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爲當輕機械化師趕到後就有将近一半的坦克無法使用了,事實上,有些坦克僅僅隻開了十幾公裏就出了故障,然後一種修着有些甚至還是一路被拖車拖着勉強到了防線。
法軍需要一些時間對這些坦克進行一次全面積的維修以保證它們上了戰場後不會出問題,但最終還是有二十餘輛坦克被宣布報廢,它們能起的作用就是把有用的零件拆了用于别的坦克。
戰鬥是在淩晨打響的。
張弛同樣也不建議在夜裏發起進攻,因爲夜戰更要求部隊的素質和協同,否則就别說進攻了,連敵人在哪個方向都有可能弄錯。
在這方面德軍顯然更具優勢,更何況制空權與制海權還在法軍這一邊。
于是戰鬥以一個很大的場面鋪開:
首先是法軍的幾個炮團八百多門火炮幾乎同時朝德軍防線開火……法軍其它東西不多就是炮多,這也是由他們的“完全防禦”戰略思想決定的,同時一戰也是這麽打的,雙方互相挖掘自己的戰壕,然後在戰壕後頭布設炮兵,接下來就是有事沒事朝敵人陣地打一通炮,有時炮火甚至都斷斷續續的轟炸幾天。
接着就是土倫艦隊的艦炮,三百多毫米口徑的艦炮轟炸起來與榴彈比起來還真不一樣,騰起的輻射狀塵土至少有數十米高,在炮群炸出的煙霧中有種鶴立雞群的味道,連隔着數公裏遠的張弛都能感覺到地面受到炮彈撞擊時的震動。
但是張弛卻覺得這轟炸的順序颠倒了,大口徑艦炮應該先開火,因爲它威力大需要精準射擊摧毀敵人的堅固工事,而其它火炮則實施地毯式轟炸用于清障。
法軍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用火炮再用艦炮,這直接導緻火炮的煙塵遮掩了目标使艦炮失去了準頭……于是這次轟炸在相當程度上變成了一種看起來威猛無比但實際卻沒有多大效果的造勢。
接着美軍的轟炸機也上來壯膽,但它們的情況也與艦炮差不多,下方漫起的煙霧和塵土使飛行員根本就看不清目标,隻能匆匆将炸彈往煙霧中投了了事。
這麽折騰了半小時後,一名法軍軍官就大喊一聲:“小夥子們,沖啊!”
“沖啊!”
佐阿夫兵團的戰士們就端着槍尾随着坦克朝德軍防線沖了上去。
坦克大多是雷諾R35,還有幾輛索摩亞S35。
前者在防護性上與德軍的三号坦克相若,火力會差一些,後者則無論是防護、火力甚至是速度都全面超越德軍的三号坦克,可以說是這時代相當好甚至是二戰初期最好的坦克,其47MM口徑的加農炮是西線威力最大的坦克炮,55MM的裝甲厚度使德軍的反坦克炮面對它時僅能瞄準其履帶及近距離打側面裝甲。
所以二戰時的法國對德國并非沒有一拼之力,他們甚至在裝備上占有優勢,當時法國陸軍号稱世界最強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然而,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寄予了太多的希望,當“馬奇諾防線”在德軍面前失去作用時,他們的心理防線也被德軍攻陷于是就再也沒有抵抗的信心和意志……所有的這一切都證明他們的陸軍遠沒有達到世界最強的水平。
炮聲很快就響了起來,那是從德軍方向打來的,稀稀拉拉的幾發,這幾發炮彈與法軍的炮火準備相比幾乎就可以用“寒碜”來形容……這也是正常的,非洲德意軍一直都處于補給困難的狀态,好不容易占有了制空權使形勢有了好轉,但馬上又被盟軍奪了回去。
這其中尤其是希特勒下令挺進******……應該說這在戰略上肯定是錯誤的,它看起來似乎是切斷了法軍進軍利比亞的道路,但在補給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卻派了多上一倍的部隊,而且還兩線開戰,就會使非洲原本就緊張的補給更是雪上加霜,到現在德軍甚至都連炮彈都不敢多打的地步。
而這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那些正在沖鋒的法軍士兵們,确切的說是法國軍官帶着的阿爾及利亞士兵。
法國軍官興奮的大喊一聲:“你們瞧,德國人的炮兵已經被我們給炸光了,你們還等什麽?沖啊!”
這是一種鼓舞士氣的手段,雖然許多軍官都知道事實并非如此。
不過阿爾及利亞士兵似乎很吃這一套,他們大喊一聲就加快速度朝德軍防線推進。
兩千米。
德軍的炮聲依舊是有一聲沒一聲的打着,張弛甚至懷疑他們隻有一個炮兵營十幾門炮在還擊。
不過德軍的炮彈雖然少,但卻打得準,可以看得出來那都是由前方炮兵觀察員協同的,那一發發炮彈總是準确的飛到佐阿夫兵團人群最密集的區域接着帶起一陣陣血腥。
而法軍雖有強大得多的炮兵卻不知道壓制,因爲他們的步兵看不見防線後德軍炮兵的位置,天空中飛着的偵察機倒是有幾架,隻不過下方到處都是煙塵,同樣也找不到德軍的炮兵陣地。
其實張弛知道,就算找到也沒用,隻有十幾門炮在打,它們完全可以分散到不同的位置進行靈活的遊擊戰。
一千五百米。
盡管隻是遭到十幾門炮的轟炸,沒上過戰場的佐阿夫兵團已經出現了少許混亂……在張弛望遠鏡的光圈裏,他看到有幾名佐阿夫士兵趴在地上怎麽也不肯起來,直到法國軍官跑到他們身邊踢着他們的屁股。
一千米。
德軍還是沒有還擊,他們顯然是爲了節省彈藥打算把敵人放近了再打。
更讓人無奈的是,法國的坦克還是有幾輛在半途出了故障無法前進,這使得沖鋒的隊形裏出現了幾個缺口,士兵們在毫無掩護的情況下端着槍往上沖。
見此張弛不由搖了搖頭,如果這樣都能攻下這個德軍的防線,那德軍早就不應該在非洲的土地肆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