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二号”從成田國際機場起飛前數個小時,拜倫與進藤加一在日本首相府共同發表了一篇聲明,其中提到,根據台海戰争的實際情況,美國将向日本提供一批具有攻擊性質的戰術武器,并且幫助日本改進現有的武器系統。
雖然隻是一份非正式聲明,但是足以在西太平洋地區引起悍然大波。
對此産生反應的不僅僅有大陸當局,還有朝鮮半島上的兩個國家,以及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美國爲日本提供攻擊性武器,與給日本松綁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以說,這是爲日本松綁的步驟之一。
日本積極介入台海戰争,以增兵要挾美國承認日本的“基本國體”,賦予日本組建正規軍的權利,歸根結底就是要獲取“攻擊性”。第七師在台島戰場上的表現、日本海上自衛隊與空中自衛隊的表現都足以說明,日本的軍事力量嚴重缺乏攻擊性,而沒有攻擊性的軍隊就不能稱之爲軍隊。
對周邊國家來說,更是如此!
當初,日本将防衛廳升級爲防衛省,也就是讓自衛隊獲得了獨立預算權,提高了自衛隊在日本政治體制中的地位,已經讓周邊國家嚴重不滿,甚至一度導緻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倒退。
獲得攻擊性,隻會使周邊國家更加不安。
不難想像,拜倫爲什麽要從東京飛往首爾。
對韓國來說,一支能夠在台島上有所作爲的日軍,那就可能能在别的地方,比如與韓國有争議的獨島上有所作爲。因爲獨島的面積更小,奪取該島的主力是具有攻擊性的海軍與空軍,所以日本獲取攻擊性軍事力量,對韓國的威脅更大。
韓國時刻提防着北面的同胞,更時刻提防着南面的夙敵。
毫無疑問,拜倫肯定會給韓國帶去一份更大的禮物,讓韓國相信,美國爲日本提供攻擊性武器裝備不會對韓國構成威脅,或者讓韓國更加自信,認爲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實力大大增強的鄰國。
至于拜倫會不會去莫斯科,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八月二十二日,拜倫與韓國總統樸太玄會晤的時候,日本防衛省與美國五角大樓先後公布了援助清單。
在這份包括了上百種武器裝備的清單中,最醒目的就是一百多套“攻擊吊艙”。
雖然這種被稱爲“狙擊手”的攻擊吊艙不是武器,甚至與槍炮沾不上關系,但是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就是這種看上去不太起眼的電子吊艙,能夠用最低的成本把一架落後的戰鬥機變成戰場殺手。
因爲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與美軍的f-15c同宗同祖,而f-2又是f-16的日本放大版,所以隻需要換上美軍提供的控制軟件,加上“狙擊手”吊艙、挂上合适的彈藥,日本就将獲得一百多架性能強大的“攻擊機”。
毫無疑問,彈藥不是問題。
jadm炸彈的單價就幾萬美元,憑日本的财力,買上幾千上萬枚也不是問題。
這還是個開始,發展下去,誰能保證美國不會向日本提供更多的攻擊性武器,比如“戰斧”導彈、甚至是射程超過五百公裏的戰術彈道導彈。
得到美國的援助,日本當局自然得更加賣力。
八月二十四日,駐紮在名古屋的日軍第十師就開始登船,準備開赴台島。
最初的時候,日本原本打算出動同樣駐紮在北海道的第十一師,結果第七師在台島戰場上的糟糕表現,讓日本當局不得不改變主意。雖然第十一師不是裝甲師,但是屬于a類重裝師,适應台島戰場環境的能力不見得比第七師好多少。
與之相比,第十師是e類輕裝師,不但坦克數量少了不少,戰車也以輪式爲主。
不管怎麽說,日軍也算走上了正道,知道裝甲部隊不适合在台島作戰。
随同第十師出征的,還有屬于第七師的第7航空隊。
因爲第七師已經“潰不成軍”,即便日本防衛省已經批準了第七師的整編計劃,從其他師團抽調兵力補充給第七師,而不是征召預備役人員,讓第七師盡快恢複戰鬥力,但是整編工作怎麽也得花上個把月,第七師短期内無法投入戰鬥,第7航空隊就順理成章的編到了第十師名下。
如此一來,第十師的戰鬥力大大增強。
雖然在官兵素質等方面,第十師無法與第七師相提并論,但是把第7航空隊加強給第十師,表明日軍不但吸取了第七師初戰失利的教訓,還學着美軍陸戰隊,加強低空突擊,強調空地結合的進攻戰術。
