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起外号,可并不是随便挑個詞兒,撿起來就叫,其實外号也有“學問”。而這種學問的内涵就在于這外号到底怎麽來的,是否貼切巧妙。
通常,給人起外号不外乎下面幾種情況。
一是外号能反映人的生理特征。比如長得胖的,外号興許叫“老肥’、“八戒”。長得瘦的,外号沒準就叫“瘦猴兒”、“杆兒狼”。
二是根據人的姓名諧音起外号。比如名字裏有“輝”字兒的,備不住,外号就叫“灰狼”、“灰兔子”。姓蔡的,保不齊叫“菜團子”、“菜包子”。要是姓詹,八成就有人會叫他“沾毛兒”。
三是發生在某人身上的故事啦,“典故”啦什麽的,落下的外号。例如有人因爲衣着特色,被取名叫“紅圍脖”、“大補丁”、“千層褶”的,也有人因爲父母工作的原因被叫做“公子”、“二局長”、“大燒餅”的。
當然,還有的外号,是把上面幾種情形都給結合到—起的。但既然是外号嘛,往往都帶着戲谑的意味,一般而言,都不怎麽好聽。
蔣海潮最開始的外号也并不怎麽光彩,上小學的第一天,他被班裏一個挺淘氣的孩子起名叫做“蔣光頭”。
這個外号含義不言而喻,其反動特性在當時的年代裏簡直比臭大糞還臭。于是蔣海潮在第一次聽到這個孩子這麽叫他的時候,就用拳頭封了這小子的嘴。
過去的學校裏,無論小學中學,男生裏始終存在一種輩份,大約是以“大王”、“二王”之序列依次論之,這是靠身體條件和尚武精神決定的一種權力排名。這一點并不局限于京城,濱城乃至全國各地同樣如此。
因此自捍衛名譽第一次揮拳之後,蔣海潮便一發不可收拾,遭遇大戰小戰無數,幾乎打遍了全校。他把所有班級、年級的“大王”打得鼻青眼腫。而在其間的過程裏,他也被他們打得鼻青眼腫。
不過到了最後,他還是成了公認的全校“大王”,也就再沒人敢叫他“蔣光頭”了。而自此,同樣取自他姓氏諧音,卻顯得威風凜凜的另一個名号——“大将”,倒是傳開了。
我國有句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固然,這等同于“老子英雄兒好漢”的話,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并不正确,但反過來說,有的時候也的确很靈驗。
應該說,蔣海潮就是這樣的例子。他能在小學就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且在今後能一步步成爲西北岸“海碰子”中公認的“第一條好漢”,無論是從基因遺傳的角度來說,還是從言傳身教的教育方式來講,都與他的家庭緊密相關。
蔣海潮的家族是祖輩生長在濱城海岸的漁民,他們老蔣家靠“碰海”吃飯的曆史,恐怕得追溯到數百年前了。
因此曆代老蔣家的人不但對西北岸的海況了如指掌,擁有獨家的“碰海”訣竅,也被鋒利的礁石和湍急冰冷的海流子,鍛造出了堅實的體魄和彪悍的性情。與大海的緊密相連以及威武雄壯的因子,早已深深溶入了所有蔣家人的血脈之中。
蔣海潮的父親蔣啓盛,長得方頭大臉,虎背熊腰,一米八幾的大個兒,立在那兒像個小影壁,個頭和黑臉在人堆裏十分顯眼。
他可是個碰海多面手,别人是在水下“拿貨”專一不分心,他在水下是有什麽劃拉什麽。海參、鮑魚、海螺、扇貝、海膽、蟹子統統都裝入囊中,還屢有手掰鮑魚、手抓馬面鲀魚、一刀捅死“黃魚棒子”的奇迹發生。
特别他年輕的時候,偶然在海邊救了一個來闖關東的“白猿通臂拳”武師,還因此蒙傳絕技,學了一身的真功夫。
所以借着入海和拳腳上的雙料本事,他也就在“海碰子”中久負盛名,是和“老刀魚”同屬一代的佼佼者,人送外号“黑石礁”。
