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七月台海戰争爆發,這場戰争已經進行了十個月,美軍參戰也大半年了。雖然在各個戰役與會戰期間,美軍作戰部隊得到了休整,但是均沒獲得長期休假的機會,官兵的疲勞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有機會讓部隊撤下來休整,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受此影響,從六月六日開始,帕特裏奇就讓部署在東北前線的主力部隊輪番回到韓國與日本進行休整。第一批撤下來的就是持續作戰時間最常的第七步兵師與第二騎兵師,十五天後第二機步師與第四步兵師也撤了下去。
當然,美軍不能回國,主要在韓國的首爾、釜山與蔚山等地休假。
假期不算長,扣除往返時間也就十來天,隻是條件很優越。不但所有官兵都住進了由韓國政府征收來的酒店賓館,美國聯邦政府還出錢把官兵家屬送了過去,讓将士能在國外與家人團聚。
對于久經戰陣的軍人來說,能夠與家人團聚,自然是最令人高興的事情。
必須承認,在這方面,美軍做得非常到位,官兵的福利待遇高得讓人咋舌。
趁此機會,美軍對前線作戰部隊進行了大換裝。
換裝工作主要集中在空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兩種先進戰鬥機正式服役,并且做前線部署。一是f-35a,二是fb-22。
前者是美國聯合多個國家開發的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也是與f-22a搭配使用的低檔戰鬥機,主要用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雖然這種戰鬥機前幾批次的出廠單價高達七千五百萬美元,算上後勤保障費用,差不多一億美元一架,但是在美國空軍、海軍與陸戰隊承諾在未來五年總共采購三千五百架,日本與韓國也各自承諾采購五百架與三百五十架,其他參與研制的國家也下達了訂單,采購數量從幾十架到幾百架不等,總采購數量肯定突破五千架之後,洛-馬公司最終答應從第四批開始将單價降低百分之二十五,争取從第十批開始再降低三分之一。
如此一來,美軍采購f-35a的單價在四千萬美元左右。
這個價格,肯定能被美軍接受,而且肯定能夠完成采購計劃。不管怎麽說,單價高了肯定買得少,而且戰鬥機的後期維護費用也不少,采購得越多,後期維護保養投入越大,軍火商才能賺更多的錢。
與f-35a同期量産的還有海軍的f-35c。
與空軍型号相比,f-35c增大了機翼面積,增加了燃油攜帶量,降低了翼荷,因此具備更大的航程與更好的機動性能。也就是說,f-35c的空戰能力更加突出,更加适合承擔艦隊防空任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在f-35c之前,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戰鬥機是fa-18ef。這種戰鬥機最多隻算得上是三代半,比空軍的f-22a差遠了。在台海戰争期間,美國海軍就因爲艦隊防空能力不足,讓中國空軍抓住機會,結果一艘航母戰沉、一艘航母報廢。
因爲沒有足夠多的錢研制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即便把f-22a改成艦載型,美國海軍也買不起,加上到了戰争後期,随着美軍在戰區周邊的空軍基地數量增加,f-22a大規模量産後提高了空軍的制空作戰能力,特别是中國空軍的戰鬥力大幅度下滑,再也難以對美國海軍艦隊構成威脅,所以美國海軍也沒有拿出采購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的計劃,隻是要求首先量産f-35c,提高艦隊的防空水準。
受此影響,f-35c的量産工作大大提前。
可惜的是,f-35c隻有一個買家。就算美國海軍爲每支艦載航空兵連隊采購三個中隊的f-35c,采購總數也就八百架左右。加上采用了更加先進的電子設備,f-35c的出廠單價高達一億美元,還無法砍價。
當然,就算裝備了f-35c,美國海軍仍然缺乏制空能力。
隻是這個問題并不突出,短期内不會有嚴重影響。
再說了,洛-馬公司在f-22a增産與f-35量産上賺得盆滿缽滿,早就盯上了美國海軍對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的市場需求,自籌資金在f-22a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海軍型的f-22b,連當初在atf項目中失敗的諾思羅普公司也用在巨額軍火訂單中賺到的利潤,在yf-23的基礎上開發出艦載戰鬥機,争取拿到海軍訂單。
