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他論武力境界,雖然還隻是處于三流武将的武力境界,但是,他的武藝卻相當的精湛,并且,所習的,幾乎都是一些高深的武技。
沒有辦法,跟王越大師劍習劍,跟趙雲、太史慈等學習槍戟等武藝,想不厲害都不行。
現下,他除非碰到武将殺氣壓制,要不然,單論武藝,一般的二流高手他都可以一戰。
現在,劉陽缺的,隻是真刀真槍的曆練。
朝中的人,同意劉陽前往印度,也有點想讓劉陽去曆練一翻的意思。
他從洛陽出發到印度,雖然一般情況之下不會有什麽的危險,但路途遙遠,朝廷還是派出了十萬人馬,由禁軍統領申勇所率,陪護他一起出發。
姑且先不說他到達印度的事。也暫不說洛陽朝廷當中所發生的一些變故。
這個時候,駐守印度的漢軍,對安息帝國的步步侵占已經形成了一個大勢。大漢占領并統治整個安息帝國,應該說隻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
随着時間的推移,漢軍所占領的安息帝國的控制區,聲名也會越來越好,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
特别是,每當原來的漢軍控制區域當中的政務事都理順之後,可以抽調出更多的大漢文官之後,又或者是從印度或者是大漢本土調來了更多的人手之後,漢軍的控制區域也會逐步的擴大。慢慢的将更廣闊的地區控制在漢軍的手裏。
當然,漢軍在一步步攻占安息帝國的領土之時,也并非就是一帆風順,沒有什麽抵抗的。
事實上,安息帝國境内,尤其是安息帝國的中部到南部地區,已經被分割成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勢力。
這些勢力,由原安息帝國的一些權貴以及原來的地方豪族所把持着。他們,雖然沒有對安息帝國的這個整個國度的國家榮耀感。也不會去管他們的帝國子民,甚至是他們治下的民衆的死活。但是,他們卻絕對在乎他們自己的權利财富。
他們爲了确保自己的利益,想要繼續擁有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他們是肯定不會輕易罷手。哪怕漢軍很強悍,他們爲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堅決抵抗漢軍的進攻。
也就是說,雖然沒有了巴基斯坦防線,但是,那些安息帝國的勢力,卻依然會誓死抵抗漢軍,屬于他們的城池,他們一般都會死守。
這些情況,和伊斯蘭堡土城的情況是有所不同的。
鎮守伊斯蘭堡土城的主将,他本來就是别人的忠誠走狗,一看情況不對,尤其是在見識到了漢軍的厲害之後,他們已經失去了繼續和漢軍交戰的決心。所以,敗得很快,漢軍一攻破他們的城池,他們就兵敗如山倒。
可是,在安息帝國内陸地區的那些勢力,他們卻不會輕易罷手。因爲他們已經沒有了退路。所以,就算是沒有了帝國盟軍,沒有了安息帝國王室的直接指揮,但是,各地的安息帝國的勢力,對漢軍的抵抗卻更加的激烈。
不過,也說實在,安息帝國的确是太大了。并且,其帝國境内的地形地勢也相當的複雜。尤其是現在屬于安息帝國,但在後世卻是巴基斯坦及阿富汗地區。
那些地區,要不是高原山地,就是一些原始森林地帶。還有,他們的部族成分也太過複雜。
如果是原來的統一的一個安息帝國的國度,倒也好說。可是,現在安息帝國混亂分裂,每一個勢力,或者是一些部族,他們各自抱團,卻更加的團結。
當然,這些都是指那些有着比較大财力支撐的勢力或是部族。尤其是那些有自己城池的勢力及部族。
西部的伊斯蘭堡就不多說了,受制于地形,現在張飛等也隻能先将伊斯蘭堡的這個新城建立起來,再慢慢的以此爲中心,向四周輻射。
但東部的孫策所部的漢軍,現在哪怕是再派來了近二十萬的漢軍,暫時,也隻能是控制着一角地區,都還不是後世巴基斯坦東部沿海的所有區域,僅隻是控制了一小半地區罷了。
