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奧匈的解體,雖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和匈牙利依然會是德國的盟友,但是由于割讓了加利西亞和布達維科,勢力範圍退出了保加利亞,黑海沿岸交給了俄國,總體勢力範圍實際上是受損了。
意大利得到歐洲四大國的承認,成爲了新的第五大國,國際地位有所提升,但是也徹底失去了和德國人别苗頭要回蒂羅爾區的可能。
英國人這次雖然啥東西都沒撈到,不過一開始英國人就是以一副和事佬的嘴臉出現的,因此德國人如此給面子的召開個會議讓英國人刷一下存在感,英國人還挺吃這套,滿足了大英帝國的自豪感。
而法國人則是最大的輸家,當初叫的最響,但是被打臉也是最狠。這個會議也頂多是讓法國人有了塊遮羞布:你看大家這麽多人都同意了,我一個人實在沒辦法啊。 而最大的赢家是俄國人,得到了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讓當年一直對大家三分波蘭一直耿耿于懷的俄國人大大的滿足了。而得到了德國人的支持,俄國人在黑海沿岸的權利根本不需要經過英法的同意。
但是表面上如此,背地裏約亨卻不這麽看。最大的赢家依然是德國才對,首先,獲得了濱海省後,重要的普拉港就屬于德國了,德國成爲地中海國家後,在對遠東貿易上航運線将會縮短接近4000海裏,這将會對德國的經濟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并且國土面積和人口的增加都代表着更大的國内市場,想要占領這個市場,無論是德國還是原本的奧地利企業都要經過一番厮殺,優勝劣汰下來的企業的實力無意是最強的。這對德國企業是個刺激,而對本身實力較差的奧地利企業則是一次篩選。
而整個奧匈的工業區基本都并入了德國,如果經過篩選,弱小的企業被淘汰,整合資源提升效率的新興企業也更有利于提升德國整體經濟實力,搶占貿易市場。
在一戰前,德國有着歐洲第一的人口增長率,如果加入的2000萬人也能保持高增長率的話,也将大大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至于一個大一統的德意志帝國能否同時應付兩線作戰并最終取得勝利,約亨不知道,但是考慮到一戰奧匈軍隊的拙略表現,約亨認爲,至少不會比曆史上更差。
俄軍的低素質讓勃魯西洛夫戰術這種堪稱無解的進攻被執行的一塌糊塗,但是就是這樣奧匈軍隊都被打得哭爹喊娘,損失150萬部隊,戰損比高達1:3,逼得德軍不得不從西線抽調部隊前往東線支援。
德國人表示如果有150萬德軍,到時候就是我把毛子打個1:3了。所以奧匈解體在軍事根本沒什麽影響,約亨甚至還可以期待一下加入德國軍事體系下的奧地利軍隊的戰鬥力。
而且奧匈的消失也讓德國和意大利之間的隔閡消失了,最壞的情況意大利人也不會那麽幹脆的在1915年叛變。
意大利人和奧匈西北部的領土糾紛一直是三國同盟最大的障礙之一。一戰後奧匈解體,意大利更是對整個奧地利南部起了貪欲,甚至在1934年通過在勃倫納山口派遣了4個師使得希特勒放棄了吞并奧地利的企圖。
然而奧地利被并入德意志第三帝國後,意大利在矛盾消失的情況下迅速向德國靠攏,最終成爲邪惡軸心之一。
因此奧匈解體,德國的強勢介入同樣也會讓意大利打消一些不必要的想法。
所以無論怎麽看,奧匈解體對德國來說都是利大于弊。
而英國看似沒有失去什麽,但是俄國人的勢力的大幅擴張讓,德國的實力暴漲讓他的大陸均衡政策徹底破産,如果想繼續将玩平衡繼續下去,英國人未來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更加巨大。
而法國不僅在外交上丢了面子,意大利的地位提升更是讓他在地中海的影響力被削弱了。并且俄國人這次狠狠的擺了法國人一道,法俄聯盟的建立估計又要拖後不久,德國人至少在10年内不用爲了法俄聯盟關系而頭疼
而在會議之外也是有人歡喜有人哭。
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意外之喜的得到了波黑的“托管權”,好歹也是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呢。
而塞爾維亞人自然是哭的那一方,自己損失了近4萬人,首都貝爾格萊德被轟的破破爛爛的,不僅沒有要到波黑,反而還被人默許了俄國人的駐軍權。
加利西亞的波蘭貴族們和保加利亞得知自己被德國人賣給了毛子一時間哀鴻遍野。
不過這一切已經和德國人沒關系了,俄國人想要真的完全控制這些區域自然還要費上一番手腳,而德國則開始全心全力消化自己吃進肚子裏的東西了。
随着德意志帝國銀行帶着黃金進入奧地利,開始在這些區域進行穩定經濟,并且用馬克逐步替代已經失去信用的克朗,奧地利居民的日常生活開始慢慢恢複正常,工廠和商店也在漸漸的恢複正常運轉,對于德國人的到來,大多數人還是持歡迎态度的。
不過也并非所有人都對自己能夠加入德意志的大家庭表示開心的,奧地利的工業資本家們因爲自己的市場将會面臨德國同行的競争和搶奪,紛紛起來表示反對德奧合并。
不過這些人就算鬧事也不過是癬疥之患,瑪麗身爲奧地利女王的權威不容置疑,而這些工業資本家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本身實力也嚴重受損,因此他們的抗議根本不足爲慮。
