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因爲日本人就是嫌我們的主炮口徑小嗎,少了至少200萬英鎊的訂單各大船廠都很不高興,而且難保日後日本人不會繼續購買戰列艦。所以克虜伯準備研制305毫米40倍徑主炮,克虜伯那邊表示自己有305毫米25倍徑艦炮,現在算是在這個口徑上的繼續拓展。”蒙茨陪着笑臉說到。
“告訴克虜伯,如果他們研制305毫米40倍徑架退炮,那麽德國海軍未來戰列艦的主炮我就去找斯柯達!現在斯柯達閑得很,我就不信斯柯達速度不比他克虜伯快。到時候誰先拿出成品我選誰,我保證至少有10艘戰列艦主炮的訂單!”
“殿下您别生氣,大家也不過是希望可以拓展市場賣給日本人嘛。”蒙茨立刻勸到。 “等克虜伯的305毫米艦炮研制成功都不知道是什麽時候了,那時候賣不賣的出去還兩說,還要耽誤我們自己用的艦炮的研制工作。他克虜伯現在新研制的火炮可不少,你确定他能來得及?”
約亨和蒙茨對于德國海軍的戰列艦發展有過交流,下一級戰列艦因爲要和勃蘭登堡級編隊使用,因此還是會繼續采用260毫米艦炮。不過下下級戰列艦在1898年海軍計劃到期時一定要設計完成,并且在新的海軍預算案批準後立刻開工。
而且約亨可不準備用曆史上布倫瑞克級和德意志級前無畏艦上的283毫米40倍徑艦炮。
很多人都知道英德艦炮的倍徑計算方式不同,因此德國艦炮的倍徑在數值上和英國人一樣的情況下實際上是比英國人短的。不過一般的誤解是德國人的倍徑計算是算藥室長度,而英國人不算。
不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實際上大家都算。真正的區别是德奧系的算法是算整根身管的長度,而英美系算的是炮闩前端的長度,雖然大家都包含的了藥室,但是英美系火炮不包含炮闩。 所以一般德奧系艦炮倍徑上比英美系短上3-5倍徑左右,具體差别看炮闩的長度。那門283毫米40倍徑艦炮按照英美标準隻有36.7倍徑。
不過這不是約亨不滿意那門283毫米SK-L/40艦炮的主要原因,而是這玩意的威力實在太弱了。
曆史上的這門炮是克虜伯公司建造11英寸級别管退炮的初次嘗試,爲了保險起見降低風險,這門艦炮除了采用管退設計而使射速上升到2發/分外,性能上和10年前的283毫米40倍徑MRK-L/40架退炮的性能完全一樣。
穿甲彈隻有可憐的240公斤,雖然初速在當時的戰列艦主炮當中傲視群雄,達到了820米/秒。射速也高達2發/分,足以藐視當時的所有的12英寸級主炮。
似乎該炮很符合德國人所認爲的在北海的交戰環境中高速輕彈和高射速在近距離交戰中占便宜的想法。
但是,不去看當時各國的12英寸主炮,而是将眼光向下看,同時期的英國皇家海軍254毫米45倍徑的Mark-VI型艦炮,發射227公斤穿甲彈,初速810米/秒,射速3發/分。
知道坑爹了吧,威力隻比10英寸級别艦炮強上一點,射速還沒人家快,按照德國人的高速輕彈高射速思路你幹脆直接用英國人的254毫米艦炮算了。
所以約亨決定抛掉這門沒用的玩意,要求克虜伯公司拿出至少性能不落後于曆史上拿騷級戰列艦所裝備的283毫米45倍徑艦炮。
當然,性能提高了,研發難度自然也水漲船高,而且現在克虜伯公司連283毫米MRK-L/40都沒研制過,連個可參考的樣本都沒有,在這個口徑領域完全是從頭開始。要趕上德國海軍第三級前無畏艦的建造進度,在1900年拿出完成品的難度是不小的。
