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乾隆壬子冬月,於書肆破書中得一帙,雜錄前人論曲、論劇之語,引輯詳博,而無次序。嘉慶乙醜,養病家居,經史苦不能讀,因取前帙,參以舊聞,凡論宮調、音律者不錄,名之以“劇說”雲。穀雨日記。

《樂記》雲:“新樂進府退府,姦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獶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可以道古。”注雲:“獶,獮猴也,言舞者如獮猴戲也,亂男女之尊卑。‘獶’,或為‘優’。”疏雲:“《漢書》檀長卿為獮猴舞,是狀如獮猴。”《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慶氏以其甲環公宮。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而飲酒,且觀優,至於魚裏。”《正義》雲:“優者,戲名也。”史遊《急就篇》雲:“倡優俳笑”。是優俳一物而二名。今之散樂,戲為可笑之語而令人笑是也。”《史記?滑稽列傳》:“優孟者,故楚之樂人也,為孫叔敖衣冠,抵掌談語;歲餘,像孫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別也。莊王置酒,優孟前為壽,莊王大驚,以為孫叔敖復生也,欲以為相。”又:“優旃者,秦倡朱儒也,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然則優之為技也,善肖人之形容,動人﹡之歡笑,與今無異耳。

《樂府雜錄》雲:“開元中黃幡綽、張野狐弄參軍——始自漢館陶令石躭。躭有贓犯,和帝惜其才,免罪。每宴樂,即令衣白夾衫,命優伶戲弄辱之,經年乃放。後為參軍,誤也。”

《教坊記》雲:“凡欲出戲,所司先進曲名。上以墨點者,即舞。不點者,即否。謂之‘進點’。”按今演戲,伶人呈戲目於尊客,以墨選之,曰“點戲”,仍古之遺稱。

《教坊記》又雲:“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按:今淨稱“大面”,其以粉、墨、丹、黃塗於面以代刻木而有是稱耶?然戲中亦間用假面。

《輟耕錄》雲:“唐有傳奇,宋有戲曲、唱諢、詞說,金有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元朝院本、雜劇始釐為二。院本則五人:一曰副淨,古謂之‘參軍’;一曰副末,古謂之‘蒼鶻’——鶻能擊禽鳥,末可打副淨,故雲;一曰引戲;一曰末泥;一曰孤裝。又謂之‘五花爨弄’。或曰:‘宋徽宗見爨國人來朝,衣裝、鞵履、巾裹、傅粉墨、舉動如此,使優人效之以為戲。’又有‘艷段’,亦院本之意,但差簡耳,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滅也。其間副淨有散說,有道念,有筋鬥,有科汎。教坊色長魏、武、劉三人鼎新編輯。魏長於念誦,武長於筋鬥,劉長於科汎。至今樂人宗之。”

《名義考》雲:“今角戲有生、旦、淨、醜之名,嘗求其義而不得。偶思《樂記》注‘如獼猴’之說,乃﹡知,‘生’,‘狌’也,猩猩也。《山海經》:‘猩猩人面,豕聲,似小兒啼。’‘旦’,‘狚’也,猵狚也。《莊子》:‘猨,猵狚以為雌。’‘淨’,‘猙’也。《廣韻》:‘似豹,一角,五尾。’又雲:‘似狐,有翼。’‘醜’,‘狃’也。《廣韻》:‘犬性驕。’又:‘狐狸等獸迹。’謂俳優之人如四獸也,所謂‘獶雜子女’也。末猶‘末厥’之‘末’,外猶‘員外’之‘外’。《猥談》雲:“生、淨、醜、末等名,有謂反其事而稱,又或托之唐莊宗,皆謬也。此本金、元闤闠談吐,所謂‘鶻伶聲嗽’,今所謂‘市語’也。生即男子,旦曰‘妝旦色’,淨曰‘淨兒’,末曰‘末尼’,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義理之有!南戲出於宣和以後,南渡時,謂之‘溫州雜劇’。後漸轉為‘餘姚’、‘海鹽’、‘弋陽’、‘崑山’諸腔矣。”《道聽錄》雲:“元人院本,打者:一副淨,一副末,一引戲,一末泥,一孤裝,猶梨園之有生、旦、外、末、淨、醜、貼。七字之義,或雲:反語。生為‘熟’,醜為‘好’,旦為‘夜’,貼為‘幫’,淨為‘鬧’,末為‘始’,可也;若外為‘內’,則牽強矣。”

《莊嶽委談》雲:“凡傳奇以戲文為稱也,無往而非戲文也,故其事欲謬悠而無根也,其名欲顛倒而無實也;反是而求其當焉,非戲也。故曲欲熟而命以生也,婦宜夜而命以旦也,開場始事而命以末也,塗汙不潔而命以淨也:凡此,鹹以顛倒其名也。中郎之耳順而婿卓也,相國之絕交而娶崔也,《荊釵》之詭而夫也,《香囊》之幻〔二〕而弟也:凡此,皆以謬悠其事也。近為傳奇者,若良史焉,古﹡意微矣。古無外與醜,醜即副淨,外即副末也。”又雲:“今優伶輩呼‘子弟’,大率八人為朋,生、旦、淨、醜、副亦如之。元院本止五人,故有‘五花’之目。一曰副淨,古之參軍也;一曰副末,又名蒼鶻,可擊羣鳥,猶副末可打副淨;一曰末泥;一曰孤裝;而無所謂生、旦者,蓋院本與雜劇不同也。元雜劇旦有數色:所謂‘裝旦’,即正旦也;‘小旦’,即今副旦也;以墨點破其面,謂之‘花旦’——今惟淨、醜為之。”