而成爲了奧地利攝政王的阿爾布雷希特大公軍人出身,自己一手促成的德奧合并不容許任何人破壞,真要是事情鬧大了,出動軍隊鎮壓大公絕對不會眨一下眼睛。
不過卡普裏維爲了保持穩定,還是給了這些人一條活路,對奧地利境内企業給予5年的政策優惠、而如果這樣都無法發展壯大,被德國同行逼死,那也是你們活該。
不過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問題就比較麻煩了,這裏的捷克人對德意志帝國沒有認同感,而且捷克人有自己的曆史和文化,叢薩莫公國到捷克王國,在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捷克人擁有自主權超過700年,被神聖羅馬帝國兼并後也曾爆發過起義。
本來事情還不是這麽糟糕,畢竟在早期封建時代,民族的區别還沒有那麽明顯,大家更服從于領主、國王,宗教也是更高于一切的标準。但是1836年捷克曆史學家弗蘭基謝克·帕拉茨基寫了一本關于捷克曆史的權威著作《波希米亞民族史》,這本書記載了捷克人和日耳曼人不斷發生沖突的曆史,也記載了捷克的獨立王國的發展曆程。
這本書喚醒了捷克人的民族意識,捷克人和德意志人的矛盾日益增大也讓捷克人開始有了獨立的想法。
現在奧匈解體後反而是缺乏民族意識的克羅地亞人獨立了,而自己反而被德意志吞并對捷克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雖然因爲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德意志貴族有着更強的實力從而促成了加入德意志的決定,但是不代表捷克貴族不會給你找麻煩。
因此除了蘇台德這種德意志人占主導的地區迅速接受了德意志帝國領導外,其他地區都開始對接受德意志帝國的領導開始了反抗。
而作爲奧匈重工業的精華所在地,二戰前的歐洲第四大軍火生産大國,在1938前擁有着比德意志第三帝國還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地區說什麽也不能讓他們鬧騰起來。
對此約亨在帝國會議上建議用強硬的态度孫穗捷克人的一切妄想。
“現在俄國人無力管、法國人不敢管我們的閑事了,對于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他們太客氣。讓軍隊進入,任何鬧得厲害的地區立刻進行戒嚴和軍管,将反對者全部逮捕,而反抗者格殺勿論,務必将任何有組織的反抗勢力全部清除,而剩下的不成氣候的家夥,帝國可以慢慢的收拾。”
“殿下,這樣會不會反而造成捷克人的反彈?”卡普裏維有些吓到了,這是皇儲殿下第一次表現出如此的殺氣騰騰。
“反彈?有帝國陸軍壓陣,他們又能反彈到哪去?宰相閣下您多心了。”施利芬輕松的說到:“殿下說的沒錯,我們可不是寬松的奧匈,德意志帝國對敵人從來都不需要客氣。”
“可是高壓恐怖隻會讓局勢變糟,我們要的不是一片廢墟的波西米亞。”卡普裏維急了,真要這麽搞至少十年内波西米亞都會亂成一團。
“那就把我們現在在本國實行的社會保障和工資體系在波西米亞進行使用,給那些捷克人兩倍的收入,不送他們去打仗,我相信他們會成爲帝國的追随者的,然後在工廠裏投入兩倍的努力,并把這當成他們神聖的職責。”
畢竟關心自己的肚子的人還是大多數,約亨相信用這種方法會讓大部分捷克底層人民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的。沒有了群衆基礎,剩下的那些家夥,苦役營将會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的德意志人的工廠也給一些政策優惠,幫他們度過待遇提升初期的困難期,這樣就能擠垮不少捷克人的企業,沒有了社會實力他們又有什麽資本鬧事?另外讓帝國境内的企業去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招工,讓捷克人的人口向外轉移,另外加速對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的移民,稀釋那裏的捷克人數量。”
約亨繼續釜底抽薪,想要把捷克人都幹掉是沒可能的,那麽就隻能去同化他們,德意志人的人口數量優勢就要運用起來,不過這還沒完。
“另外,強行推行雙語教育,德語必須從小就讓捷克人學起來,而未來懂德語也是德意志人企業招工的标準之一,不懂德語就代表他們在社會競争力的上缺失,那麽捷克人内部也會發生分裂,想獲得好的生活,那麽德語就是他們必備的技能,久而久之又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傳統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讓他們繼續作爲奧地利王國的一部分進行管理了,這樣的高壓政策,在奧地利王國内施行不太合适。”腓特烈三世考慮了一下說到。
皇帝陛下都認可了這個方案,隻不過在細節上有一些意見,卡普裏維隻能遵從:“那麽就讓波西米亞、摩拉維亞還有西裏西亞省一并從奧地利王國中獨立出來,作爲帝國直轄省份進行管理可能更合适。”
“那麽就這麽辦吧。”随着腓特烈三世的一句話,三個省被納入了德意志帝國的直接管轄,德國陸軍開始開進三個省,這個被約亨稱爲糖果與鞭子的政策伴随着對捷克人的血腥鎮壓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