在現代社會,美國人的超級英雄電影裏有一句廣爲流傳的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應該說,蔣啓盛早在數十年前就很好的诠釋了這句話。
因爲他這個人性情豪爽,極願意打抱不平,爲朋友兩肋插刀。隻要他認爲不公平,面對多橫的人、多大的惡勢力也要插手管一管。
舊社會的時候,他曾爲漁船主當短工,爲了大夥兒的利益,就屢次和雇主打起來,好幾次都把那些家夥扔進了海裏。後來他在碼頭當工人,也打得工頭滿地找牙,叫來的十幾個幫手都被揍趴下了。此外,他還在城裏打過欺負小販的巡警,打得五六個巡警恨不能長八條腿逃跑。
這可是蔣啓盛的豐功偉績,屬于反抗舊社會壓迫的典型事迹。這不但讓他廣受窮哥們的信賴,甚至解放後政府也因此讓他當了個漁業大隊的小頭頭。
可不幸的是他這人性情太直白了,永遠性如烈火,眼裏不揉沙子,到了新社會,他也照樣爲了看不慣的事兒打。
就因爲不讓禁止私自“碰海”的事,他和大隊書記打,因爲“出漁”計算工分的事,他和水産公司領導打。
結果卻是一敗塗地,不但自己的職務被撸了,甚至在漁村裏被村裏的領導們擠兌得都待不下去了。最後,他隻能進城在一個“起重社”(過去的稱謂,即現在的物流公司。由于過去汽車還不多。幾乎所有零散的貨物,都要靠三輪車運輸,所以當年才會有這種以三輪拉貨爲主業的經營載體)裏蹬車拉貨,變成了一個靠蹬三輪車吃飯的“苦大累”。
于是從此,蔣海潮全家也就不得不遠離了大海,在城裏兩間密不透風的小房子裏重新安家落戶了。
可即使這樣,父親在蔣海潮裏的眼中也是永遠無人能及的偶像。蔣海潮每天最愛幹的事兒,就是放學後去“起重社”和父親一起下班回家。
這不是因爲他離不開父親的身邊,而是因爲隻要路上遇見不平的事兒,他的父親就會立刻瞪起眼,象發現不要錢的貨物似的,撥開看熱鬧的人就往裏鑽。
一旦問明情由,當場就會主持公道,揮拳動腳地打起來。有了他的相助,弱小者便會得到保護,正義也得到了伸張。
當然,蔣海潮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爲父親自豪的同時,他也會恪盡職守,按母親交代的話,把父親的飯盒子好好拿着。否則要像過去似的無人保管,父親每每管完閑事,昏天黑地打完之後,飯盒子多半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就這樣,帶着對父親無比的仰視和崇敬。蔣海潮始終如一跟着父親學潛水,練拳腳,并且從他父親“黑石礁”的身上,也繼承下來了一些俠肝義膽。
所以盡管他不愛學習,成了著名的打架大王,也時不時弄點兒惡作劇,但他跟着父親有樣學樣,從小到大,卻從沒走過邪道兒。
而且還有—樣兒,他也像他父親一樣,爲了親朋好友總喜歡把事攬在自己頭上。在學校裏每次捅了什麽婁子,老師一旦追責,他往往都會自己擎着,護着别的同學。這便使他在同學中,産生了一些真正威望。
這麽一來,即使完全脫離打架無敵的威名,他也是人人皆服氣,貨真價實的“孩子頭兒”了。以至于像班裏有點什麽事,班長都不敢做決定。怎麽幹得先去問他,經他批準之後,才能讓别的同學去幹。
爲此,老師們簡直把蔣海潮視爲了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爲隻要有他在,班級幹部便都成了擺設,再也沒辦法無條件地貫徹老師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