《樂府雜錄》雲:“蘇中郎——後周士人蘇葩,嗜酒,落魄,自號‘中郎’。每有歌場,輒入獨舞。今為戲者,著緋,戴帽;面正赤,蓋狀其醉也。”

《復齋漫錄》雲:“張景交通曹人趙諫,斥為房州參軍。累為《屋壁記》,略曰:‘近制,州縣參軍無員數,無職守,悉以曠官敗守、違戾政教者為之。凡朔望饗宴,使與焉。人一見之,必指曰:‘此參軍也。’當為其罪矣。至於倡優為戲,亦假為之以資玩笑,況真為者乎。”

《穀城山房筆麈》雲:“優人為優,以一人幞頭衣綠,謂之‘參軍’;以一人髽角敝衣,如僮僕狀,謂之‘蒼鶻’。參軍之法,至宋猶然,似院本及戲文裝淨之狀,第不知其節奏耳。”

《近峯聞略》雲:“參軍至唐,為故事,名‘副淨’。”

《雲麓漫抄》雲:“近日優人作‘雜班’,似雜劇而簡略。金官制有文班、武班;若醫、蔔、娼、優,謂之‘雜班’。每宴集,伶人進,曰‘雜班上’。故流傳至此。”﹡

《應菴隨錄》雲:“古之優人,於禦前嘲笑,不但不避貴戚大臣,雖天子後妃亦無所諱,如唐中宗時內宴唱《回波詞》是也。”

《暖姝由筆》雲:“有白有唱者,名‘雜劇’。用弦索者,名‘套數’。扮演戲文,跳而不唱,名‘院本’。”

《國初事蹟》雲:“洪武時,令樂人張良才說評話,良才因做場擅寫‘省委教坊司’招子,貼市門柱上。有近侍言之,太祖曰:‘賤人小輩,不宜寵用!’令小先鋒張煥縛投於水。”

《莊嶽委談》雲:“古教坊有雜劇而無戲文者,每公家開宴,則百樂具陳,兩京六代,不可備知。唐、宋小說,如《樂府雜錄》、《教坊記》、《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等,編錄頗詳。唐制,自歌人之外,特重舞隊,歌舞之外,又有精樂器者,若琵琶、羯鼓之屬;此外俳優雜劇,不過以供一笑,其用蓋與傀儡不甚相遠,非雅士所留意也。宋世亦然。南渡稍見淨、醜之目,其用無以大異,前朝浸淫勝國,《崔》、《蔡》二傳奇疊出,才情既富,節奏彌工,演習梨園幾半天下,雖有眾樂,無暇雜陳矣。”

《紫桃軒雜綴》雲:“張鎡,字功甫,循王之孫,豪侈而有清尚。嘗來吾郡海鹽,作園亭自恣。令歌兒衍曲,務為新聲,所謂‘海鹽腔’也。”《菽園雜記》雲:“嘉興之海鹽,紹興之餘姚,寧波之慈谿,台州之黃巖,溫州之永嘉,皆有習為倡優者,名曰‘戲文子弟’。”

《宋史新編》雲:“理宗在位久,董宋臣、盧允升作夫容閣、蘭香亭,宮中進倡優、傀儡,以奉帝遊﹡宴。”

《宋史樂志》雲:“女弟子隊,六曰‘採蓮隊’,衣紅羅生色綽子,繫裙,戴雲鬟髻,乘彩船,執蓮花。”

《麈史》雲:“衣冠之制,上下混一。嘗聞杜祁公欲令人吏、技術等官,少為差別。後韓康公又議改制,如人吏公袍倍加?,俗所謂‘黃義襴’者是也。幞頭合帶牛耳者,今之優人多為此服。”

《霏雪錄》雲:“宋高宗時,饔人瀹餛飩不熟,下大理寺。優人扮兩士人相貌,各問其年。一曰:‘甲子生。’一曰:‘丙子生。’優人曰:‘此二人皆合下大理。’高宗問故,對曰:‘??子、餅子皆生,與餛飩不熟者同罪耳。’上大笑,赦原饔人。”

《四朝聞見錄》雲:“韓用兵既敗,須髩皆白,莫知所為。伶優因上賜宴,設樊遲、樊噲,旁一人曰‘樊惱。’問樊遲:‘誰與取名?’對以:‘孔子所取。’又揖問樊噲,曰:‘爾誰取。’曰:‘漢高所命。’又揖樊惱,曰:‘誰名汝?’對曰:‘樊惱自取。’”

《說圃識餘》雲:“一伶人作不識字官,稱‘難做。’吏曰:‘官不過判耳。每判日,當先書案上,但依畫判之。’從一日至三日,皆依畫判去。至四日,不能;至五六日,擲筆下走,曰:‘做不成。一日難似一日矣。’”

陸務觀雲:“嘗記先人說:紅鞋飾帶,始唐莊宗施之優人。”﹡

《癸辛雜誌》雲:“嘗聞梨園舊樂工雲:‘凡大燕集,樂初作,必先奏引子。如大石調引子,則自始至終,凡絲竹歌舞,皆為大石調。直至別奏引子,方隨以改為耳。’又雲:‘凡燕集初作,或用上字,或用工字,然必須眾樂皆然,是謂‘諧和’;或有一時煞尾參差不齊,則謂之‘不和’,必有口舌不樂等事;前後驗之,無不然者。’以此推之,則樂之關乎治亂,為不誣矣。”

