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頭陣的是新一師和新22師,兩個師一左一右的朝日軍的防線壓去。
開打的當然是炮兵,一頓猛烈的火炮轟過去後戰士們就端着步槍朝敵人的陣地攻去。
新一團走在最前頭,但出乎意料同時也是意料之中的,新一團遭到了日軍強有力的抵擋,就算是新一團有坦克的掩護也同樣如此。
說是出乎意料,那是因爲新一團上下所有官兵還沉浸在不久前追着日軍兩個聯隊滿山跑的勝利之中,所以許多戰士想當然的就以爲這一仗過去不說能像上一場仗那麽順利,但在大炮和坦克的掩護下至少也會突破日軍防線把日軍往後壓吧。
但這一仗打下來卻像是踢到鐵闆似的紋絲不動。
說是意料之中,則是因爲日軍在上一場仗的失敗之後,是不可能不人會總結失敗的經驗并做出相應的對策的。
但日軍的頑固有時讓人有些無法想像,他們的确是做出一些相應的對策,比如知道遠征軍的火力優勢和火海戰術後,就知道用添油戰術來應對。
然而,他們始終不相信遠征軍會有那麽強悍的戰鬥力,就算是師團指揮部都被中國軍隊給抄了,田中新一還是認爲中國軍隊隻是中看不中用的紙老虎,其戰鬥力是因爲裝備了美式裝備中看不中用,而日軍會失敗則是因爲補給不足。
在這樣的想法下,田中新一對這場戰略的規劃就是準備充足的補給後再制定以進攻爲主的戰略……那可是鼎鼎大名的日軍十八師團,面對中國軍隊時怎麽可能一味的防守?日本軍隊的作戰風格一向都是以進攻代替防守的。
于是田中新一在戰鬥開始前就準備了一個步兵大隊做好穿插的準備,在戰鬥打響時他們按計劃從隐蔽處一躍而起就朝遠征軍防線的薄弱的左翼穿插進去。
這是日軍慣用的戰術,正面戰鬥如果打成膠着狀态那就意味着不會有太大的戰果,甚至很有可能會打成僵持戰……這一點倒是田中新一預料中的。
當然,日軍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于是就派出一支部隊穿插至中國軍隊的側後以期打亂遠征軍的布署。
這個戰術原本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原因是美式打法的優點是火力兇猛正面十分強悍,缺點就是側後要是被偷襲的那幾乎就可以說是不堪一擊。
但日軍沒想到的是,這支軍隊可不是一支純粹的美式軍隊,它用的戰術也不是純粹的美式戰術,中國人在戰場上也同樣喜歡穿插。
而且十分巧合的是,中國軍隊幾乎與日軍是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同一個位置進行穿插……這其實也不是巧合,而是這個位置林深草密十分适合進行穿插,于是兩支部隊就撞在一起了。
這次遭遇戰有點像後來在解放戰争中打的潘塘之戰。
在潘塘之戰中,杜聿明的部隊與解放軍展開激戰,混戰中,雙方同時選擇了向對方背後迂回穿插的戰術,而且迂回穿插的部隊碰巧也撞上了,兩軍都以爲對方是小股遊擊部隊,都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對方擊潰并達成預定的戰略目的,結果這兩支穿插部隊打得比正面戰場要慘烈得多,其傷亡人數甚至都是正面戰場的三倍。
但是在這一回,日軍的穿插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
原因是這支穿插部隊正是張弛所帶領的一營……這一點是由王麻子決定的,王麻子說:“穿插部隊嘛,就是要快、準、狠,符合這種作風的就是一營!”
當然,王麻子這裏所說的其實是張弛,因爲張弛曾經有過帶領部隊穿插至盤邁打下田中新一師團指揮部的經曆,于是這個穿插任務自然就是落到他身上。
如果僅僅隻是一營的話,那麽這場戰鬥鹿死誰手那還未可知,原因是雙方是在沒有預見的情況下一頭就撞在一起,而日軍更擅長肉搏,于是這仗打起來很有可能還會是日軍占上風。
問題就是一營還帶着一個坦克連,雖然這些坦克都是清一色的斯圖亞特輕型坦克……這主要是由于這一帶的叢林地形更适合輕型坦克作戰。但一個連卻有十二輛,而且遠征軍還派出了一架L3聯絡飛機在空中協調坦克部隊的進攻,裝甲推土機在地面爲坦克在叢林中開路。這個陣容就不是日軍隻帶機槍、迫擊炮的日軍可以比的了。
L3聯絡飛機首先發現了日軍的穿插部隊,這個情況很快就報告給了張弛。
當然,L3聯絡飛機上的美國佬報告的是:“前方有少量日軍活動!”
張弛敏感的察覺這很有可能不是“少量日軍”,而是日軍的穿插部隊。
于是張弛就沒有像計劃那樣繼續朝日軍防線側後穿插,而是下令就地布防……這個命令讓指揮坦克部隊威廉上尉大爲不解,前方隻是少量日軍,而在步兵掩護下的坦克部隊竟然要就地布防?
威廉甚至都在步話機裏提出抗議,他的理由很充分:“我們這是穿插,穿插就是要快,哪有就地布防的道理?!”
但這個抗議很快就被皮特給壓了下去。
“你盡管聽這個中國人的指揮就好了!”皮特回應道:“不會錯的!”
于是坦克就在叢林中擺開了陣勢,每隔幾米一輛,後頭躲藏着步兵,各式輕、重機槍全都做好了戰鬥準備,俨然就成了一個張滿刺的刺猬。
日軍穿插部隊對前面的危險一無所知,更糟糕的是,叢林裏的雜草和樹木遮擋住了斯圖亞特坦克的身形,這使日軍一路毫無所覺的朝坦克炮口和機槍槍口上撞。
接着毫無懸念的,槍炮聲響了……成片成片的子彈和炮彈朝日軍先頭部隊傾瀉而去,幾乎是轉眼間就将那百餘人消滅幹淨。
但是,後頭的日軍卻并不清楚前方的情況,做爲穿插部隊的他們在聽到槍聲後幾乎毫不猶豫的就發動了對前方的突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