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洪衍武可是沒接他們這份“孝敬”。因爲這錢對他真沒用,除了添麻煩。還不如不要,把人情攢着呢。
于是他就說了。這倒貼指标、電視的買賣和電影院那邊不一樣。
他們之間的關系純是合作而非隸屬。“刺兒梅”和“二頭”都有份子,區别隻在多少而已,誰也不比誰低。
何況真正做主的人是“糖心兒”,不是他。有唐大姑娘在,還輪不到他僭越。
所以好意心領,他們要真是想謝他,今後就繼續通力合作,大家一起發财就足夠了。
這番話說得敞亮、漂亮,讓每個人都能感到一種認可和尊重。而且玩笑一開,大夥兒也都被他說笑了。
再加上又有“糖心兒”幫着他勸說。這樣,在他們倆人共同堅持下,幾個人也就把錢收了回去。
不過所有人都堅持着,必須要請洪衍武和陳力泉吃一頓飯,而且還非得請最貴的不可。
可滿京城又哪兒最貴呢?
第一時間能想到的自然就是京城飯店了。
雖然那兒門衛守衛很嚴,出入的除了老外就是高幹,不是誰都能随随便便出入的。可這也不是絕對的。對他們這一夥兒來說就不爲難。
别忘了,他們幾個人幹這個,早就置辦了幾身好衣裳,習慣了在服務部門口冒充高幹子女。他們出入京城飯店,從充門面來講,是最擅長的。
何況京城飯店的東樓,其實就是後來的“貴賓樓”。那裏和主樓有所不同,從1973年興建開始,規劃的主要的任務就是接待外賓和遊客。
政治屬性較輕,更像是日後的旅遊接待飯店,在管理上便寬松許多。
再加上越是這種地方,門衛的防範意識越輕,還真沒怎麽過問,就放他們進去了。
而這一進去,所有的人都感到大開眼界。
博物館式的裝修和雅緻就不說了,到處都是國寶級的藝術品也不提了。就連那裏的人行爲舉止,衣着打扮都相當新奇,與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最關鍵就是,連洪衍武也沒想到,這年頭的京城飯店東二樓的餐廳裏竟然有那麽多的好菜式。
首先是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和“食在華夏,味在四川”之美譽的川菜。
川菜以成都和重慶兩地爲代表,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川等地方菜肴。有大吃(高級宴會)和小吃(民間普席)之别。
高級宴席選料嚴格、制作精細、口味清鮮、醇濃并重。多用山珍海味,配以時令蔬菜,品種極其豐富,口味變化較多。以、多、廣、厚著稱。
民間菜則擅長小煎、小炒、幹煸、幹燒等烹調技法,以脆嫩、麻辣見稱。
說到這裏,有一點一定要搞清楚。爲我們所熟知的“回鍋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幹煸牛肉絲”,完全是屬于民間菜“小吃”之流。
想當今,人們總有一種誤解,似乎川菜好吃是好吃,可原材料廉價,導緻價格上不去,有負“八大菜系”之名。
這其實就是把民間“小吃”當成了能涵蓋“川菜”二字的全部,根本不了解川菜的“大吃”菜肴而犯的常識性錯誤。
其實,持有這種觀點的的人隻要去一次京城飯店就知道了。
由于這裏從建國起就承擔着共和國國務活動和外事接待的重任,這就注定了這裏的川菜必然以成都菜爲主要色調,走“高大上”的“大吃”路線。
著名的菜肴有“燒黃肉翅”、“龍井鮑魚”、”蝴蝶海參”、“豆瓣海參”、“抄手海參”、“紅燒象鼻”、“清蒸元魚”、“樟茶鴨子”、“叉燒鴨子”、“黃酒焖雞”、”幹燒鳜魚”、“鍋燒魚”、“金錢蝦”、“兩吃烤方”、”燒牛蹄黃”、”壇子肉”、“水煮牛肉”、“豆渣豬頭”、“玻璃肚片”、“口袋豆腐”、“八寶鍋蒸”、“雪花雞鬧”、“魚豆腐”、”雞油紅苕”、“糖占鍋雜”、“清湯鳳尾”、“清湯冬瓜蒸”。
光看這些名目就讓人覺得特别大氣。無論是内容還是形式,都和今天大家所熟知常見的川菜絕對有着天差地别。
其次,京城飯店還有天下獨一無二,最具特色,最享有盛名的官府菜“譚家菜”。
所謂“譚家菜”,其實是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傳筵席。
譚府兩代主人譚宗浚和譚瑑青都酷愛美食,尤愛山珍海味。刻意在吃上面下功夫研究創新。
他們一方面吸收全國各地美味特點、做法,一方面不惜重金聘請名廚來家做菜,學其技藝。因此把家傳烹饪水準推向了新的高度。成爲了獨樹一幟的“私房菜系”。
又因譚宗浚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授翰林院編修,“譚家菜”還被稱爲“榜眼菜”、“翰林菜”。
1909年,爲生計,譚瑑青在家以重金爲代價開私宴接待陌生賓客。使得譚家菜走向社會、變相對外營業。我國餐飲界的私家會館由此發端。
當紅其時,獲“食界無口不誇譚”的美譽。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聲大震,當時的政界、财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譚家菜宴客爲光寵,即使提前半月預訂也不嫌遲。
