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井清助顯然不是這樣的将領。
這應該說是大多數日軍将領的毛病,因爲在國内作戰,日軍在面對****時碰到太多太多将敵人一擊即潰的情況了,甚至是幾個騎兵就能占領一座城市。
然而松井清助并沒有意識到一點:他在中國戰場與中國軍人作戰的經驗帶到緬甸戰場就不一定會适用,雖然對手同樣都是中國軍人。
就比如他現在要面對的工兵團……這要是在國内的話,日軍完全可以用一比十的兵力比來打這一場仗。也就是說,對付這支人數一千多人的中國軍隊,日軍隻需要派出兩、三個小隊一百多人也就可以了。
這并不誇張,其中有素質的因素,有裝備的因素,也有士氣的因素。
然而,這個經驗要是放到緬甸的棠吉顯然就是十分可笑的,隻剛才那麽十幾分鍾的時間,日軍遭到伏擊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傷亡了六、七百人。
當然,張弛更希望日軍将領越蠢越好,最好是每次沖鋒都像松井清助這樣呼啦一下就拉着部隊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往工兵團所駐守的高地發起進攻。
“打!”随魔頭一聲令下,駐守在159高地上的戰士就朝日軍扣動了扳機。
顯然,魔頭也有對付日軍的經驗,知道與日軍作戰時不宜放近了打。
之所以說“不宜”,一是因爲日軍擅長沖鋒拼刺,放近了打那無異于給日軍殺入防線中展現其高超的拼刺技術的機會。另一個就是日軍手裏有擲彈筒……日軍的沖鋒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在進入200米範圍内就用擲彈筒掩護,這玩意比起鬼子手裏的機槍或是重機槍來就要好用得多,因爲它可以将手雷抛進戰士們的戰壕裏,使用熟練的擲彈筒兵完全可以用一具擲彈筒壓住敵人一挺機槍。而一旦掩護着步兵沖進50米的犯圍内……那步兵就會再次抛出一排排手雷,接着就一個沖鋒殺進敵陣展開肉搏。
也就是說,日軍幾乎就是用手雷一路炸着往前沖的,等中國軍隊反應過來時鬼子都已經沖到面前了。
面對日軍這種打法,想要把日軍放近了再打那幾乎就可以說是找死!
這也就是日軍還在兩百米外魔頭就下令射擊的原因。
不過魔頭還是稍微心急了點……擲彈筒的射程有兩百米是沒錯,但那是在平地上的射程,而此時卻是日軍在斜面下工兵團的戰士在山頂。這種情況下,擲彈筒能自下而上的打個一百米就算不錯了。
一片彈雨下去日軍就倒下了十幾個。幾乎就在槍聲響起的同時,沖鋒的日軍就不約而同的趴下身子,接着就由沖鋒轉爲相互掩護的躍進……這倒是讓張弛有些意外,看來不管日本鬼子再怎麽輕敵,也是不會拿着自己的性命開玩笑的。
日軍一轉爲躍進工兵團的戰士馬上就感覺到了壓力。
這主要是由于日軍超強的軍事素質……隻見那些沖鋒的日軍分成幾隊排開了散兵隊形,并十分有默契的這一隊朝山頂射擊另一隊就用最快速度突然從藏身處竄了出來奔向稍前方的另一個掩體,其躍進的動作十分靈活甚至可以說毫無規律可尋。
另一方面,就是鬼子的槍法很準……兩百多米的距離,而且日軍還是處在不利的下方,但愣就是一個接着一個的将山頂陣地上的工兵團戰士打倒在地。
看着身旁不斷倒下而且個個都是頭部中彈的戰士,張弛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
也難怪56師團會被稱爲“叢林戰之王”,也難怪他們會明知道地形對他們不利還敢這樣沖上來,也難怪曆史上的這支部隊會一路過關斬将直插遠征軍的後路。
想了想,張弛就提着步槍貓着腰沿着交通壕往後跑去。
張弛這并不是逃跑,而是不希望自己像其它戰士一樣那麽容易就成了日軍的目标……那是一道戰壕,雖然這戰壕已經被日軍的飛機和大炮給炸得不成樣子了,但日軍顯然還是能看到戰壕的位置,于是他們很容易就能在戰壕一線尋找到目标。
但是,如果張弛躲在戰壕之外……那要找出他來就不容易了。
跑了幾分鍾後,張弛就找到了一個适合他藏身的地方,一棵被炸斷的樹樁。
張弛打開了水壺朝手心裏倒了些水,再抓點泥土和着水攪成糊,三下兩下的就塗抹在了臉上和帽子上,接着他就小心翼翼的爬出了交通壕躲在了木樁後并探出了步槍。
雖然工兵團的戰士因爲擁有恩菲爾德步槍所以火力很猛,但日軍憑借着他們的單兵素質和小隊之間的協同還是在不斷的朝山頂陣地逼近。甚至已有日軍闖進了百米以内掏出了擲彈筒……
“砰!”的一聲,張弛打出了第一發子彈。
這發子彈打倒的并不是擲彈筒射手,而是正要給擲彈筒射手送榴彈的副射手。
日軍的擲彈筒通常是兩人一組,射手裝備擲彈筒而副射手則背着手雷或是榴彈緊跟其後。
張弛原本有機會擊斃射手,但他卻選擇了擊斃副射手。
原因是射手的位置在彈坑附近,就算擊斃他,副射手也很容易撿起擲彈筒并朝山頂陣地打來榴彈。但副射手就不一樣了,他是被張弛給擊斃在奔往目的地的路上。
果然,不一會兒射手就跑回頭希望能搶過副射手身上的彈藥包,于是張弛弛又毫不猶豫的扣動了扳機将他打倒在地。
第三發子彈打倒的是一名日軍軍官。
日軍軍官很好識别,因爲他們的腰間都會挎着一把指揮刀,手裏還會揮舞着一把王八盒子(十四年式手槍的别稱)。
不過張弛卻知道,打死日軍軍官似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原因是對于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來說,他們很快就會把指揮權自動轉讓到下一級軍官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