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這樣原因的本質就是,作家擁有原創故事的想象力,而編劇隻有加工成品的能力,想象力是天生的,加工能力是後天訓練的。中國的很多編劇,在技巧方面,絕對沒話說,很多劇本的轉場安排,都是相當出色的。
但是,他們就是缺想象力。
所以寫得結構再完整的劇本,拍出來後,仍然可能是一坨屎。
早在七、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大文豪的作品,充滿着思想性的作品,被編劇本改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餘華的《活着》。這些作品用文藝手法的改編,把故事講出來,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在國際上拿了很多獎。
然而到了商業片時代,沒有文學作品的支援,需要編劇自己去發揮創作能力,那就完蛋了。十個有九個編劇要撲街,鑄就了國産爛片的巨大名頭。而随着網絡文學的興起,原創的IP内容增多,才漸漸的爆發了一批優質的電視劇、電影。
所以從一開始,影視圈很多人就把作者和編劇的地位弄颠倒了。
認爲是編劇成就了影視作品,電影電視火了,那是導演的功勞。那是演員的功勞。那是編劇的功勞,唯獨忘了算作者有多少功勞。甚至有些編劇還堂而皇之的認爲,自己的改編能力很強,火是自己的本事,不是原著,隻是他選擇了某一部小說來改編而已。
這大概也是影視圈的怪現象之一了。
八月天的夏日,正是一年最炎熱的時候。
小洋樓裏的空調呼呼吹冷風。張譚就躲在空調屋裏,閉關寫劇本。
他沒學過編劇這個專業,說實話外行人是很少會直接去寫劇本,但是張譚的編劇能力卻也不是瞎吹的,電視劇就是劇本的成品。很多編劇在編寫劇本之前,都要看很多不同題材的電視劇,以在腦子裏給劇本打下一個框架。
劇本最難的部分,無疑就是分場景分鏡頭,每一場每一場很細的場景鏡頭。這一點是張譚不具備的能力。
而張譚的優勢則是他腦子裏有很多現成品,83版和94版這兩版《射雕》,幾乎都爛在心裏了,03版央視的《射雕》也看過幾次,可以說裏面很多經典場面,他都記憶深刻。當然隻靠着這些記憶。是寫不出來劇本的。
劇本是對整個導演流程的闡述。如何轉場、如何留白、如何讓演員自由發揮,都有嚴格要求。
奈何走了劉長山三人,卻留下了他們的半成品劇本。
張譚不至于矯情到有半成品而不用的地步,事實上劉長山三人這一版的劇本雖然毛躁了一點,但大部分的轉場、鋪墊都做得不錯,可以直接拿來套用。
半成品的劇本,加上張譚的經典畫面。
這樣組合出來的劇本,絕對不會差。
這是張譚的底氣所在。
“當年暑假的時候,所有電視台都在播放金庸的武俠劇,想轉台都沒地方轉台。隻能強迫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差點成了夢魇。現在就是你們這些蹂躏我多年的武俠劇,報恩的時刻了,能不能重現你們往昔的精彩,就看這次劇本寫得成功或不成功了。”
啪嗒。
手指在鍵盤上敲打文字。
日外。
日内。
某某場景。
道具描寫若幹。
某某演員念某句台詞。
哪個地方需要加表情加動作。
第一場景戲和第二場戲的内容多寡。
張譚寫劇本的速度,簡直就是文思泉湧一般,分分鍾就能寫出一個場景。腦子裏的印象,在他寫小說的時候,拼命往外冒,現在寫劇本,同樣拼命往外冒。哪怕有模糊的地方,張譚處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留白。
再完美的劇本,導演執行起來的時候,也不一定會嚴格遵循。
相反,導演的臨場發揮,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好的編劇,懂得在該留白的地方留白,讓導演和演員去自行發揮。有半成品劇本打底,還是初哥的張譚,無疑已經算是半個好的編劇了。
……
張譚閉門謝客,世界未曾因爲他而停止轉動。
《射雕英雄傳》在張大胡子、于敏、趙劍等人的帶領下,已經初步的把電視劇所要涉及到的外景取景地,都已經選擇好了。蒙古大漠部分則在内蒙拍攝,桃花島部分則在舟山那邊的一個桃花鎮拍攝。
其它幾個地方,則在鎮北堡影視城和橫店影視城拍攝。