《齊東野語》雲:“女冠吳知古用事,內宴,演參軍。教坊輩請簽文書,參軍怒曰:‘我方聽觱栗。’”

《都城紀勝》雲:“雜劇中先做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雜劇。或添二人,名曰‘裝孤老’。凡影戲,乃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後用裝色裝皮為之,其話本與講史書者頗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醜貌,蓋亦寓褒貶於世俗之眼戲也。”

《輟耕錄》雲:“稗官廢而傳奇作,傳奇作而戲曲繼。金季、國初,樂府猶宋詞之流;傳奇猶宋戲曲之變,世謂之雜劇。金章宗時董解元所編《西廂記》,世代未遠,尚罕有人能解之者,況金雜劇中曲詞之冗乎。”

《筆麈》雲:“杜佑曰:‘窟儡子’,亦曰‘傀磊子’,本喪雅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北齊高緯尤好之。’今俗懸絲而戲,謂之‘偶人’,亦傀儡之屬也。又有以手持其末,出之幃帳之上,則正謂之‘窟儡子’矣。”又雲:“漢有魚龍百戲。齊、梁以來,謂之‘散樂’。樂有舞盤伎、舞輪伎、長蹻伎、跳劍伎、吞劍伎、擲倒伎,今教坊百戲,大率有之,惟擲倒不知何法,疑即‘翻金鬥’。﹡

‘翻金鬥’字義,起於趙簡子之殺中山王。以頭委地,而翻身跳過,謂之‘金鬥’。”按:今之演劇者,以頭委地,用手代足,憑虛而行,或縱或跳,旋起旋側,其捷如猿,其疾如鳥,令見者目炫心驚,蓋即古人擲倒伎也。

《樂郊私語》雲:“海鹽州少年,多善樂府,其傳多出於澉川楊氏。當康惠公存時,節俠風流,善音律,與武林阿裏海涯之子雲石交善。雲石翩翩公子,無論所制樂府、散套,駿逸為當行之冠;即歌聲高引,上徹雲漢。而康惠獨得其傳。今雜劇中有《豫讓吞炭》、《霍光鬼諫》、《敬德不伏老》,皆康惠自製,第去其著作姓名。”

《水東日記》雲:“今書坊相傳射利之徒偽為小說雜書。南人喜談如漢小王光武、楊六使文廣,北人喜談如繼母大賢等事,甚多。農、工、商販,抄寫繪畫,家畜而人有之。癡騃女婦,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為‘女通鑑’。甚者,呂文穆、王龜齡諸名賢,百態誣衊,作為戲劇,以為佐酒樂客之具。士大夫不以為非,亦相率而推波助瀾,遂汎濫而莫之救。”

《谿山餘話》雲:“歌詞代各不同,而聲亦易亡。元人變為曲子,今世踵襲,大抵分為二調:曰南曲,曰北曲。胡緻堂所謂‘綺羅香澤之態,綢繆宛轉之度,’正今日之南詞也;‘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乎麈垢之表’者,近於今日之北詞也。”

《彙苑詳注》雲:“曲者,詞之變。金、元所用北樂,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而﹡諸君如貫酸齋、馬東籬輩,鹹富有才情,兼善音律,遂擅一代之長。但大江以北,漸染北語,時時採入,而沈約四聲,遂闕其一。東南之士,未盡顧曲之周郎,蓬掖之間,又稀辨撾之王應,稍稍復變新體,號為‘南曲’,高拭則誠,遂掩前後。大抵北主勁切、雄麗,南主清峭、柔遠,雖本才華,務諧音律。譬之同一師承,頓、漸分教;倶為國臣,文、武異科。今談曲者往往合而舉之,良可笑也。”

嘉、隆間,松江何元朗畜家僮習唱,一時優伶倶避舍,然所唱倶北詞,尚得蒜酪遺風。何又教女鬟數人,倶善北曲,為南教坊頓仁所賞。頓隨武宗入京,盡傳北方遺音,獨歩東南;暮年流落,無復知其伎者。其論曲,謂:“南曲簫管,謂之‘唱調’,不入弦索,不可入譜。”沈吏部南九宮譜盛行,而北九宮反無人問。頓老又雲:“弦索九宮,或用滾弦,或用花和、大和,釤弦皆有定則;若南九宮,無定則可依。且笛管稍長短其聲,便可就闆;弦索若多一彈,少一彈,即??闆矣。”吳下以三弦合南曲,而又以簫管葉之,此唐人所雲“錦襖上著簑衣”也。簫管可入北詞,而弦索不入南詞,蓋南曲不仗弦節奏也。北詞中亦有不葉弦索者,如鄭德輝、王實甫,間亦不免。元人多嫻北調,而不及南音。成、弘間,沈青門、陳大聲輩,南詞宗匠;同時康對山、王漾陂,倶以北擅場。王初學填詞,先延名師,學唱三年而後出手。章邱李太常中麓,亦以填詞名,與康、王交,而不嫻度曲,如所作《寶劍記》,生硬不諧,且不知南曲之有入聲,自以《中原音韻》葉之,以緻﹡見誚吳儂。同時惟馮海桴差為當行。此外吳中詞人,如唐伯虎、祝枝山、梁伯龍、張伯起輩,縱有才情,倶非本色矣。今傳誦南曲,如“東風轉歳華”,雲是元人高則誠,不知乃陳大聲與徐髯翁聨句也。陳名鐸,號秋碧,大聲其字也,金陵人,官指揮使。(節録《蝸亭雜訂》。)

