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楊峥搖頭否定,慢慢走向那具簡陋的鋼鐵戰衣。他說謊了,事實上眼前的東西勾起了他對另一個時空的回憶。在那個時空裏,一個名叫托尼·斯塔克的花花公子披着比眼前的東西看起來更炫的鋼鐵戰衣滿世界的充英雄。
摸着那泛着金屬光澤的機體,楊峥甚至開始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爲托尼·斯塔克……當然,隻是想想罷了。他與漫畫人物最大的區别就是身後沒有一家高科技軍火公司。
“這東西花了你多少錢?”
“造價麽?”林克有些牙疼的說:“如果刨去研發各種專利技術、再刨去實驗中浪費的材料,它的造價大概在四千萬人民币。”
“什麽?四千萬?”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楊峥對這個時空裏的物價有着深刻的認識,大明人民币很堅挺,購買力大概比原時空高了五倍左右。換算過來,也就是說放在原時空裏這東西造價起碼得奔兩億了。于是楊峥覺着自己跟托尼·斯塔克的區别更大了……他可不是億萬富豪。
分散投資的六百多萬,幾個月過去了總計給他創造了四十幾萬的收益。這點錢連眼前這個醜陋機器的一隻腳都買不起。
惋惜的歎了口氣,楊峥轉過身說:“好吧,看樣子我是當不成托尼·斯塔克了……那麽,你打算讓我怎麽做?”
“托尼·斯塔克是誰?”想了想,發現記憶中沒這個名字的林克随即放棄了詢問,回答說:“很簡單,協助我完成對三代的測試。”
說着,他仰頭喊了起來:“先生們,我們終于有合格的測試員了。”
話音落下沒過兩分鍾,一大票穿着白大褂挂着胸卡胡子拉碴的家夥湧了出來,将楊峥團團圍住。一名挂着運動學專家胸牌的家夥逼着楊峥脫了衣服,隻剩下可憐的一條短褲,然後将貼片式傳導器貼在楊峥身上。
按照那家夥的說法,這些傳導裝置會紀錄楊峥的行爲模式,然後寫入到三代的芯片中。這樣,當紀錄了足夠的數據後,三代就會熟悉楊峥的行動模式,理想狀态中楊峥剛要做什麽,三代已經做出了動作,楊峥本人甚至都感覺不到自己穿着沉重的三代動力裝甲。
“動力裝甲是未來戰場的趨勢,它會讓士兵擁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更廣闊的視野,更即時的通信手段,以及更堅固的防禦。未來的戰場上,當一小隊動力裝甲士兵遭遇一小隊坦克的時候,被擊敗的隻能是坦克。”
“而這隻是動力裝甲的第一階段。”林克說:“動力裝甲的實用化,會爲智能戰争機器人提供詳實的數據。适當的時候,機器人會徹底取代人類士兵。零損傷的戰争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林克所說的未來戰争狀态,一直以來都是明軍的建軍思想。而事實證明,大明的軍隊建設一直都走在正确的路上。随着計算機的出現,輔助的動力外骨骼已經變成了現實。技術一直在進步,唯一制約其普及的隻有高昂的造價。
按照動力外骨骼的設計初衷,其電池的續航能力可以保證一名士兵持續作戰二十四小時。現在所采用的電池隻能提供大概五小時的續航。超導電池雖然能做到這一點,但不論是安全性還是高昂的造價,國會都絕不會通過普及動力外骨骼的提案。
按照大明的國防白皮書,預計1915年會大規模普及動力外骨骼。而作爲動力外骨骼下一代産品的動力铠甲,則現在就已經進入了實驗狀态。
林克畢竟隻是一個科學瘋子,不是真正的未來戰争專家,所以他對未來戰争的描述并不透徹。雷神公司的兩名科研人員你一言我一嘴的完善了未來戰争的模式。
在未來,納米技術會大規模的采用。天空中飛舞着蒼蠅大小的偵察機,地面上會有密密麻麻的納米機器螞蟻,還有蚊子大小的導彈,它會順着建築縫隙鑽進去,堆積到一定量之後完成一次猛烈的爆炸。
戰争将會從現在的立體信息模式,進化成智能微觀模式。到了那個時候,人對戰争的影響會變得微乎其微。決定戰争勝負的永遠都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拼戰争潛力,拼科研制造能力。
楊峥渾身上下貼着無線傳導裝置,一邊幻想着未來戰争的模樣,一邊在跑步機上不停的變速奔跑。身上的傳導裝置精确的紀錄着他身體的數據,将之反饋給實驗室服務器,重新編譯之後寫入三代動力裝甲。
第一天他就在奔跑中度過,如果沒有意外,未來幾天也會同樣如此。
“我的老天,他可真能跑!”運動學專家看着跑步機上時速三十五公裏的數字,驚得張大了嘴巴。要知道楊峥維持這一速度已經過去了整整五分鍾。如果放到運動場上,楊峥絕對可以打破八百米到三千米的一系列中長跑世界紀錄。
熟悉楊峥的林克推了推眼鏡,說:“再快一點,還沒到他的極限。”
“你在開玩笑?”
