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陳必時的命令後,羅耀武在天亮後再次調整部署,讓會合到一起的一三三團與一三四團向南運動,不惜一切代價的攻擊占領楊梅鎮的美軍地面部隊。更重要的是,四十三師的撤退行動從十二日半夜提前到下午。
這兩道命令,等于把十五軍放上了剁肉的案闆,特别是四十五師,成了帶宰的羔羊!
毫無疑問,這不是羅耀武的命令。
如同薛華毅與四十三師的關系一樣,羅耀武在成爲軍長之前是四十五師的師長,對他來說,四十五師就是他的娘家。
問題是,必須有人做出犧牲,才能讓更多的官兵活下來。
更重要的是,這是陳必時直接下達的命令。
這兩道命令的目的隻有一個:拖住美日聯軍,讓其無法順利攻入新竹縣。
在命令中,陳必時說得非常清楚,即隻有這樣才能創造出能夠給予美日聯軍重創的有利條件,也才有可能守住新竹防線。
羅耀武不是不明白道理的人,所以準确無誤的執行了陳必時下達的命令。
要想重創美日聯軍,就得指望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與戰術導彈部隊。
打擊從入夜後開始,持續了整整一個夜晚。
唱主角的是各種射程在兩百千米到三百五十千米之間的遠程火箭炮,而起到關鍵作用的是射程更遠的戰術彈道導彈。
開戰初期,大陸軍隊向台島投擲了上千枚戰術彈道導彈,一舉癱瘓了台軍的防空系統。
可惜的是,戰術彈道導彈不是炮彈,不但更加昂貴,也更加難以生産與儲存,還無法做到保密。當然,對國内新聞機構保密不是問題,一道新聞管制命令就足夠了,因此對國内民衆保密并不難。要想對國外、特别是擁有強大偵察手段的美國情報機構保密,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暫且不說有沒有人洩密,就算沒有,美國擁有上百顆間諜衛星、數百架間諜飛機與數十艘間諜船,其中半數都盯着大陸,大陸在東南地區部署了多少導彈、以及儲存了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對美國情報機構來說,根本算不上秘密。
事實上,洩密造成的影響更加嚴重。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中期的那次台海危機之後,一名叛逃的高官就把大陸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導彈部署情報帶到了大洋對岸,讓美軍對該地區的導彈部隊、發射陣地、彈藥數量有了極爲準确的了解。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間,這類事情不時發生。
不管怎麽說,在美軍參戰之前,大陸就沒有剩下多少戰術彈道導彈,即便加班加點的全速生産,也無法滿足戰鬥需要。
萬幸的是,在很多時候,遠程火箭炮可以取代戰術彈道導彈。
大規模使用遠程火箭炮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即火箭炮是非制導武器,精度肯定比不上彈道導彈。比如在打擊防空陣地的時候,就隻能使用戰術彈道導彈。雖然火箭炮也有制導彈藥,但是裝上制導設備的火箭彈過于昂貴,隻能偶爾使用,根本不可能在大規模的炮火打擊中取代常規彈藥。
要想解決精度問題,就隻能提高火力密度,使用子母彈頭。
如同美軍用傳感器炸彈對付步兵,在打擊美軍部隊、以及絕大部分設備設施的時候,子母彈具有足夠的破壞力。
比如ws-2d型超遠程火箭炮一次齊射就能将六枚各攜帶五百六十枚破甲-殺傷雙用途子彈藥的火箭彈投射到三百六十公裏之外,也可以使用七十五枚綜合效應子彈藥的彈頭、或者種一百五十公斤的溫壓彈戰鬥部、或者是重一百五十攻擊的殺傷爆破彈頭、或者是殺傷爆破燃燒彈頭。
如果使用雙用途子彈藥,一門ws-2d火箭炮能覆蓋相當于六個足球場的區域,而一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就能覆蓋一個步兵營的防禦陣地。
用來打擊大範圍目标,火箭炮确實是大殺器。
十二日夜間,部署在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八個火箭炮營對島上的數十處目标進行了數十次覆蓋式打擊。
毫無疑問,美日聯軍的指揮官肯定沒有料到會遭到如此猛烈的火力打擊。
原因很簡單,如果大陸當局打算用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打擊美日聯軍,就應該在大半個月前動手,而不是等到第一陸戰師與第三步兵師在島上站穩腳跟,并且逆轉了戰局之後。
