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文遠當即就給位于新京(長春)的第三方面軍指揮部打了個電話。
“大将閣下!”山下文遠報告道:“我們遭到了敵人精銳部隊的進攻,據我們推測……敵人從旅順登陸,沿着鐵路和公路北上,半小時前已經攻陷了營口,現在應該要到海城了!”
“什麽?”第三方面軍司令岡部直三郎大将聞言不由吃了一驚,随後就問道:“這是什麽時候的事?敵人有多少人?具體番号是什麽?”
“那個……”山下文遠有些尴尬的回答道:“就是今天早上的事,目前還不清楚敵人的番号和兵力……”
“混蛋!”岡部直三郎張口就罵道:“旅大、營口都被敵人攻陷了,居然連對手是誰都不知道!”
“大将閣下!”山下文遠趕忙解釋道:“敵人比想像中還要強大,據說是……‘中國遠征軍’,他們進攻速度很快,我們的電台單位還來不及報告就被他們摧毀了!”
客觀的說,這事實在也不能怪山下文遠……因爲這樣的事在這通訊設備極度落後的時代其實是很常見的,尤其是敵人采用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的時候。
不說别的,就拿緬甸戰役來說……穿插至中緬公路的日軍不是機械化部隊,他們還是靠兩條腿走路的,但就是追了上百公裏從緬甸一直追到中國境内,國軍高層還是一無所知。
直到飛虎隊的美國飛行員在空中無意間看到下方日軍追着中國部隊一路跑,才發現大事不妙。
而此時的中國部隊還是全機械化部隊:坦克、裝甲車、工兵、汽車、大炮等,甚至還不斷有空軍從空中爲其投送補給……
這是張弛一早就計劃好的,走在最前頭的部隊比如二團、一團。
這兩個團一方面因爲邊進攻邊前進,所以要消耗大量的補給,比如彈藥、燃油、食物等。另一方面随着一團、二團往前推進其補給線就會越來越長,補給也就越來越困難。
而這兩個團有沒有充足的補給又是很關鍵的……要知道它們是在前頭開路的部隊,補給不足就意味着走不動或即便到達目的地也沒有足夠的彈藥攻占目标,于是這“閃電戰”也就“閃”不起來了,換而言之就可能會影響整場戰役。
爲此,張弛不但爲一團、二團組織了強大的後勤車隊,爲一團、二團運送補給的車隊就有三百輛汽車之多,這些汽車上裝滿了汽油和彈藥,一旦有哪輛汽車上的補給用完了,馬上就返回前一個補給站繼續裝滿補給搶運上來。
但這樣還不夠,戰場上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戰鬥打到白熱化程度彈藥消耗得很快而後勤運輸卻一時半會兒沒能跟上來,這就有可能對軍隊造成緻命的打擊,尤其是像一團、二團這樣的長途奔襲就更是要考慮到這一點。
于是,張弛特地從硫磺島調來了十架C47運輸機。
要說C47這玩意還真是好東西,它有很多優點,其中一點就是起落架的後三點布局十分适合在粗糙的機場上使用,粗大的起落架輪可以自如的通過坑窪不平之地,位置較高的發動機和座艙還不容易被揚起的沙石擊中。
因爲這,中國軍隊就可以在旅順随便找一個開闊地,用推土機整上幾個小時……一個可供C47起降的機場也就建成了。
然後,補給就一車接着一車的往這個簡易機場上運,C47就像“空中卡車”一樣輪番将補給不斷的空投給走在最前頭的一團、二團……這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減輕了後勤車隊的壓力。
這一切都使中國部隊的前進速度超乎想像的快,于是日軍能及時獲得情報并做好對策的可能也就小……這其實也正是“閃電戰”的目的之一:自己盡可能的獲得完整、詳細的情報,而敵人的情報卻少得可憐,于是就能随心所欲的攻擊敵人的薄弱處。
岡部直三郎想了想,就命令道:“你馬上命令海城、鞍山兩地做好防禦,并往鞍山派出援兵,我把123師團調去增援你們!”
“是!”山下文遠應了聲,懸着的心不由放下了些。
在此之前,他還擔心沈陽兵力空虛抵擋不住敵人的進攻……122師團在沈陽的駐軍原本就隻有三個不滿員的步兵聯隊,松本聯隊已經被他派出去增援旅順此時已不知去向了,于是就隻剩下兩個步兵聯隊。
兩個步兵聯隊守偌大的沈陽很明顯是力有未逮,現在聽岡部直三郎說會派一個師團的部隊來增援……他就放心了。
但山下文遠不知道的是,這恰恰也是他迅速潰敗的主要原因。
接着,山下文遠與參謀考慮了一番,就派出一個聯隊的步兵趕往鞍山。
這原本是沒什麽問題的……因爲按常理來說,敵人要沿途占領海城然後才會到達鞍山,占領海城需要時間吧,占領鞍山也需要時間吧,而鞍山距離沈陽不過80餘公裏,部隊搭乘火車到達鞍山不過隻要兩個多小時左右(注:這包括裝車的時間,當時的火車普遍時速隻有40多公裏)。
于是這麽一計算,援軍肯定會搶在敵人之前到達鞍山,于是就可以做好防禦。
當然,山下文遠并沒有寄希望于這個聯隊可以擋得住敵人……敵人若是能輕易的攻下旅順并直取沈陽的話,那也就不是一個聯隊可以擋得住的了。
山下文遠隻是希望這個聯隊能拖延一段時間,這樣123師團就有時間趕到沈陽并構築防禦。
如果123師團能夠順利進駐沈陽,戰線很有可能就會以沈陽爲中心拉開并打成僵持戰,而僵持戰則是山下文遠希望的,因爲這就意味着日軍有時間不斷的将兵力聚攏發揮出兵力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