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門大炮幾乎同時朝德軍防線方向開火,從北面到南面的大片天空,電光閃閃,明亮得像是着了火一樣,又像是許多巨人在跳着一邊擂鼓一邊跳着非洲戰舞,他們每跺一下腳整個世界都爲之顫抖,就連遠在塞得港指揮部的張弛都能聽到炮火的轟鳴聲和爆炸聲。
炮火整整持續了半小時,這半小時的炮火是用來壓制德軍炮兵陣地的。
這是英軍作戰的慣例,原因是英軍的炮火相對于德軍來說有很大的優勢,于是他們總是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就把德軍的炮火打啞或是打殘,然後他們就能放心的朝其它目标轟炸了。
但戰事往往是不盡人意,原因是德軍早已習慣了英軍的這種戰術,所以德軍一開始總是避過英軍的鋒芒不與其展開炮戰,于是英軍炮兵隻能漫無目标或是以推測出來的目标亂炸一通。
反而是英軍大規模的轟炸使德軍能輕易從其炮火發出的火光掌握英軍炮兵陣地的位置。
但英軍這次轟炸也并非沒有戰果,當時德軍一名坦克專家施登姆少将在驅車前往前沿陣地的途中,突如其來的轟炸及落在周圍的幾發炮彈使司機大驚失色,急忙調轉車頭企圖逃脫敵人轟炸的範圍,但因爲動作過猛将車後正打開門觀察情況的施登姆少将從車裏甩了出去,而司機卻因爲炮聲和驚惶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依舊駕車全速疾馳。
結果是,被抛下車的施登姆少将心髒病發作而死。
第一次炮擊後,整個戰線沉寂了五分鍾。
英軍炮兵們就乘着這個時間較正了射擊諸元将目标指向了德軍防線前的雷區。
接着随着一聲令下,又是一陣萬炮齊發,打得雷區的地雷就像放鞭炮似的“叭叭”直響。
這一回的炮擊整整持續了兩小時。
事實上,英軍炮兵并不是持續轟炸兩小時,他們是分成三個部份執行炮擊任務……
首批進攻部隊是英聯邦三個軍,由北往南排列依次是第30軍、第10軍和第13軍。
蒙哥馬利給這三個軍各自分配了自己的任務,南翼的第13軍發動佯攻,使德軍相信英軍的主攻方向是南翼,但其實北翼的第30軍才是主攻方向,其任務是要突破德意軍布署的4個師的北段防線。
對于蒙哥馬利的這個點子,張弛隻是一笑置之。
蒙哥馬利把對手隆美爾想得太簡單了,南翼是不利于裝甲部隊前進的沙漠,北翼緊鄰着地中海,沿着海岸有一條英國人修築的濱海大道……就算傻瓜也知道英國人的主攻方向會是北翼。
此時英軍的炮擊,就是分成三個部份分别爲這三支部隊的推進作準備,所以它們實際上是不斷的延伸炮火射擊,希望能在雷區裏開辟出一條路。
這時拉姆斯登就收到一封來自倫敦的回電:“先生們,即将開始的這場戰将是曆史上決定性戰役之一,它将是戰争的轉折點,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朝着我們,并焦急的注視着戰役的發展,英勇奮戰吧!”
戰鬥一開始進行得很順利,猛烈的炮火引爆了德軍大量的地雷……這實際上是取決于英軍炮彈的多少,因爲英軍在此之前的确是在準備一次反攻,所以實實在在的儲存着大批炮彈,這些炮彈在這時就發揮出了作用。
于是英軍步兵得以像排山倒海般輕而易舉的就壓過前沿陣地向縱深挺進,裝甲部隊也在步兵的引導下緊跟在後頭前進……這是蒙哥馬利慣用的戰術,以步兵當然是殖民軍的步兵在前頭清障,裝甲師和炮兵先以火力掩護步兵排雷,爾後在炮兵和步兵的掩護下開辟通道,這樣在地面炮兵的火力掩護下,裝甲兵和步兵交替掩護、滾動前進。
這樣打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這是夜戰,而且德國人的地雷也能對坦克履帶構成很大的威脅,如果沒有步兵在前頭開路清障的話,裝甲師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問題就是,這些在前頭開路清障的步兵師幾乎清一色的是英屬殖民部隊。
半小時後,英軍的進攻就遭到了阻遏……德國人在黑夜裏打黑槍。
這是隆美爾的布署之一,也就是他的雷區并不簡單的雷區,而是安插着狙擊手和炮兵觀察員的雷區,由于這些德軍士兵訓練有素,所以他們通常可以同時充當狙擊手和炮兵觀察員。
這些德軍攜帶着一定量的食物置身于雷區中構築陣地,當然,他們會在雷區中留下一條小路并配備一定數量的地雷,他們手裏有一張地圖,這張地圖詳細的标志着雷區小路的方向及标志,這使他們可以在雷區中行動自如,一旦要撤退他們還可以将地雷埋在小路上将其封鎖。
當然,他們許多人都沒有這樣做,因爲大部份人都選擇了堅持到最後,有些人甚至從一開始就用地雷将自己的退路封上了。
德國人的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還是很令人敬佩的,相形之下總是讓殖民軍走在前頭的英國人就遜色多了,這隻怕也是爲什麽數萬德軍就能打得龐大的英聯邦軍到處跑的原因之一吧。
這些德軍狙擊手和炮兵觀察員給了英軍很大的麻煩。
原因是英軍步兵在前頭掃雷清障必須要打上手電,否則他們根本就看不見腳下埋着地雷,而德軍狙擊手就是依靠這些手電光一個接着一個的擊斃目标。
炮兵觀察員就更是讓英軍損失慘重,因爲他們往往會呼喚來一片炮彈對英軍進行精确打擊。
對于這些數量不多的德軍,英軍就像是被馴獸師調戲的老虎一樣無可奈何……因爲他們置身雷區,不敢随便移動或是沖鋒,所以德軍炮兵觀察員可以不緊不慢的與後方炮兵聯系,然後修正彈道,接着再批量轟炸。
德軍在做這些的時候,英軍除了拼命的挖着散兵坑把自己藏起來外,什麽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