現在隻有不到7年的時間,而且克虜伯自己内部還有一大堆其他火炮的研制工作在做,作爲德國内部的軍火巨頭,無論海軍陸軍幾乎所有火炮的制造工作都是由克虜伯完成。現在還想再增加一個研制難度不小的305毫米40倍徑架退炮的工作,所以約亨才說克虜伯是發神經了。
“我這邊會和克虜伯溝通的,他們會知道該怎麽選擇的,絕對不影響海軍戰列艦的艦炮的研制工作。”皇儲殿下都這麽說了,蒙茨也隻能讓克虜伯熄了這個心思。
畢竟皇儲手上還有20%的斯柯達股份,要是鐵了心讓斯柯達參與到下一代戰列艦主炮的研發工作當中,估計克虜伯就真的要擔心自己被人搶了先了。
其實也不怪約亨生這麽大氣,克虜伯這麽搞很有可能就讓自己的計劃出岔子。
無畏艦的出現讓前無畏艦瞬間過時,一大票前無畏艦瞬間變成了在一戰中隻能打醬油的存在。那麽如何能讓德國人辛辛苦苦建造出來的早期戰列艦能在一戰中派上用場,約亨考慮了很多辦法。
第一種方法當然是在1900年便開始追求戰列艦向無畏艦方向發展,但是因爲技術問題,這種打造出來的戰艦必然在成本上惡性上漲。
而且可能造成英國人在和德國人進行造艦競賽時爲了維持兩強标準建造的大量前無畏艦變成無畏艦的連鎖反應。那麽雙方的數量差距不僅沒有拉近反而被拉開了。
英國人後來實在玩不動兩強标準除了無畏艦的造價高昂外,也有很大程度是因爲之前在前無畏上投入了過多經費所緻。因此這條方法不可取。
第二種方法就是學日本,讓裝甲巡洋艦裝上戰列艦的主炮然後進入戰列線承擔決戰任務,即決戰型裝甲巡洋艦,築波級和鞍馬級這種玩意。
但是這樣的玩意,可以看成不完善版本的戰列巡洋艦,對比同時期的前無畏艦她們的造價并不便宜,但是到無畏艦時期,她們航速沒有優勢,火力沒有優勢,裝甲還是劣勢。到時候比戰列巡洋艦還不堪一擊。
第三種方法是第二種方法的衍生版,即在決戰型裝甲巡洋艦的基礎上強化裝甲,使其能夠達到無畏艦時代的戰列艦的防護水準,這樣她們在戰列線上不至于不堪一擊。
不過這個方案導緻戰艦的造價更高,幾乎可以看成是前無畏艦時代的高速戰列艦。這個方案的确是可以滿足上戰列線的需求,但是性能和價格之間不成正比。
而且考慮的4門主炮的命中率問題,這種玩意上了戰列線也隻能起到分擔對方的DPS的功效,而自己的DPS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具體情況可以參考日德蘭海戰中的德國前無畏艦。
因此約亨想到了第四種方法,即低速弱化無畏艦。6門主炮能夠滿足齊射命中率的最低标準,而曆史上6門主炮的無畏型戰艦的設計也并不少見,例如聲望級戰列巡洋艦,德意志級裝甲艦,O級戰列巡洋艦等等。
雖然6門主炮進行齊射要保證命中率也得益于火控和觀瞄技術的進步,但是火控和觀瞄進行後期改裝比較容易,想給戰艦增加主炮可是基本上沒可能的。
這也是約亨爲什麽堅持要在勃蘭登堡級和下一級戰列艦上采用6門260毫米管退炮的原因。現在的260毫米40倍徑主炮使用的也是彈重不足的玩意,192公斤的炮彈,初速810米/秒,射速1.5發/分。
雖然彈重不足,不過初速比現在的英制254毫米艦炮高不少,因此單發威力并不差,加上射速優勢作爲10英寸級别的艦炮是夠格了,但是看看英國人君權級戰列艦上343毫米主炮,也難怪日本人不要。
