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讓他們有了一種認爲他們還是可以跟漢軍一戰的,新仇舊恨,讓他們都蒙蔽了眼睛,認爲以他們現在的強大,足可以跟漢軍叫闆叫闆了。
他們北匈奴人在這一片廣袤的大草原上就是當之無愧的霸主!這裏,已經是他們的後花園,亦是他們的家園。
所以,他們的威嚴不容侵犯,他們的家園不容破壞。
何況,現在寒冬時節,根本也不是他們北匈奴人離開他們的駐地逃走的時候,除非他們都不想活了。反否,大多數的部族人都得要留在他們的營帳之内過冬。
這一點,卻是一件比較現實,比較殘酷的事。亦是他們北匈奴人要承受的報應與苦果。
這就是他們隻知道破壞,并不懂得生産的關系,這就使得他們的部族人,在整體上來說,是嚴重的的缺乏了許多生活上必須的生活物資。
匈奴人當中,基本上沒有什麽的紡織技術,他們部族當中,幾乎是沒有懂得織布的,所以,衣服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侈奢品。他們當中,或者會有懂織布的,但絕對隻是爲其匈奴高層的人服務的。因爲,爲事生産的匈奴人,也缺少基本的原料。
所以,哪怕他們生活在這個大草原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一些基本的東西是沒有辦法發展起來的。在此寒冬時節,他們大部份的族人,都沒有太多可禦寒的衣物。
哪怕他們并不缺少獸皮,可是,獸皮所制成的衣物太過粗糙,也太過笨重,不适宜讓所有的匈奴族人穿着獸皮進行在冰天雪地裏進行長途的遷徙,以及戰鬥。
匈奴可汗,呼邪王召集軍馬,也僅隻是召集到了五、六十萬的匈奴騎軍。
也隻有這五、六十萬的匈奴騎兵,他們才有着可以抵禦嚴寒的衣物,可以讓他們在寒冷的氣溫之下發揮得出一定的戰鬥力。
這當中,有二十萬大軍,是呼邪王一直來精心打造的一支匈奴精銳騎軍。
他們稱爲鐵甲精騎。
匈奴人當中,自然是有打鐵技術的。早在當年匈奴人還沒有分裂爲南北匈奴之前,匈奴人就擁有了冶鐵打鐵技術,也早就有了鐵甲騎兵的出現。
呼邪王爲了能夠打敗漢軍,證實他們匈奴的确是勝過大漢的,并一心想着一雪祖先的恥辱,所以,他決定出動他的這支精銳的鐵甲騎兵。
還不得不說,這一支北匈奴人的鐵甲騎兵,看上去的确是訓練有素許多了。整齊的黑甲裝備,也讓這支騎軍有一股凜冽攝人的氣勢。
這支精銳的匈奴騎軍一出,匈奴人的士氣頓時高漲。
天氣越來越嚴寒了,越來越不适合行軍作戰。據一些有經驗的老人,以及匈奴人所尊敬的薩滿巫師的祭天問蔔,都顯示,在不久之後,或許是十天左右,整個大草原可能就會被冰封萬裏,所以,如果要戰,就得要在此十天之内戰。
如此,已經集結好大軍的匈奴大王呼邪王,親自率一衆首領大将出征,決定主動出去,前往迎擊漢軍。
數十萬的匈奴騎軍,浩浩蕩蕩,在他們部族人熱烈的歡送之下,離開了裏海與威海之間的匈奴駐地,向東北方向冒着風雪前進。
這個時候,這支西征漢軍的大軍師賈诩也早就趕到了前線,并且與趙雲、太史慈等一衆大将碰了面,基本上制定了第二階段的進攻計劃。
而就在這時,漢軍斥候有急報回來。
原來早前第一階段的進攻之後,各路漢軍都派出了斥候,遠遠的追蹤着那些分别向西逃竄的匈奴人。
原本隻是打算讓那些斥候将前方千裏之内的範圍暗暗的偵察一翻,弄清楚前方千裏之内的地區是什麽狀況,如此可以爲漢軍第二階段的進攻制定更好的進攻方案,更好的打擊目标。
