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将這個補給點推進到巴爾喀什湖的東面地區,這就有便于日後漢軍的出擊。
要知道,巴爾喀什湖呈一個灣月型,呈東西走向的一個天然大湖泊,東西長達一千多裏,而橫渡此湖,不過是百多裏的湖面寬闊。
漢軍的前線補給點,就等于是在這巴爾喀什湖的灣月内保護着一般,隻要肅清巴爾喀什湖東面的小數部族人,将這些地區控制在漢軍的手裏,那麽,就基本可以确保這個前線補給點的安全,确保不會遭受到異族人的攻擊劫掠。
當然,按正常來說,如此也不易于到時候漢軍向西面的出擊,也不利于以後對漢軍的糧食物資等方面的被給,因爲,漢軍看似受到這樣的地形的阻隔,要出擊,要爲将來深入哈薩克斯坦地區的漢軍派送補給,似乎就要繞遠很多的路途。但其實不然,因爲,巴爾喀什湖或者何以阻擋得了異族人,但是卻阻擋不了漢軍。
因爲漢軍可以随時打造船隻,甚至制作一些簡單的竹木筏,便可以将大軍及補給通過巴爾喀什湖運送到各個方向,根本就不用繞着巴爾喀什湖來通行。
那個,在這裏,賈诩也得要多謝一下皇帝劉易,因爲,是劉易特意要求,一定要帶上一些懂得造船造筏的藝匠一起前來。現在,他才明白,原來劉易也早就心裏有數,恐怕早就知道這個會用得上。
不過,賈诩卻高看了劉易了。劉易的确是考慮到懂得造般的藝匠能夠派得上用場,但劉易的确沒有考慮到賈诩現在所要進行的行動計劃。
那麽劉易又是如何考慮到要派出造般藝匠呢?
這裏面是有原因的。事實上,這裏還牽涉到一些曆史典故的問題。這些典故,就算是後世世人也常常挂在嘴邊,但是,大部份人怕都分不清楚。
是什麽呢?其實就是來自于一個成語的典故。五湖四海!出自《論語·顔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要知道,在華夏,漢人一般都習慣說五湖四海之内皆兄弟。那麽,這裏面所說的五湖四海,分别是指哪一些湖哪一些海呢?
這個,湖就先不說了,咱們說海。
海嘛,在後世來說,這四海一般都是指東海、南海、渤海、黃海。但是,可以明确的說,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因爲,在我們華夏,向來都比較講究舉案齊眉,有始有終,有一便有二。比如,東南西北,有北京就會有南京,有西京及東京。又如有山嶽,便分爲東南西北中嶽,并稱爲五嶽。那麽海呢?有了東海、南海,那麽肯定就會有北海及西海了。
而後世所說的四海中的渤海及黃海,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四海之一。真正的西海,其實就是巴爾喀什湖,另外,北海就是後世已經屬于俄羅斯的貝爾加湖。
漢代劉向(公元前時期的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在《說苑·辨物》中說:“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
當中,亦有一些先秦時期及西漢時期的正史或野史當中提到,華夏四海具體是指哪四海的。
劉易亦是記得在後現代的時候,曾看過一些論壇節目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還有許多學者對于後世時期,沒能将四海都納歸我們華夏版圖而覺得有點遺憾。如此,劉易才有一點印象,然後,看到太陽能手機上的衛星地圖上所顯示的巴爾喀什湖,劉易才記起,此湖應該就是我們華夏人所說的四海之一的西海。因此,就考慮到,到時候可以會用到船隻方面,但那些地方的小數部族人,未必會有船隻,哪怕是有,可能都是比較簡單的小船,所以,覺得還是帶上一些懂得造船的人才,以備急時之需。這不,也正好派上用場。
這些先不提,且說徐晃率部直撲巴爾喀什湖東岸地區,一路幾乎是高歌猛進,幾乎沒有遇到什麽的抵抗。
事實上,在近百年來,巴爾喀什湖東部地區,幾乎成了一個真空地帶。主要是因爲一邊是已經歸于南匈奴的阏氏族所生存的地區,一邊是曆經過北匈奴人施虐之後的地區。
這些地區的小數部族,原來應該是屬于依附康居國的小數部族,他們要不是已經被北匈奴所滅便是已經依附了阏氏族。還勉強在這一帶地區掙紮求生的,隻是一些原來的烏孫、康居等部族的後人,他們要避着南北匈奴人,躲在一些荒僻的山嶺之中艱苦渡日。
現在,當徐晃率着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來,那些小數部族人避都來不及,又哪裏敢來招惹這支強大的大軍?
