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除了苟延殘喘的武威城的這一個勢力之外,西涼已經完全歸于新漢朝的統治,基本做到了統一西涼。接下來,便是混亂了數十上百年的西涼大治時期。
而新漢朝,一下子又等于獲得了數十萬異族騎軍,勢力再一次大增。
如雪花一般的快報,很快就傳到了大漢各地去。
當然了,最先獲得西涼捷報的,自然就是在洛陽準備着率軍北上的劉易了。
早在當天,西涼異族騎軍攻擊西涼諸侯聯軍取得了大勝的那一天,賈诩就已經派人将捷報向朝廷報告了。
所以,劉易獲知的情報,自然要比天下諸侯知道得早得多。
在收到已經滅了西涼諸侯那數十萬大軍之時,劉易就知道,西涼大局已定。當時,劉易就以朝廷的名義,向賈诩、馬騰、馬超等人,表達了嘉獎,肯定了他們的成績功績。但考慮到西涼大局方定,不宜馬上從西涼抽調軍馬。先留着他們在西涼坐鎮大局。畢竟,劉易的心裏,對于西涼異族還不算是十分的放心。留着大軍在西涼,讓他們配合朝廷在西涼各地建立了官府官衙,對西涼取得了最終的統治再說。
不過。顔良、文醜兩将,可以考慮召回來了。把他兩将召回來。西涼還有馬騰、馬超父子,還有龐德、華雄、徐榮、郝昭等大将。足可以應付得了西涼的局面。
實際上,西涼馬超軍中,能征善戰的武将,還是有不少的,馬超部将,都有不少屬于二流武将實力的武将。隻不過,他們在馬超、龐德等超級大将的帳下,極少有閃光的時刻,難以讓世人認知罷了。就好比當年的董卓。其帳下,二、三流的武将也極多。倒是謀士方面,西涼似乎稍微欠缺,還得要從朝廷調動不少文官進入西涼協助賈诩。
如此,劉易也可以正式定下日程,準備出兵北上,與趙雲、公孫瓒、高順、戲志才一起,征讨烏桓了。
就隻須等顔良、文醜回到,便可以正式出征。
而這個時候。在北方的趙雲、公孫瓒、高順等軍,卻不會等,他們連日發軍,一路從山海關、代郡。從遼東出兵,向烏桓異族大軍集結的方向攻擊前進。
連日來,關外的草原山林當中。一片雞飛狗跳,風聲鶴唳。
山海關外。數百裏方圓,都已經在新漢軍的掌握當中。那些躲在山林當中的烏桓異族,藏無可藏,大多都被新漢軍找到。他們的命運,決定于他們部族的特性,有些,會被新漢軍無數的滅殺,就此消失去茫茫的山林之中,多年之後,再也找不到他們的痕迹。而有些,稍爲純良一點的,則會被新漢軍從他們的藏身之處趕出來,集中到一起去看押。
對于新漢軍的行動,異族人都驚惶不已,饒幸不死的異族人,他們對自己的命運,已經完全失去了自主權,隻能在心裏祈禱,希望新漢軍莫要大開殺戒,不要如他們的部族那樣,對待漢人那般的殘虐。
許多異族人,他們千百年來,一直對關内的漢人燒殺掠掠的時候,他們會否想過,有一天,漢人也會如他們一般,闖進了他們生活的家園,對他們舉起血腥的屠刀?這是一報還一報。
他們也應該慶幸,他們那些,還能被看押起來,還沒有遭到新漢軍殺戮的人,他們應該慶幸他們沒有太過喪心病狂,沒有對漢人太過殘暴殘害。當然,當中或許有些異族人,他們更應該慶幸,他們哪怕有過殘殺漢人,奴役漢人,對漢人燒殺搶掠的行爲,但是,暫時他們還沒有什麽的把柄被新漢軍抓到,所以,才能幸免于一死。
新漢軍的行動,也驚動了更多的烏桓異族部落。一時間,大大小小的部落,在收到了風聲,知道新漢軍的軍馬,正在草原、森林當中搜捕他們的時候,紛紛舉族從他們的聚居地逃命,往北逃,逃往烏桓大軍的集結地。逃往赤峰山下。
然而,趙雲在關外攻擊前進數天之後,卻感到有點詫異,因爲,自己的斥侯探子,居然探到烏桓異族大軍居然還沒有向新漢朝邊境發軍的迹象。自己的三路大軍,鬧出了這麽大的動靜,烏桓大王蹋頓居然還沉得住氣?