做出這樣的犧牲約亨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慮,未來KC鋼闆面世,在沒有被帽穿甲彈的情況下,KC鋼闆将會天下無敵。大口徑艦炮啃不動KC鋼闆,加之射速太慢,因此前無畏艦進入了大量裝備二級主炮的時代。
二級主炮可以看成是副炮的大型化,有着8英寸以上10英寸以下級别的口徑的二級主炮,有着較高的射速,在大家都打不穿KC裝甲的情況下可以用射速來發射高爆**,破壞敵人的上層建築來讓對方喪失戰鬥力。
對馬海戰日本海軍的二級主炮搭配下濑火藥炮彈起到的作用可比那些305毫米的主炮要大得多。
所以二級主炮上可以打戰列艦,下可以打巡洋艦,迅速成爲各國海軍的寵兒,各國前無畏艦立刻變成艦上堆滿二級主炮的玩意。
但是這樣不僅給統一火控帶來了麻煩,也讓排水量不可遏制的升高。因此在一級主炮的射速也提升後就會發現,拆掉10門二級主炮,完全可以多裝4門一級主炮。而且威力還更強,火控還更方便。
全重炮戰艦的設想也由此而來,從而誕生了無畏号。
但是在大口徑主炮還沒有滿足需要的時候,約亨決定走一條離經叛道的道路。即放棄一級主炮,走全二級主炮路線。
以此來先開始統一火控,統一火炮的先行試驗,而且由于采用中軸線布置3座雙聯裝260毫米管退炮,6門10英寸級别的側射火力也強于之後比較常見的每側4門8英寸或者9英寸的二級主炮的配置。
當這種布局能帶來的好處被德國海軍所熟悉,更強的11英寸級别管退炮研發成功。德國海軍就可以一步跳過一二級主炮混裝進入全重炮時代。
這種火力上達到無畏艦最低标準的戰列艦航速上也不強求要達到無畏艦标準的21節,稍微比同時期前無畏艦的标準航速高那麽一點,打造出裝備6門主炮,19航速的戰列艦來,以後再改裝統一射控。
這樣的戰列艦強于前無畏艦,弱于無畏艦,約亨認爲她們比那些發展到巅峰的前無畏艦更适合準無畏艦這個稱呼。
19節的航速肯定不能滿足在北海和英國人的無畏艦硬杠的任務,但是放到波羅的海和地中海卻能擁有和俄國海軍甘古特級,法國海軍庫伯特級正面交戰的能力,至少戰況不至于一邊倒,而且還可以吊打一衆老式前無畏艦。
而德國海軍的所有無畏艦就可以從和敵方數量衆多的前無畏艦糾纏的任務中解放出來,專心在北海上對付英國人。
而且在這些老艦至少10年的服役曆程中,動力系統的維護必不可少,如果真有需要,再進行動力改造使其航速能達到20節,那麽将其編入戰列艦隊上陣也未嘗不可。
要知道向尼普頓号和巨像級這樣采用側舷斜跨布局的戰列艦,因爲射擊角度的受限的問題,實戰中真正能投入側舷炮戰的主炮往往也隻有6門。這個時候這些準無畏艦甚至可以不要臉的自稱爲無畏艦。
因此德國海軍的第三級準無畏艦的主炮必須擁有和英國皇家海軍的305毫米45倍徑管退炮對抗的能力,這也是約亨不能接受那門283毫米40倍徑炮的原因。
如果因爲克虜伯的不務正業而導緻艦炮研發進度推遲,在英德海軍競賽白熱化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導緻10艘準無畏艦的建造進度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後面無畏艦的建造。
這是約亨所不允許的。
PS:以後每種艦炮倍徑還是會按德國标準來寫,新出現的艦炮會提一次英美标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