《客座贅語》雲:“萬曆以前,公侯與縉紳及富家凡有燕會、小集,多用散樂,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則用教坊打院本——乃北曲大四套者——中間錯以撮墊圈、觀音舞,或百丈旗,或跳墜子。後乃變而盡用南唱,歌者止用一小拍闆,或以扇子代之,間有用鼓闆者——今則吳人益以洞簫及月琴,益為悽慘,聽者殆欲墮涙。大會則用南戲,其始止二腔——‘海鹽’、‘戈陽’,後則又有‘四平’。近又有‘崑山腔’,較‘海鹽’更為清柔而婉折也。”﹝三﹞

《眞珠船》雲:“元曲如《中原音韻》、《陽春白雪》、《太平樂府》、《天機餘錦》等集,《範張雞黍》、《王粲登樓》、《三氣張飛》、《趙禮讓肥》、《單刀會》、《敬德不服老》、《蘇子瞻貶黃州》等傳奇,率音調悠揚,氣魄雄壯。後有作者,鮮與為京。蓋當時,台省元臣、郡邑正官及雄要之職,中州人多不得為之,毎沈抑下僚,志不得伸,如關漢卿乃太醫院尹,馬緻遠行省務官,宮大用釣台山長,鄭德輝杭州路吏,張小山首領官,其他屈在簿書、老於布素者,尚多有之,於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聲歌之末,以抒其拂鬱感慨之懷,所謂‘不得其平而鳴焉’者也。”又雲:“古之四方皆有音,今歌曲但統為南、北二音。如《伊州》、《涼州》、《甘州》、《渭州》,本是西音,今並為北曲。由是觀之,則《擊壤》、《衢歌》、﹡《卿雲》、《南風》、《白雲》、《黃澤》之類,《詩》之篇什,漢之樂府,下逮關、鄭、白、馬之撰,雖詞有《雅》、《鄭》,並北音也。若南音,則《孺子》、《接輿》、《越人》、《紫玉》、吳歈、楚艷以及今之戲文,皆是。然三百篇無南音,《周南》、《召南》皆北方也。”

《警心錄》雲:“陳淳祖為賈似道之客,守正為諸客所疾,內人亦惡之。一日,諸姬爭寵,密竊一姬鞋,藏淳祖牀下,意欲並中二人。賈入齋,見之,心疑;夜驅此姬至齋門誘之,淳祖不答,繼以大怒,賈乃知其無他,遂勘諸姬,得其情。由是極契淳祖,後遂有知南安軍之命。金、元院本演其事。”

楊用修雲:“《漢郊社志》優人為假飾伎女,蓋後世裝旦之始也,然未必如後世雜劇、戲文之為,緣其時郊祀皆奏樂章,未有歌曲耳。”

《西河詩話》雲:“明玉照宮承應,有禦前王留子雜劇。王留子,見元曲。或雲天啟六年,有鐘鼓司僉書王進朝,綽號王瘤子,善抹臉詼諧,如舊時優伶。‘留子’,即‘瘤子’。”

丹邱先生論曲雲:“雜劇有正末、副末、狚、狐、靚、鴇、猱、捷譏、引戲九色之名。正末者,當場男子能指事者也,俗謂之‘末泥’。副末執磕瓜以撲靚,即古所謂‘蒼鶻’是也。當場之伎曰‘狚’;狚,猨之雌者也,其性好淫,今俗譌為‘旦’。狐,當場裝官者也,今俗譌為‘孤’。靚,傅粉墨戲笑供諂者也,粉白黛綠,古稱‘靚妝’,故謂之‘妝靚色’,今俗譌為‘淨’。妓﹡女之老者曰‘鴇’;鴇似雁而大,無後趾,虎文,喜淫而無厭,諸鳥求之即就,世呼‘獨豹’者是也。凡妓女總稱曰‘猱’;猱,亦猿類,喜食虎肝腦,虎見而愛之,輒負於背,猱乃取蝨遺虎首,虎即死,取其肝腦食焉,以喻少年愛色者,亦如遇猱然,不至喪身不止也。捷譏,古謂之‘滑稽’雜劇中取其便捷譏謔,故雲。引戲,即院本中之‘狚’也。”又雲:“構肆中戲房出入之所,謂之‘鬼門道’,言其所扮者皆已往昔人,出入於此,故雲‘鬼門’。愚俗無知,以置鼓於門,改為‘鼓門道’,後又譌為‘古’,皆非也。元曲或言‘向古道’,或言‘向古門道’。蘇東坡詩有雲:‘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門道。’”

周挺齋論曲雲:“良家子弟所扮雜劇,謂之‘行家生活’,倡優所扮,謂之‘戾家把戲’,蓋以雜劇出於鴻儒碩士、騷人墨客所作,皆良家也。彼倡優豈能辦此?故關漢卿以為:‘非是他當行本事、我家生活,他不過為奴隸之役,供笑獻勤,以奉我輩耳。子弟所扮,是我一家風月。’雖復戲言,甚合於理。”又雲:“院本中有娼夫之詞,名曰‘綠巾詞’。雖有絕佳者,不得並稱樂府。如黃幡綽、鏡新磨、雷海青輩,皆古名娼,止以樂名呼之,亙世無字。今趙明鏡譌傳趙文敬,張酷貧譌傳張國賓,皆非也。”﹝四﹞

