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芳已死,人馬有降西岐者,也有回關者。
子牙得勝進城,入府上殿,各報其功。
子牙道:“今日衆将英雄可喜。”
李興霸逃脫重圍,慌忙疾走。李興霸乃四聖之數,怎逃此厄?猙獰正行,飄然落在一山。道人見坐騎落下,滾鞍下地,倚松靠右。
少憩片時,尋思良久:“吾在九龍島修煉多年,豈料在西岐有失。愧回海島,羞見道中朋友。如今且往朝歌城中去,與聞道兄共議報今日之恨也。”
方欲起身,隻見得山上有人而來。道人回頭一看,原來是一道童。
那道童見興霸打稽首道:“道友請了!”興霸答禮。
道童道:“老師那一座名山?何處洞府?”
興霸道:“吾乃九龍島氣士李興霸。隻因助張桂芳伐西岐失利,在此少坐片時,道童你往那裏來?”
道童大喜道:“這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我不是别人,我乃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徒弟木吒是也。奉師命往西岐去,投師叔姜子牙門下,立功滅纣。我臨行時,吾師曾說你要遇着李興霸,捉他西岐去見子牙爲見面禮。豈知恰恰遇你?”
李興霸大笑:“好孽障!焉敢欺吾太甚!”提锏劈頭就打,木吒執劍急架忙迎。劍锏相交,鳴聲不絕。
這一個輕移道步,那一個急轉麻鞋;輕移道步,撒五把純鋼出鞘;急轉麻鞋,曳兩股寶劍離匣。劍來锏架,目前斜刺一團花;劍去锏迎,腦後千塊寒霧滾。一個是肉身成聖,一個是靈霄殿上神将。李興霸眼慢,目下皮肉不完全;倏爾手松,眼前屍骸分兩段。
木吒将興霸屍骸掩了,借土遁往西岐來。進城至相府,門官通報:“有一道童求見。”子牙命請來。
木吒至殿來下拜,子牙問道:“那裏來的?”
金吒在旁言道:“此是弟子兄弟木吒,在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門下。”
子牙道:“兄弟三人,輔佐明主,簡編萬年史冊,傳揚不朽,西岐日盛。”
聞太師在朝歌執掌大小柄事,其實有條有法。
汜水關榮報入太師府,聞太師拆開一看,拍案大呼道:“道兄!你卻爲着何事,死于非命?吾乃位極人臣,受國恩如同泰山。隻因國事艱難,使我不敢擅離此地。今見此報,使吾痛入骨髓。”忙傳令點鼓聚将。
隻見銀安殿三通鼓響,一幹衆将,參谒太師。太師道:“前日吾邀九龍島四友,協助張桂芳,不料死了三位,風林陣亡。令與諸将共議,誰爲國家輔張桂芳?破西岐走一遭?”
言未畢,左軍上将軍魯雄,年紀高大,上殿道:“末将願往。”
聞太師看時,左軍上将軍魯雄,蒼髯皓首上殿。太師道:“老将軍年紀高大,猶恐不足成功。”
魯雄笑道:“太師在上,張桂芳雖少年當道,用兵特強,隻知己能,恃胸中秘術。風林乃匹夫之才,故此有**之禍。爲将行兵,先察天時,後觀地利,中曉人和。用之以文,濟之以武,守之以靜,發之以動。亡而能存,死而能生,弱而能強,柔而能剛,危而能安,禍而能福,機變不測,決勝千裏,自天之上,由地之下,無所不知,十萬之衆,無有不力,範圍曲成,各極其妙。定自然之理,決勝負之機;神運用之權,藏不窮之智,此乃爲将之道也。末将一去,定要成功。再副一二三軍,大事自可走矣。”
太師聞言,魯雄雖老,似有将才,況是忠心。欲點三軍,必得見機明辨的人方去得,不若令費仲前去,方可。
忙傳令命費仲爲三軍軍政司,将二臣領至殿前,費仲見太師行禮畢,太師道:“方今張桂芳失機,風林陣亡,魯雄協助,少名參軍。老夫将大夫爲參贊機務,征西岐。旋師之日,其功莫大。”
扮演費仲的馬安聽罷,連忙裝出魂魄潛消的模樣,忙禀道:“太師在上,職任文宮,不諸武事,恐誤國家重務。”
太師道:“閣下有随機應變之才,通達時務之智;可以參贊軍機,以襄魯将軍不違,總是爲朝廷出力,況如今國事艱難,當得輔君爲國,豈可彼此推诿?”
左右取參軍印來,馬安落在圈套之中。隻得挂印,簪花遞酒,太師發銅符,點人馬五萬,協助張桂芳。
魯雄擇吉日祭寶纛,殺牛宰馬,不日起兵。魯雄辭過聞太師,放炮起兵。此時夏末秋初,天氣酷暑,叁軍鐵甲單衣,好難走,馬軍雨汗長流,步卒人人喘息,好熱天氣。三軍一路行來,天氣好似烈火一般。
萬裏乾坤似火龍,一輪火傘照當中;四野無雲風盡息,八方有熱氣升空。高山頂上,大海波中;高山頂上,隻曬得石裂灰飛;大海波中,隻蒸得波翻浪滾。杯中栖鳥,曬脫翎毛,莫想騰空展翅;水底遊魚,蒸翻鱗甲,怎得弄士鑽泥。隻哂得磚如燒紅鍋底熱,便是鐵石人身也汗流。三軍一路上,盔滾滾撞天銀磬,甲層層蓋地兵山,軍行如驟雨,馬跳似歡龍;閃翻銀葉甲,撥轉皂雕弓。
魯雄人馬出五關,一路行來,有探馬報道:“張總兵失機陣亡。首級号令在西岐東門,請軍令定奪。”
魯雄聞報大驚道:“桂芳已死,吾師不必行,權且安營。”
問:“前邊是甚麽所在?”
探馬回報:“是西岐山。”
魯雄傳令:“茂林深處安營。”随即命軍政司修文書,報與太師。
子牙自從斬了張桂芳,見李姓兄弟都到西岐。一日,子牙升相府,有報馬報入府來:“西岐山有一枝人馬紮營。”
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台已造完,張挂封神榜,如今正要祭台。傳令:“命南宮、武吉,點五千人馬,往岐山安營;阻塞路後,不放他人馬過來。”
二将領命,随即點人馬出城。一聲炮響,七十裏,望見岐山一枝人馬,乃成湯号色。南宮對陣安下營寨。天氣炎熱,三軍站立不住,空中火傘施張。
武吉對南宮道:“吾師令我二人出城,此處安營,離爲三軍枯渴,又無樹木遮蓋,恐三軍心有怨言。”
轉眼一宿已過。次日,有辛甲至營相見。
丞相有令:“命把人馬調上岐山頂上去安營。”
二将聽罷,甚是驚訝;此時天氣不可當,還上山去,死之速矣。辛甲道:“軍令怎違?隻得如此。”
二将點兵上山,三軍怕熱,張口喘息,着實難當,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不顧。
魯雄屯兵在茂林深處,見岐山上有人安營,纣兵大笑。此時天氣,山上安營,不過三日,不戰自死。魯雄隻等救兵交戰。
至次日,子牙領三千人馬出城,往西岐出來。南宮造、武吉下山,迎接上山。
合兵一處,八千人馬,在山上撐起了幔帳。子牙坐下,隻覺得奇熱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