如此,徐晃所率的二十萬先鋒軍,就順利妥當的趕到了賈诩把指定的地點。
當然了,徐晃的心裏,很不是滋味的,因爲他一路率軍從洛陽到達烏魯木齊,再到巴爾喀什湖,一路摩拳擦掌的來,卻沒有讓他一展身手的機會,就這麽輕輕松松平平常常的就走了萬多裏的路程,一場仗都沒打上。
如果不是賈诩在烏魯木齊時已經跟他說明了修建這個前線補給點的重要性,他都想繼續率軍向哈薩克斯坦的腹地進發,尋找北匈奴人打上一仗了。
不過還好,賈诩也同時來到這裏,如何選地方修建堡壘,又如何安排人手修建,别的工作要如何開展等等,他及一衆随軍來的文官都能處理得妥妥當當,基本沒徐晃什麽的事兒。
修建堡壘以及搜集各種材料修建等等,都得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就算是打造船隻以備不時之需,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個修建堡壘的人手方面的問題,總不可能讓軍士去做,也不大可能讓一路運送軍備物資而來的阏氏族的人去做。
所以,徐晃及他的軍馬,便有事可忙了。
賈诩與徐晃商議過後,着徐晃留下約五萬的軍馬,守備這個在建的堡壘,再派出五萬的軍馬,沿着一路開來的道路往來巡邏,确保源源不斷的運送物資來的隊伍的安全。
那麽餘下的十萬軍馬,便由徐晃及其一衆副将統率,讓他們以從道路爲中心,以他們的堡壘爲中心,向四周輻射,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都搜索,肅清整個巴爾喀什湖東部方圓數千裏的地區。
給徐晃的主要任務就是前去抓人,不管那些人是什麽部族的,全都給抓到這個堡壘軍寨來。
其實,這些躲起來生活的小數部族,他們也都是一些愛害者,也算是一些可憐人,被南北匈奴逼得沒有活路了。這些小數部族人,本應該是大漢朝廷需要拉攏教化同化的小數民族。但是,現在大漢沒有時間慢慢的去管治他們了,不可能再像以往的那般,會派出大漢的軍馬及官員到他們所生活的地方去建立大漢官府官衙,然後對他們施以仁政,讓他們慢慢的聽從大漢官府的号令,引導他們走上更好的生活道路。
這些,一切都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及精力,人力物力去做了。
因此,賈诩便幹脆命令徐晃率軍去抓人,将那些小數部族的人全都抓來。
通過這樣的方法,将那些生活在環境惡劣地區的小數部族抓來,集中起來,統一進行治理,如此大漢方面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就要少得多了。
當然,或者一開始,那些小數部族的人還不會理解漢軍這樣做對他們有着極大的好處。但是,賈诩相信,日久見人心,當過一段時間之後,尋些被抓來的小數部族人便會知道,能夠被漢軍抓來,何其不是他們的幸運幸福?