《武林舊事》所列“官本雜劇段數”,曰《六麽》,曰《瀛府》,曰《梁州》,曰《伊州》,曰《新水》,曰《薄媚》,曰《大明樂》,曰《降黃龍》,曰《胡渭州》,曰《逍遙樂》,曰《石州》,曰《大聖樂〉,曰《中和樂》,曰《萬年歡》,曰《熙州》,曰《道﹡人歡》,曰《長壽仙》,曰《法曲》,曰《延壽樂》,曰《賀皇恩》,曰《採蓮》。“採蓮隊”見《宋史?樂志》,其餘可類推矣。又有所謂“爨”者,如《鍾馗爨》、《天下太平爨》之類;有所謂“孤”者,如《思鄉早行孤》、《迓鼓孤》之類;有所謂“妲”者,如《襤哮店休妲》、《老姑遣妲》之類;有所謂“酸”者,如《襤哮負酸》、《眼藥酸》之類。《輟耕錄》所列“院本名目”,所謂《法曲》、《伊州》、《新水》、《瀛府》、《逍遙樂》、《萬年歡》、《降黃龍》,屬“和曲院本”。所謂孤酸旦等,目為“諸雜大小院本”。考元人劇中,其題目、正名有雲“還牢末”者,則正末當場也;有雲“貨郎旦”者,則正旦當場也。《錄鬼簿》關漢卿有《擔水澆花旦》《中秋切鱠旦》,吳昌齡有《貨郎末泥》,尚仲賢有《沒興花前秉燭旦》,楊顯之有《跳神師婆旦》,其義亦同。孤,謂“官”。酸,謂“秀士”。凡稱“酸”,謂正末扮秀士當場也。至有雲“酸孤旦”者,則三色當場;有雲“雙旦降黃龍”者,則兩旦當場。雲“旦判孤”,雲《老孤遣旦》,皆可類推。

《莊嶽委談》雲:“世謂秀才為‘措大’。元人以秀才為‘細酸’,《倩女離魂》首折,末扮細酸為王文舉是也。細酸字面僅見此。今俗尚有此稱。”按:今元曲《倩女離魂》雜劇中,無“細酸”二字。

元曲皆四折,或加楔子。惟《趙氏孤兒》五折,又有楔子。

生、旦、淨、醜,考元曲無“生”之稱,末即“生”也。有正末,又有沖末、副末、小末,《任風子》劇中沖末扮馬丹陽,正末扮任屠,《碧桃花》沖末扮張珪、副末扮張道南,《貨郎兒》沖末扮李彥和、小末扮李春郎是也。小末亦稱“小末尼”,《東堂老》“正末同小末尼上”是也,沖末又稱“二末”,﹡

《神奴兒》沖末扮李德義,後稱李德義為“二末”是也。今人名剌,或稱“晚生”,或稱“晚末”、“眷末」”,或稱“眷生”,然則“生”與“末”通稱,尚為元人之遺歟?旦有正旦、老旦、大旦、小旦、貼旦、色旦、搽旦、外旦、旦兒諸名。《中秋切鱠》正旦扮譚記兒、旦兒扮白姑姑,《碧桃花》老旦扮張珪夫人、正旦扮碧桃、貼旦扮徐端夫人,《張天師夜斷辰鈎月》〔五〕搽旦扮封姨、旦兒扮桃花仙、正旦扮桂花仙,《救風塵》外旦扮宋引章,《貨郎旦》外旦扮張玉娥,《玉壺春》貼旦扮陳玉英,《神奴兒》大旦扮陳氏,《陳摶高臥》鄭恩引色旦上,《悮入桃源》小旦上雲“小妾是桃源仙子侍從的”是也。有單稱旦者,《抱妝盒》正旦扮李美人、旦扮劉皇後、旦兒扮寇承禦,《倩女離魂》旦扮夫人、正旦扮倩女是也。醜、淨、外三色,名與今同,乃《碧桃花》外扮薩真人,外又扮馬、趙、溫、關天將,是同場有五外;《陳州糶米》外扮韓魏公、呂夷簡,《爭報恩》外扮趙通判,外又扮孤,《楚昭王疎者下船》外扮孫武子、伍子胥,《小尉遲認父歸朝》外扮徐茂公、房玄齡,皆同場有二外;《謝金吾詐拆清風府》外扮焦贊、孟良、嶽勝,是同場有三外。《百花亭》二淨扮雙解元、柳殿試鬧上,《舉案齊眉》二淨扮張小員外、馬舍上,《殺狗勸夫》、《東堂老》並二淨扮柳隆卿、胡子傳,《合汗衫》淨扮蔔兒、淨扮陳虎,《陳州糶米》淨扮劉衙內、淨扮小衙內,皆同場有二淨。副淨之名,見《竇娥冤》之張驢兒。《墻頭馬上》沖末扮裴尚書引老旦扮夫人上,第二折夫人同老旦嬤嬤上,是當場有二老旦;《蝴蝶夢》外引沖末扮王大、王二,《範張雞黍》正末扮範巨卿同沖末扮孔仲仙、張元伯,是當場有二沖末;《桃花女》小末扮石留住,又小末扮增福,第四折石留住、增福同﹡場,是當場有二小末;《陳州糶米》醜扮楊金吾,又二醜扮二鬥子,是同場有三醜。末、旦、淨、醜之外,又有「孤」、「倈兒」、「孛老」、「邦老」、「蔔兒」等目。《貨郎旦》沖末扮孤,《殺狗勸夫》外扮孤,《勘頭巾》淨扮孤,扮孤者無一定也。《金線池》搽旦扮蔔兒,《秋胡戲妻》、《王粲登樓》並老旦扮蔔兒,《合汗衫》淨扮蔔兒,是扮蔔兒者無一定也。《貨郎旦》淨扮孛老,《瀟湘雨》外扮孛老,《薛仁貴榮歸故裏》正末扮孛老,《硃砂擔》沖末扮孛老,是扮孛老者無一定也。蓋孤者,官也。蔔兒者,婦人之老者也。孛老者,男子之老者也。倈兒多不言以何色扮之,惟《貨郎旦》李春郎前稱倈兒,後稱小末,則前以小末扮倈兒。蓋倈兒者,扮為兒童狀也。春郎前幼,當扮為兒童,故稱倈兒。後已作官,則稱小末耳。邦老之稱,一為《合汗衫》之陳虎,一為《盆兒鬼》之盆罐趙,一為《硃砂擔》之鐵旛竿白正,皆殺人賊,皆以淨扮之,然則邦老者,蓋惡人之目也。