而演員也陸續放出了風聲,男主角基本确定了李季熊,這位男明星是張大胡子工作室上一部武俠片的男主角。女主角則正在跟趙燕子談,如果可能的話,會請趙燕子來演黃蓉。男二号楊康則選擇了内地優質偶像陸堅,女二号穆念慈選擇了趙燕子的同門師妹宋瑩瑩。
演員陣容基本上就圍繞着這四個人來進行,今天炒一下誰誰誰來試鏡了,明天炒一下誰誰誰沒時間,亂紛紛的讓人看不明白。
這也是張大胡子的一貫炒作手法。
《射雕英雄傳》籌備中,《神雕俠侶》則火熱銷售中。
裹挾着《射雕》如今的人氣,《神雕》的出場可謂是先聲奪人,大有立刻就沖擊一百萬冊銷售數字的勢頭。安微文藝出版社,爲張譚舉辦簽書會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了,如果不是考慮到張譚還要上學,真希望張譚一個星期簽一次。
現在出版社希望每個月新書發行時,張譚都能參加一次簽書會。
對此,張譚果斷的拒絕了。
他打算收收心,趁着武俠還沒徹底落寞,安心多創作幾部經典出來。這些經典,隻要握在手中,就是日後源源不斷的收入。
其實要不是鬧出一檔子破事,張譚連劇本都不想自己寫的。
耽誤時間。
對此,安微文藝出版社的社長親自出面:“張譚,總要簽一兩場吧。”
“八月不是還剩下兩場簽書會麽,一場丄海一場武汗,簽完這兩場,我總共就爲《神雕俠侶》簽了五場簽書會,太頻繁了,過猶不及不是麽。”
“那元旦最後一冊上架,你再來簽一場,這總該不麻煩吧?我聯系北亰那邊的書店,給你在北亰安排一場大的簽書會。”
張譚猶豫了一下:“呃,到時候跟我的工作室詳談吧。”
他的工作室,李豔已經代爲注冊了,注冊的是個體工商戶,法人是張全順,因爲張譚還沒到十八周歲。
爲了這個工作室,李豔這段時間差點跑斷腿。
工作室雖然目前隻是運作版權,不需要什麽正規辦公地點,把張譚父母買的房子拿出來一套,就可以作爲工作室了。不過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該有的員工,還是要有的,首先就是公司要有一個自己的法務部門。
運作版權,本身就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條文,法務部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是财務部門,這個張譚打算交給自己的父母代爲管理,他這人也跟一般的小老闆一樣,抱着任人唯親的小心思。況且就算張譚不這麽想,他父母也會直接管起來的,兒子十八未滿,父母幫兒子打理事業理所當然。
“爸、媽,你們到工作室管财務,網吧這邊照我看啊,還是轉讓掉吧,整天累那點錢也不劃算。”
如今事業風生水起,大把賺錢,張譚越來越看不上家裏網吧的那點營生了。而且網吧這種場所是比較亂的,經常有一些小痞.子小混混之類出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出了點事,影響不好。
張全順和譚明霞有點不舍,網吧來錢雖然沒張譚賺錢多,但那是看得見的來錢,每天都來錢。現在網吧的輝煌勢頭絲毫未見,就算大楊鎮又新開了兩家網吧,依然不能讓家裏的網吧有所清冷。
不過爲了兒子的事業,夫妻兩還是忍痛割愛,将網吧轉讓給了大伯家的大堂哥。
大堂哥在變壓器廠上班,經常是幾個月沒活幹,開網吧正合适。而且張譚也跟大伯一家比較親,大堂哥小時候經常照顧他,當然要回報大堂哥。大堂哥跟大嫂都是普通工人,又有小孩要養,拿不出錢。張譚大手一揮,說欠着,等網吧賺錢了再還。
等于是把網吧白送給了大堂哥一家。
沒了網吧,張譚父母就能專心投入到工作室的管理當中了。因爲張譚将來還有做導演的打算,工作室規模肯定會擴大,所以他父母,也是一邊在工作室忙,一邊學一些基本的财務知識,以應付将來。
好在兩人都還算年輕,四十來歲人,春秋正鼎盛。
忙忙碌碌。
寫劇本,跑簽書會,回來再寫劇本,一晃就是一個多星期時間過去了。在八月底,啓程去武汗最後一站簽書會之前,張譚把《射雕英雄傳》的劇本完成了,并發給了劇組導演組。
與此同時,合淝市尚華園小區。
注冊名爲“廬州工作室”的小型工作室,低調的開張了。(未 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