被抓來的那些小數部族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幾乎都是整個小數部族被徐晃的軍馬一個不留的全數押送到的。
賈诩會在第一時間,将這些小數部族當中的青壯給挑選出來,然後讓軍士驅趕他們馬上去投入到修建堡壘營寨的工作當中去。
不過,在同時,賈诩派出文史,對這些小數部族人進行登記造冊,然後,将這些挑剩下來的老弱婦孺帶到附近的地方安頓下來。
暫時,由于條件的關系,賈诩讓他們根據他們的部族之間的家庭狀況,分配他們營帳居住,由軍方統一分配他們每天的糧食事宜,确保他們這些老弱婦孺不會捱餓受凍。随後,又從這些老弱婦孺當中,抽調出那些還能進行一些簡單勞作的人,安排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讓他們去收集柴草,讓他們做飯送飯,幫忙照看馬匹等等。
徐晃帶領出去的十萬騎軍,幾乎每天都可以押送一批小數部族人前來。自然,一開始的工作并不是那麽的好做,因爲這些被抓捕來的小數部族人,他們多少都對突然被抓捕的事感到恐慌,又或者是氣憤,甚至對漢軍帶着一股仇視的情緒。
這個,在徐晃率軍前往搜尋抓捕這些小數部族人的過程當中,自然也不是那麽順利的,絕大部份的小數部族人,面對突然圍捕而來的漢軍,多少都會有一定的抵抗行爲。
賈诩在徐晃開展行舉之時,便已經跟徐晃交待清楚,漢軍在抓捕的過程當中,盡可能的要溫和一些,一開始,先用對話的方式,客氣一點,說是請他們搬到巴爾喀什湖東岸來,那些小數部族人如果不答應,才用強硬的手段直接抓捕驅趕他們前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自然會有許多不識事務,有一些比較冥頑不靈,甚至是桀傲不訓的小數部族人。
對于這部份的小數部族人,漢軍一般都會先制服,但在制服的過程當中,他們如果有威脅到自己漢軍将士性命的危險存在,那麽也顧不了那麽多了,會直接将那些反抗激烈的人直接擊殺。
可以說,漢軍的這樣的做法,在某個方面上來說,已經算是做到仁緻義盡了。因爲先采取對話的方式,甚至,可以向他們解釋,自己是漢軍,前來是準備攻打那些北匈奴人的,現在,隻是想請他們幫個忙,前去爲漢軍修建一個堡壘。在這過程當中,漢軍不僅會供應他們前往幫忙的青壯的吃喝問題,還會爲他們的家屬提供吃住方面的問題。
還有就是,漢軍在搜尋抓捕這些小數部族人的過程當中,并沒有發生那些胡亂燒殺搶掠的事故,更沒有發生對他們的婦女随意侮辱的事兒。賈诩一開始還擔心這些大多都是由小數部族人組成的漢軍在軍紀方面有所松懈,還特意在出征之前交待過這方面的事。嚴格禁止漢軍軍士做出那樣禽獸不如的惡事來,一旦有發生,那定斬不饒。
漢軍做到如此,如果那些小數部族還不識事務,對漢軍堅決抵抗到底,那麽就沒有辦法,漢軍也隻能将他們當作是那些北匈奴人來對待。甚至,會有可能将他們整個部族人都滅掉。
因爲,漢軍現在,不會留下對漢軍有着太大的化解不去的仇恨的潛在敵人存在。
所以,有一些跟漢軍發生了沖突,死了不少人的小數部族,他們被押送到這裏來的時候,他們當中有人對漢軍的仇視比較大的。
可是,這樣又如何?
他們根本就翻不出風浪來,何況,如果那些真心要跟漢軍過不去的人,就将會被打成勞役,會被帶上腳鐐與一般的小數部族人區分開來,将會被看押着爲大漢作一輩子的苦力。
那些,真正還有善良之心,還分得清是非,知善惡的小數部族人。他們被押送到這裏,看到漢軍對他們的确不差,慢慢的下來,他們也就會定下心來,安心的按照漢軍的安排去做事。
事實上,當中的确有一部份小數民族,他們原本應該就與阏氏族有一定往來的,對大漢的情況也略有耳聞的。現在,再看到漢軍并沒有對他們造成什麽的實質的傷害,并且,似乎對他們還挺優待的。如此,他們就更加容易接受了漢軍,更加用心的接漢軍的要求去做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