林克平靜的說:“所以我才特意跑去科威特找了他做測試員。他的身體素質絕對是最好的。”
運動學專家吞了口口水,狐疑着還是按照林克的吩咐調整了這台特制的跑步機。跑步機開始加速,從三十五跳到四十,然後每隔幾分鍾就會快一些,直到時速達到四十七,楊峥才開始感覺吃不住勁。
整整兩個小時,跑步機的速度時快時慢,直到将楊峥累得汗流浃背,林克才終止了今天的測試。接下來的三天,楊峥全都在枯燥、乏味的跑步機上度過。
第四天的時候情況總算變了樣,測試的環境從實驗室挪到了另一幢建築物裏的訓練場。訓練場顯然是經過專業人士布置的,看起來很面熟,讓楊峥回憶起了剛加入117特勤隊的日子。
山中不知歲月,在楊峥爲第三代動力裝甲做測試的時候,全世界都期待的明伊戰争終于爆發了!
1892年十月七号,聯合國通過了對伊拉克進行懲罰性戰争的決議。同日深夜,大明首輔張孝達發表公開電視講話,對伊拉克宣戰。張孝達在講話中強調要速戰速決,推翻穆薩那·哈立德的軍政府獨裁統治。
以十四萬明軍爲主,英、法、澳、美、朝、日、印尼、呂宋組成的聯合國部隊在當夜發起了“雷霆”以及“斬首”行動,大規模的空襲伊拉克境内早已标注好的戰略目标。
聯軍在巴格達、巴士拉、納傑夫、摩蘇爾、基爾庫克等伊拉克城市和港口投擲了超過兩千枚精确制導導彈。遭到襲擊之後一個小時,伊拉克臨時總統穆薩那哈立德發表全國講話,号召全體伊拉克人抗擊侵略者,擊敗聯合國軍。
戰争開始後第二日起,聯軍兵分兩路,一路從從科威特出發,越過科威特與伊拉克的邊境線,攻占了伊拉克的港口城市烏姆蓋斯爾,另一路協助其之後,轉而從法奧登陸。
在先後于烏姆蓋斯爾與法奧建立牢固的登陸基地之後,兩路聯軍一左一右的開始一路向北推進。如同揮舞出去的兩把巨鉗,直撲伊拉克的心髒巴格達。
受限于港口的吞吐能力,再加上過長的補給線以及伊拉克的反抗,連續十天的時間聯軍每天隻能向北推進三十公裏。戰争進行了兩周之後,印度洋司令部明确的向首輔張孝達表示,速戰速決在實質上已經失敗。在擁有絕對的兵力、火力優勢之前,聯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内攻陷巴格達。
在内閣首輔張孝達的授權下,聯軍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結束之後,聯軍開始穩固已占領區域,暫時停止向北推進。
于是戰争進入了僵持階段,聯軍在伊拉克的卡爾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與伊拉克軍展開激戰。與此同時,大明火速從本土調集了兩支裝甲師,乘坐着運輸船在艦隊護航下向波斯灣進發。
印度洋司令部司令官接受外界媒體采訪的時候,坦然承認戰争陷入了僵持階段,大明已經開始對波斯灣增兵。但實質上隻要身處戰争之中就會明白,印度洋司令部的說辭完全就不靠譜。
面對着聯軍,尤其是明軍空地一體、信息戰、電子戰、宣傳戰等一系列打擊,伊拉克軍政府在戰争爆發後七十二小時就徹底失去了對全國軍隊的控制。穆薩那·哈立德本人的命令隻能及時傳達到巴格達附近的軍隊。
通訊被幹擾、切斷,明面上、隐藏的戰略點被狂轟亂炸,失去直接指揮的伊拉克軍隊隻能各自爲戰,很難實現成規模有效的反擊。
參戰方的英、法、美,乃至旁觀的俄、德等國已經嗅出來了,大明這是打算借這場戰争演示各種新式武器的實戰情況,與此同時借機武力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