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陣歡快鑼鼓點的感召下,逛夠了的洪衍武終于迷途知犯。
把家人們從攤販雲集的偏僻地帶,帶回到了地壇公園的中心位置。
說來也是走運,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洪家人正好趕上了剛剛開始的新一撥秧歌和舞獅表演。
而且他們還尤爲幸運的在一隅之地,擁有了較爲靠前的位置。
得以近距離觀賞,充分感受秧歌舞帶來春節氣氛。
否則要是來的再晚些,真等到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也就隻能看見前面人的後腦勺了。
不得不說,秧歌和舞獅作爲春節廟會上最吸引人的場面,是最必不可少的傳統節目,能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歡樂。
你就看吧,盛況空前的圍觀中,在響徹雲霄的鑼鼓聲中,迎面走過來一隊扭秧歌的。
最前面是十幾個小醜騎着紙驢打頭。
随着鑼鼓的闆眼進三步退兩步,邊扭邊滑稽地逗着兩邊的人群。
而幾個小醜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間那個。
他同樣騎着紙驢,不同的是,他是男扮女裝,化裝成了媒婆。
臉上的臉譜喜慶滑稽,額頭上圍着一條黑布帶,前寬後窄地系在腦後假發髻下面。
那兩道黑黑的眉毛前邊粗後邊細、中間高兩邊低、成“八”字形地畫至兩鬓。
雙頰塗得紅紅的,像猴屁股。
他滿臉假笑,動作更是極爲誇大地扭着。
而在“她”的後面,又是兩個身穿白綢緞衣裳、腰中彩帶垂至小腿、擡着一乘轎子的兩個小夥子。
那五彩缤紛的花轎四面都敞着,裏面同樣有一個男扮女裝的新娘,打扮得花枝招展。
這個“她”,不時地用一塊大花手絹擋一下臉又拿開,故作嬌羞地沖左邊亮一下,再沖右邊亮一下,逗得人們發出陣陣笑聲。
但驢和轎子隻是個開場,娶媳婦的開場白過去後,後面的才是真正的高水平表演。
因爲高跷舞出場了!
不用說,打頭的必然是千年不變的滑稽戲“大頭和尚度柳翠”。
男角戴着笑呵呵的“大頭和尚”面具,着青布長衫,手持木魚,頸後衣領内插一把折扇。
而男扮女裝的女角是雲頭壓鬓,斜插鮮花,身着彩旦服,手持手帕。
一個是搖頭晃腦,憨态可掬。
另一個豐姿綽約,故作羞澀。
衆所周知,這表現的正是,觀音淨瓶裏的楊柳枝思凡下界,大頭和尚奉命将其重新度化的故事。
而緊跟其後的,還有“傻公子上京”、“漁樵耕讀四時樂”、“八仙過海”、“白蛇傳”、“西遊記”等其餘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的角色。
且無一例外,明快的節奏下,這些高跷舞蹈極盡幽默風趣,竭盡所能的施展扭、搖、追、逗等技巧動作。
那真是有意思極了。
但最絕的創意,還是由米老鼠和唐老鴨掀起了舞獅表演的序幕。
随着“咚卟隆咚锵,咚卟隆咚锵,咚卟隆咚咚卟隆咚锵锵锵——”的鼓點。
隻見一老鼠,一鴨子這兩位土造的“外國友人”,手持繡球出場。
盡管他們穿着寬大的扮服,但仍舊竭力作出各種姿勢。
逗引着兩隻高大勇猛,一身金色長毛的北獅出場。
