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長江口比數百年後更爲寬闊,南北之間寬度高達90多公裏,後世位于江口北岸的啓東縣如今大部分還泡在水裏,幾百年後長80公裏寬18公裏的崇明島,如今隻是互不相連的四座島嶼,由東向西依次爲南沙島、長沙島、三沙島和崇明後島。
位于中段的長沙島和三沙島面積最小,一南一北距離最近,目前除最小的三沙島荒無人煙之外,其餘三島均有水師千戶所和百戶所的軍戶定居。
劃歸寶山衛的狼山千戶所,位于南通州東南12公裏,距離茫茫大江中的崇明後島30公裏,距離江口南岸的寶山衛城70公裏。
狼山西面和南面全是滔滔江水,沿岸和崇明諸島一樣被郁郁蔥蔥的蘆葦所覆蓋,原本的狼山衛早在百年前一場大洪水中灰飛煙滅,至今沒有恢複過來,隻剩下高度約在110米的狼山依舊聳立江畔。
朱道臨至今沒去過狼山,也不急于重建狼山衛城,聽說那片地方山清水秀,景色獨到,已被一群和尚和尼姑占據,狼山和周邊幾座矮崗周圍建起了頗具規模的寺廟。
對此朱道臨心裏非常不爽,已打定主意完成寶山港和軍營的建設之後,再派遣千餘新兵前往極具戰略位置的狼山駐紮,建設軍營修築炮台,到時再慢慢和侵占衛所土地的當地豪強與和尚們算賬。
時至正午,吳淞千戶所、駐紮崇明後島的崇明千戶所、駐紮長沙島的百戶所崇明中所、駐紮南沙島的百戶所崇明前所共529名小旗以上軍官齊聚寶山衛城。
這其中,年紀最大的是崇明千戶所千戶袁緻中,今年已62歲,他帶來的三個兒子分别是39歲的長子、副千戶袁伯轸,35歲的二兒子百戶袁仲轸和28歲的小兒子百戶袁季轸。
袁家是崇明諸島最有實力的傳統軍戶。經過幾代人苦心鑽營,如今已是擁有5,000多畝土地和6個漁港的地方豪強。
整個袁氏家族的總人數超過300人,擁有大小漁船260餘艘,但擁有的大小戰船僅爲22艘。其中排水量在80噸以上的單桅帆槳戰船2兩艘,排水量在50噸左右的帆槳快船7艘,其餘全是長度10米以下的劃槳小艇。
整個崇明千戶所名義上擁有官兵1,250人,實際上人數僅爲420人左右,其中170人是小旗以上的世襲軍戶。超過此次會議人數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吳淞千戶所和崇明中所、崇明前所的軍官遜色得多,他們各自成群而聚,分别坐在院子右邊和後側整齊擺放的35張餐桌周圍,而院子右邊20張餐桌,已經被袁家父子帶來的170餘大小軍官占據,隻剩下最前方15張餐桌還空着。
“指揮使朱将軍到”
随着值星官一聲高喊,院子裏所有人都站起來,仰首望向裏側低矮的正堂大門,誰知道朱道臨在史青陽等20餘名将校的簇擁下從前門進來。頓時讓竊竊私語仰首觀望的數百人尴尬不已,紛紛彎腰抱拳向朱道臨緻禮。
朱道臨邊走邊抱拳回禮,來到左前方靠近中央位置的大桌旁,和氣地向袁家父子四人回個禮,說出幾句令全場愕然的客氣話:
“有勞袁老前輩和諸位奔波了,本官上任時短,奉魏國公軍令整頓衛所軍務,不得不倉促召集前輩和各所同仁前來一聚,未能前往崇明後島拜訪前輩,還請前輩多多包涵!”
滿臉皺紋的袁緻中一愣過後。立刻垂下腦袋抱拳回禮,仍然硬朗的腰杆彎得更低了:“将軍言重了、言重了!愧煞老朽啊!”
朱道臨微微笑道:“前輩無需客氣,這幾位英武不凡的壯士,想必就是威名遠播的袁氏三英吧?”
“不敢當将軍如此贊譽。卑職是崇明千戶所副千戶袁伯轸,向将軍問安了!”身材高挑雙目深沉的袁伯轸恭敬深禮,報上名号。
身材壯實皮膚黝黑的老二袁仲轸在老夫的嚴厲注視下,頗不情願地彎下腰抱拳行禮:“卑職袁仲轸,崇明千戶所百戶。”
身材高挑的小兒子袁季轸和他老爹非常像,四方臉膛。麥色皮膚,挺直的鼻子,細長的雙眼精光閃爍,不用他老爹暗示便彎腰抱拳,向朱道臨深施一禮:“卑職袁季轸見過将軍,還請将軍多多關照!”
父子四人四種表現,令朱道臨感慨之餘心生警惕,他親切地上前一步托起袁季轸的手臂,說聲來日方長相互關照,便走到正前方單獨設立的大方桌後方,轉身掃視全場年齡懸殊神色各異的529名軍官,伸出雙手示意大家坐下:
“諸位辛苦了,都坐下說話吧!老史,吩咐你的弟兄們也坐下,站着沒辦法說話。”
滿場軍官心懷忐忑地先後坐下,緊張望着正前方仍舊筆直站立的朱道臨。
一陣座椅響動過後,全場鴉雀無聲。
朱道臨知道自己的處事風格和在金陵的所作所爲已經傳到這些人耳朵裏,此刻見到這些各懷心事各霸一方的大明傳統衛所軍人,不由想起之前史青陽反複請求自己慎重處理的一番苦心。
朱道臨略作權衡,迅速改變既定策略,客氣地大聲說道:“諸位,自崇祯二年以來,我們寶山衛各所弟兄再也沒有獲得過朝廷的足額軍費,拖欠三五個月不說,發到手裏的軍饷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自崇祯四年元月開始,情況更加糟糕,除了小旗以上的軍官還能每月領到一半軍饷之外,所有士卒已經分文沒有了,所以怪不得大批士卒跑到各地世家門閥那裏當護衛,當船工……”
“我們寶山衛三個千戶所和三個百戶所,如今能剩下1,720名左右的士卒已經相當不錯了,盡管其中包括上半年重新補充的寶山千戶所1,250名官兵。”
“再說戰船,咱們衛所更是少得可憐,500料以上戰船僅剩3艘,而且是用了十年以上的舊船,但是我要說,造成這個慘淡局面的責任不在諸位,責任在兵部,責任在朝廷!”
全場軍官短暫的驚愕之後,出現了稀稀拉拉的贊同聲音,很快引來大多數人的附和,不少軍官高聲贊同朱道臨的話,說朱将軍說到點子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