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一點張弛倒是可以理解,在未來戰場上中美兩支軍隊,那自然就需要聯合訓練,同時史迪威也是想借着這個時間再強化一下中國軍隊的美式戰術。
但其實,所謂的美式戰術其實就是教中國軍隊平推和怎麽奢侈的使用彈藥,因爲他們教的就是:兩軍一旦交彙就是先用大炮轟上一遍,轟完後觀察下有沒人,如果有人的話就繼續轟,沒人就派坦克和步兵往前平推。
這種戰術如果是在開闊地區進行的塹壕戰那無可厚非,但是在叢林戰中似乎并不适用,因爲叢林戰裏總是會在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隐藏着幾個兵,于是炮轟後就會以爲人已經打得差不多了,但部隊一上去發現還有敵人,于是退回來再轟……這麽折騰幾回,隻怕陣地還沒打下來敵人的援軍都已經到了。
而且對于這種美式的火海攻擊日軍似乎已經有了對策。
這對策就是一線隻放少量的兵力,主力則布署在隐蔽部等着,美軍一片火海攻擊炸傷了前線幾個人就添上幾個……毫無疑問,這種添油戰術可以盡可能減少美軍火海的殺傷。
于是美軍火海戰術就成一種大投入而少殺傷的“雞肋”戰術,日軍似乎是怎麽打都打不完,而美軍的後勤卻有可能因此而崩潰。
然而包括張弛在内的所有中國軍隊的軍官都不說話。
這一來是因爲說了也沒用,此時的美軍還迷戀着的他們的美式戰術,就連史迪威也相信上一場戰鬥的勝利有很大一部份的功勞就是使用美式戰術……當然,這的确是,上一場戰役的中國軍隊在某些戰鬥中因爲使用了火海戰術使得沒有适應這種強大的火力的日軍吃了許多虧,但總體上中國軍官們還是按照中式打法。
所以包括史迪威在内的美軍教官根本就不會理會中國教官的建議。
二來,則是因爲中國軍官也樂見這樣訓練。
這樣訓練的好處就是可以大量使用彈藥……遠征軍裏的炮兵因爲緊急投入戰鬥,所以往往訓練周期很短,最快的訓練還不到一個月就派上戰場了。
僅僅隻用一個月的時候就訓練出炮兵這在國内幾乎就可以說是不可想像的,但在這裏卻是現實……原因是他們除了前一周是學習理論知識外,其餘時間基本上都用汽車或是吉普車拉着大炮在叢林中滿山跑。當然,在跑的過程中就是練習開炮。
那打的都是實彈,而且還可以說是打不完的實彈。這樣打上一個月,就算是新手也會将指哪打哪……這種用炮彈喂出來的本領絕對是令國内炮兵豔羨的。
令人感到興奮的是,新38師和新22師相繼在孫布拉蚌補充完兵員并換裝完畢,于是新一軍也就跟着成立,軍長爲鄭洞國兼任,實際則由加拉哈德部隊的指揮官戴維思統一指揮。
這使得遠征軍能夠投入反攻的部隊實力大增,而且雨季也快要結束了。另一方面,史迪威穿插計劃的各種準備工作也進行的差不多了,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想當初隻一個新一師就打得日軍十八師團兩個聯隊大敗而回,現在遠征軍足足有三個師,而且都還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三個師,那對付起當面的日軍十八師團應該不在話下。
但反攻的時間卻被一推再推,最後直到旱季來了也不見上頭有什麽動靜。
這就讓張弛感到有些奇怪,尤其是他還知道史迪威有一個穿插計劃……穿插計劃可是越保密越好,而如果時間再往下拖延隻怕就夜長夢多。
張弛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史迪威也是急得跳腳,
“去******花生米(指******)!”史迪威破口大罵:“竟然一次又一次的推托準備不足……他的準備隻怕要等到下個世紀吧!”
原來,史迪威的這個反攻計劃的聲勢有點大,他是希望遠征軍能夠從緬甸打往中國,同時中國方面又能配合着從裏往外打,這樣就可以對日軍造成兩面夾擊之勢使其首尾不能兩顧。
這個計劃雖說看起來很完美,但在實戰中卻并不盡然,原因是日軍在滇西一帶構築了十分堅固的保壘型高地,而從裏往外打的中國軍隊又無法像緬甸的遠征軍那樣用火海戰術,于是從裏往外打的中國部隊進攻得尤其困難,幾乎就無法與從外往裏打的遠征軍形成呼應。
至于******對這一場仗積極性不高則是因爲他想保存實力……與其将部隊派上去與日軍拼掉,不如坐等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打勝仗,然後日軍自然就會将部隊從中國調出去。
“将軍!”戴維思建議道:“我們爲什麽不減少中國的美援以迫使其出兵?”
史迪威搖了搖頭:“花生米拖延出兵的借口就是美援太少,這使他無法組織足夠的兵力發動反攻,如果我們再減少美援,那就正好給他找到了借口!”
“原來是這樣!”戴維思點了點頭:“那麽,或許我們可以改變一種方法?”
“什麽方法?”史迪威問。
“比如……”戴維思想了想就說道:“我聽說中國軍隊有很多派系,我們爲什麽不放出消息告訴中國人,不管是哪支部隊願意參與這次反攻,我們都會爲其提供裝備!”
“好主意!”史迪威不由贊道:“這樣一來……花生米爲了不制造出更大的敵人,就隻能聽我們的話出兵了!”
這個主意是不錯,曆史上的史迪威也正是這麽做的,而且也正如史迪威所料,最後******不得不出兵滇西。
但問題是……******終歸是一國總統,而且他最恨的就是受人脅迫,于是史迪威這種生硬的手段雖然達成了目的,但卻造成了史迪威與******之間的矛盾。
而史迪威卻又不買******的帳,于是兩人的矛盾俞演俞烈最後簡直是勢同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