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既然有了這樣的念頭,那麽何嘗不試一試呢?就當作是最近這一段時間太過無聊,尋一點樂趣罷了。
獲得了部族一衆軍将頭目的認可之後,阿甲王馬上就派出了一個部族的薩滿巫師作爲使者,另外也派了十來人陪護着這個薩滿巫師一起前往數百裏之外的泰西封安息帝都。
基于現在匈奴人與安息帝國方面的仇怨,所以,派出去的這十來人都已經是抱着必死的決心的。
而又對于他們這十來人來說,他們的心裏也都明知道這一次前往安息帝國的都城見安息帝國皇帝的确有點荒誕,這一去估計是兇多吉少。可是,用另外的一個視角來看,他們會覺得,哪怕這一次所謂的談判并不太靠譜。但如果當真的能夠跟安息帝國方面對上話,那麽就可以擺明立場,說不定,阿甲王所想的這個不靠譜的想法,可能還真的能實現也說不準。
萬一,他們這次前往安息帝都,能夠與安息帝國方面談判成功,那麽他們就等于是爲匈奴部族立下了一個大功。爲匈奴部族謀取到一個地盤,爲匈奴部族謀求到一個可發展的機會,從此獲得一絲生機。
認真的來說,他們也認爲,在現在的這個情況之下,他們的确有着與安息帝國方面談判的一個最爲基本的條件。那就是他們都有着一個共同的敵人,大漢帝國。
一行十餘人,策騎在滾滾的黃沙當中,懷着一顆帶着使命感的心,向泰西封趕去。
而這個時候,他們并不知道,安息帝國方面,已經與羅馬帝國及一衆聯盟國,已經悄然的從巴基斯坦防線的守軍當中,抽調出不少軍馬回到了泰西封,已經開始對安息帝都四周的地域進行肅清,圍剿在帝都四周活動的匈奴部族人。
其實,阿甲王這個跟安息帝國方面談判的想法,看似沒有太多的可能性。但是也并非是沒有可能的。
因爲現在的帝國盟軍方面,他們更迫切的想要安息帝國境内安甯。如果阿甲王能夠早想到跟安息帝國方面進行談判,那麽安息帝國方面還真的會慎重的考慮。
但是,絕對不會是現在。
因爲,帝國盟軍方面,已經基本看出大漢帝國暫時不會向他們安息帝國發動進攻。這就等于給了他們時間對内部進行肅清。
而其二,那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對于帝國盟軍而言,他們現在已經調回來了百萬計的大軍,而匈奴部族的流竄人馬,他們雖然兇殘,可是表面上看上去,這點兵力實在是太過弱小了。帝國盟軍方面,已經根本就不會看上這十來萬的人馬。
在他們認爲,這一次調動大軍來圍剿匈奴人,肯定可以滅得了他們。如此,又何必再要考慮對匈奴人妥協的問題?放下匈奴人對安息帝國所做的滔天惡行,又得要劃出一塊地盤來讓他們盤踞,并且,按阿甲王的條件,匈奴部族的這些軍馬,也不會受到帝國盟軍方面節制。這樣,帝國盟軍方面跟匈奴人結盟能獲得一點什麽?除了妥協付出,什麽都沒有得到。
反正,在實力似乎根本就對等的情況之下,帝國盟軍方面,似乎根本就沒有必要跟匈奴人談判。
事實也正是如此。
當阿甲王所派出去的這個薩滿巫師帶着十來人到達離泰西封還有百來裏遠的地方。他們就碰到了以泰西封爲中心向四周輻射圍剿的帝國盟軍的軍馬。
并且,還有一支約有百來人的匈奴人正在被帝國盟軍的軍馬在追殺着。
他們十餘人,硬着頭皮,迎着追殺他們部族人馬的帝國盟軍趕上去。向帝國盟軍表明身份,說明他們是匈奴大王派出的使者,要到安息帝都去拜見安息皇帝,要跟安息皇帝談判。
但可惜,帝國盟軍方面的軍馬,根本就不會跟他們多說,直接下令向他們發起了攻擊。
結果這十餘人幾乎全都送了命,僅隻有數人從帝國盟軍的追擊之下逃得了性命,他們一起帶去的談判文書什麽的,也都遺失了。
這也幸得另外的那些被追殺的匈奴人援手相救,要不然,他們一個都逃不掉。
如此,這個薩滿巫師隻能狼狽的逃回去向阿甲王複命。
這一次意圖跟安息帝國方面談判的想法,到此就無疾而終了。
當然,匈奴人派人來想與安息帝國方面談判的事,還是傳到了安息帝國,傳到了他們的皇帝耳中。但是,卻沒有人會重視,一個個都以此爲一個笑話,一個笑談。
他們現在,整個帝國盟軍上下,都認爲很快就可以消滅得了那些流竄在安息帝國境内作惡的匈奴人。
但事實當真的如此嗎?
這一次尋求談判失敗,哪怕從一開始就沒有抱什麽的希望。
可是,當阿甲王看到他派出去的使者被殺得狼狽逃回來之後。他反而有點怒了。
他認爲,他這次能夠主動去跟安息帝國方面進行會話談判,這已經算是很給面子安息帝國方面了。可沒想,自己派出去的使者居然連他們的帝都都還沒有去到,連他們的皇帝都沒有看到。
這算什麽事?是看不起自己的匈奴人嗎?
看來,自己的匈奴軍馬給予安息帝國方面的教訓還沒夠啊。
通過那些一起逃回來的匈奴騎兵,阿甲王自然也獲知了現在帝國盟軍方面居然調來了大軍對他們進行了圍剿。
這也更加激怒了阿甲王,認爲安息帝國方面不見棺财不流淚,以爲有着更多的軍馬就能置他們于死地了嗎?
既然安息帝國方面要玩,那麽就跟他們好好的玩玩。
盛怒之下的阿甲王,他馬上給下面的部族軍馬下令,同時,也想辦法通知各地的匈奴部族軍馬,着所有的匈奴人馬,不需要再掠奪物資,全都給他殺人。
他要将安息帝國殺得赤地千裏,要讓安息帝國方面,知道他們匈奴人瘋狂起來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