可以說,大陸高層在這個時候批準使用遠程火力,也确實讓人看不懂。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此之前,肯定有所擔心。不管怎麽說,美國介入台海戰争的理由是幫助台灣抵抗大陸入侵,而不是幫助台灣反攻大陸,所以在武力使用上,美國當局一直限制打擊大陸本土目标。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打擊台島上的目标就等于打擊大陸本土目标。
事實上,這有着本質上的區别。按照國際法,雖然台灣當局早在四十一年前就被趕出了聯合國,代表中國的是大陸政府,但是台灣政權的合法性仍然得到數十個國家承認,即便這些國家都很小,有的甚至隻是名義上的國家。也就是說,台灣政權仍然具有合法性,因此美國按照具有法律效力的同盟條約幫助台灣抵抗入侵并沒違反國際法,不然也無法在安理會與聯合國大會上與大陸當局進行對抗。
關鍵就在這裏,美國不能把戰火燒上大陸,至少不能在沒有理由的情況下這麽做。
受此影響,大陸當局在使用武力的時候也有很多顧忌。空軍就不說了,雙方都把戰鬥機部署在後方基地,而且雙方的作戰飛機都是在國際空域、或者戰區上投放彈藥,所以雙方都沒有拿空軍的作戰行動說事。
重點就在地面部隊上,特别是遠程炮兵。
美軍也有遠程火箭炮,而且這些火箭炮部署在與那國島之後,也能用射程高達數百公裏的戰術彈道導彈打擊台島上的軍事目标,但是美軍沒有這麽做,因爲這會讓大陸獲得攻擊與那國島、以及沖繩島的充足理由。
同樣的,在美日聯軍參戰後,大陸當局也沒有讓部署在東南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打擊美日軍隊,隻是讓其參與南方戰場上的戰鬥,繼續對付台軍。不管怎麽說,在美日聯軍參戰之前,大陸軍隊的遠程炮兵就在打擊台軍了。
問題是,如果大陸當局要堅持原則,就應該堅持到底,而不是半路改變注意。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在八月份動用遠程炮兵對付登陸的日軍與美軍,很有可能擊潰美日聯軍。拖到九月中旬,等到美日聯軍在台島上展開、并且改變了戰局之後再使用這種決勝力量來挽回敗局,确實讓人無法理解。
隻能說,是政治決定戰争,而不是戰争決定政治。
這個晚上的炮擊對穩住新竹防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天晚上,在薛華毅率領的四十三師師部到達新竹市之後,羅耀武将十五軍的指揮權移交給了少将師長。雖然要到幾天之後,薛華毅才會收到前線司令部的任命,成爲十五軍的代軍長,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已經是十五軍的最高指揮官了。
按照陳必時的命令,羅耀武在當天夜間離開前線,返回大陸。
這個時候,葉振邦率領的九連殘餘官兵已經在湖口鄉與大部隊會合,然後按照羅耀武在指揮官位置上下達的最後一道命令,前往台中苗栗縣進行整編。
當時,十五軍的傷員都在向苗栗縣轉移,補充的新兵也在苗栗縣集中。
因爲九連撤出戰鬥前就已失去戰鬥力,四十五師的主力部隊又在北面阻擊美軍,所以葉振邦他們成爲了全師第一支撤下去的連隊。
沒人認爲他們不應該撤下去,因爲在前面的戰鬥中,九連已經付出了慘重代價。
更重要的是,撤下去是爲了恢複戰鬥力、是爲了再次踏上戰場。
也就在這個時候,服部留名與帕特裏奇商量之後,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不是前線部隊沒有辦法進攻,畢竟進攻部隊行動迅速,而且比較分散,在無法獲取準确戰術情報的情況下,大陸部隊的遠程炮兵很難對美日聯軍的進攻部隊構成威脅。關鍵是支持進攻的基礎力量遭到沉重打擊,不但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作戰物資也送不上去。
即便服部留名與帕特裏奇都認爲這是擊潰十五軍的最好機會,可是他們都得承認,在大陸遠程炮兵的打擊下,隻有付出很大的代價才有可能取勝,而這明顯不符合美日聯軍的基本戰術。
在服部留名去收拾殘局的時候,帕特裏奇把問題踢給了加布裏埃爾。
遠程炮兵的威脅擺在那裏,美日聯軍要想進攻,就得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讓大陸軍隊打順手,肆無忌憚的使用遠程炮兵,恐怕誰也無法赢得這場戰争的勝利。
問題是,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得打擊大陸本土目标。
這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加布裏埃爾也沒有決策權。
不管帕特裏奇怎麽想,在加布裏埃爾從總統那裏得到肯定答複之前,美日聯軍要麽冒着巨大損失繼續進攻,要麽就留在現在的戰線上。
不管怎麽說,美日聯軍的損失已經夠大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