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來也巧,蒙樂增等人留下來自發阻擊日軍的高地,恰巧就在日軍五百人空降部隊的附近。
白天時日軍的偵察機就已經偵察到了有一支大慨一千餘人的機械化部隊沿着公路開往臘戍,此時這五百名日軍的任務就是占領公路兩側的高地并層層阻擊中國援軍……由于機械化部隊嚴重依賴公路,所以用五百日軍來完成這個任務可以說是綽綽有餘了。
但日軍沒想到的是,他們空降到地面集結部隊後,在趕往目的地的路上還沒走多遠就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阻擊。
這倒是與日軍之前得到的情報不一樣,這已經是日軍第四批空降的部隊了,從其它的空降部隊那得到的消息都是中國軍人一觸即潰,而偏偏在這裏卻有敵人的埋伏。
日軍沒有多想,當即就對高地上的中國軍人發起進攻。
這是日軍的戰鬥風格,應該說他們在某方面就是死腦筋,比如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戰略目标是兩裏遠的橋粱及之後的601高地,他們完全可以繞過眼前的這兩個高地繼續搶占橋粱及601高地,這樣一來就可以很輕松的切斷中國機械化部隊增援臘戍的道路。
但日軍卻不是這樣做的,指揮這場戰鬥的滕田大隊長把指揮刀一抽,就下令部隊朝中國軍人發起進攻……
這似乎不能怪滕田大隊長,要知道日軍空降部隊從組建到現在不過才兩年,其戰術思想還停留在步兵作戰的層面,與其将這稱爲空降兵還不如稱之爲挂在降落傘上的步兵。用德國教官的話說,就是:“日本空降兵是世界上戰術技術最糟糕的空降部隊”。
當然,其戰術技術糟糕指的并不是日軍空降部隊的戰鬥力差,相反,這些空降兵還是從步兵中精選出來的精英,他們的跳傘技術也許不行(日軍運輸機大多用于前線,所以訓練空降兵大多隻能用跳塔),其戰術思想也落後,但一到陸地上就生龍活虎了,在接到滕田進攻的命令後,日軍就像打雞血似的“哇啦哇啦”的往高地上沖,但是一個照面就被蒙樂增等人給打了下來。
蒙樂增一行人人數也不少,324人,還有十門山炮,而日軍空降兵的重裝備除了兩挺重機槍外什麽也沒有,空投下來的幾門迫擊炮還因爲迫擊炮炮彈找不到而打不響。
于是日軍“轟轟”幾下就被炸了下來。
這其中也有一部份原因是蒙樂增以爲他們這一行人反正是活不了了……他們是抱着必死的決心,所以從一開打就沒有節省彈藥這種慨念,就想着打個痛快然後跟鬼子同歸于盡就對了。
因此他們一看到鬼子上來就把子彈、炮彈打得“嘩嘩”響,這火力是很兇猛,但彈藥卻經不起他們這麽折騰,沒過多久那十門火炮就因爲沒有炮彈變成了廢鐵。
這一來日軍就知道高地上的這些中國人不過是隻紙老虎,于是又加緊了進攻的節驟。
缺乏彈藥的蒙樂增等人漸漸抵擋不住日軍的進攻,後來甚至都到了上刺刀用石頭砸的地步。
眼看蒙樂增等人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公路那一頭突然傳來一陣“隆隆”的馬達聲。
這馬達聲讓交戰雙方都吃了一驚……
日軍吃驚是因爲知道身爲空降部隊的他們不可能會有坦克,同時56師團也被擋在棠吉,所以這坦克肯定是中國人的。
而蒙樂增則以爲那不會是****的坦克……****的坦克總共就沒幾輛,何況有坦克的第五軍還遠在曼德勒,所以那肯定是日軍的援軍。
“兄弟!”蒙樂增拍了拍高玉樹的肩膀,感慨的說道:“咱們今天也算是有緣,雖然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卻要在這裏同年同月同日死了!”
滿臉血迹的高玉樹點了點頭,笑着回答道:“能和蒙營長死在一起,死而無憾!能像今天一樣打鬼子,死得其所!”
接着高玉樹就一揮手中的盒子炮叫道:“弟兄們,上刺刀,咱們跟鬼子拼了!”
“跟鬼子拼了!”
……
戰士們紛紛爲自己的步槍裝上了刺刀。
然而,就在他們準備沖下去時卻驚奇的發現,出現在公路那一頭的坦克卻朝着日軍瘋狂的掃射。
初時蒙樂增還以爲那是鬼子坦克打錯了……畢竟那坦克的樣子他們從來都沒見過,所以依舊懷疑那是日軍的坦克,直到他們打出一發照明彈發現跟在坦克後朝鬼子射擊的分明就是穿着中國軍裝的中國人後,才知道是自己的部隊。
出現在公路那一頭的部隊正是工兵一團。
他們初時在聽到公路這邊的槍聲還感到奇怪……一路下來駐守公路的66軍都逃得一幹二淨,前頭怎麽會有槍聲?!
不過有槍聲肯定就是有日本鬼子跟自己人幹上了,王麻子在不清楚情況的時候也不敢輕舉妄動。
他在命令一營做好戰鬥準備的同時就派出一隊偵察兵前出偵察。在确認是日軍在圍攻自己人守着的高地後,才以坦克掩護着步兵對日軍背後狠狠地插了一刀。
工兵團這時派上來的是兩輛M3輕型坦克……
這時候打的是敵人步兵,輕型坦克要比謝爾曼中型坦克還好用。
這不僅是因爲M3坦克上的機槍多,更是因爲公路狹窄無法容下兩輛謝爾曼但卻可以容得下兩輛M3,于是那直接朝向日軍的火力就有兩門火炮外加四挺機槍,再加上坦克後步兵的火力,隻一上來就打得日軍一片慘叫。
“弟兄們!”高地上的蒙樂增見此就興奮的大叫:“是咱們自己人,鬼子要完蛋了,沖啊!”
“沖啊!”士氣大振的戰士們端着刺刀從戰壕裏跳出來,像一隻隻下山的老虎似的朝日軍沖去。
而此時的日軍,在背後遭到工兵團的坦克火力突如其來的打擊本來就已經慌成一團,再被蒙樂增等人從山頂往下一沖,很快就被沖得七零八落的潰不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