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君……”東條英機問着佐藤賢了:“聽說你有一個在菲律賓與美國人作戰的計劃?”
佐藤賢了不由驚愕的望着東條英機。
佐藤賢了做爲陸軍省軍務局局長,當然知道日本聯合艦隊在馬裏亞納海戰的慘敗……這一仗表面看上去損失不大,但佐藤賢了卻知道這是把日本最後一點有可能與美軍對峙的實力都打光了。尤其是竟然損失了三百多架戰機……這個損失幾乎可以說是不可以饒恕的。
尤其諷刺的是,佐藤賢了認爲,日本之所以會有這次敗仗,完全是因爲東條英機不采納自己的意見,現在東條英機卻反過來問自己在菲律賓的作戰計劃!!
佐藤賢了雖然心裏對此表示憤慨,但臉上及言語中卻不敢表現出來,畢竟對方可是權傾朝野的日本首相。
一愣之後,佐藤賢了就回答道:“首相閣下……我的作戰計劃,是以戰機爲基礎的,可是現在……”
這接下來的話就不用說了,戰機都在馬裏亞納被東條英機給敗光了,那還計劃個屁!
東條英機故作沉着的“嗯”了一聲,然後說道:“對于目前這種狀況,我們知道,但美國人不一定知道!”
“首相閣下的意思是……”佐藤賢了有些糊塗了,美國人知不知道有什麽關系?重點是日本人沒艦載機可用了。
“我的意思是……”東條英機指着地圖上的菲律賓說道:“我們在菲律賓方向做一些假動作,讓美國人以爲我們還有許多戰機,還有與之作戰的能力,這樣會讓他們有所顧忌,從而拖住美國人日本的步伐!”
“哦!”聞言佐藤賢了就明白了。
這的确是個妙計,畢竟馬裏亞納群島距離日本太近了,最近的隻有一千七百多公裏,距離東京隻有兩千兩百公裏……如果讓美國人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前進的話,接着就隻要打下硫黃島、沖繩島……估計幾個月的時間就打到日本近海了。
所以,現在就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美國人認爲日本在菲律賓還有相當的實力,使他們不敢置菲律賓于不顧而進攻日本……
想到這裏,佐藤賢了就點頭說道:“首相閣下,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我會盡力把這件事辦好的!隻不過……”
“隻不過什麽?”
“我們終究已經沒有了戰機!”佐藤賢了回答:“所以,我們肯定無法在菲律賓打敗美國人,而美國人終究會發現菲律賓的表像隻是一個緩兵之計……也就是,這僅僅隻是在拖延時間而已,并不能實質性的解決問題!”
“這就夠了!”東條英機回答。
“這……”佐藤賢了不明白東條英機這話的意思,是能拖一時就拖一時,還是拖延點時間就另有出路。
佐藤賢了是更偏向于前者,因爲他相信,在日本損失了如此之多的艦載機之後,尤其是艦載機無法補充而資源又嚴重篑乏的情況下,日本根本沒有戰勝的希望。
然而,事實卻是後者……東條英機想的,就是利用菲律賓拖延時間,好讓他在中國集蓄力量發動一次前所未有的會戰,力圖将中國部隊摧毀或者至少也要占領中國的各大要地使日本擁有将戰略重心從日本轉移到有防禦縱深的中國的空間。
這可以說是東條英機最後的希望了,因爲隻有這樣,日本才有苟延殘喘的機會。
東條英機的這個計劃,在曆史上被稱爲“一号作戰”計劃,中國将其稱爲“豫湘桂會戰”……這可以說是日軍的孤注一擲,力圖在最後時刻拿下中國大部份地區或是至少能擊潰中國軍隊使日本有生存希望的一仗。
所以,日軍僅僅隻是在這一仗就集結了51萬的軍隊打了一場曆時八個月的戰鬥……這對于兵源奇缺的日本來說是無法想像的。
也正因爲日本有這樣的戰略意圖,所以戰争後期日本不但沒有将精銳調往太平洋,反而是傾全國之力在進攻中國。
最後日軍的确是取得了很大的戰果,這次會戰根據中國的記載,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是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裏、6000萬人民……
中國的損失就是日軍的戰果。
但最終日軍還是沒能達到他們的戰略目标,也就是徹底将中國部隊擊潰。
現代網絡上,許多人是這麽描繪這次會戰的:“當美軍在太平洋狠揍日本精銳時,日本在中國的殘兵敗将卻将中國部隊打得狼狽逃竄!”
這麽說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通過一些表面看似成立但其實是虛假的信息達到擡高美軍貶低中國的目的,但隻要稍稍了解點曆史,稍稍了解一些當時日軍的戰略方針,就知道事實并非如此……戰争末期,日軍恰恰是将所有的精銳用在中國孤注一擲了。
這些都是題外話。
佐藤賢了在得到東條英機的命令後,很快就拟定了一個新的作戰計劃。
事實上,這個新的作戰計劃就是在原有的作戰計劃上做一些修改……他在假裝日軍利用菲律賓與美軍殊死一搏,所以佐藤賢了也就是在假裝日本聯合艦隊還有足夠的戰機。
當然,這些假裝也要假裝得像,否則美國人不會那麽容易上當受騙。
佐藤賢了的辦法,就是把國内老舊的或是一些新出廠的戰機弄到航母上做做樣子,另外,在用一部份陸基戰機迷惑美軍,使美軍以爲那些陸基戰機都是從日本人航母起飛的,而且還對美軍蠢蠢欲動。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佐藤賢了甚至還甯願将許多新出廠的戰機同時也是此時的日本奇缺的戰機,冒着被美軍轟炸的危險安排到與馬裏亞納群島臨近的島嶼……這就是在另一種方法告訴美國人:“瞧,日本人不缺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