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冬季,可天空晴朗可喜。
衆人來的又是時候,正是十點來鍾,霜氣散盡,日光很暖。
小西北風還那麽的爽利,使人覺得既暖和又舒服。
所以允泰一家是一一逛過宅院,又看過了花園子,就像逛公園似的過足了眼瘾。
一個多小時之後,才在王蘊琳母子的陪伴下,順溪而上穿過果林來到四進院正房,來與單先生相會。
這裏是住宅院落後半部位置,單先生父女暫時充作工作室。
屋裏既有工具,也有大量的圖紙書籍。
最顯眼的是屋子居中擺的“燙樣”,面積足有兩平米。
通過這東西,足不出戶,大家便可将微縮版的完顔舊宅盡覽無疑。
(注:燙樣,就是立體模型,是我國古建築特有的産物。因爲需要熨燙,所以稱燙樣。)
而允泰因洪衍文婚宴與單先生鄰桌,主動敬過酒也攀談過,還能認得。
此時這一相見,他都未容洪衍武給引薦。
就帶着無限的欣喜和感激,自己主動領着妻小上前緻謝。
并讓兆慶呈上專門準備的禮物——兩方民間收來的古章。
由此可知,他是多麽的滿意了。
而作爲從事技術工種的匠師而言,最得意的,當然就是獲得旁人的肯定。
單先生情知自己的小愛好必然是洪衍武透露無疑,由此也可感知允泰的重視與誠意。
同樣是頗感欣慰,很有一種貨遇識家的快樂。
于是推辭不過,便收了禮物。
跟着幾句話下來,屋内的氣氛變得相當熱鬧和融洽。
而就在衆人落作之時,洪衍武幫着單香筠已經給幾位長者呈上茶來。
這時也就到了該談正事的時候了。
或許是所有行業的通病,真精技藝者都不耐煩客套。
單先生直接開門見山的說了想詢問之事。
他聲稱自己早已久慕李笠翁(李漁)疊石建造的半畝園的大名。
很想親眼看一看園中亭台樓榭、溪橋曲徑的清幽景色,和完顔家聞名于後世的“嫏嬛妙境書屋”,可惜一直沒有這個機會。
沒想到盼了半輩子,竟然有一天能親手來複原這座園林,這也是一件人生快事。
但難點就在于,這座園林經由完顔家曆代擴建與豐富,已經越發複雜和奢華了。
偏偏後來還遭到了破壞性的改建。
在他接手時,花園部分很大面積已被填平蓋了廠房,還原難度極高。
雖然“半畝園”的一代主人完顔麟慶,留下的《半畝園記》和《鴻雪因緣圖記》中,尚有“半畝園”的全景圖和局部圖。
但憑借于此,也隻能知道布局和比例。
而許多關鍵的細處,就需要允泰和王蘊琳指點明示了。
說到這裏,單先生就讓單香筠取來一些圖本,那都是他已經整理和羅列好的資料。
然後他對着燙樣一一展開,同時提出了問題。
首先就是二進院裏的戲樓。
單先生說,這座戲樓雖然規模比宮裏的漱芳齋要小得多,更比不上甯壽宮的暢音閣。
但前台後台、上下場門,一切均按比例搭蓋。
飛檐立柱、彩畫合玺,無一不極盡講究。
特别是頭頂那個木雕的藻井,由一塊塊梨花木雕成,層層向裏收縮,應該爲的是攏音。
同時又有五隻飛翔的蝙蝠環繞着中心位置飛舞。
這樣的新奇精緻,在京城絕無僅有。
可偏偏中心頂珠的位置卻是空的。
看遺留痕迹,原物又不似是頂珠,他搞不清到底是什麽。
另外,根據清朝典制,九間堂殿爲天子所有,七間而爲王爺,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
那麽如按正理來講,完顔家是不能有這樣的藻井戲樓的。
對此,他一樣感到迷惑。
允泰很快做了回答。
他說家中戲樓那個藻井實爲大内戴頂子的走工所鑿,原是爲宮裏所備。
後來宮裏沒錢修,這個藻井就一直仍在了營造廠作坊裏。
是他一眼看重買了來,想的是母親愛戲,專爲其母修一個爲玩樂而建的戲台。
由于當時已經是“袁大頭”當政了。
戲樓既不是什麽正經建築,遜帝也不會再追究,所以蓋也就蓋了。
而藻井之下的五蝠環繞的中心,确實原非頂珠。
那是他從逃亡到京的白俄貴族手裏買下的一盞鎏金琉璃燈。
花了五百大洋,據說是從冬宮帶來的東西
如今既以無蹤,便用頂珠代替也可。
聽了這番解釋,單先生豁然開朗,不過也因此又追問了一事。
他說看那半畝園的最後面的“嫏嬛妙境書屋”。
三間軒式建築,包括一帶圍牆,用的皆是綠色琉璃瓦。
這同樣存在僭越禮制的問題。
而據他所知,完顔家可算是八旗貴族裏的藏書大家。
這“嫏嬛妙境書屋”完顔麟慶,希望子孫世守藏書,依晉朝人張華夢遊嫏嬛仙境的典故而建。
至嘉慶、道光年,軒内便有藏書八萬五千卷,且有書目傳世。
卻不知是從何時用得綠琉璃瓦,這又爲何故?
