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外乎就是轉移視線罷了,最近尼奇表弟似乎也對非洲那邊十分感興趣,我估計他們提出的三國聯合向英國施壓的提議讓英國人感到麻煩了吧,找個借口把大家聚到一起談判,他英國人就又能玩些小把戲了。”
爲了義和團運動的問題要勞動歐洲五強和美國一起開會讨論?曆史上可沒這麽一出,約亨估計這又是自己這個小蝴蝶搞出來的,英國人的做法明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們玩他們的小把戲,我們隻要堅持我們的底線,鐵路必須修到波斯灣就行,其他的不必太過在意,不過這次我們不能和俄國人保持步調一緻是在有些可惜。”腓特烈三世歎了一口氣說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父親,就算和俄國保持步調一緻也不會有什麽結果,英國人爲了這場戰争幾乎把全球的兵力都集中到那裏了,不僅财政上背負了巨大壓力,必須獲得勝利後奪取布爾人的黃金和鑽石。更重要的是就這麽撤軍的話他們大英帝國的臉面也沒地方放了,所以索爾茲伯裏侯爵閣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罷手的。既然如此,我們還不如看看能不能從英國人手中要點什麽。”約亨回答到。 “那麽如果英國人還是不願意答應我們的要求,我們在會議上就保持沉默吧,讓英國人自己去應付法國人和俄國人。”腓特烈三世命令到。
“是。陛下。”
英國人雖然邀請了各國一起召開會議,不過會議地址選在了壞境更好的巴黎。既然是以解決清國問題爲名義召開的,自然不能一上來就談什麽蘇丹啊、波利尼西亞啊、波斯灣啊之類的問題,所以第一個議題還是如何讓清政府立即鎮壓越演越烈的義和團運動。
其實在各國一緻要求清政府進行剿滅的情況下,清政府還能放任義和團運動越演越烈的原因也還是各國自己搞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康有爲、梁啓超等維新派人士開始登上曆史舞台,他們通過組織強學會。出版報紙雜志,刊登文章等等方式爲維新變法造勢,并且得到了戶部尚書翁同龢和兩廣總督張之洞這樣的實權派人士的支持。
而翁同龢作爲光緒皇帝的老師,他的支持無疑也讓光緒皇帝開始将希望寄托在維新變法上了,而康有爲等人也因此得到了重用。
1898年,由光緒帝主持的戊戌變法應運而生,變法原本試圖給衰老腐敗的大清國送上一劑良藥,不過這味良藥藥力太猛。直接把光緒皇帝自己給藥死了。
俗話說得好,空談誤國。像康有爲這種隻知道說大道理。空有一張能說的頭頭是道的利嘴,一身能做出花團錦簇的文章的文采,卻絲毫沒有實際的施政經驗、協調各方利益的手段的讀書人所推行的變法本來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
整個變法的方針空洞而貪大,恨不得一夜之間就讓大清國煥然一新。欲速則不達,這種絲毫不考慮實際情況的變革自然得罪了大批既得利益者。
而這些人聯手是有能力撬動整個大清國基石的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對變法是持支持态度的慈禧太後一改原本的主張,開始堅決反對。
而翁同龢、康有爲這些人又将皇帝作爲變法可以實施下去的唯一指望,因此更開始鼓動光緒皇帝能夠執掌大權,将權力重新集中到皇帝手中,這樣又導緻了和大清國真正的掌權者慈禧太後的沖突加劇。
分别圍繞着光緒的帝黨和圍繞着慈禧的後黨。爲了各自的利益開始相互争鬥,最終,光緒和慈溪之間嫌隙慢慢演變成對立,當譚嗣同夜訪袁世凱希望可以利用軍事力量讓肅清後黨,扶持皇帝的時候,慈禧太後終于做出了動作。
這位主政晚晴幾十年,經曆過熱河政變的老佛爺什麽風浪沒經曆過?手上的勢力底牌也遠遠不是帝黨可比的,一場政變之後,變法的核心人物或流亡海外,或慷慨就義,維新變法不過實施103天便告失敗。
變法的得失這裏無關緊要,慈禧之後也并未完全否定變法中的一些政策同樣無關大局,但是之後歐美各國幹預了清廷内政讓慈禧太後開始對各國不滿的情緒越來越重。
1898年底,光緒被軟禁于中南海瀛台,後黨内開始傳出另立新君和太後垂簾聽政的呼聲,于是慈禧決定廢黜光緒。
1900年初,慈禧召集王公大臣會議,決定立溥俊爲大阿哥,預定庚子年元旦光緒帝舉行讓位禮,改元“保慶”。
此消息一出,清國上下紛紛發出質疑,滿洲貴族内部的個别親王和各省督撫均有不同聲音,但是這些人在慈禧太後的面前根本不足爲慮,真正讓慈禧忌憚的是歐美各國紛紛對此表示反對。
各國都擔心光緒被廢後清國原本的政治局勢會發生變化。從而阻礙商業貿易的進行,因此表示強烈反對。而清國國内的維新派和南方各省督撫出于私利的考慮,也向各國公使傳達了希望列強插手的态度,從而進一步堅定了各國施壓的決心。
英國人甚至提議各國的使館的衛隊集結起來,到時候直接殺進紫禁城,把光緒給救出來。雖然這個不靠譜的提議最終沒有實行。不過列強的反應如此激烈也把慈禧給吓住了。
在這種情況下,廢立之事最終以慈禧妥協而告終。不過也由此讓慈禧對列強心生不滿,而後黨以及一部分希望溥俊登位的滿洲大臣也從中煽風點火,希望利用義和團的“扶清滅洋”的主張來将列強趕走,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利益。
