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這要是在戰場上遇見人數不如自己的主炮戰車,一定會蜂擁而至,把主炮戰車炸得稀爛。
方顯揚立刻給林遠發出報告,報告中寫道:“德軍在羅斯托克後側準備了兩條防禦帶,部署了三百萬人,我部兵力嚴重不足,需要立刻增加兵力。”
林遠見到方顯揚報告說德軍增加了三百萬兵力,第一個反應是不敢相信,三百萬這個數字,的确有些太多了,他再三向情報總局核對,結果情報總局告知林遠——沒錯,德軍的确增加了三百萬兵力。
林遠仔細想了想,覺得德軍增加三百萬兵力也不是什麽不可能的事情,畢竟此時的德國是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整個國家完全就是一部戰争機器。
林遠随即決定,爲前線部隊增加兵力到八十個師,一百五十萬人,這麽多人,從哪裏出?林遠決定,從中國初土調集八十萬軍隊,再從俄國征募七十萬軍隊。
不過林遠很快改了主意,從俄國征募七十萬軍隊,略顯太多,于是把軍隊征集數量降低到四十萬,剩下三十萬,從芬蘭國防軍和瑞典國防軍中調集。
在中歐世界大戰開戰之初,林遠就把駐守在中國初土的各個精銳師調集到了西伯利亞軍區,統歸西伯利亞軍區指揮,這些部隊趕到羅斯托克戰場需要的時間不算長,隻需要二十天左右。
他們先通過鐵路趕到聖彼得堡、塔林等地,然後從這些地方乘坐軍用運輸船,直接在羅斯托克登陸。
從俄國征募的四十萬軍隊是新兵,需要的武器裝備由中國提供,中國在俄羅斯、中亞和東歐的工廠之前就生産過大批武器裝備,一直沒有使用,不過這些裝備以輕武器爲主,75毫米口徑榴彈炮算得上是最重的武器了。
至于車輛,中國可以給招募起來的新兵配發裝甲卡車,至于主炮戰車和步兵戰車,現在還無法配發。
至于芬蘭國防軍和瑞典國防軍,本來就有武器,武器裝備不需要中國提供,林遠把部隊籌集完畢,便命令部隊開赴羅斯托克前線,同時林遠号召全體參戰部隊,對德意志帝國發動最後一戰。
爲了掩護登陸部隊的西側,防止敵軍從西側将登陸部隊包圍,林遠命令安妮絲朵娜公主立刻率領丹麥國防軍,進攻德意志帝國的荷爾施泰因省。
爲了給創造後續部隊集結空間,林遠命令高原作戰師和俄軍,進攻并占領羅斯托克,而第六十空降師,則暫時在馬爾默按兵不動。
命令一出,高原作戰師和俄軍立刻開始了行動,羅斯托克此時已經是一座空城,德軍并沒有派出部隊駐守這裏,原因和當初林遠不願意進軍攻占這裏一樣,德軍根本不知道羅斯托克大爆炸的真相,所以不敢在這裏駐守,德軍當初害怕到了極點,都把羅斯托克市民統統槍殺了。
高原作戰師都是重型裝備,裝船運輸需要不少時間,所以打響進攻第一槍的重任,就交給了俄軍。
中國領導下的俄軍,最大的編制是“軍團”,相當于中國的軍隊裏的集團軍,軍團名稱一般按照駐紮地點來命令,比如這支進攻羅斯托克的軍隊,名字就叫作——聖彼得堡軍團,因爲它駐紮在聖彼得堡。
每一個軍團下面擁有二十個師,每個師的兵力大約是一萬五千人,相比于中國初土的軍隊,俄軍的重裝備是比較少的,每個師隻有一個主炮戰車團,裝備主炮戰車三十輛,整個聖彼得堡軍團,也不過隻有主炮戰車六百輛,高原作戰師一個師的主炮戰車數量就超過了他們,更不用說高原作戰師還有和主炮戰車數量相等的步兵戰車。
至于俄軍的主炮戰車,百分之八十是俄軍自己的T-97主炮戰車,這種主炮戰車曾經在中亞的“千車大會戰”中被中國的TK-96慘虐,中國在控制俄國之後,用自己的元件爲T-97主炮戰車進行了高技術改裝。
當年的千車大會戰,T-97主炮戰車無法在遠距離上開炮攻擊中國主炮戰車,是因爲沙俄高官把用來向美國買先進元件的錢都貪污了,所以T-97主炮戰車使用的都是殘次貨,中國的高技術改裝,就是把這些被偷梁換柱的高技術元件該成中國的元件。
三月一日,波羅的海沿岸的德國領土已經十分溫暖了,在這溫暖的天氣中,二十五萬俄軍開始在羅斯托克周圍四十公裏的寬度上登陸。
在登陸過程中,德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出動了魚雷艇,對登陸部隊發動了襲擾,此時的德國是沒有大型戰艦的,自從林遠把導彈拿出來之後,世界各國就猛然意識到,大艦巨炮的戰列艦已經該進博物館了,導彈戰艦才是王道。
可是世界各國此時還無法研制出可以用來攻擊軍艦的導彈,因爲導彈攻擊軍艦的時候,需要把海面反射的雜波過濾出去,因爲海面會發射大量雜波,而德國和世界各國,都沒有這樣的技術。
雖然宋汶洋給的資料中有關于過濾雜波的描述,可是些資料對于研制用途不大,大多數都是純理論的,所以世界各國都無法掌握這種技術。
德軍魚雷艇沖向俄軍運輸船,俄軍運輸船上都是有大口徑機炮的,這些東西完全是魚雷艇的克星,再加上在馬爾默,不時有掃蕩一起飛,幫助俄軍運輸船,所以德軍魚雷艇并沒能對俄軍運輸船造成太大的傷害。
掃蕩一是一種短腿的飛機,它的有效航程很短,隻能掩護俄軍到登陸了,至于俄軍向縱深拓展時候空中支援,掃蕩一就無能爲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