雅利亞部族,他們生活在巴基斯坦東南部沿海地區。
這個部族,原本也是比較強大的,部族人口接近百萬之衆。
在卡拉奇往西數百裏,沿海有一個大海灣,那一帶地區,有一片大草原。這片大草原,便是雅利亞部族的主要活動區域。當然,也不限于這一片大草原的區域。
他們,據傳是雅利安人的後裔。
雅利安人就不多說了,早前所說的塞種人、薩迦、斯基泰等等,便是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多年時,便已經征服了伊朗高原及印度。波斯帝國,亦是他們建立的,可以說,波斯人亦是雅利安人的後裔。
他們金發碧眼,長顱窄面。擁有着過人的智慧及體質。
在安息帝國當中,其實許多的部族,他們的來曆都很難說得清楚,但是,大多都會以他們是某某曾經有過輝煌的部族人自居,并且以此爲豪。
如此一來,安息帝國當中的那麽多部族及勢力,他們互相之間,就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争執,就是誰都想證明自己的部族是古時強大的某部族的正統血脈後裔。互相誰都不服誰。
安息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治理安息帝國十餘年來,早期相當的強勢。利用強大的軍事力量,将這些部族全都打服,讓他們統稱爲安息人。
但現在嘛,安息帝國的政權崩潰,對這些各地的部族都失去了約束力。所以,這些部族,便适時的各自擁兵自立,等于是完全脫離了安息帝國的政權控制。自各恢複了他們原本的民族稱謂。
這些雅利亞人,他們也同樣如此。在他們遭受到安息帝國官府方面的太過沉重的壓迫剝削,以及,後來帝國盟軍或直接就是一些帝國的軍隊對他們的部族人進行了劫掠之後,他們憤而造反,背叛了安息帝國。
這個時候,一個在雅利亞人當中的貴族。也可以說是一個家族吧。當中出了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叫提提亞巴布爾。
這個家族,在雅利亞人當中也算是比較有威望的貴族之家。
他振臂一呼,并拿出家裏的錢糧,迅速就整合了大量的雅利亞人,然後,攻占了一座安息帝國的城鎮,并将其城鎮的安息帝國的官府機構的官員抓了起來暫首示衆。從而宣布了他們雅利亞部族的獨立。
短短數個月之間,他便收攏了整個部族,從中征召軍馬,組建了一支約有三十萬軍馬的部族軍隊。
現在,漢軍占據了卡拉奇一帶地區,漢軍所控制的區域,已經接近了他們雅利亞部族人所活動的那個大草原。
這些情況,提提亞巴布爾很快就知道了。
其實,從漢軍攻占卡拉奇地區的時候,他就知道了。
不過,漢軍暫時還沒有攻到他的部族人所活動的區域,他自然不會主動向漢軍發起進攻。何況,所謂人的名權的影,漢軍的厲害,他自然也聽說過。
因此,他隻是密切關注,想看看漢軍攻下了卡拉奇地區之後,是否會再向他的部族地區攻來。
當然,他一面也加緊準備,立定主意,堅決不讓漢軍進犯他的部族領地。
同時,他也想看看,那麽多的安息帝國的軍馬,以及勢力,他們打算要如何對抗漢軍的進犯。
但是,讓他感到憤怒的是,安息帝國的軍馬,根本就對這些進犯的漢軍沒有什麽的抵抗就敗退了,一些勢力,也大多都是自顧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想過要主動去抗擊漢軍。
但跟着下來,讓他吃驚的是,漢軍所攻占的地區。那些原安息帝國的子民,那些土著人,居然差不多是在漢軍一到,他們就歸順了漢軍。并且,不久之後,又有許多流言傳出來,所說的,幾乎都是對漢軍有利的稱贊之言。
因爲這些流言,引得不少安息帝國的民衆都向那些漢軍所控制的區域流去。
甚至,連已經被他整合了的雅利亞人,也有一些偷偷的逃到了漢軍所控制的區域。
這還得了?他不管安息帝國如何,但是,他一直都認爲,他們是高貴的雅利安人的後裔。在這些地區,是他們雅利亞人所生活生存的地方。豈可以讓那些可惡的黃色人種占去了?
