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又有什麽用呢?”張弛反問。
艾森豪威爾不由一愣,随後就歎了一口氣。
事情的确如張弛所言,就算說了也沒用,原因一方面是美軍是後來才參加非洲、歐洲戰場的,對情況、環境等都不熟悉。另一方面是美軍在作戰經驗方面與英軍相比相差很多……美軍在一戰時也是到戰争後期才加入的。
所以英軍理所當然的在戰略、戰術的指揮上擁有主導權。
對于這一點美軍也不反對,畢竟這些都是事實,而且從某方面說服從英軍的指揮也符合美軍的利益,因爲這可以盡可能的減少美軍的傷亡和損失,誰又會想到英軍會“假公濟私”,借着這指揮權來打壓美軍而擡高自己。
現在艾森豪威爾又能怎麽做呢?
推翻英國人的指揮權嗎?
美國的确有這個能力,因爲此時的美國絕對是盟軍中最重要的力量……
蘇聯的力量的确也很重要,但它在德軍的進攻下已經元氣大傷了,在一切以實力說話的世界裏很容易被忽略。
法國就不用說了,整個國家都被德國占領,剩下的隻有兩個傀儡政府和一些流亡國外七拼八湊起來的部隊。
英國……它甚至虛弱到補給和軍備都需要美國提供的地步。
隻有美國在這場大戰中沒有被戰火波及,其國内的工業可以放心的發展百姓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生産,再加上之前利用這場戰争又發了不少财……正如之前所說的,美國在第二世界大戰初期是站在中間兩頭拿好處,比如又賣武器給中國又賣資源給日本。
到了現在,美國的幾乎可以說能決定這場大戰的勝負。
然而,此時戰場形勢雖然一片大好,但并不意味着盟軍就赢定了,如果在這時候美軍跟英軍因爲指揮權而鬧翻,那可能會導緻整個聯盟的崩潰,最終會給這次大戰帶來不可預估的危險,美國是不會讓這一切發生的。
于是艾森豪威爾想了想,就隻能歎了一口氣:“他們想這麽打,那就這麽打吧!”
此時艾森豪威爾心裏想的,就是這些英國人隻是貪些小便宜而已……就算進攻西西裏島戰役讓英國人出盡風頭又能怎麽樣?此時的英國已沒有能力與美國競争了,美國要的是現實的東西,那就是世界老大的地位。
艾森豪威爾這麽想,張弛卻不是這麽想的,他可不願意讓蒙哥馬利牽着鼻子走,他決定在這場仗中給英國人一個教訓……
“我覺得法軍應該與美軍聯合行動!”張弛說:“因爲法軍在登陸和補給方面十分薄弱!”
“當然!”艾森豪威爾回答:“我想,這也是蒙哥馬利把法軍安排到美軍旁邊的用意吧!”
說着艾森豪威爾就苦笑了一聲。
張弛知道艾森豪威爾這表情的意思,所謂“蒙哥馬利的用意”,指的就是法軍是個累贅,安排在美軍旁就是爲了拖伍美軍增加美軍的負擔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并沒有問題,因爲法國海軍幾乎沒參加過實戰……唯一一次實戰就是炮轟比賽大港,至于兩栖登陸艇、登陸坦克之類的則幾乎沒有,于是隻能依靠美軍。
所以蒙哥馬利還真像艾森豪威爾所說的那樣是别有用心的。
但是,張弛卻知道,蒙哥馬利太小看法軍了,此時的法軍已不是當初在進攻馬雷斯防線時的法軍,尤其是下放指揮權後的第三軍……而蒙哥馬利及他所屬的英軍,很快就會因爲這個錯誤而付出代價。
計劃很快就進入了準備階段。
其實,對于英軍來說根本就不需要什麽準備,他們進攻的目标是錫拉庫薩港,這個港口有良好的裝卸設備,周圍地形平坦而且海域狀況十分适合船隻停靠,占領之後可以迅速擴建,然後英軍就可以把大批的補給、人員和裝備源源不斷的通過這個港口不斷的投入到戰場中去……這對于擁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英軍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麽問題。
另一方面,張弛很高興的看到蒙哥馬利在這一仗中投入的英軍部隊,這其中也包括第一裝甲師。
很明顯,蒙可馬利是把這一仗看作是“出風頭”的戰役,按照“風險别人擔,風頭英國出”的原則,蒙哥馬利當然不會把這種仗交給殖民軍去打。
據說,蒙哥馬利還毫無顧忌的對手下說:“别人總是說,我們英國人是躲在殖民軍後面的部隊,那麽我就要用這一仗來證明事實并非如此,沒有殖民軍,英國軍隊也一樣能勇敢的戰勝敵人!”
在蒙哥馬利的眼裏,西西裏島之戰似乎就是派英軍去摘取一個果實……
如果是按曆史發展的話,那麽這一仗也的确像蒙哥馬利所想的那樣,隻可惜這時多了一個張弛,多了一支由張弛領導或者說訓練加指導的法軍。
美國和法國這邊要做的準備工作就多了。
正如之前所說的,傑拉灣其實并不适合大規模部隊登陸,暗礁、淺灘,以及一個吞吐量不大的小港口……部隊登陸後怎麽保障彈藥和補給的供給呢?這時他們就會面臨一個問題,登陸的部隊越多後勤就越困難,失敗的風險也就越高。
還别說,這時代隻怕除了美國外,還真沒有第二個國家有能力在傑拉灣登陸。
美國雖然在陸戰方面缺乏經驗,但在登陸作戰方面卻在太平洋戰場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時就把那一套搬過來按部就班的就行了。
比如有暗礁、淺灘,沒關系,派出潛水員去把水文偵察得一清二楚,甚至還可以事先把擋在水路上的暗礁給炸了。當然,爲了不過早暴露戰略意圖,炸暗礁行動往往是用對港口的轟炸來掩飾的。
隻有一個小港口吞吐量不夠?
不要緊,美國有水陸兩用車,它們可以一車一車的把補給和人員運上岸,坦克甚至都不用運,“唐老鴨”會自己開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