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杉矶等了不長的時間,墨菲就接到了比爾-羅西斯傳過來的好消息,他取得了像是沃爾特-羅賓遜等幾個重要人物的支持,已經與《波士頓環球日報》報社開始談判。
總的來說,比爾-羅西斯方面的進展比較順利。
另一方面,墨菲也說服了蓋爾-加朵,她盡管還是有些意見,卻都藏在了心裏,将會在這個項目中繼續擔任制作人和執行制片人的職務,而且也與二十世紀福克斯方面展開了接觸。
以墨菲的想法,影片的投資和規模都不大,會盡可能的以獨立片的方式來運作,現在是七月下旬,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力争影片能在2012年新年之前在洛杉矶點映,以獲得頒獎季最重要的入場券。
類似于這樣的傳記影片,不可能有太大的市場,頒獎季才是最好的去處。
但這樣一來,滿打滿算的話,整個影片從拍攝到運作的時間也隻有半年而已,可以說非常緊張。
墨菲已經通知了自己的團隊,影片不會有特别大的場景,以整個團隊的能力來說,隻要抓緊時間的話,完成的可能性還是非常高的。
不過,這需要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鼎力支持。
好在這些年墨菲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建立了較爲牢固的合作關系,而且還有卡拉-費斯這樣的實權派人物呼應,隻要劇本和項目計劃書完成,讓二十世紀福克斯爲項目大開綠燈并不算難。
這樣一部影片投資不高,還具備天然的話題性,再加上墨菲強大的号召力,投資失敗的風險并不大。
所以,對墨菲本人來說,現階段最爲重要的就是完成劇本。
實際上,從跟羅斯監獄對話之後,墨菲就在抽時間撰寫關于羅斯的故事,這些基本來源于羅斯自己的講述,還有一些是墨菲自己的觀察,後來他也去見過同在州立監獄與羅斯一起長大的那個光頭黑人,由于羅斯早有叮囑,對方也盡可能比較客觀的向墨菲描述過羅斯的成長以及後來的所作所爲。
這些都是最爲基本的素材,墨菲在整理過後,确定故事的主脈,才能加入到劇本當中。
編撰這樣一部關于個人傳記類型的影片,首要的就是塑造好疊戈-羅斯這個角色。
一個人生平做過的事很多,像羅斯到現在已經四十多歲,如果劇本囊括進他全部的人生曆程,肯定會過于冗長和拖沓,墨菲也不是特别了解羅斯出獄後的事情,所以專門截取了羅斯從少年到入獄這個時間段。
影片的主題當然不是描述作爲主角的疊戈-羅斯有多麽罪大惡極,而是要探讨羅斯爲什麽會從一個平凡而普通的男孩,變成後來的大毒枭。
疊戈-羅斯有現實人物存在,墨菲肯定會以他所了解的事實爲基礎拍攝,不過電影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人物首先是故事中的人物,劇作本身講述的是故事,人物首先必須服從故事的邏輯,然後才有存在的意義,人物在故事中的所做所爲必須符合人物的設定,合乎邏輯,他的行爲才可信。
故事與人物應是相輔相承的,故事催生人物,人物推動情節,人物的設定成爲推動情節發展的必然性,情節的發展豐富人物的形象,最終幫助人物豎立形象。
故事與人物皆是優秀劇作的關鍵,應該是缺一不可的。
面對疊戈-羅斯這樣一個人物,以及與他相關的一系列故事,墨菲第一個原則就是要站穩自己的立場,這是一部成功個人傳記影片的關鍵。
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墨菲自己一定要明白,從編寫劇本到籌備拍攝再到後期制作,他首先是一個導演,然後才是其他。
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中立,導演也不例外,但要做到最起碼的相對中立,否則肆意在個人傳記影片裏面歌頌或者貶低一個人,隻會讓整部影片成爲笑柄,同時也連累影片的主人公變成笑柄。
像曾經他看過的一些傳記類型的電影或者電視劇,歌頌一個人總是描述的偉光正,似乎沒有任何缺陷,怎麽看都不像是人,這種片子隻會讓人看得想吐;反過來,如果貶低一個人,絕對會把他打下十八層地獄,然後再狠狠的壓上無數座大山,以顯得這個人一無是處,反而虛假的叫人覺得這是誣陷。
這兩種方式無疑是最爲低級的拍攝人物傳記電影的方法,墨菲很清楚,隻要犯了任何一種,這部影片基本也就完蛋了。
所以,整個故事就是以合适的電影手法,将疊戈-羅斯這個人物從普通人到大毒枭轉化的過程,展現在觀衆的眼前,至于怎麽評價這個人物,那是觀衆的事。