不管怎麽樣,日軍出動第二個師團,絕對不是小事。
要說高興的話,恐怕隻有韓國了。不管怎麽說,日本向台灣派遣的部隊越多,對韓國的威脅就越小。
受此影響,當天韓國總統就與到訪的美國副總統發表了一份共同聲明,即韓國将堅守中立立場,隻是處于安全考慮,将提高三八線以南防禦部隊的戒備級别,防備朝鮮在極端情況下挑起戰争。
這份聲明,一下就将半島問題捅了出來。
必須承認,半島問題早就不是熱點問題了。
兩年前,随着韓國海軍的一艘小型反潛護衛艦在半島西部有争議海域被魚雷擊沉,數十名韓國海軍官兵喪生,半島局勢一度成爲全球熱點問題,熱度甚至超過了伊朗核問題與阿富汗戰争。
在此之後的數個月中,朝韓之間的炮戰、美韓聯合軍演、美日聯合軍演等熱點事件就像汽油,把半島這盆火燒得旺旺的。直到2011年年底,也就是台海戰争爆發前大半年,半島問題才突然降溫。
也許很多人都對半島問題突然偃旗息鼓感到驚訝。
事實上,半島問題與台海危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聯系,讓半島問題突然降溫的正是風起雲湧的台海危機!
雖然表面上看,半島問題能夠降溫與中美兩國在彙率、貿易等金融問題上的紛争有很大關系,特别是大陸在重大金融政策上的戰略讓步有直接關系,但是台海戰争爆發後再來看的話就能明白,大陸戰略讓步在爲台海戰争做準備,不然不可能在關系到國家基本利益,特别是穩定問題上做出如此重大的讓步。
半島不是問題,隻是較量的舞台。
既然是舞台,雙方都有活動空間。
台海戰争爆發後,半島平靜了幾天,直到美國宣布參戰,并且迅速奪取制空權,平靜才以朝韓巡邏隊在非軍事區内的槍戰打破。
誰打了第一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誰願意打第一槍。
進入八月份,半島問題明顯升溫,雙方巡邏隊之間的戰鬥已經從步槍發展到機槍、再發展到迫擊炮,很快就會動用火炮。
可以說,半島局勢正在失控。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大陸在背後指使,因爲半島有事,美國就無法全力應付台海,必須把重兵留在韓國。
問題是,美國不能抛棄韓國,大陸能夠抛棄朝鮮嗎?
答案很明顯,如果能,半島問題在十年前那場導緻數百萬難民的饑荒之後就不存在了。
如同台海局勢一樣,在此之前,半島問題維持現狀對雙方都有好處,隻有當某一方無法從中獲得好處的時候,才無法維持現狀。
很明顯,台海戰争的幕後推手不可能是死在衡山指揮所裏的“總統”。
如果是白宮破壞了台海局勢,那麽改變半島現狀的力量也不大可能來自北面。
不管怎麽說,韓國在這個時候宣布加強軍事警戒級别,并且做好應付朝鮮挑釁的準備工作,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爲了轉移外界注意力,八月二十五日,台軍在美軍海空力量的支持下,出動十多個旅的大約八萬兵力,在台島南方戰場上發起了代号“光複”的進攻戰役,目标直指由二十四軍控制的雲林縣城。
算上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的大約五萬兵力,雙方總共投入了十三萬地面部隊。
規模很大,意義卻不明顯。
雖然得到了美軍的支援,但是用八萬台軍攻打五萬大陸軍隊,勝算确實不大。從台軍選擇的進攻時間來看,打下雲林縣是次要目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防止大陸軍隊在北方戰場上發起積極主動的戰術反擊,在日軍第十師與美軍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前,穩住北方戰場上的局面。二是讓陳必時把即将到達的四十一軍派往南方戰場,幫助二十四軍與二十七軍穩住南方戰線。
不管何者爲重,“光複戰役”的目的都非常有限,隻算得上保持戰場熱度。
打到這一步,交戰雙方的指揮官都認識到,下一輪決鬥即将開始,誰能在此之前準備得更加充分,誰就有更大的勝算。
問題是,陳必時并不是唯一的指揮官。
更重要的是,帕特裏奇還不知道多了一個對手。
随着運送日軍第十師的船隊在九月二日到達蘇澳港,運送美軍第三步兵師的船隊在九月三日到達基隆港,台島北方戰場再次熱鬧起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