《殺狗勸夫》“祇從取砌末上”,謂所埋之死狗也;《貨郎旦》“外旦取砌末付淨科”,謂金銀財寶也;《梧桐雨》“正末引宮娥挑燈拿砌末上”,謂七夕乞巧筵所設物也;《陳摶高臥》“外扮使臣引卒子捧砌末上”,謂詔書、纁幣也。《冤家債主》“和尚交砌末科”,謂銀也;《誤入桃源》“正末扮劉晨、外扮阮肇各帶砌末上”,謂行李包裹或採藥器具也;又“淨扮劉德引沙三王留等將砌末上”,謂春社中羊酒紙錢之屬也。

近安慶“幫子腔”劇中,有桃花女與周公鬬法、沈香太子劈山救母等劇,皆本元人。又《義兒恩》,﹡兒問罪在獄,適兒赦而盜殺,母誤盜屍為兒屍,全本《蝴蝶夢趙頑驢偷馬殘生送》一折也。又有《五雷轟》〔六〕者,演孫臏事,內有蔔子夏,此正本元人劇《馬陵道》中有蔔商也。

《裴少俊墻頭馬上》,白仁甫作,《錄鬼簿》作《鴛鴦簡墻頭馬上》。《便宜行事虎頭牌》,李直夫作,《錄鬼簿》作《武元皇帝虎頭牌》。《李素蘭風月玉壺春》,武漢臣作,《錄鬼簿》有《鄭瓊娥梅雪玉堂春》,無此目。《陶學士醉寫風光好》,戴善夫作,《錄鬼簿》無此目。《翠紅鄉兒女兩團員》,楊文奎作,《錄鬼簿》無此人。《半夜雷轟薦福碑》,馬緻遠作,《錄鬼簿》無此目。《包待制三勘蝴蝶夢》,關漢卿作,《錄鬼簿》無此目。《河南府張鼎勘頭巾》,孫仲章作,《錄鬼簿》陸登善有此目,孫仲章無此目。《李太白匹配金線記》,喬孟府作,《錄鬼簿》題為《唐明皇禦斷金錢記》。別有《柳眉兒金錢記》,平陽人石君寶作。《楊氏女殺狗勸夫》,不傳作者名氏,《錄鬼簿》題有《王翛然〔七〕斷殺狗勸夫》,為蕭德祥作;今此劇孤自稱王翛然,當即蕭作。《張天師斷風花雪月》,吳昌齡作,《錄鬼簿》作《張天師夜祭辰鈎月》。《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關漢卿作,《錄鬼簿》作《煙月舊風塵》,“舊”蓋“救”之譌。《同樂院燕青博魚》,李文蔚作,《錄鬼簿》題有《報冤臺燕青撲魚》及《燕青射雁》二目,無《燕青博魚》。

元曲止正旦、正末唱,餘不唱。其為正旦、正末者,必取義夫、貞婦、忠臣、孝子,他宵小市井,不得而於之。餘謂:時文入口氣,代其人論說,實同於曲劇。而如陽貨王驩等口氣之題,宜斷作,不宜代其口氣。吾見近人作此種題文,竟不啻身為孤裝、邦老,甚至助為訕謗、口角,以偪肖為﹡能,是當以元曲之格度為法。

