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易更在乎的是辦實事,一些虛妄的事,他并不願意去弄太多。
就如這次遠征,劉易更在乎的是如何可以更順利的出征,出征之後,如何一路攻城掠地,如何對那些異國他邦實行有效的統治,讓那些異國永遠都隻能附從着大漢而生。
實際上,劉易知道這當中肯定會是困難重重,絕對不會比統一大漢的難度弱,甚至,想要讓大漢統一整個世界,這可能會是一件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劉易卻必須想去嘗試一下,因爲劉易知道後世兩千來年後的世界發展情況,知道現在如果自己隻是将大漢統一,隻是關起門來發展大漢本土,那麽,以後的事恐怕就很難預料。誰知道自己百年之後,大漢的發展會如何?說不準,發展到了一定時期,大漢内部又發生了問題,從而導緻大漢衰落,而自己所帶來的一些先進的文化,卻被西方的學了去,反而讓他們加速強大起來,到時候反而會威脅到大漢。
所以,劉易認爲,自己既然已經改變了這個三國的曆史進程,改變了整個大漢的曆史走向,那麽何不改變得徹底一點?
統治一個大漢是統治,統治整個世界同樣是統治。隻有讓世界大同了,如此方有可能避免将來大漢被西方所入侵的可能。
最起碼,通過這一次遠征,讓漢人知道并認識到,這個世界上,并非就僅隻有漢人的文明。讓大漢所有人,都可以開闊眼界,樹立起一個要以統治世界爲己任的中心思想,從而不敢落後,隻有強盛,保持大漢,保持漢人的絕對優勢的絕先世界的地位。
隻有這樣,漢人一代傳一代,就可以從骨子裏改變漢人中庸到甚至是懦弱的氣質性格。轉而成爲一種具有優先于世界民族的領先眼光與優越的民族。
但是,這種統治,卻并非後世大元朝時期的那樣,用馬蹄去征服那些人,不是用戰争與鮮血去打服别人,而是要用統治的力量,去讓那些西方民族臣服于大漢的統治,讓他們打心底裏認可大漢,永遠都不敢生出針對漢人的念頭。
劉易相信,有些事,隻要一代傳一代,那些西方民族,就肯定會慢慢的傳受這個事實,那就是漢人的确是站在這個世界最巅峰的位置,他們,雖然能夠生活得很好,但是,卻隻能永遠的生活在漢人的統治之下。
所以,這一次遠征,大漢出動的,不僅僅隻是軍隊,還有無數經過培養的文人,他們,會随着軍隊,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在軍隊的保護之下,建立由漢人說了數的政權,這樣,漢人才有可能做到對異國的統治。
要不然,如大元朝時期,他們隻是對西方燒殺搶掠一翻,卻沒有更好的後續統治,等他們的軍隊一離開,又或者是後繼無力,難以再用武力去震壓西方國度的那些民族之後,那麽遭到反抗,遭到反撲攻擊,遭到西方民族的徹底驅逐就是必然的。
劉易現在,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武力上打服他們,還要每奪取一個地方,就是紮下根,設立治理當地的鐵碗政權。然後,隻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通過移民,将瘋狂繁衍的漢族人,遷徙到他們的地方,與當地人融洽,慢慢的去同化他們。
劉易的心裏,其實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而有些計劃,私底下,也和幾大軍師商讨過,這一次,隻是大漢遠征的一次試驗之旅,如若行得通,那麽,劉易計劃在十年之内,大漢的兵鋒,大漢的龍旗,必須要到達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要插遍整個世界。
而眼前,古印度這個地區,将會是劉易遠征世界,統治世界的一塊試驗田。
一切都準備妥當,所以,大軍出征很順利,不計早前已經遠赴南洋地區的孫策與周瑜所部的江東方面的漢軍,約有兩百萬的漢軍,直接乘坐戰船,從曲阿出海。
兩百萬漢軍,是一個什麽的概念?
以現在大漢所能建設出來的大戰船,最大的可乘坐兩千人馬左右,實際,那樣的大戰船,經過劉易的一些提議,雖然還不是完全用鐵制造出來的,但已經在戰船的外表包裹加固了一層鐵皮,大戰船内部的一些結構,也是用鐵打制出來的,相當的堅固,抗海上風暴的能力強了許多。
因爲打制這些加了鐵皮的航海大戰船,近些年,大漢已經開始開采的一些鐵礦,基本都用于造船上了。
不過,一般情況之下,一艘大戰船是不會乘坐兩千人以上的。因爲,以兩千餘人爲一營的漢軍編制當中,一營漢軍,将會組成一支小型的船隊。也就是說,一艘大航海大戰船,外加兩三艘中型的航海戰船,還有十多艘小型戰船以及一些登陸船、運輸船等等。
一營漢軍,就會有二十餘條船隻。
因此,兩百萬人的漢軍,就需要兩萬到三萬條船隻。但實際,一起遠征的戰船,是超過四萬條船隻的。因爲,許多的物資要備足,一些戰馬要登船運去,還要攜帶着一些備用的船隻及修補戰船的材料等等。
反正,如此多軍馬的遠征,并非兒戲,方方面面的因素都需要考慮到的。
爲了準備這一次的遠征,雖然不至于一下子掏空了國庫,但也是十去七八。要不是曲阿的造船廠以及洞庭湖的造船廠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生産制造戰船,一下子也弄不出那麽多的各型戰船來。