他們高貴的雅利亞人,豈能向那些漢人低頭順服?
爲了應對漢軍,他馬上嚴令,不準他的部族人流入漢軍所控制的區域,并且,也禁止任何安息帝國人經過他們所控制的部族領地進入漢軍的控制區域。
爲了安穩自己的部族人,以及軍心,他甚至不惜拿出更多的家族積蓄,拿出更多的錢糧來安撫自己的部族人。
一方面,他不停的向自己的部放人提倡堅決抵抗漢軍的進犯,并且醜化漢軍的形象。
爲了了解漢軍,他派出了大量的探子,甚至派出了一些細作,混入漢軍控制區。
相對而言,他們的确也算是比較有智慧的部族。
很快,倒讓他們得出了不少有關于漢軍的一些情報。通過分析,他們也作出了比較有針對性的布置。
還别說,這些雅利亞人,還真的讓漢軍吃了一些苦頭。
提提亞巴布爾在了解了漢軍之後。他認爲,憑他的部族,不太可能當真的和漢軍對抗的。畢竟,漢軍号稱有五百萬人馬。如果漢軍當真的要對付他們,他們根本就沒有一點機會。
但是他又發現,漢軍似乎并非是那種完全不計理的人。
他認爲,隻要用對方法,他的部族,還是可以在這個夾縫當中生存,保持着他的部族的獨立性的。
本來,他很想派人去接觸一下漢軍方面,想通過對話來達到讓自己的部族保持獨立自主的地位。但他又覺得,以自己部族的力量,恐怕很難讓大漢方面同意。或許,漢軍方面,根本就不會重視他們所發出的聲音。
所以,他就想到,适當的向漢軍展露自己部族的實力,但又不會引起漢軍的大軍攻擊。
但如何才可以做到這樣呢?
他與一衆部族的智者商讨之後,便決定作出一些布置。
他派人到自己部族人活動生活的大草原的邊緣,與漢軍控制區交界的地區,樹立了一些木牌。
木牌聲明,這些大草原是他們雅利亞人的生活領地,并表明,他們雅利亞人生活和平,與世無争,不希望漢軍進入他們所生活的大草原,破壞他們的生活。
他們如此,等于是想在大草原邊緣地區劃分一條界線。想讓漢軍止步于此。
當然,也有另外的幾層意思。是想向漢軍說明,他們的雅利亞人現在生活得很好,不需要漢軍的救濟。也有警告的意味,警告漢軍不要進入他們的大草原,以免發生沖突。
不得不說,他們能做到如此,的确是具有了一定的智慧。
這麽做,起碼他們就先站在了一個理字上面。如果漢軍方面當真的是一支仁義之師,又有點迂腐的話,恐怕真的不太好意思侵占他們的勢力地盤。
但漢軍自然是不會就此止步的。
其實,漢軍方面,也知道了雅利亞人的部族的存在。
而且漢軍征服世界的行動勢在必行,又豈會在意這些部族的樹牌警告呢?
這個時候,孫策手下的一員小将,因爲這次征伐印度及現在攻擊安息帝國,一切都太順了。所以,他不自然的便有了一點驕傲的心态。
他就是曆史上東吳名将朱然。
但此時的朱然,才不過是雙十年紀,年輕氣盛。自從随軍征戰以來,難逢敵手,所以,難免有點狂傲起來。
他率一營軍馬恰好巡視到漢軍控制區與雅利亞人所活的大草原邊緣地帶,也恰好發現了不少雅利亞人樹立在大草原邊緣顯眼地方的木牌。
木牌上有字,但寫的是什麽,他卻是認不得的。那些是雅利亞人的語言文字。
叫來了一些認識雅利亞人的語言文字的人前來翻譯出來之後。
朱然不禁哂然一笑,不以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