實際上,對于趙雲來說,他更希望因爲自己新漢軍的行動,烏桓人按耐不住,馬上出兵來,對自己新漢軍進行針對性的進攻。如此,趙雲方可以在運動戰當中,尋找攻襲烏桓大軍的戰機。
要知道,趙雲、公孫瓒、公孫度、高順等率先出兵對關外的烏桓異族發起攻擊。一個,是作爲這一次征讨烏桓的先鋒,二個,是不想讓戰火燒在自己新漢朝的關内。争取在關外與烏桓大軍分出勝負。三個,自然就是想通過新漢軍的行動,然後調動烏桓大軍,尋機給予攻襲打擊。
那個,這一次,烏桓部族所集結的人馬實在是太多了。足足有一百多萬軍馬。新漢軍暫時不可能同時一下子也調來相應的那麽多軍馬與之決戰的。
如果當真的讓烏桓大軍一起行動,向新漢朝攻來,那麽,新漢軍怕很難正面阻擋烏桓大軍的入關。就憑山海關的三十多四十萬的新漢軍,要守住兩千多裏長的長城段,的确有點力有不逮。
所以,與其被動的防禦,還不如主動的進攻。
可是。烏桓大軍居然始終都沒動,這是爲什麽?什麽時候。那些異族人都能夠如此沉得住氣了?
總不可能,其大軍集結在赤峰山下。就是爲了吸引新漢軍前往與之決戰吧?還是有什麽的陰謀?
嗯,大的陰謀倒是沒有,隻不過,主要還是烏桓大王蹋頓對于入侵新漢朝的前景不太看好,心裏因爲懼怕新漢軍,沒敢輕易的有所行動。另外,也是爲了可以重樹其在大草原上的權威,等待那些遲遲沒到的烏桓部族,借此機會。做到真正的一統烏桓族,做到一統大草原。
當然了,更重要的,還是想等西涼、益州方面有所行動。先看清楚形勢,看看事情是否有如劉備所說的那樣,通過益州、西涼方面的暴動,攻擊新漢朝,讓新漢朝陷入不利的局面。到時候,他的大軍。方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南下,掠奪漢境。
他的心裏,已經打定了主意。要不,他就不動,要不。就要一舉成功。
如果西涼、益州漢中方面,能夠讓新漢朝陷入被動。讓人看到有可能一舉滅了新漢朝的機會,那麽。他就打算舉族殺入大漢,進占大漢。否則,他就打算先對遼東動手,掠奪遼東,獲取他們部族所需要的物資。然後,看情況,揮軍闖入大漢境内,掠奪一翻便走。
反正,烏桓大王蹋頓,心裏已經打定了主意,絕對不給予新漢軍如滅匈奴部族那般滅了自己的烏桓族。
所以,他的大軍,要動就一起動,要不就不動。他覺得,隻要自己的大軍集結在這裏,新漢軍無論如何都奈何不了他們。
不過,此際,烏桓大王蹋頓的王帳當中,聚滿了烏桓各部族的首領。另外,還有不少人一臉哀痛,跪在蹋頓的面前,哭着訴說什麽。
“大王!我們烏桓部族大軍,集結在這裏兩月有餘了。遲遲沒有發軍向大漢發起攻擊,是何道理?”
