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續四天半的戰鬥中,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不但全殲了總兵力接近二十萬的韓軍c集團軍,還逼迫韓軍b集團軍向丹東方向突圍,結果被第十五集團軍逮住,狠狠打了一仗,消滅了近三萬名韓軍。
更解氣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撤退的時候,羅耀武親自第十五集團軍四十五師的兩個旅殺了個回馬槍,用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把咬着不放的美軍第二機步師的一個旅打得半殘,殲滅了近千美軍。
在重大勝利的背後,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的減員率還不到四成。
毋庸置疑,這場戰鬥足以載入史冊。
讓人很不解的是,中**隊隻俘獲了大約五萬韓軍官兵,而且其中大多數還是在戰鬥前兩天俘獲的。
也就是說,在被殲滅的二十三萬韓軍中,有十八萬戰死。
對于算上朝鮮,人口也不足八千萬的韓國來說,十八萬軍人可不是個小數目,大約占韓國總人口的千分之二點五。
也就是一場戰鬥,就讓韓國減少了四百分之一的人口。
要知道,到這場戰鬥之前,韓軍陣亡官兵總數還不到十萬!
中國當局公布戰果之後,在韓國國内引發的轟動可想而知。
二十六日,首爾就爆發了大規模反戰遊行,上百萬韓國人走上街頭,不但高呼立即停止戰争、從中國撤軍,還有人打出了讓樸太玄下台的标語。
這不是韓國的戰争,僅有幾千萬人的韓國絕不是擁有十三億人的中國的對手。
一時之間,韓國在這場戰争中何去何從,成了焦點問題。
問題是,樸太玄能夠在這個時候做出撤軍的決定嗎?
顯然,他真這麽做了,肯定會步入上那個同姓總統的後塵。
對于民衆的反戰示威遊行,樸太玄采取了最極端的手段:武力鎮壓。
美國主子沒有說停,仗就得打下去。老百姓隻能聽從指揮,哪能讓老百姓來決定國家的重大決策?
爲了表明決心,樸太玄還在二十五日宣布,将向中國戰場增兵五十萬。
要知道,在此之前,樸太玄一直拒絕增兵。
當然,不可否認,美國的影響非常巨大。因爲就在樸太玄宣布增兵決定之前,美國駐韓大使親自前往青瓦台,向樸太玄痛陳厲害。
至于有沒有**裸的發出威脅信号,那就不得而知了。
隻是發展到這個地步,韓國顯然撐不起大局。
棒子就是棒子,說得遠比做得厲害。
實際上,此時戰場上的局勢并沒有那麽惡劣。
殲滅韓軍c集團軍之後,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迅速撤離戰場。
不撤也得撤,因爲準備的作戰物資就快用光了。别說繼續進攻,就算是守住陣地都不大可能。
正是知道這一點,帕特裏奇才命令第二機步師咬住第三十九集團軍。
目的一目了然:趁機撈點好處,好對上面有個交代。
爲了避免被敵人咬住不放,羅耀武不得不親自操刀,讓四十五師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伏擊了追擊的美軍部隊。
如果彈藥充足,那個美軍旅肯定會全軍覆沒。
莊河方向上,第二十六集團軍提前一天撤出戰場,把阻擊第二騎兵師的重任丢給了第六十五集團軍。
圍殲c集團軍的戰役結束後,打牽制的第四十集團軍也一溜言的撤出了戰場。
因爲第二機步師的追擊部隊遭到伏擊,所以帕特裏奇沒敢讓第七步兵師發起追擊,畢竟穩住沿海地區的交通線更加重要。
最後,第六十五集團軍也連夜撤離了莊河,把這座遭到徹底破壞的城市留給了美軍。
主動撤退的原因也一樣,沒物資了。
實際上,在圍殲戰役結束前一天,第六十五集團軍的物資就用光了。所以羅耀武不得不讓第二十六集團軍提前撤退,把原本應該補充給該集團軍的物資送到了莊河,不然第六十五集團軍也堅持不到最後。
從局面上來看,美韓聯軍依然掌握着主動權,優勢也較爲明顯。
占領莊河,等于向大連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中**隊的損失并不小,特别是第六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就算主動退守,防線也不夠牢固。如果算上物資緊缺等因素,中**隊設在遼東半島上的防線可以說是千瘡百孔,根本抵擋不了美韓聯軍的攻擊。
其他三個集團軍,也都有損失,而且物資緊缺問題同樣突出。
問題是,美韓聯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可以說是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韓軍不用多說了,二十三萬官兵說沒就沒了,對韓軍士氣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b集團軍沒有崩潰就算萬幸,就連主力較爲集中的a集團軍也受到影響。
黃真尹已經已經再提出,應該放慢進攻步伐,不要拼到彈盡糧絕才考慮防禦。
當然,美軍的日子也不見得好過。
丢掉半個旅,第二機步師的情況進一步惡化。雖然補充人員已經到達釜山,但是更重要的主戰裝備卻遲遲沒有送到。
第二騎兵師的損失同樣巨大,畢竟在之前的戰鬥中,要同時與中**隊的兩個集團軍鏖戰,加上戰場過于狹窄,缺乏轉圜餘地,兵力過于集中,傷亡數字驚人,也就是很正常的結果了。
第七步兵師的情況稍微好一點,隻是在前一次戰役中,該師減員就比較明顯,在與第四十集團軍交戰的時候,又損失了不少官兵,就算還能再戰,也需要花時間整頓,讓疲憊不堪的官兵恢複精力。
實際上,美軍的最大問題就是官兵過于疲憊。
當然,兵力緊缺,依然非常嚴重。
受此影響,即便知道中**隊短期内無法構築起一道足夠堅固的防線,帕特裏奇也隻能幹着急。
真要能打的話,帕特裏奇也不會讓美軍閑着。
此時,真正的重點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戰場外。
韓國不能指望了,還能指望誰呢?