解放後,譚家後人譚令柔參加公幹,家廚彭長海(紅案)、崔鳴鶴(冷葷)、吳秀全(白案),搬出譚宅,在果子巷自起爐竈經營“譚家菜”。
1954年彭長海、崔鳴鶴、吳秀全,參加公私合營,“譚家菜”便自果子巷遷往西單“恩承居”。
1957年,西單商場擴建,而專爲照顧偉大領袖口味,從湖南引入京師的湘菜館兒“曲園酒樓”并入“恩承居”,自此一居兩菜。
1958年,總理同志品嘗過“譚家菜”後發出了“一定不要讓譚家菜”失傳的指示,親自安排“譚家菜”駐京城飯店西七樓。
自此,“譚家菜”才恢複了舊日的高貴,一直作爲京城飯店的主打菜系一直延續了下去。并給京城飯店掙得了無數的贊美榮譽和廣泛的經濟效益。
“譚家菜”的特點,是選料精,下料狠,火候足,口味純。所有菜肴都是“以味媚人”。
烹饪手法講究慢火細做,不象一般菜館裏的菜,出于經營的需要,多是急火速成。
而在“譚家菜”中,采用較多的烹饪方法是燒、燴、焖、蒸、扒、煎、烤,以及羹湯等,而很少有爆炒類的菜肴,亦不講究抖勺、翻勺等技術。
也正因爲這個原因,“譚家菜”裏有近半菜肴還得事先預定爲最理想,以便給廚師留出充足的備料、制作時間。
說到招牌菜,譚家菜有菜品近三百種,以山珍海味、發制烹調海味菜最有名。
如風味隽永的“黃焖魚翅”、“砂鍋魚翅”、“清炖魚翅”、“海燴魚翅”、“清湯燕菜”、“蒜香扒裙邊”、“黃扒魚肚”等。
還有湯鮮味美的“蚝油鮑魚”、“什錦佛跳牆”、新穎别緻的“柴把鴨子”、“紫砂焖牛腩”、脆嫩香鮮的“兩色大蝦”、“翡翠雙蔬”、清淡适口的“銀耳素燴”、“芙蓉蝦仁”。
甚至還有日後再難得一見,傳說中的“龍虎燴”、“扒熊掌”、“焖鹿筋”和“燒駝峰”。
所以這對“川菜”的印象一直維持在麻辣味覺系統之内,和對後世“譚家菜”的印象一直是菜名前面非得加個什麽“禦賜”、“榜眼”、“金榜”、“紅頂”之類忽悠詞兒的洪衍武來說,簡直擁有莫大的吸引力。
現在京城飯店的菜單可是太質樸了。他哪兒能錯過如此的品嘗良機。
意外的驚喜下,他這次還真來了興緻,毫不客氣地大點特點起來。
先要了涼菜六例:“白占雞”、“香糟鴨塊”、“燈影牛肉”(川)、“芥末菜心”、“桃仁花菇”、“黃瓜面”
又要了熱菜八例:“黃焖魚翅”(譚)、“清湯燕菜”(譚)、“扒熊掌”(譚)、“紅燒鹿筋”(川)、“豉油活魚”(譚)、“裙邊海參”(川)、“白汁魚肚”(譚)、“兩吃烤方”(川)
點心要的是“酥合”(川)、“麻蓉包”(川)
甜菜要了“炒三泥”(川)、“杏仁豆腐”(譚)
酒水要了兩瓶泸州老窖,飲料點了幾杯橙汁。
有意思的是,這時代,京城飯店的菜單上竟然把“orange juice”翻譯成“橘子酒”。
由此可見當時國内和外面的世界有多麽隔閡。咱們這會兒别說橙子和橘子的區别不知道,就連軟飲和酒精飲料也會搞錯的。
至于價錢,這些菜裏最便宜的就是“芥末菜心”,還要兩塊一呢。最貴的是“扒熊掌”,六十八塊六。
反正洪衍武點的這一餐,由于魚翅、燕窩、熊掌、鹿筋、魚肚、裙邊這些珍稀食材都有了。所以必然不菲。
在這個年代,八個人,人均餐費小三十,最後總共竟花了二百初頭,這已經是一個二級工人半年的工資了。
要換算起來,應該等于當今兩萬塊的概念了。确實稱得上是花錢如流水了。
不過也必須得說。這味道是絕對的好。讓八個人的舌頭差點沒吞下去。
就連自以爲吃過天下無數名菜,吃過各國美食,好吃米其林三星餐廳的洪衍武也不能不服。真正體驗到了什麽叫做“珍馐美馔”。
他現在的感覺有二。
一是覺得華夏不虧爲美食第一之國,打心眼裏欣慰、自豪。
二就是爲了那些坐在餐廳裏,隻知道點一些“小籠包子”,“軟炸肉雞”,“什錦炒飯”的金發碧眼們感到可憐。
真是差着曆史就差着行市呢?這些茹毛飲血的洋鬼子哪裏知道,他們錯過的何等樣的精彩!
其實洪衍武有這種感覺很正常。
由于這年頭《野生動物保護法》根本連影兒都沒有。與此同時,京城飯店的主廚又是真正的國寶級烹饪大師,真材實料配上高超手段,要是差了,那才怪了呢。
總之,這頓飯把所有人的味覺都征服了。吃的時候,大家話都少了。
直到吃飽喝足,抽着小煙兒,叼着牙簽兒。大家基本有了一個統一意見。
那就是這樣的聚餐活動很好嘛,不但增強了大家的體質,也能充分調動大家的愛國情緒,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以後還是要多組織幾回。
最終,大家嬉笑而散,都覺得不虛此行。
隻是對于洪衍武來說,其實這頓饕餮盛宴還不是最大的收獲。與之相比,讓他更滿意的、是“伸手來”是徹底老實了。
這小子對“糖心兒”雖然還很傾慕,可行爲舉止都規規矩矩的了。對他也沒有什麽再冒犯的舉止,甚至席間還在“大眼兒燈”的催促下敬了他幾杯酒。看着是死心塌地認命了。
嗯,這種感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