“大王啊……完了,我的部族完了,請大王一定要爲我們做主啊。那些新漢軍,居然敢滿山的搜尋我們在長城關外的部族聚居地,但凡是被他們搜尋到的部落,全都被他們無情的屠滅了……這樣下去,這關外草原,還是我們烏桓族的天下麽?”
“嗚嗚……大王,請發兵爲我部族人報仇啊,我部族,一共數千人啊,就逃出了幾十人,這個仇,我們一定要報,請大王發兵吧……”
“大王,不能再讓新漢軍嚣張了,他們也不過是三十來萬人馬,現在又四出攻擊我們的部族,如果我們現在發兵,正好可以趁山海關空虛,一舉攻破其關,殺入大漢境内,血洗大漢!”
“大王,不能再等了啊,我們這麽大族人聚在這裏,每天要宰殺的牛羊無數,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沒有糧食了啊。”
“大王,新漢軍也就罷了,可是,該死的遼東公孫度,他們現在也與新漢軍如出一轍,在東北方向殘害我們的部族,難道,我們就這樣不管不問麽?”
“我們一百多萬部族騎軍在此,難道還用怕了新漢軍?就算新漢軍再厲害,又是我們大軍之敵?”
……
塌頓望下帳内一個個群情洶湧的樣子,不禁有點頭痛,按了按腦門,拍了拍面前的案桌,沉聲道:“諸位,先冷靜,這發兵之事,并不是本王不發兵,但是也得要看準時機啊。要發兵容易,但是一發牽動全身。”
“大王啊,我們還要等什麽的時機?”
下面的部族首領,大多都不解的道。
這些問題,塌頓還真的難以一時半刻跟他們說得清楚的。
這些異族首領,當中大部份的,他們都沒有正式與新漢軍交戰過,并不知道新漢軍到底有多厲害。跟他們說,他們也不可能理解明白。
但是,如今這樣的情況,塌頓卻還真的是沒有想到的。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麽多部族首領會一起前來勸自己盡早出兵。
但是,他才剛剛樹立了一定的威望,卻還沒有真正的掌握全族,如果自己不跟他們解說清楚,不能讓他們理解,那麽,他們還以爲自己還真的怕了新漢軍,還以爲自己當初在天鎮被新漢軍打得直到現在都還在害怕。如此,好不容易才樹立起來的這一點威望。馬上就會蕩然無存。若部族首領都不聽從自己的調令了。他們各自爲戰,或者不聽命令。馬上各自起兵向新漢朝攻擊的話。到時候,他們就有可能被新漢軍擊敗。被新漢軍一部一部的蠶食,進而如匈奴人那般,最終被新漢軍舉族滅掉。
蹋頓很深入的分析過,當年的匈奴族爲何會被新漢軍滅掉的。
首先,就是匈奴族人在集結的時候,就已經讓新漢軍知道。但是,這個事情,還真的很難避免,關外的部族集結。無論做得如何隐蔽,總會有一些風聲被大漢知道。尤其是大部部族的集結,這個秘密是守不住的。這也是塌頓要在離大漢長城更遠一點的赤峰山下集結的原因。他不希望自己還沒有完成集結,就遭到了新漢軍的攻擊。有了他們主動出關攻擊匈奴人的先例,塌頓絕對相信,新漢軍會主動出關來攻擊他們。
所以,這個問題,在開始集結的時候,也不要有着饒幸的心思。不要希望人家漢軍沒有什麽的準備,可以讓他們大搖大擺的殺進大漢境内去。而匈奴人,明顯是犯了這個錯誤,他們居然沒等部族大軍完全集結好。就先派了一部軍馬渡過了黃河,結果,很快就被新漢軍先滅了其一部軍馬。
其次。就是對新漢軍的戰力估計嚴重不足。從一開始就有點輕敵。匈奴人,居然忘了他們在并州遭受到新漢軍滅了那二十多萬匈奴騎軍的痛。沒有接受教訓。以爲那次慘敗,隻是偶然。結果呢?吃盡了苦頭。最後舉族都被新漢軍所滅。