不過,這并不意味着他要冷酷無情的對待這個角色,反而要在編寫的過程中充滿感情。
創作者有真情實感嗎?創作者有把自己代入到人物的内心嗎?創作者愛自己的角色嗎?創作者有在這一過程中投入感情嗎?這個問題若不想好,十之八九會寫偏,會犯那兩個緻命錯誤,把角色不當人看。
其實,深入編寫的過程,就是和角色培養另一種類型的感情,一點點揭開角色的生活,并一點點展示角色的心理曆程。
墨菲從無到有,一步一步塑造角色的世界觀和思考方式,同時也描繪到他内心的障礙所在:一方面覺得他受到侵犯和不公正的對待後自暴自棄,甚至生活到難以爲繼;另一方面是能頑強的活下去,卻要爲此付出相當的代價。
這種逐步深入的認知過程也應體現在劇作裏,讓觀衆和編劇一樣,對角色好奇、疑惑、理解,最後産生共鳴。
一個成功的編劇,當把角色塑造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感覺他就在自己面前,知道角色會怎麽做,怎麽說。對編劇而言,角色就是真實存在的,不管有原型與否,創作的不是一個虛拟人物,而是真真正正生活中的你我他。
除此之外,像羅斯這樣的原型人物,其經曆遠比一般人想象的還有豐富,所以人物的故事要在他的經曆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這樣的劇本細節生動并富有感染力,根本就不是編劇憑空想象能夠比拟的。
這不是商業科幻電影,而是人物傳記片,如果一個編劇在寫作的時候,把“寶”全押在了自己的才華上,風險會極高,這種題材真正出色的編劇,都是現實本身。
因爲前期獲得了大量一手資料,有了明确的立場和主題後,到七月底的時候,墨菲的劇本已經基本完成了初稿,并且把早就制定好的項目計劃書,連同初稿一起交給了卡拉-費斯,由她提交給二十世紀福克斯進行審核。
類似這種典型的小衆電影,墨菲當然不可能再拿商業制作裏面的片酬,整個項目的投資總額也隻有兩千五百萬美元,對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是典型的小項目。
不過,影片的目标很明确,既然是個人傳記影片,還探讨心路轉變曆程,自然要到頒獎季裏面闖一闖。
二十世紀福克斯會用程序内最快的時間對項目進行審核,墨菲也通知了自己的團隊,随時準備來洛杉矶集合,他自己則繼續完善劇本。
對于一部個人傳記影片來說,完成初稿劇本之後,最重要的完善工作,就是繼續對主角的塑造。
像是這種電影,主角的性格和世界觀需要鮮明,充滿存在感,讓觀衆可以清晰的感知其立場,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在特定情境下,觀衆能預判該人物的選擇,如果墨菲設定一個情境,譬如重金誘惑或者威脅之類的,觀衆看到後卻不知道他的人物會如何選擇,那就說明角色的世界觀還不夠鮮明。
其中最普通也最适合的塑造方式,是把角色扔到選擇面前。
不止是電影角色,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面臨兩難的選擇,最終的決定,反應了性格和思路,觀衆會喜歡電影主角,往往是因爲角色會做出他們能夠理解、自己卻做不到的選擇。
所以,讓人物面臨兩難抉擇,是塑造人物的最好方法之一。
再就是細節了,其中包括羅斯的外貌,這是墨菲在劇本中特意注明的,無論選擇的演員是誰,都要看起來相當的強悍。
這樣既符合羅斯現實中的情況,也是一個大毒枭似乎該有的樣貌。
試問,如果是一個皮膚吹彈可破的小白臉主角出現在這種電影中,觀衆會相信嗎?
所有的這些完成後,墨菲又對羅斯童年的戲份再次進行雕琢,心理學上,喜歡把人們的性格和心結歸因到童年;而編劇也喜歡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結歸因到“前史”。
這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邏輯,曾經的某事造就了現在的世界觀,以至于有了如此這般的動作和選擇。
一般來說,劇本中的細節都不是意外或者即興發揮,而是精心設計過的。
在墨菲基本對劇本滿意之後,二十世紀福克斯也傳來了好消息,這個項目順利立項,二十世紀福克斯負責投資和發行。
與此同時,小羅伯特-唐尼和其餘的斯坦頓黨徒也找到了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