待得獅子銅鈴般大的眼睛金光四射,張着臉盆般的大口威風凜凜地向他們撲了過來。
這老鼠和鴨子才倉皇而逃,把繡球又還給了真正的演員。
由此,在觀衆集體情不自禁哄然大笑中,舞繡球的健兒才開始了真正的傳統舞獅。
再接下來,登高望遠、頂繡球,疊羅漢、搖頭卧……
一個個高難度技巧的演練,讓全場的目光都凝結在了兩頭不停地撲、跌、翻、滾、蹲的北獅身上。
舞球者不停地翻着跟頭,北獅也跟着不停地上下翻滾着。
最後的收尾是一對小獅子歡蹦亂跳地跟在後邊,活潑可愛極了。
不能不說這樣的巧妙銜接,這樣的精彩表演,可真是别開生面的中西合璧了。
當然,也多虧我國尚未加入世貿,仍舊處于版權意識淡漠的年代。
才會産生這樣土洋結合的妙趣。
總之,整個表演過程裏,那一陣陣的熱烈掌聲就沒有斷過。
不但孩子們看得意猶未盡,大人也一個勁叫好。
但也正是因爲表演太精彩了,就在演出結束之後。
仍舊有不少的觀衆流連忘返,遲遲不願意散去,強烈要求舞獅隊再來一段兒。
結果竟又由此引發了一段兒小岔曲兒。
敢情舞獅隊完全不理會大家額外的訴求,無論對掌聲、口哨、還是起哄架秧子,全都不顧。
演完了就是演完了,鞠躬相謝,就要收拾家夥什退場休息。
這就惹惱了一幫二十啷當歲兒的大小夥子。
尤其是兩位嘴欠的,就故意說起了風涼話。
一個喊。
“走吧走吧,有什麽啊!不就耍個獅子嗎?沒勁沒勁!又不是真獅子鑽火圈兒。不演就不演,咱還不稀罕瞅了!”
另一個也叫嚣。
“就是,拿什麽糖啊?要我看,這獅子耍得本也就一般般,真有本事還得舞龍,咱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那才夠勁兒呢……”
好嘛,這叫什麽?
這叫得便宜賣乖,這叫吃飽了罵廚子,這叫故意鬥氣兒啊。
舞獅隊的師傅們大冷天裏可苦練了半天了。
這年頭又純屬爲人民服務。
哪兒受得了這個啊?
于是這下舞獅隊裏一個耍獅頭的中年師傅,當場就不幹了。
就看這位站出來一抱拳,一瞪眼,搭着這兩位的話茬,就不依不饒的掰扯上了。
“嘿,我說二位,你們這話怎麽這麽不受聽啊。什麽就獅子鑽火圈兒啊?什麽就舞龍啊?你們把我們的玩意當什麽了?”
“不是我說您二位,就沖這話這麽不受聽,不給你們演就對了。”
“誰都知道貨賣識家,我們要演,總不能媚眼做給瞎子瞅吧?真演了,你們又看得懂嗎?”
看得懂嗎?
兩小夥子當時就滿不在乎的說了。
“切,不就是個舞獅子嗎?有什麽看不懂的?”
舞獅子的師傅卻冷冷一笑。
“有什麽?講究多了。咱也别說那沒用的,幹脆打個賭。有關舞獅,我就問你們幾個連小孩都能整明白的常識問題。你要能給我解釋通了,就算你們赢,我們就爲你們專門加演一場取樂。可要是你說不出來,那就得爲剛才的胡說八道給我們道歉。怎麽樣?是爺們不是?敢不敢?”
嘿,本來就是屬鬥氣蟲的倆大小夥子,又當着這麽多人,哪兒能退後啊?
于是幾乎沒過腦子就答應了下來。
可這一下卻是真崴泥了。
因爲别看對面這師傅提出的問題簡單,他們還真就回答不上來了。
第一個問題是,舞獅裏的獅子爲什麽愛耍繡球呢?
真正的獅子誰見它耍過球啊,馬戲團也沒有啊。
這是怎麽回事?
第二個問題是,我國的傳統獅子爲什麽要守着大門呢?
廟宇、宮殿門前都是一對石獅守門,可現實世界裏從沒有真獅子看大門的。
這又是怎麽回事?