如此,蹋頓認爲,不管如何,無論何時何地,都絕對不能對新漢軍有輕視大意之心。務必要步步爲營,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長處,萬莫讓新漢軍有機可乘。
自己烏桓大軍的長處是什麽呢?就目前來說,就是部族可以人人皆兵,暫時來說,在兵力上,要遠遠比新漢軍超出。
對于蹋頓來說,自己烏桓大軍的長處還真的不多,就是這個兵力上的優勢。别的,比如說,什麽的弓馬娴熟,什麽的他的烏桓人要比盈弱的漢人更加強悍的話,蹋頓是絕對不會再這麽認爲的了。
弓馬娴熟,遊騎的優勢,隻能相對于以前的大漢軍隊而言。現在的新漢軍,他們一樣可能和他們的部族騎軍一樣,可以在戰馬高速之間騎射。甚至其水平也絕對不會在他們部族大軍之下。再說到雙方軍士短兵相接的問題。這個,蹋頓還真的不敢想象。
當年,他們打算看情況,如果匈奴人大舉進犯大漢能夠成功的話,他也會集結部族人在其後面檢檢便宜,所以,集結了一部分軍馬在崖門關外往北數百裏的天鎮。可結果如何?劉易居然敢帶少量的新漢軍騎軍殺到了天鎮。而他們烏桓騎兵與劉易的那支銀甲騎兵的一戰當中,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對手,全方面被壓制,打得他的騎軍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甚至,出動了更多的軍馬,卻反而被新漢軍的騎兵,用他們最爲熟悉的戰鬥方式打敗了。正因爲如此,蹋頓才不得不忍辱,把自己的愛妃紅月送出給劉易,與劉易談和。
反正,沒有經過那一戰的烏桓族人,是不會明白新漢軍的強慢的。何況,那個時候,新漢朝才成立不久,新漢軍還沒有真正的成爲百戰雄師,現在,這麽多年之後,新漢軍已經發展壯大到讓人隻有能仰望的地步。跟新漢軍作戰,能不小心麽?一個不好,就是滅族的下場啊。
至于短兵相接,新漢軍的武器裝備,都不知道要比他們的烏桓部族的兵器精良了多少倍,自己部族大軍的兵器,跟人家的一碰,就被毀了,然後如何跟人家一戰?
所以,在蹋頓的心裏,認爲,要找敗新漢軍,就必須要在平原上,利用自己大軍集群的兵力優勢,一下子撲過去,硬是用人數,将新漢軍堆死。當然了,他也不會忘記,新漢軍的床弩的威力。所以,絕對不能輕易的分兵追擊新漢軍,絕對不能讓新漢軍挑選戰場跟自己的馬軍戰鬥。否則,中了新漢軍的奸計都不會知道,死都不知道是怎麽樣死的。
如此,說真的,蹋頓倒還真的有點希望新漢軍可以直接殺到他現在的大軍營地之前,在這一方平原上,跟新漢軍決戰。
還有,匈奴人之所以被滅,就是他們的匈奴部族,根本就沒能做到步調一緻,早前一部匈奴騎軍被滅了,跟着又來一撥,滅了,又再來一撥,如此疊浪式的戰争,去多少人都不夠新漢軍滅啊。
最後,就是匈奴人沒有想到,新漢軍居然能如此耐寒,能夠在他們部族都難耐,都害怕的百年不遇的嚴寒的寒冬,向他們大漠發起了攻擊。讓他們根本就沒有一點防備,最終被新漢軍滅了。
有了匈奴人的前車之鑒,蹋頓覺得自己一定要牢牢記住,盡可能的避免匈奴人所犯過的錯誤。
可是,現在,他又如何跟自己的衆多部族首領說得清楚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