《西河詞話》雲:“古歌舞不相合,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即舞曲中詞,亦不必與舞者搬演照應。自唐人作《柘枝詞》、《蓮花鏇歌》,則舞者所執,與歌者所措詞,稍稍相應,然無事實也。宋末有安定郡王趙令畤者,始作商調鼓子詞,譜《西廂傳奇》,則純以事實譜詞曲間,然猶無演白也。至金章宗朝,董解元——不知何人,實作《西廂》搊彈詞,則有白有曲,專以一人搊彈並念唱之。嗣後金作清樂,仿遼時大樂之製,有所謂‘連廂詞’者,則帶唱帶演,以司唱一人、琵琶一人、笙一人、笛一人,列坐唱詞,而復以男名末泥、女名旦兒者,並雜色人等,入句欄扮演,隨唱詞作舉止,如‘參了菩薩’,則末泥祇揖,‘隻將花笑撚’則旦兒撚花類。北人至今謂之‘連廂’,曰‘打連廂’,‘唱連廂’,又曰‘連廂搬演’。大抵連四廂舞人而演其曲,故雲。然猶舞者不唱,唱者不舞,與古人舞法無以異也。至元人造曲,則歌舞合作一人,使句欄舞者自司歌唱,而第設笙、笛、琵琶以和其曲,每入場,以四折為度,謂之‘雜劇’。其有連數雜劇而通譜一事,或一劇,或二劇,或三、四、五劇,名為‘院本’。《西廂》者,合五劇而譜一事者也,然其時司唱猶屬一人,仿連廂之法,不能遽變。往先司馬從寧庶人處得《連廂詞例》,謂:‘司唱一人,代句欄舞人執唱。’其曰‘代唱’,即已逗句欄舞人自唱之意;但唱者止二人,末泥主男唱,旦兒主女唱也。若雜色入場,﹡第有白無唱,謂之‘賓白’。‘賓’與‘主’對,以說白在賓,而唱者自有主也。至元末明初,改北曲為南曲,則雜色人皆唱,不分賓主矣。少時觀《西廂記》,見一劇末必有《絡絲娘》煞尾一曲,於演扮人下場後復唱,且復念正名四句,此是誰唱,誰念?至末劇扮演人唱《清江引》曲齊下場後,復有《隨煞》一曲,正名四句,總目四句,俱不能解唱者、念者之人。及得《連廂詞例》,則司唱者在坐間,不在場上,故雖變雜劇,猶存坐間代唱之意。”

王實甫《西廂記》不標淨、旦、醜之名,曰“紅”,曰“鶯”,曰“本”,曰“惠”,曰“生”,曰“杜”,曰“飛”,然則曰“生”,謂“張生”,非優人腳色之名為“生”也。《琵琶記》則生旦為類矣。乃《西廂》第一折:“末上雲:自家是狀元坊店小二哥。”以下但標“小二”。“末上”二字,自亂其例。

《碧雞漫志》雲:“《伊州》見於世者凡七商曲:大石調、高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林鍾商、越調。《六麽》行於世者四:曰黃鍾羽,即般涉調;曰夾鍾羽,即中呂調;曰林鍾羽,即高平調;曰夷則羽,即仙呂調。元微之《法曲詩》雲:‘明皇度曲多新態,宛轉浸淫易沈著。《赤白桃李》取花名,《霓裳羽衣》號天樂。”樂天亦雲:‘法曲法曲歌“霓裳”。’按明皇改《婆羅門》為《霓裳羽衣》,屬黃鍾商,即今之越調。宮伎佩七寶瓔珞舞此曲,曲終珠翠可掃。歐陽永叔雲:‘人間有《瀛府》、《獻仙音》二曲。《瀛府》屬黃鍾宮。’《鐵圍山叢談》雲:‘唐開元時有若《望瀛法曲》者傳於今,實黃鍾之宮。’《嘉祐雜志》雲:‘同州樂工翻河﹡中黃幡綽〈霓裳譜〉,鈞容樂工程士守別依法曲造成。教坊伶人花日新見之,題其後雲:“法曲雖精,莫近《望瀛》。”’”觀此,則《武林舊事》、《輟耕錄》所謂《六麽》、《瀛府》、《法曲》、《伊州》之類,皆以音調分別之,如今之“崑腔”、“弋腔”及“安慶”、“湖廣”、“秦腔”、“京腔”等也。《六麽》中有所謂《孤奪旦六麽》,《法曲》中有《孤和法曲》,則優伶、色目,各腔皆有也。

《輟耕錄》有“邦老家門”,邦老,疑即“鮑老”之譌聲。相傳有詩雲:“鮑老當年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舞更郎當袖轉長。”一曰《腳言腳語》,一曰《則是便是賊》。“孤下家門”,一曰《朕聞上古》,一曰《刀包待制》,一曰《絹兒來》。“撅倈家門”,一曰《受胎成氣》。“都子家門”,一曰《後人收》,一曰《桃李子》,一曰《上一上》。

《教坊記》曲名有《綠腰》、《涼州》、《薄媚》、《伊州》、《甘州》。《綠腰》,即“六麽”也,唐、宋、元相承,尚可尋究。

《知新錄》雲:“合生,即院本、雜劇也。《唐書?武平一傳》雲:‘中宗宴殿上,胡人襪子、何懿唱合生,而歌言淺穢。平一上書曰:“比來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賢,歌詠舞踏,號曰‘合生’。始自王公,稍及閭巷。”’按此,則知唐明皇梨園之戲,又本於此。”又《懷鉛錄》雲:“古梨園傅粉墨者,謂之‘參軍’,亦謂之‘靘’。靘,《廣韻》雲:‘妝飾也。’今傅粉墨謂之‘淨’,蓋‘靘’之偽也。扮婦人者謂之‘狚’,又與‘獺’通。《莊子》雲:‘猨,猏狚﹡