如此一來,才導緻了現在的這個局勢。如果這個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八國聯軍,哦,現在沒有奧匈了。七國聯軍侵華估計也就在所難免了。
但是如果真的發生七國聯軍侵華,誰受益最大?很顯然,不是德國。
首先是賠款,曆史上賠款份額最大的是俄國人,分到了1.3億兩庫平銀,其次才是德國的9千萬兩。而且現如今奧匈沒了,但是原本分給奧匈的那部分顯然不可能全額落到德國的頭上,必然會按照比例被分給其他國家。其次。一旦一戰開戰,德國的那筆錢肯定也就沒着落了。
雖然一戰後各國出于各自的目的陸續開始退還辛醜條約中的賠款。但是不管怎麽說,在退還之前這筆賠款還是讓各國大撈了一筆油水,在退還前所産生的價值也是不能和退還來的數額畫等号的。
其次,辛醜條約後清政府對本國的控制能力越來越衰弱,而能夠從中獲利的無疑是對清國控制力最強的英國,不過其中獲利最大的無疑是貪得無厭的俄國。除了巨額賠款,俄國還對東北三省進行了入侵,奪取了巨大的土地,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托夫甚至說過:“1900年的對華戰争,是曆史上少有的最夠本的戰争”。
無論是英國還是俄國。或者是因爲地理上的優勢而能夠從中分一杯羹的日本,借着戰争的機會從清國身上獲取利益,從長遠上看都不符合德國的利益。
現在清國的海陸軍武器裝備使用的都是德國制造,陸軍的訓練體系規範條例都在學習德國,工業生産機械設備都在引進德國技術,如果操作得當,完全可以讓德國在清國能獲得利益更上一層樓,又何必便宜其他國家。
所以在英法俄暗戰中德國可以表示沉默,但是在清朝問題上德國可要大包大攬。
“各位先生們,我們現在聚集在這裏主要是爲了解決清國内部的一個民間組織對我們的公民的暴力行徑的問題。就我所知,清政府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行動,但是局面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反而越來越糟糕了,各位有沒有想過爲什麽會這樣?”德國首相馬沙爾面對與會的各國代表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因爲清國政府根本無視各國的要求,沒有盡力去圍剿那些暴民,所以那些暴民才能夠幸存下來,然後導緻局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要我說,就應該給那些黃皮猴子一個教訓。”俄國帝國大臣委員會主席杜爾諾夫惡狠狠的說到。
“您的意思是俄國準備從西伯利亞出發一路南下打進清國的首都嗎?”現在正在和俄國人不對付的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裏侯爵立刻反言相譏,開玩笑,這些俄國人想要幹什麽一眼就能看出,東北三省這些毛子早就想一口吞下去了,怎麽能讓他們得逞。
“那侯爵閣下您難道是準備對那些暴民好言相勸,讓他們信奉上帝,然後寬恕他們嗎?”俄國人也毫不客氣的頂了回去。
“各國可以派艦隊進入渤海,以此來逼迫清政府就範!”索爾茲伯裏侯爵回應到。
“如果這樣做沒用怎麽辦?難道像貴國以前那樣來一次炮擊大沽口?爆發戰争的話,難道貴國的皇家海軍的軍艦能上岸?”法國總理盧梭也在一旁幫腔到。
“還是說您準備讓您的陸軍登陸?貴國的陸軍現在還抽得出人手?”法國人直接拿英國人在非洲的痛處來說事。
“對付那些黃皮猴子需要大英帝國從别的地方抽調軍隊嗎?駐紮在香港的部隊就足夠了。”雖然對法國人揭傷疤惱火不已,不過索爾茲伯裏侯爵依然表示信心滿滿。
“是嗎?不過貴國原本對在非洲的情況也是這麽判斷的吧?”法國人幹脆就抓着英國人的痛腳不放了。
“駐紮在天津附近的清國新軍是由我國軍官一手訓練的,武器裝備和作戰技能與我國陸軍沒有區别,侯爵閣下最好還是不要掉以輕心。”馬沙爾又平平淡淡的補上了一刀。
“那麽貴國在菲律賓不是有10萬軍隊嗎?抽調一部分前往清國如何?”雖然很想把幫助清國訓練軍隊的德國人罵一頓,不過索爾茲伯裏侯爵還是忍了下來,然後提出了一個十分靠譜的建議,讓現在在西太平洋地區擁有最強軍事力量的德國駐菲律賓部隊出手。
“實在抱歉,抽調遠東艦隊加入貴國的渤海灣封鎖行動是沒問題,不過現在在菲律賓的陸軍實在脫不開身。”馬沙爾幹脆的拒絕了。
10萬軍隊抽個1萬人都抽不出來?菲律賓的情況有那麽糟糕?對于德國人的借口索爾茲伯裏侯爵也是無奈的很,德國人現在顯然一副不配合的态度。
“不過,德國的确應該做出一些努力。”馬沙爾話風一變:“我國的皇帝陛下仁慈,希望可以用溫和的手段來解決清國的問題,一味的施壓并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國願意在此問題上繼續和清政府溝通,而我們的行動,應該以我國溝通的結果來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