說真的,别說倆大小夥子憋紅了臉,誰也沒了詞兒。
就連現場看熱鬧的觀衆們也都沒有人能答上來的。
而且還必須得說,這倆問題,還真把所有人的好奇心都給提起來了。
于是在大家衆口一詞的支持下,兩個小夥子不得不賠禮道歉。
這位師傅也終于應大家夥的呼籲,當場揭開這個謎底。
“各位各位,這層窗戶紙捅破了其實很容易,我一點不誇張,真的是連小孩兒都能想明白。”
說着,舞獅師傅就帶着微笑去問離他最近的一個小孩兒。
“小朋友,你知道什麽動物愛看家,又愛玩兒球嗎?”
就這樣,酷似皇帝新衣裏的一幕出現了。
這個小孩,咬着手指頭隻琢磨了一下,就痛痛快快說出了答案。
“狗……”
“哈哈,聰明,答對了!”
随着這位師傅一挑大拇指的誇,觀衆們空前的騷動起來,因爲誰也不敢相信是這樣的答案。
獅子是狗?胡說吧?怎麽可能哪!
嘿,這還偏偏就是真的。
随着這位師傅在現場的鼓噪聲中,抱拳環繞一拳,正格的民俗知識抖落了出來,算是讓大家開了眼界,長了學問。
敢情這舞獅還真不簡單。
據他所言,北獅的起源是在北魏時期。
南獅則是唐宋時期由北方傳入的,從曆史上看,就要晚上許多了。
而由于我國本土文化裏并沒有“獅”這個東西。
所以“獅”這個詞兒,正是由于北魏佛教興盛,才把這種動物的概念帶入中原。
其實本意指的就是佛教裏專司守門的神獸。
“金毛獅子藍毛犼”這句話,不少人聽說過。
這兩種動物同樣都是虛構的佛教神獸,并沒有真實的原型。
可世上沒有這種東西又得造像,那怎麽辦呢?
我們的工匠就結合了斯裏蘭卡進貢的哈巴狗形象,再加以想象,如同我們的麒麟和龍一樣,造出了這個“獅”。
後來經過元朝蒙古洗禮,“獅”的形象變得愈加粗曠、寫實。
這也就是爲什麽我們國家的傳統獅子,威風與可愛并存。
會玩球,會守門,甚至還有小獅子跟着的原因。
說白了,其原型就是哈巴狗,壓根與非洲的獅子無關。
而近代的獅子概念之所以會形成。
其實倒是因爲有人親眼看見這種真實的猛獸之後,覺得形象很威猛。
才反過頭來牽強附會到我們的傳統獅子形象上的結果。
否則,這非洲獅子還不定被我們叫做什麽呢。
一前一後,這樣的因果關系,可是萬萬不能搞錯的。
最後還得說明白一點的是。
舞獅的起源是佛教活動。
而舞龍是起源于民間在龍王廟求雨的祭祀圖騰。
從級别上和理論上講,舞獅要高于舞龍。
凡是廟會必有舞獅,而除了龍王廟求雨,不舞龍燈。
至于京城就更特别了。
因爲這裏一直有天子,曆來連求雨也不能舞龍,那是要殺頭的。
話說到這裏,已經不光是笑聲了,還響起了一片掌聲。
甚至連兩個本覺着自己落了面子的小夥子都挑了大拇指。
因爲獅子身上被這位師傅講述出了這麽多淵源,其精彩絕倫的程度并不亞于真正的表演。
他們不但聽入了迷,不再爲自己無知害臊了。
反倒感到肚裏有了貨,能去跟别人顯一顯了。
那能不高興嗎?
不過說實話,現場所有人裏,其實精神觸動最大的倒是洪衍武。
這不是爲了别的,而是因爲這爲侃侃而談的舞獅師傅,他居然認識。
那就是特殊年月裏恨不得想要他命的白紙坊造紙廠的劉松山。
甚至他還發現,在劉松山後面擺弄獅尾的就是他的兒子“豁子”。
看着這在特殊年月裏,以狠毒殘害弱者聞名的一對父子,如今把打人、欺辱人的興趣都轉到了這樣娛樂民衆的技能上。
竟然變成了有真材實料的舞獅專家。
洪衍武還能不感慨良多嗎?
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一個好的時代,就是能夠把人心的惡念化解,把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