以為雌〔八〕。束廣微雲:‘猨以獺為婦。’蓋喻婦人意,遂省作‘旦’也。蒼鶻謂之‘末’者,《周禮》:‘四夷之樂有《韎》。’《東都賦》雲:‘《僸》、《佅》、《兜離》,罔不畢集’。蓋優人作外國裝束者也。一曰‘末泥’,蓋倡家隱語,如‘爆炭’、‘崖公’之類,省作‘末’。又雲:‘末泥色主張,引戲分付,副末色打諢’。又《都城紀勝》:‘雜扮,或名“雜旺”,又名“鈕元子”,又名“拔和”,乃雜劇之散段,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人以資笑,今之“打和鼓”、“撚梢子”、“散耍”,皆是也。’今之醜腳,蓋‘鈕元子’之省文。《古杭夢遊錄》作‘雜班’、‘扭元子’、‘拔和’。又雲:“演戲而以班名,自宋雲韶班起。考宋教坊外,又有鈞容直、雲韶班二樂。宋太祖平嶺表,得劉氏閹官聰慧者八十人,使學於教坊,初賜名簫韶部,後改名雲韶班。鈞容直,軍樂也,在軍中善樂者,初名引龍直,以備行幸騎導,淳化中改為鈞容直。後世總稱為班也。”

《聞見近錄》雲:“南京去汴河五裏河次,謂之‘河市’。凡郡有宴設,必召河市樂人。故至今俳優曰‘河市樂人’,由此也。”

《唐闕史》雲:“鹹通中,優人李可及者,滑稽諧戲,獨出輩流。嘗因延慶節,緇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可及乃儒服歛巾,褒衣博帶,攝齊以升崇座,自稱‘三教論衡’。其隅坐者問曰:‘既言博通三教,釋迦如來是何人?’對曰:‘是婦人。’問者驚曰:‘是何也?’對曰:‘《金剛經》雲:“敷座而坐。”或非婦人,何煩夫坐然後兒坐也?’上為之啟齒。又問曰:‘太上老君何人也?’﹡對曰:‘亦婦人也。’問者益所不喻,乃曰:‘《道德經》雲:“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倘非婦人,何患於有娠乎?’上大悅。又曰:‘文宣王何人也?’對曰:‘婦人也。’問者曰:‘何以知之?’對曰:‘《論語》雲:“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向非婦人,待嫁奚為?’上意極歡,寵錫甚厚。”

《金樓子》雲:“有人以優師周穆王,甚巧,能作木人,趨走俯仰如人,鎖其頤則可語,捧其手則可舞。王與盛姬共觀,木人瞚其目招王左右侍者。王大怒,欲誅優師。優師大怖,乃剖木以示王,皆附會革木所為,五臟完具。王大悅。乃廢其肝,則目不能瞚。廢其心,則口不能語。廢其脾,則手不能運。王厚賜之。”〔九〕

《清波雜志》雲:“宣和間,鈞天樂部焦德者,以諧謔被遇,時借以諷諫。蔡京以鄰地為西園,毀民屋數百間。一日,京在園中,顧謂德曰:‘西園與東園何如?’德曰:‘東園嘉木繁蔭,望之如雲;西園人民起離,淚下如雨。可謂“東園如雲,西園如雨”。’語聞,抵罪。”

《樂府雜錄》雲:“鹹通以來,有範傳康、上官唐卿、呂敬遷等三人弄假婦人。”案:此優人作旦之始。

《委巷叢談》雲:“紹興間內宴,有優人作善天文者雲:‘世間貴官人,必應星象,我悉能窺之。法當用渾儀、設玉衡,若對其人窺之,見星而不見其人。玉衡不能猝辦,用銅錢一文亦可。’乃令﹡窺光堯,雲:‘帝星也。’秦師垣,曰:‘相星也。’韓蘄王,曰:‘將星也。’張郡王,曰:‘不見其星。’眾皆駭,復令窺之,曰:‘中不見星,隻見張郡王在錢眼內坐。’殿上大笑。俊最多貲,故譏之。”

《閒燕常談》雲:“政和中,何執中為首台,廣殖貲產,邸店之多,甲於京師。時有以舊印行吉觀國所試《為君難》小經義稱為上皇禦製者,人競傳誦。會大宴,伶官為優戲,相謂曰:‘官家萬機之暇何所為?’曰:‘不過燕樂爾。’曰:‘不然,亦如舉子作文義。’問:‘何以知之?’遂舉《為君難》義誦一過,乃以手加額,北鄉贊歎,說:‘聖意匪獨俯同韋布之士,留神經術,仰見兢兢圖治,不安持守之深意。天下幸甚!’又問:‘宰相退朝之暇何所為?’曰:‘亦作文義。’問:‘何義。’曰:‘為臣不易義。’乃批其頰曰:‘日掠百二十貫房錢,猶自不易裏!’蓋俚語以貧窶為‘不易’也。”

《明史紀事本末》雲:“汪直用事久,勢傾中外,天下凜凜。有中官阿醜,善詼諧,恆於上前作院本,頗有譎諫風。一日,醜作醉者酗酒狀,前遣人佯曰:‘某官至!’酗罵如故。又曰:‘駕至!’酗亦如故。曰:‘汪太監來!’醉者驚迫帖然。旁一人曰:‘駕至不懼,而懼汪太監,何也?’曰:‘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又一日,忽效直衣冠,持雙斧,趨蹌而行。或問故,答曰:‘吾將兵惟仗此兩鉞耳。’問:‘鉞何名?’曰:‘王越、陳越也。’上微哂。”﹡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