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一開始,日軍隻是從對海軍特别陸戰隊提出構建坑道進行防禦的建議,并沒有對坑道的構築進行系統有學習,所以初時構建起來的坑道都是比較初級的。
直到古賀峰一從中國調來了與中國遊擊隊有“地道戰”經驗的海上第一機動旅團……
所以,海上第一機動旅團調到馬紹爾群島,不僅僅是用來作戰的,更是教會馬紹爾群島上日軍守備隊如果構建坑道的。
比如誇賈林島上的坑道就是在海上第一機動旅的指導下完成的,其坑道裏的日軍之所以可以在幾個折角後還能往坑道口射擊,就是吸收了中國戰場上“地道戰”的經驗……坑道在幾個折角後雙折回原來的位置,然後在對着坑道口的方向埋上一根十幾公分粗細的水管做爲射孔同時也是觀察孔,一旦發現有人出現在坑道口就“砰”的一槍。
初時戰士們不知道這情況,在坑道口前還接二連三的倒下了好幾名戰士……之所以會倒下好幾名戰士,是因爲戰士們搞不明白這子彈從什麽地方打來的,于是甩幾枚手榴彈以爲将敵人解決了,結果還是有子彈,嘗試了幾次傷亡也就大了。
張弛搭乘吉普車趕到了戰場,吳宇航風塵仆仆的趕到張弛面前一挺身,叫了聲:“師座!”
沒有敬禮是因爲擔心日軍的狙擊手,這習慣早在緬甸戰場上就養成了。
“嗯!”張弛點了點頭,一邊走下車一邊随着吳宇航貓着身子鑽進一條交通壕,跑了一小段路後就探出身子,外面正有幾名遠征軍戰士圍着一個日軍的坑道卻無從下手。
“火焰噴射器上了嗎?”張弛問。
火焰噴射器無疑是對付坑道最好的裝備,這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得到驗證。
“上了!”吳宇航有些無奈的回答道:“可是那坑道會往外打子彈……沒燒幾下就讓鬼子給打倒了,還有燒料罐被鬼子的打爆的,犧牲了好幾個弟兄!”
頓了下,吳宇航又說道:“我們甚至都把坦克派上來,對着坑道轟……可就算是把坑道口都轟塌了還也打不着躲在裏頭鬼子,真******!”
張弛舉起望遠鏡朝坑道處望了望,接着又問了聲:“有從鬼子俘虜那問到坑道的詳細的構造圖嗎?”
“有!”吳宇航在身上摸了摸,從兜裏掏出一張疊起的草圖,展了開來放在張弛面前,說道:“這是鬼子畫的……”
張弛拿着草圖看了看,問:“你确定是這樣的?”
“鬼子畫的,難道有問題?******老子去斃了那****的王八蛋!”
“不!”張弛阻止道:“我不是說這圖有問題,我的意思是……裏頭沒有準備沙袋?通氣孔有多少?裏頭有多深?!”
吳宇航不由一愣,接着一轉頭就隔着十幾米遠朝一名正在指揮作戰的軍官叫道:“三連長,把鬼子俘虜給我帶過來!”
“是!”
“二拐子也叫上!”
“是!”
二拐子是吳宇航手下的一個兵,因爲腿部在戰鬥中受過傷,而且還是同一條腿兩次受傷……他第一次受傷的時候自嘲的說道:“現在成了一名拐子了!”,第二次受傷後又說:“現在是二拐子了!”。
于是戰士們就給他起了個“二拐子”的外号。
不過别看“二拐子”這外号土不啦叽的,他可是在日本留過學會日文的兵……這時期的知識青年雖然不多,但卻時興去日本留學,他們這倒不是崇洋媚外或是賣國。
相反,他們這麽做恰恰是因爲愛國……日本以前也是個弱後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比中國還要弱後得多,但經過明治維新後,短短的幾十年就成爲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逐漸跻身于世界強國之列,這使得許多愛國青年就覺得……同爲亞洲國家的中國如果要強大的話,學習日本的改革之路或許是最佳選擇。
這些人裏包括李大钊、******、陳獨秀等,甚至在中國的戊戌變法裏都可以看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子,隻不過這場變法是以失敗告終的。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複制或是學習日本的改革之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爲中國與日本兩國的國情不同國際環境等都不一樣,所以中國必須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有着中國特色的道路,這一點在現代得到了驗證。
但如果站在舊中國的那種環境下,國力孱弱、民不聊生、腐敗橫行,國家飽受列強欺淩同時又内鬥不止……一大批愛國青年知道要使國家強大就必須要改革,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麽改怎麽革,于是自然就會進行各種心急如焚的嘗試和探尋。
這“二拐子”也是其中一員,他在日本學習的是政治,原因是他認爲想要改革的話就必須從政治制度方面入手。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沒有權力和軍隊的支持,政治無疑就是句空話。認識到這一點的“二拐子”就憤然棄筆從戎加入了軍隊。
此時的他已經是遠征軍的一名連長,因爲精通日語所以負責審問日軍俘虜。
不一會兒兩名日軍俘虜就被幾個兵押了上來,“二拐子”一瘸一拐的來到張弛面前,叫了聲:“師座!”
“嗯!”張弛把之前的問題又問了一遍。
接着很快就得到日軍俘虜的答複:“坑道裏沒有準備沙袋,通氣孔大慨每個坑道有六、七個,深度幾米到十幾、二十米不等!”
聽到這些張弛就有些放心了,很明顯的一點是……日本人從中國戰場的“地道戰”裏學會了怎麽防火,但卻沒有學到怎麽防抽空空氣。
其實這一點也不能說日本人沒想到,而是他們以爲……從坑道裏能打出子彈,必要時甚至可以架起一挺機槍,于是就不需要太擔心會被抽空空氣。
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