無誤,方可上報。
這封作戰報告,不僅僅是爲了記錄在場衆人的表現,更多的是作爲實戰安例存檔,以備教導新兵。
剛開始,王爺和王妃定下這個規矩時,大家還不能理解,尤其是将軍們,一個個反應極大,認爲此舉是在限制他們的權利,讓他們在戰場上束手束腳,可是……
幾次過後,衆人卻發現了此舉的那處。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能領兵打仗的将軍,絕對是有真本事的,可再有真本事,也總有不足之處,平時自己看不到,但旁人能看到。
平時在戰場上,打完就打完了,根本不會想自己哪裏做得不對,哪裏做得不好,這次犯的錯,下次照樣犯,旁人犯了的錯,依舊會有人再犯,一些惡行也永遠改不了。
可自從有人記錄後,戰後大家就可以通過記錄,也反推當時的戰況,查找自己的不足。
當然,這麽做确實是增加了工作量,但做記錄的并不是他們,在戰場上自有專人記錄這些,他們隻要确定記錄是否無誤。有誤,不簽字,找出證據就行,無誤,簽字即可。
至于他們在戰場上犯的錯?
戰場上這麽多人,他們要是犯了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根本不可能瞞得了。
而且,在戰場上,他們要是犯小錯,王爺和王妃也隻是小懲一二,并不會因爲降職怪罪,除非他們不知反省,一再犯錯。
而這種事,他們絕不會做。
戰場不比其他,在戰場上,他們犯一次,就會有無數人因此橫死,他們可以犯錯,卻不能一再犯同樣的錯。
至于犯了大錯?
犯了大錯,不需要戰後的報告,王爺和王妃也不會放過他們,也不會讓他們繼續呆在原來的位置,繼續領兵指揮……
是以,在最除的排斥後,大家很快就習慣了戰後報告。而且每次戰後,一群将領在一起開會,讨論此戰的利弊,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
至少長澤就很喜歡,每一次戰後,聽幾位老将分析此戰的得失。
長澤和旁人不同,長澤也是上戰場的,不過他不打仗,也不負責記錄,他隻負責看,看戰場上的每一個人,看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看戰場上的每一個命令……看戰場的冷酷,看戰場的無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作爲一個旁觀者,當局者迷不迷,長澤不知道,但長澤知道,他是清的。
他站在視野最好的位置,周邊有無數高手保護,他能清楚的看到兩軍交戰的最前方,也能看到兩軍将領的每一個令旗……
他清楚地看到了戰場上發生的每一件事,知曉戰場上每一個細節。
每一次大戰回來後,他也會試着寫一份戰後報告。
不過,他的戰後報告并不會給旁人看,隻有他和小狼崽子兩人看,然後兩人會悄悄對比,他寫的,與那些專門記錄戰場情況的将士寫的,有什麽區别?
一般情況下,不會有大出入,偶爾有不同的地方,也是彼此觀察的方向不同。
幾次對比下來,長澤越發的覺得,他的父王與母妃很了不起,居然能想出這樣的法子來,而且……
别以爲他不知道,他仔細看過幾場後,發現每次那些人交上來的戰後報告,都不是一個人所寫,像是每個人負責一塊,然後将其彙總起來的。
别問他怎麽知道的,雖然戰報的報告有人潤過筆,但是……
是人記錄的,就會有側重點。
每個人記錄者的側重點都會不一樣,手法與風格也不一樣。初時,看不出什麽差别,可時間久了,就能體會到其中的不足之處。
而由多人分寫,也能規避上下聯成一氣,互相聯合,欺上瞞下……
長澤在軍中呆得越久,了解的越多,就越發的佩服他的父王與母妃。
他的父王與母妃,真的是太英明了,把所有人細節都考慮到了。
而也正是,因每次交戰後,都會有人專人負責記錄戰場上的情況,也就不會出現冤枉人,故意陷害人的事。
就好比這一次,有将領狀告青參将過于膽小,那也是因他與青參将的指揮風格不一,想法不一,而且他也是有理有據,并非陷害,隻是對戰況有不同的見解罷了。
當然,在戰事上,有不同的見解是正常的。在燕北軍中,也允許各種不同的聲音出現,但是……
在戰場上,隻能有一種聲音。
是以,這位将領雖不滿青參将的膽小,在戰場上卻沒有任何不滿,青參将一下令,他就帶着人退兵了。
等到退兵後,他才将自己的不滿,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