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軍積極策劃着一場決戰的時候,美軍對即将到來的日軍航空隊還是一無所知,他們還在組織一場登陸戰,一場沒有日軍戰機威脅的登陸戰。
與山本道之一樣,約翰遜也對這場戰鬥充滿了信心,因爲他從馬洛埃拉普的美軍也就是美第七步兵師那了解到一些情報:誇賈林島的防禦工事并不像塔拉瓦那麽堅固,這一點從日軍俘虜那得到驗證,甚至約翰遜還收到許多日軍被炸毀的工事的照片,這證明美軍的炮火對日軍的工事是有效的,這給了約翰遜乃至哈爾西很大的鼓舞。
第二天淩晨五點,此時天色還沒亮,但這也不阻礙美軍對誇賈林環礁展開行動。
進攻進程與美軍進攻塔拉瓦出奇的相似……這一點似乎無可厚非,美軍在作戰方面總喜歡一些标準化的東西,他們認爲标準化就是效率,比如航母在标準化後,短時間内就陸陸續續的服役了幾十艘,不管是生産還是保養都十分方便,因爲每艘航母都是一樣的,甚至武器裝備都是一樣的,不管是什麽号什麽号,隻要按照統一的标準生産、維護就對了。
這甚至對士兵的訓練都有很大的好處……隻要弄一艘訓練艦一批接着一批的訓練新兵,因爲航母都是一樣的,所以這些新兵訓練完後登艦甚至都不需要适應期,很快就能形成戰鬥力。
嘗到其中的甜頭之後,美軍甚至就連戰術都有“标準化”的趨勢了,就比如現在,雖然塔拉瓦的登陸作戰被證明是不成功的,但美軍還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來……先是讓陸戰隊士兵換乘登陸車、登陸艇做好準備,之後再彈射水上偵察機引導炮兵對目标轟炸,接着先上掃雷艇,然後在艦炮及戰機轟炸的掩護下實施搶灘登陸。
這樣做看起來似乎是科學的,因爲每一個步驟都互相承接而且都是有必要的。
但中國人有句話,叫“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戰術被這麽講科學的“标準化”,那也就會很容易被敵人掌握規律從而給自己造成危險了。
所以有人說,美國二戰在太平洋戰場上之所以能打敗日本人,并不是因爲美國有多會打仗,而是美國的海空力量及工業能力超過日本太多太多了,這從一開始就注定日本海軍乃至日本的覆滅,隻是日本人不信這個邪,以爲可以用他們的“武士道”精神打出奇迹而已。
此時美軍的攻勢,尤其是在開戰前按部就班的朝誇賈林島炮轟,這其實就是在告訴日本人幾點原本不确定的信息……
一:美軍的确是要在淩晨發起登陸戰,四點展開的轟炸就是其做準備。
二:美軍的确是想從靠海方向登陸,因爲美軍轟炸的就是靠海一面的工事。
三:美軍或許會從上、中、下三個方向朝誇賈林島發起進攻,因爲這三個方向的炮火特别猛烈,同時也會看到美軍掃雷艇的身影。
也就是說,美軍一開打其實就暴露了時間、地點,甚至就連大慨兵力都能估計得到。
山田道之就是根據這些信息選擇了之前就制定好的作戰計劃,他将120餘架戰機分成了三批:
第一批三十架次,主要爲零式戰鬥機,其主要任務是偵察及掩護。
這一批次的戰機之所以重要,是因爲無法确定美軍登陸的具體時間。機群來得早了,就很有可能遭到美軍戰機的攔截并被擊落,來得遲了美軍登陸部隊已經上岸,所以需要一支偵察部隊在策應。
第二批六十架次,其中有二十架爲零式戰鬥機,其餘爲轟炸機,而且轟炸機是清一色的爆裝……爆裝也就是挂載航空炸彈而非魚雷。
以往日軍作戰的心态都比較大,他們總是希望能擊沉幾艘美軍的主力戰艦甚至是航空母艦而取得驕人的戰績,但這一次卻是出奇的保守,他們把目标定在美軍的登陸部隊上,也就是以擊沉美軍登陸艇、登陸車爲主。
因爲目标是擊沉登陸艦、登陸車,所以就不可能攜帶魚雷。魚雷雖然威力大,但投射困難、載彈量少,有可能擊沉的目标也少……用一枚魚雷去擊沉一艘排水量不過幾噸重的登陸車、登陸艇顯然是極不劃算的。
第三批爲三十架次,這批有二十架零戰另加十架轟炸機。
它的任務是在必要時爲第二批也就是主力機群提供增援,并在主力機群撤退時爲其提供掩護。
山田道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打擊美軍的坦克登陸艦……這是古賀峰一下達的死命令,因爲他很清楚,步兵登陸對誇賈林島來說還是那麽重要,駐守在誇賈林島上的第61守備隊及第一海上機動旅還有希望将美軍打退,但如果上百輛“謝爾曼”坦克登陸,那日軍的防線瞬間就會崩潰了。
其實不要說上百輛“謝爾曼”,就算是十幾輛“謝爾曼”登陸,都有可能對誇賈林島構成緻命的威脅。
而誇賈林島要是一丢,整個馬紹爾群島防線就蕩然無存了。
因此,在航空大隊出發前,古賀峰一還給每名飛行員都發下了一張坦克登陸艦的照片,然後告訴他們:“認準這種登陸艦的樣子,你們此次的目标就是它……”
這看似很平常,隻是下發一張坦克登陸艦的照片而已。
但其實這一點都不平常,因爲這是美國坦克登陸艦首次在實戰中使用,也就是說之前沒有任何日本人知道坦克登陸艦長什麽樣子當然也就不會有坦克登陸艦的照片。
古賀峰一手裏之所以有這張照片,是派出潛艇冒着被擊沉的危險靠近美軍艦隊偷拍,而且爲了确定拍下的就是坦克登陸艦,這艘潛艇還繞道至馬洛埃拉普環礁,偷偷的接下了幾名在戰場上看過登陸艦的士兵。
不過,日本人的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