要知道,每一條戰船,并非是生産制造了出來就算的,還要衆多的設置設備,每一條航海大戰船上,還必須得要安置投石機、床弩等等,這些,都是戰船的配套設備了。另外,劉易還秘密帶去了十餘門紅衣大炮,以及大量的炮彈。這些,都是劉易留作最後的底牌所用,碰到一些敢于與大漢大軍叫闆的異族人,不臣服的異族人,劉易就叫他們嘗嘗紅衣大炮的厲害。
嗯,後世,他們這些西方列強,不是用大炮轟開華夏的國門麽?現在,風水輪流轉……哦不,這叫先下手爲強,咱們先去轟他一轟。
另外,每一條船上,還需要有水手以及掌船的人。不過,水手大多都會從原來的水軍當中抽調來擔當,掌船的就由一些水戰經驗豐富的将領來擔當船長。
兩百多萬人馬,在船上的吃喝用度,這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了,若非劉易已經在大漢推行了後世的阿拉伯數字,光是統計這些項目的數據,都會讓人看了頭痛。
大軍的船隊,基本是從曲阿一路排到了出海口,并且,在海口的海面上,還停泊了無數的戰船,似乎,長江口岸,都已經被船隻堆滿。
龐大的船隊,就有如是一隻龐然大物,慢慢的沿着海岸線現南行進。
也許是天公作美,原本每年的三、四月份,南海都會有一些台風,但是,今年的台風不是太厲害。隻是經過海南島的時候,出現了一場較大的台風風暴,但劉易讓大軍暫時黨泊岸,避了十數天,待風暴過去之後,大軍再前進。這一聲風暴,并沒有對漢軍造成什麽的損失,隻是一些戰船的桅杆被台風刮斷,泊在海邊的戰船,有一些被海浪撲翻,卻沒有傷到人,損失了一點物資而已。
約一個多月之後,大軍終于到達了後世的馬六甲海峽。
從起點曲阿出發,一路經過台灣海峽經海南島,再沿後世越南陸岸線南下,到達馬六甲海峽。就除了在海南島避風暴之外,劉易基本沒有登岸,并沒有再到交州及越南,以及後世的柬埔寨、泰國地區。
這些地區,已經沒有什麽可說了,幾乎都是一些剛剛開化的土著人部族。并且,就算他們開化了,也是受到漢人的影響,當年逃到越南的漢人所建立的國家,對整個南洋地區的民族都有一定的影響。如今,經過劉易親征,早已經将那些地區的民族打服,并且對他們實行了統治。不久前,孫策與周瑜率漢軍數十萬下南洋,是加深對這些地區的民族的威攝,讓他們更加安份守己的接受大漢的統治,不敢生二心。
實際上,接受大漢的統治,對于當地的那些土著民族的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大漢給他們帶去的生活上的基本改變是有目共睹,他們所受到的好處也是實實在在的。
并且,對這些後世的南洋國家統治得如此順利,這多少都有點得益于這些地區的民族的原始狀态。首先,他們暫時還沒有太過深刻的國家的概念,他們的民族,并沒有什麽的信仰,幸得後世的印佛文化也沒有對他們形成深遠的影響力,佛教文化,也才剛剛在印度地區形成不久,所以,沒有宗教的影響,沒有國家的概念的南洋土著人。在看到漢人的統治帶給了他們太多實實在在的好處之後,他們更加安心,老老實實的順從大漢的統治。
好比,在大漢的統治之下,在官府的引導之下,他們有了屬于他們自己敞亮的房屋,結構堅實,能耐風吹雨打的房屋。這些要比他們原來的那些土坯茅草屋住得适心得多了。
在耕作方面,大漢官府,給他們帶去了許多選進的農用工具,并且,教會了他們作用畜力耕作。現在,一個人頂得上他們以前一家人的耕作量,甚至一個人的耕作量要比以前一家人的耕地面積更多得多了。再一個,官府也教會了他們如何通過一些方法提高農作物的産量。還有,一開始,雖然是等于是用軍隊去威逼着他們去幹一些等于是勞役的事,如開掘水利引水灌田等等,但是,當這些工程完成之後,他們才知道讓他們做這些的好處,到後來,他們隻要是官府的要求,都人人争先去幹。
他們似乎是在漢人官府的統治之下做了許多他們原來沒有想過,或者是心裏不想去做等等的事。可是,當他們收獲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原來過生活是可是這樣過的。他們所收獲的糧食,雖然大部份都是交納給官府,可他們能夠留下來的,卻也是多到他們一家人都吃不完。
想想,以前他們一家人在那些原始的森林裏,每天擔驚受怕,通過一些簡單的種植以及打獵或打漁維生,時刻也得要擔心着一些野獸的襲擊,甚至是他們落族之間的攻擊,過得非常的困難、艱苦。他們的糧食,從來都是不夠的,但現在,糧食多到他們吃不完,這個,就是大漢統治給他們帶去的最大好處。更不要說别的方面的事了。
嗯,他們這些土著人,雖然有他們自己的語言,但是卻不會有文字的,也不會有統一的衡量單位。但漢人官府統治了他們之後,他們必須要學習漢語以及漢人的文字,他們,可以保留自己的語言方言,但是必須要學習漢字漢語,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一代傳一代的受到漢人文化的薰陶,讓他們這些南洋地區的人,打小就在他們的心裏刻下一個他們也是漢人的一部份的概念。
劉易改變不了他們的血統,卻可以改變得了他們的觀念,給他們樹立信仰,慢慢的,讓他們都相信,漢人就是他們的祖宗。
再加上,現在,漢人已經慢慢的開始遷徙一些人到他們的地區,讓漢人在他們的地區,不僅僅隻是官府在主導着他們,遷徙到他們地區生活勞作的漢人,也要慢慢的成爲他們的主導體。
那些土著人,活着是自由自主的,但實際上,卻慢慢的被漢人改變。
這些,都是南洋地區的變化,劉易相信,基于南洋地區的人種,其實都是與漢人有幾分相似的,不用多久,整個南洋地區的民族,都會成爲大漢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