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珀特斯在進攻前的确對佩萊利烏島進行了細緻的偵察并進行周密的計劃……這一點對于普遍認爲可以在一星期以内拿下目标的美軍來說很難得。
魯珀特斯甚至還否定過三個進攻計劃……
第一個進攻計劃是從東南沿岸登陸,這裏從表面上來看是最适合進攻的方向,因爲這個方向礁體較窄,登陸部隊進入淺灘擱淺的可能小,有助于希金斯船這樣的登陸艇運送補給和裝備。
但魯珀特斯認爲,這麽明顯的登陸方向日軍肯定也會考慮到,所以這很有可能是日軍的重點防禦方向,也就是說這裏的防禦也許會最嚴密,于是沒有多想就否決了。
事實也證明魯珀特斯是正确的,日軍在這個方向構築了多如牛毛的碉堡和珊瑚洞掩體。
第二個進攻計劃是從南端進攻。
但因爲離海岸線不遠的地方就是茂密的紅樹林沼澤,中間隻有一條狹長的幹燥地帶可供美軍前進,非常利于日軍防守,于是這個方向也被否決。
第三個方向是西北海岸。這裏的問題則是因爲在距離海灘300碼處有一個制高點,如果不能占領這個制高點,那麽灘頭陣地就會暴露在日軍的炮火之下……
關于這一點,許多美軍将領都不以爲然,因爲他們以爲美軍全面掌握着制空權,要奪取制高點并不是難事,而且日軍在美軍的轟炸下隻怕剩不下多少火炮了,就像馬裏亞納群島上的日軍一樣,所以不會對美軍構成多大的威脅。
但魯珀特斯還是否決了這個計劃。
由此也可知,魯珀特斯還是很英明的,而且豐富的作戰經驗也使他謹慎的對待面前這場戰争……魯珀斯特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時是陸戰一師的副師長,他很清楚日本人有多難纏。
最終美軍确定了從西部登陸。
因爲如果從西部登陸成功,那麽不遠處就是日軍的機場,魯珀特斯想當然的以爲:日軍機場正在使用,所以那裏應該不會有太多的防禦工事,同時地形也十分平坦寬敞,很适合美軍的機械化部隊展開。
另一方面,魯珀斯特還想到了當時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中國部隊的表現讓人印像很深刻,在那場戰役中,中國部隊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機場,接着就以機場爲中心展開防禦,日軍爲了奪回機場的控制權,就不得不反守爲攻,放棄自己的防禦陣地轉而進攻美軍的防禦圈。而防禦又是擁有大量自動武器及軍艦、戰機的美軍的強項。
魯珀斯特的戰術想法有點抄襲瓜島之戰的味道,他打算先利用機場的防禦給日軍有生力量以大量殺傷,然後取勝就容易多了。
隻是他沒想到的是……佩萊利烏島上的機場與瓜島的機場完全不同。
瓜島的機場,對于當時的日軍來說,那就意味着将美軍趕下海,甚至還意味着利用戰機将美海軍趕到作戰半徑之外。
而佩萊利烏島的機場,對于日軍來說就隻是個擺投,或者也可以說是個誘餌……日軍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起飛與美軍一戰的飛機了,從一開始日軍就知道,機場肯定會遭到美軍的轟炸,佩萊利烏島的機場在戰時根本就無法使用。
于是,日軍就在機場周圍挖了一道又一道的反坦克壕……之所以要挖“一道又一道”,那是因爲他們擔心這些反坦克壕會在美軍的轟炸中被炸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由駐佩萊利烏島的日軍參謀村井研次郎少将提出的。
這裏有個讓人疑惑不解的地方……佩萊利烏島的指揮是中川州男大佐,而日本不說軍隊,就連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視輩份,但在佩萊利烏島卻出現了大佐指揮少将,也就是以少将爲參謀的情況,這在戰後就連美軍都感到詫異。
在這場戰鬥中,美軍首次使用水下蛙人對海灘的暗礁實施了爆破。
這一方面是爲了便于登陸部隊登陸,另一方面則是方便軍艦駛入近海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這種戰法是從馬裏亞納海戰開始的,因爲全面掌控了制空權以及日軍火炮被完全壓制,所以美軍軍艦可以對日軍岸防工事實施抵近射擊。
淩晨5:30分,美軍軍艦就駛到距離海灘不過一千多米的位置沖着岸上就是一頓狂轟濫炸,魯珀特斯對轟炸很有信心,他以爲日軍火炮已不可能在這種情況生存,而且從望遠鏡中也看不到日軍的任何異動。于是他就下令登陸部隊登陸。
但是事與願違,美軍的登陸車和登陸艇才剛剛駛近海灘,日軍方向就傳來密集的炮聲,接着一發發炮彈就在美軍的登陸車、登陸艇群中爆炸……一道道沖天的水柱霎時就在海面上拔地而起,登陸艇和登陸車被炸得像一片片葉子般的在海面上搖晃,不幸被炮彈擊中的很快就成了一團火球,其上的美軍被炸得到處亂飛,還有的登陸艇被炸得整個翻了過來,海面上很快就到處布滿了死屍和掙紮呼救的傷員。
“該死!”魯珀特斯罵道:“日本人的******炮彈是從哪裏來的?!”
魯珀特斯當然想像不到,日本人是将這些火炮隐藏在山洞裏,這使它們可以輕松的避過美軍的轟炸。
魯珀特斯想像得到的是,這場登陸戰可能并不像想像的那樣輕松。
魯珀特斯是對的,因爲盡管美軍戰機和軍艦實施火力壓制,但日軍的炮彈還是雨點般的砸了過來……山洞中的火炮工事很難被美軍的軍艦和戰機摧毀,尤其是此時島上還到處是煙霧。
另一方面,日軍火力點和海灘被炸毀的燃燒着的兩栖登陸車上冒出的濃煙,混雜着美軍炮火炸出的煙塵和煙霧,使整個海灘都顯得模糊不清,後續幾波美軍攻擊梯隊根本就看不清灘頭陣地,甚至都分不清那上面是自己人還是敵人。
而這時,日軍就發起了發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