沒想到這個問題倒把允泰問住了,他細思良久也沒個着落。
倒是王蘊琳想了一陣說,自己曾聽聞母親談及清朝曆代皇帝對金朝皇族後裔的優容與厚待。
特别是嘉慶年間,由于阿哥皇子經常來完顔家“嫏嬛妙境”觀書。
因此出于對完顔氏的籠絡和對于文化的崇敬,嘉慶帝下旨特許完顔家書屋鋪設綠色琉璃瓦。
綠色的琉璃瓦象征春和日麗,萬物昭蘇。
裝上以後格外素雅大方,也更富文化氣息。
正因爲與書屋景色相融甚佳,完顔家便一直留用至今。
這話說完,單先生不由再次點頭。
“這就對上了,綠色琉璃瓦應用的最典型的古建群就是阿哥所,那是供皇子皇孫居住的地方。您這麽一說,我也就明白了。”
再往下,所談論的話題更讓人大開眼界,也更讓人覺得有趣。
因爲無論單先生問起花園裏“玲珑池館”裏已經被拆除的庭閣樣式。
還是跟據允泰和王蘊琳共同回憶,通過“燙樣”指正兩個小院的舊景格局有誤。
竟然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近似之景,和曹雪芹搭上關系。
敢情像《紅樓夢》第二十七回寫到一座滴翠亭。
書中雲,“這亭子四面俱是遊廊曲欄,蓋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紙。”
便是仿借完顔家的“玲珑池館”的樣式。
此亭原是由其遠祖完顔崇實所造,亭子就是位于水池中央,四面設遊廊。
而另外兩處,一是花園裏作爲休憩小所的一各偏院。
那裏原本是存有大片品質尚佳的綠竹,而且還豎立了一座石牌坊。
上面刻着成親王永瑆所書“潇湘小影”四字。
現在那裏被蓋了房子,一半的竹子和石牌坊都被移走了。
而在《紅樓夢》中,黛玉所居庭院名爲潇湘館,也以竹子著稱。
而且黛玉别号爲“潇湘妃子”。
這也應是曹雪芹以此處爲鑒,描繪在了書中。
還有一處是“海棠吟社”,那又是麟慶新造,位于前院西部。
面東而立,與曝畫廊共同組成了一個小三合院。
院子中央種了兩株海棠,院北的牆上,開了一個月牙形的偃月門。
《紅樓夢》中寶玉所住的怡紅院的“怡紅”二字就源自院中的一株海棠。
後來賈芸又送了兩盆白海棠,探春發起詩社,定名爲“海棠社”。
這與“海棠吟社”隻有一字之差,同樣是借鑒了完顔家的景象院貌。
這番讨論結束,單先生不由因曆史的真相而發出感慨。
說現如今紅學界和園林界一直熱衷于讨論大觀園的原型。
卻沒人會想到,真正的原型,有很多已經被不知不覺中糟蹋掉了。
幸好“半畝園”,還算是大緻無恙的保存下來。
否則這樣蘊含着豐富文化内涵的園林,如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化爲殘垣。
那将是極爲讓人心痛,難以彌補的遺憾。
爲此,他必将全力以赴,加倍精心把這所園林修葺如初。
而允泰聽聞此言,也格外激動起來。
竟讓兆慶代其施以大禮,以感謝單先生的恩德。
卻沒想到單先生趕緊攙扶,連說不敢當。
随後又笑談一句。
“其實真正的功勞還得歸屬小武。要沒有這位大财東的鼎力支持,咱們無論誰也沒轍,隻能看着幹着急……”
這下好,幾乎全屋的人一起稱是,大家都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