可以說,隻要有需要,兩到三年之内,美國海軍就能拿到一種足以與f-22a匹敵,甚至更加出色的艦載重型制空戰鬥機。
關鍵還是得看有沒有這個需求,以及是否足夠便宜。
相對而言,最初由洛-馬公司自籌資金開發,後來得到了美軍高度重視的fb-22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fb-22可以看成是f-22a的放大改進型号,是一種中型轟炸機,而不是重型戰鬥機。
這種打着“f”名頭的戰鬥機,主要就用來執行一些高風險性的戰場遮斷轟炸任務,特别适合用來打擊單個活動的大縱深戰略目标。
在這場戰争中,這類目标不但不少,還多得讓美軍頭痛,比如中**隊的導彈發射車。
因爲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大多在一千公裏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兩千多公裏,所以往往部署在戰線後方,有的還可以部署在戰略大後方。如果出動像f-15e這類的戰鬥機,就得靠前部署。前線機場的支援能力往往非常有限,即便不考慮後勤保障問題,也無法部署太多的重型戰鬥機。
很明顯,大部分重型戰鬥機都存在腿短的問題,無法勝任這樣的任務。
更重要的是,f-15e這類重型戰鬥機都不具備隐身能力,在突防的時候很容易遭到防空系統的攔截,戰損率絕對不會小到哪裏去。
在登陸東南之前,美軍就重點轟炸過中**隊的導彈部隊,主力就是f-15e,結果在十多天的轟炸行動中,損失了數十架“攻擊鷹”,而且大多是被中**隊的防空導彈擊落,飛行員的陣亡率高得吓人。
不用戰鬥機,用轟炸機吧。
能夠執行這類高風險任務的轟炸機隻有一種,即b-2a。
事實上,美軍也用b-2a執行過這類任務。因爲b-2a的隐身能力比f-22a更出色,所以執行任務的安全性更高。問題是,b-2a是亞音速轟炸機,而且在打開彈艙投彈的時候雷達反射面積将增大許多,存在嚴重風險。
戰争期間,美國空軍損失的三架b-2a都是在投彈時暴露行蹤,其中兩架被遠程防空導彈擊落,一架被防空戰鬥機擊落。
可以說,如果遇到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隻要進入目視距離,b-2a就沒法逃脫。
别說j-20這樣的先進戰鬥機,哪怕隻是j-7這種爺爺輩的戰鬥機,都能用航炮把b-2a揍下來。
最理想的選擇,還是f-22a。
随着f-22a再次量産,美國空軍一度找到了有效打擊手段。可惜的是,沒多久,中國就摧毀了美軍的衛星系統,使得f-22a的縱深打擊能力大大降低。原因也很簡單,沒有衛星系統支持,f-22a在保證了隐身性能與超音速巡航能力之後的有限載彈量,特别是無法攜帶各類重型對地彈藥,使其很難在密集的防空系統中完成攻擊任務。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f-22a最初就不是爲了對地打擊而設計的。
即便在使用小直徑炸彈等等小型彈藥的時候,f-22a的對地打擊能力并不差,但是其狹小的彈艙裝不了大型彈藥,也就限制了其作戰使用範圍。
随着戰争發展,美軍基本上掌握了絕對制空權,f-22a足以撐起戰場的天空,其他各種第三代戰鬥機均能在不受到空中威脅的情況下完成轟炸任務,所以美軍對fb-22的需求反而超過了對f-35的需求。
fb-22有足夠大的航程,還有足夠大的載彈量,巨大的彈艙能夠攜帶各種類型的對地打擊彈藥,因爲采用了無尾結構,所以隐身能力比f-22a還要出色,基本上達到了b-2a的水準,加上超音速巡航能力等等,使得fb-22成爲一種作戰半徑在二千五百公裏左右,具備數個小時的戰區巡邏能力的中型轟炸機。
毫無疑問,這也是一種昂貴的轟炸機。
因爲量産規模不大,即便美國空軍對其需求極爲強烈,最多也隻能采購四百多架,所以其單價高達四億美元,相當于大規模量産後的f-22a的三倍。
即便如此,美國空軍仍然拿出了四百億美元,一次性采購了一百架。
第一批fb-22将随着f-35a加入美國空軍,并且部署到美國在日本的空軍基地,專門執行打擊中**隊戰術彈道導彈部隊的任務。
與美國空軍的換裝比起來,美國陸軍的換裝工作要低調得多。
隻是從實戰意義上講,美國陸軍的換裝工作更加重要,影響也要大得多。(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