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之所以會這麽做,一方面是因爲他看到了這場戰鬥的規模和重要意義,所以也不想出任何差錯。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在甲午戰争和日俄戰争後,日本人包括山本五十六在内的高層将領把戰争和戰鬥給混淆起來,他們認爲隻要取得一次關鍵戰鬥的勝利,整個戰争就算勝利了,美國就會垂着頭低聲下氣的來求日本談判了,這就是日本陸軍和海軍共有的“決戰”的慨念。
不過這似乎也不奇怪,因爲甲午戰争和日俄戰争至少在形勢上都是日本人所想的那樣,在一次關鍵戰鬥的勝利之後,戰敗方中國和俄羅斯就坐在談判桌上以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形式承認戰敗。
但日本人不知道的是,當時的中國可以說基本沒有工業,絕大多數的軍艦和裝備都是從德國、英國買來的,所以被擊敗了那就是真被擊敗了,就沒有能力再生産制造出新的軍艦再戰一場了,于是走上談判桌是無奈的選擇。
而俄羅斯被擊敗時,其國内反對派正發動革命,把俄國鬧得天翻地覆,再加上中國遠東戰場又是俄羅斯的次要戰場,所以戰敗之後才會走上談判桌。
但就是因爲這兩次偶然的巧合,使日本上上下下都認爲戰争就是這樣的模式……取得關鍵的決戰的勝利,就能結束這場戰争了,所以從太平洋戰争暴發以來,日本人一直都在尋找這次“決戰”的機會,這次日本人就認定瓜島是日美“決戰”的舞台,于是曾經在珍珠港打敗過美國人的山本五十六就親自披挂上陣了。
山本五十六很快就制定了一個計劃,他将整個艦隊分成六個部份:
第一部分是先遣群,這個艦群的中心是一艘水上飛機航母,佐以十餘艘驅逐艦、巡洋艦爲其掩護。
很明顯,它的任務是負責偵察敵艦隊的動向,水上飛機的作戰能力雖不強,但其優點就是在海上随時随地都可以降落,也可以很方便的起飛,擔任海上偵察任務就再合适不過了。這個艦群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在發現敵艦隊的時候做爲誘餌将其引向日軍艦隊主力所在方向,當主力與敵交戰時積極給予支援掩護。
第二部分是牽制群,編有輕型航母1艘,佐以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其任務是負責吸引美軍航母的艦載機,爲主力的攻擊創造條件。
第三部分是對岸射擊群,編有巡洋艦4艘,以艦炮火力轟擊瓜島美軍機場和陣地。
在這一點上山本五十六很聰明,他知道這時候要轟炸瓜島機場使其癱瘓,否則的話,從美海軍航母起飛的艦載機都可以在瓜島上降落補充燃料後再投入戰鬥,這樣就補上了美軍戰機航程短的缺點。
第四部分就是主力作戰群,這個群的陣容可就大了,編有兩艘主力航母再配上十七艘大小軍艦,它的任務就是在先遣群把美軍軍艦吸引來,而牽制群又把美軍航母上的戰鬥機吸引走時,就對美海軍主力發起進攻。
第五部分是增援群,由田中賴三少将指揮以1艘輔助巡洋艦和4艘舊驅逐艦改裝的快速運輸艦運送補給,由第二水雷戰隊護航負責将補給運送上瓜島。
第六部份是預備群,山本五十六親自乘“大和”号戰列艦,由1艘護航航母和十餘艘驅逐艦掩護,位于所羅門群島以北海域,實施全面指揮,必要的時候就南下配合主力作戰群殲滅美海軍。
應該說這個作戰計劃還是很嚴密的,誘敵、牽制、壓制等等将戰場鋪得很大。
但它卻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戰略目标不明确:日本海軍此次作戰的目标到底是要殲滅美國海軍還是要将補給運上瓜島呢?也許山本五十六有充分的理由這麽做……山本五十六聽丸山政男報告,因爲缺乏補給,瓜島上的日軍個個都像餓鬼一樣,甚至就連丸山政男的盒飯都被偷了而不得不餓肚子。
另一方面,就是山本五十六相信以這樣的陣容足可以對付美海軍三艘航母的艦隊,零式戰機也能夠在空中取得全面的優勢,于是他才會想在取得瓜島海空優勢時順便再往瓜島上運輸一些第二師團急缺的補給。
但是戰場上的事,并不是都像山本五十六想像的那麽順利,這其中隻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看似嚴密的計劃就會整個崩潰了。
美國海軍很快就得到日本海軍大舉南下的情報……日軍艦隊雖然分成了六個部份,但每個部份的艦隻都不在少數,美軍偵察機很容易就發現了他們。
于是美國海軍馬上組織艦群北上迎戰。
美軍的編隊就是圍繞着三艘航母編成三個航母戰鬥群,分别爲第11、第16、第18大隊。
因爲護航軍艦不足,每艘航母身邊就隻有少得可憐的七艘、九艘、十艘軍艦。
把美海軍與日海軍一對比,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日海軍的編隊要比美海軍複雜得多……但戰場上的事,往往就是越簡單就越容易取勝,因爲一個人的指揮能力終究有限,複雜的編隊帶來的往往不是戰鬥力而是混亂。
此時美海軍指揮官弗萊徹甚至還犯了一個最不該犯的錯誤……他在偵察機發現了日海軍增援群的時候,就馬上派出了航母上的數十架戰鬥機、轟炸機前去攻擊目标,但意外的是在目标海域沒有發現任何敵方軍艦,于是轟炸機隻能抛掉炸彈和魚雷返回。
這時弗萊徹就輕易下了結論,他判斷日本海軍已經返回了,其大規模南下隻是做做樣子,最近這幾天都不會有大規模的戰鬥,于是下令第18大隊返回南方加油,其餘兩個航母戰鬥群繼續在附近海域巡邏。
事實是,日本海軍戰鬥經驗豐富,在看到美軍偵察機後就改變航向避開美戰機的攻擊,等美戰機飛走後又繼續南下。
于是,本就兵力不足的美海軍就更是勢單力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