而在一部份斥候偵察前往西千裏之内的環境及一些地區的特殊情況,将情報反饋回來的時候,還有一小部份探子斥候,冒着生命危險,遠遠的追蹤着那些西逃的北匈奴人。
就這樣,便讓當中的一些漢軍探子有了驚人的發現。
他們發現了那個處于鹹海與裏海之間的大型匈奴部落。也就是呼邪王的那個大部族。
他們也看到了,那些匈奴人有着頻繁的動作,不少匈奴人都趕到了這個大部族來。跟着,就是看到了這些匈奴人聚集軍馬,組成了一支數十萬的騎兵大軍。
看到了這個情況,其實就是在發現了這個匈奴人的大部族的時候,漢軍探子便馬上派了趕回去向漢軍作報告了。
當賈诩及趙雲、太史慈等一衆軍師及大将獲知這個消息情報的時候,大夥都不約而同的相視一笑,并且,在第一時間,都推翻了他們原來的作戰計劃。
當計劃趕不上變化的時候,這個計劃自然得要改變了。
他們之所以會流露笑意,那是因爲這就叫做得來全不費功夫。
要知道,漢軍爲何要分兵百路出擊?那是因爲漢軍對北匈奴人的情況是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知道,不了解北匈奴人的現實狀況。所以,才隻能如此,分兵出擊,來一個大網打魚。
但此際,漢軍的探子已經偵察到了北匈奴人的大部族的所在地,并已經獲知了現在的北匈奴人的行動情報。
如此,賈诩及趙雲、太史慈等人,如果還不懂要如何應對的話,那麽他們就枉負盛名了。
漢軍這次西征,雖然那些辎重的武器沒能馬上送到前線,但是,漢軍也一直來都不懼跟敵軍進行大兵團的決戰。像現在,匈奴人居然集結了五、六十萬的大軍主動來挑戰。這正中了漢軍下懷。
有一個個都見識過大場面,一個個都眼界開闊的漢軍衆将的眼内,數十萬的軍馬,那都已經不值一提了,在動不動就出動數以百萬來計的漢軍當中,數十萬的軍馬,還真的算不了什麽。
假如說,匈奴大王呼邪王能夠将他所動用的兵力都召集起來,組成一支百多萬的騎兵大軍,如此,漢軍才會覺得棘手,起碼會更加的重視,不敢輕視。
現在嘛,不是說漢軍輕敵,但真的是不怎麽将這數十萬的匈奴騎軍放在眼内。
漢軍第一階段的進攻,雖然進展順利,但是,每一個漢軍軍将都心裏清楚,對匈奴人的打擊的确不算太大,對匈奴人的威壓的确還不足夠。
而現在,這些北匈奴人居然不知死活,居然敢召集大軍主動來攻擊漢軍,那麽,這就正是漢軍所需要的,隻要漢軍一次一口吃掉了這支匈奴大軍,讓這些北匈奴人部族人親眼見識到漢軍的兵力實力。如此,方可以真正的震攝住北匈奴人。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不管是什麽的原因,天氣條件什麽等等的所有的一切都好。都不能成爲北匈奴人西逃的阻礙。在見識到漢軍的強大之後,那就不到他們不逃了。不逃?漢軍能夠冒着嚴寒,頂着風雪向他們的駐地發起強勢的進攻,到時候,他們整個匈奴部族就會抱住一起滅亡。
如此,他們甯願逃走,也絕對不會再留在他們的駐地等死。
逃的話,還有一絲生機,不逃,就隻能成爲漢軍的刀下亡魂。
所以,賈诩與一衆軍将一拍即合,馬上就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跟着,快馬四出,甚至煙花訊号等等,都全部用上了。
漢軍大軍,分兵百路,每路軍馬相隔都有一段距離,也就是說,整支漢軍大軍,等于是分别處于一條數千裏長的橫線上。
而現在,匈奴人的數十萬大軍已經出發,從他們匈奴駐地趕到最近的漢軍軍營所在,約是兩千來裏左右。就時間上來說,三天的時間,匈奴大軍肯定就可以殺到。
