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與杜暹不同,杜暹一直在西邊工作,算得上是裴旻的腦殘粉,故而裴旻一入朝,杜暹就跟着裴旻走了。
王晙則不然。
王晙跟裴旻從無往來,對之并不了解。盡管對于裴旻兵事水平極爲敬服, 卻清楚明白一點,政治場與戰場是兩個不同的區域。
曆史上有多少驚才絕豔的蓋世名将折戟于廟堂争鬥?
王晙身爲宰相之一,有着自己的人脈勢力,他并不需要過早的将自己的前程押在裴旻的身上。
看清形勢,再做打算才是最理智的。
裴旻晉升爲尚書令之後,王晙已經有了投效之意了。當朝首相, 未來的輔政大臣,如此大腿不抱,怎麽說的過去?
隻是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王晙是想着在關鍵時候出來幫裴旻一把,從而提升自己的存在價值。
但是如今,裴旻居然請動了宋璟,借用老臣宋璟的政治資本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裴旻這一招,完全鞏固了自己首相的地位,王晙發現自己再不做決定,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錦上添花,是不如雪中送炭,卻也比什麽也不做更強。
不隻是鷹派,裴旻得到宋璟的認可,宋璟的根基也會漸漸彙聚。
宋璟離開廟堂多年,原有的根基有得離開有得淡了,可總有些鐵杆在。
這些鐵杆彙聚在一處,就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就如中書侍郎蔡彧,他現在是李元纮這一黨的三号人物,但在這之前, 他是宋璟的學生。
這恩師回朝, 蔡彧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帶着幾分興奮的道:“裴相,某與宋公有着師生之誼,昔年他整頓吏治之時,某就與恩師麾下出力,在這方面也很有經驗。裴相若不是不棄,在下願意繼續跟随宋公,振興吏治。”
裴旻笑道:“此事我不好做主,治吏方面的事情,我打算全權交給宋公處理。他的經驗才能遠在我之上,我沒必要湊這熱鬧。侍郎有此心,自己去找宋公!”
蔡彧聞言更是大喜,深深作揖,退了下去。
蔡彧的舉動,意味着李元纮這一黨派的分裂。
不攻自破!
李元纮雙眼無神。
宇文融更是不知所措。
他們引以爲豪的黨派,在裴旻祭出宋璟這大殺器之後,漸漸分崩離析了。
不論是李元纮還是宇文融,他們的根基,遠不如曆經五朝的宋璟。
在一旁看着裴旻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李祎,内心深處是五味雜陳。
他也是欽定的輔政大臣,地位也是居高不下,但他昨日在門下省受到了不小的冷遇。
李祎畢竟不是裴旻,裴旻的威望已經超越了文武的界限,即便文臣也不得不敬服一二。
李祎的武功出衆,但廟堂上看得是文治水平,資曆。一個武将突然竄起,執掌門下省,門下省的官員如何信服?
不敢正面起沖突,但陽奉陰違,不當一回事,卻不可避免的。
有些羨慕!
想着李亨的話,李祎的心情又有一些複雜。
相比一個政客,他更喜歡用武将的思維想事情。
直來直去,裴旻的軍略,他素來仰慕,讓他與之爲敵,實在不舒服。
總之這個輔政大臣,他當的是渾身難受,一點也比不上裴旻這樣遊刃有餘。
裴旻繼續說着:“治吏的重擔就交給宋公處理,應該沒有人有異議。接下來,我提一個建議,你們看看可不可行。這些天,我了解了一下大唐各地的收成。發現一點,天下各地,所收糧食,都按天氣而定,收成極不穩定。唯獨江南一地,連年收成位于全國之冠。這江南魚米之鄉的稱呼可是當之無愧。”
裴旻說的都是一些屁話,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若非如此,朝廷又何須每年都要耗資千萬去清理大運河的淤泥,疏通河道?
不過裴旻是這裏的大佬。
大佬說話,哪怕是人人皆知的廢話,也有一群捧場子的人。
裴旻等他們吹捧完,繼續說:“我最近發現,江南當地的人口在我朝疆域比重很低,與蜀中相持平,甚至比不上涼州。也就比嶺南、西域這些地方強一些。”
“江南地大物博,人口卻是如此稀少,可見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我覺得與其在中原,北地修建水利,不如鼓勵百姓遷居南方,發展江南。開放諸多優待,将江南的潛力徹底發揮出來,以滿足我朝糧食需求。”
沒有一個人比裴旻更加了解江南的潛力。
别看裴旻将青海湖吹的上天,那是因爲江南并未真正的發展起來。
一但江南發展起來,十個青海湖都給秒殺了。
要知道偏居一隅的南宋,就是靠一個江南,養了一個國家。
見裴旻第一次主導政事堂,并沒有關注軍事,而是着重抓着吏治與民生。
廟堂上的諸位驚異之餘,也覺得有些安心,開始一并讨論起來。
李元纮在行政方面還是即有一手的,說道:“其實開發江南,我們之前有過商議,隻是有個緻命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江南農業發達,但商業卻極不便利。多水多山,交通不便,一直都發展不起來。”
裴旻怔了怔,也想到了問題所在,雙手一合,說道:“這個其實根本不是問題,是一直沒有想到點子上。江南的陸路交通确實不便利,但水陸運輸卻有着先天性的優勢,何不發展水陸運輸?還有江南的海岸線平穩,最适合停泊大型海船。我們可以鼓勵海運,鼓勵海上貿易,開拓一條海上商路,一條能與西域商路媲美的商路。”
李元纮愕然道:“這不符合實際吧,海上風大浪大,一個不慎,人财兩失!”
裴旻笑道:“那李相以爲陸路絲綢之路就是一片太平?那一路的馬賊,一片片的荒漠,遇上哪個不是要命的?結果如何?爲了利益,一隊隊商販,前仆後繼的走出了今日的商路?我們沒有必要好高骛遠,一步步來嘛,先是南方的幾個島國,等我們的造船工藝經得起考驗之後,再揚帆遠行。李相以爲如何?”
李元纮道:“倒不是不可行。”
“那就先試試!”裴旻直接決定了,大大咧咧的道:“江南的發展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需要一員幹吏負責。這個人選就由我親點了,就宇文尚書吧!”
他一手指了宇文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