十二月二十七日,剛剛結束了歐洲之行,回到華盛頓還沒來得及吃頓晚飯的美國副總統拜倫再次搭上空軍二号,開始了他的第三次日韓之行。
隻不過,這次他首先去了首爾。
拜倫此行的目的也很簡單:給惶惶不可終日的樸太玄打氣,讓他相信,跟着美國老大哥肯定沒錯。
當然,僅僅下口頭功夫肯定不行。
雖然棒子很能說,但是也很現實。如果隻是口頭上的承諾,就算樸太玄決心跟着美國征戰,其他韓國政客也不會同意。
爲此,拜倫帶去了一份厚禮:價值五百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
當然,錢是一分沒有,全是韓國更加需要、也能讓美國的各大利益集團獲利的武器裝備與軍事物資。
僅彈藥一項就占了兩百億美元的份額。
因爲奧康納已經打開天窗說亮話,美國國會也批準了總統的戰争提案,所以向盟國提供軍事援助也很正常,不存在法律上的問題。
搞定這件事,拜倫才前往東京。
白癡都知道,美國副總統這個時候跑去東京,顯然是與日本首相商讨日本出兵參戰的問題。
雖然一直以來,美國都在日本參戰的問題上猶豫不決,知道日本參戰,很有可能産生副作用,而且是美國無法承受的副作用,但是眼看着韓國撐不下去了,而台灣當局又不打算在東北戰場上發力,美國當局也顧不了那麽多了。
東北戰場上打不好,東南方向上的戰鬥也不會順利。
這可是一招錯,滿盤皆輸的棋局,美國承受不起失敗的結果,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拉上日本這個小弟。
問題是,日本願意出兵嗎?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日本肯定會插上一手,但是時機還沒成熟。
更重要的是,美軍第四步兵師與韓軍c集團軍相繼全軍覆沒,對日本起到了非常顯著的警示作用。
十八萬人在四天内戰死,這是個什麽情況?
别說戰死,就算挨着槍斃,也要每兩秒鍾槍斃一個,才能在四天内幹掉十八萬人。
顯然,不全是戰死,很多韓軍官兵就是在投降後被處決的。
果真如此,就算日本政客想從這場戰争中撈點好處,也得考慮代價。
要是換成日軍,别說十八萬,那五萬戰俘也得完蛋。
這不是戰争,而是民族間的生存較量。
雖然俗話說,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群蟲,但是到了民族存亡關頭,中國爆發出來的戰争力量,足以讓任何敵人畏懼。
幾十年前,日本就嘗到過全民戰争的滋味。
還沒上場就洩氣了,日本當局的決策可想而知。
雖然拜倫在東京表現得更加大方,不但同意提供戰争援助,還答應提供除核武器技術之外的一切日本需要的軍事技術,甚至答應幫助日本提高軍火線的生産效率,但是日本首相進藤加一仍然非常委婉的表示,日本還沒有做好戰争準備,即便參戰,也很難做出貢獻,還不如等到準備好再參戰。
那麽,日本能在什麽時候做好戰争準備呢?
這可是拜倫訪問東京的基本目的。
在美國副總統的一再逼迫下,進藤加一不得不表示,最遲二零一三年年底。當然,日本首相沒有忘記暗示美國副總統,如果美軍在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日本的戰争準備工作就将大大加快,說不定很快就能參戰。
說白了,不看到實實在在的勝利,日本不會參戰。
那麽,什麽才是實實在在的勝利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