如此,也就是說,漢軍要與這支數十萬匈奴騎軍決戰,就得要在三天的時間之内,将各路的漢軍召集回來。
當然,太遠的漢軍,恐怕是趕不及趕不上這場大戰了,但是,在離趙去、太史慈等軍将的軍營兩側的各路漢軍,大部份都能夠趕得及回來的。
而對于漢軍來說,趕來的漢軍并不需要太多,有三、四十萬的人馬,就足以和匈奴大軍對抗了,再多上一、二十萬的漢軍騎軍,就可以對匈奴人的這支騎兵大軍形成壓制。足可以堂而皇之的擊敗他們了。
當然,衆将都認爲,最好能趕得及百萬以上的漢軍大軍回來,隻有如此,才能給予這些來到的匈奴大軍一個直觀的震懾,能讓他們一看到漢軍的百萬大軍,他們的膽氣就會喪失一半。
漢軍,終還是不希望通過大量的犧牲來獲取最好的勝利的。
兵力差不多的大決戰,自身軍馬,也會有較大的傷亡。所以,最好能夠趕回來更多的漢軍騎軍。
讓匈奴騎軍一見到就先生怯意,不戰自亂。此爲上策,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天後,徐晃收到了漢軍快馬送來的情報。他二話不說,直接拉起所有的軍馬便往快馬送來的指定地點急行軍。這家夥,他隻讓漢軍将士帶上他們的必須品,帶足三、四天的幹糧,其餘的,什麽東西都不顧了,連不少軍營,他都不讓拆解帶上就走了。還有,原本被看押着的一些異族部族的人,還沒有押送回後方的那些異族人,徐晃也不理會了,僅隻是命令他們留在原地,不準逃而已,至于那些沒有了漢軍看守的異族人會否逃了,這些異族人又是否會對留在軍營當中的許多物資是否進行掠奪後一哄而散,他也不顧了。
漢軍尋到了北匈奴人的大部族,馬上将有一場與北匈奴人大軍的直接大戰,這場大戰,他徐晃又豈容錯過?
獨眼的夏侯惇,他這些天身體其實并不适,在這嚴寒的天地裏,寒氣滲入他那隻沒了眼珠的眼眶内,讓他痛得直哆嗦。但是,在接到快馬的傳報,他立馬就不痛了,幾乎下達了與除晃一樣的命令,提槍上馬,率軍就急趕。
這樣的一場大戰,他亦同樣是不容有錯過。
其餘的如張遼,他因爲離趙雲、太史慈等将的軍營較近,倒是顯得從容了許多。
而夏侯淵呢,不遠不近,收到快馬傳報的時候,他正在撚撚碎碎的念着一些别的事兒。那是他從那些送來糧草的後勤軍兵口中獲知了一些後方的事兒,得知劉易居然又納了一個女人,他正在爲自己的侄女兒感到不值呢,覺得自己的這個侄女兒怎麽能看上這個花心的皇帝呢?
這家夥,受過一次重傷之後,又是經劉易之手才救回來的。所以,他的心态相對也比較複雜許多。嗯,也少了幾分争強好勝的性子,對軍功什麽的,沒有如另外的幾員曹操舊部大将那麽的迫切了。
實際上,他與徐晃随司馬徽到秦嶺去破壞大漢龍脈所碰到的那些讓他深感靈異的怪事之後,尤其是面對那無形的龍脈所化的氣龍的威勢之後,更讓他覺得人力的缈小,所以,也就失去了幾分争強好勝之心。
不過他也沒有遲疑,很快就調整好心态,率軍趕往目的地。
最倒黴的是張合,他所進軍的線路,在更遠一些的西北方向,所以,收到了漢軍快馬的傳報之時,已經過去了兩天後的夜裏。他根本就來不及率軍趕上這場大戰。就算是趕去,恐怕也隻是趕去爲大戰之後的戰場打掃戰場罷了。
可是,他想想也不太甘心,這場戰鬥,是他真正爲大漢效力之後的最大的一場戰鬥,如果他沒能趕上參戰,那就太過遺憾了。
他算了一算時間,便毅然決定,他決定單槍匹馬連夜趕去,雖然,離目的戰場還有差不多兩千裏,但還有一夜一天的時間,他可能還趕得上。
因爲,他的戰馬名爲絕影,正是曹操原來的座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