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道臨輪番巡視三座倉庫裏的每一堆貨物,決定暫緩調出1,040噸銅料,把這批重要物資存入自家前院兩排寬闊的西廂房,作爲明年鑄造銀元和建造戰艦的保障物資。
至于印刷工坊倉庫裏不斷領用後剩下的660噸銅料,朱道臨決定一分爲二,其中50噸h90黃銅和100噸紫銅交由大總管趙訓庭運到造船工坊倉庫儲存,省得他三天兩頭找自己審批領用,剩下510噸紫銅全部運到博孚總号,用以抵扣自己因大規模建設而借貸的巨額資金。
隻要這510噸紫銅鑄成銅元投放市場,必将大大緩解整個江南地區流通緊縮的困境,刺激大江南北工商業迅速發展,對步步蠶食市場竭力争取民意的朱道臨而言,無疑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上策。
夜雨逐漸變大,距離天亮尚有四個多小時,心事重重的朱道臨幹脆打開個落地大花瓶的包裝箱,把五色粉彩圖案的大花瓶抱出來貼牆放好,撿起寬大規整的泡沫闆鋪在地上,脫掉鞋子盤腿坐在泡沫闆上靜靜思索。
虎山莊園各大工坊、城内紫竹園的紡織工坊和制鞋工坊,如今已成爲朱道臨的工業之本,經過數月的不斷調整,不斷改進和完善,再加上一次次不計成本的資金投入,各大作坊均已理清脈絡,逐漸走上正軌,開始進入迅猛發展的時期。
最令朱道臨得意的不是各大工坊逐漸較少虧損走向盈利,而是幾經波折終于在45天前正式組建的“工業研究院”,這個在大明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業研究機構。擁有冶煉、鑄造、機械、造船、紡織、化工等領域共220餘名技術人才,其中半數以上是能寫會算的資深從業者,另一半則是各行業公認的著名匠師。
這群被朱道臨的誠意和尊重所打動、全家老小住進帶花園的兩層樓房、每月獲得相當于普通工匠平均薪水10倍月薪的業内佼佼者,煥發出來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非常驚人。他們嚴格遵守與朱道臨共同制定的管理規則和保密條令,在共同讨論形成的文字決議上簽字畫押,然後以自由組合的方式成立了八個研究小組,針對各大工坊的實際情況,羅列出35個亟待解決的技術攻關項目。夜以繼日的展開研究、設計、實驗和仿制。
印刷工坊如今用于金屬活字印刷的四種特殊油墨,冶煉鍛造中的完整技術記錄和可重複可控制的淬火退火工藝,淘汰老式紡紗機的珍妮紡織機和新式寬幅織布機,就是工業研究院最先取得的四個成果,現已成爲虎山莊園工業制造領域的盈利支柱。
隻是珍尼紡紗機這個名字一開始就被某人命名的“紫陽紡紗機”代替,沒有人知道珍妮是什麽玩意兒。
鐵器工坊下屬的木工分廠憑借新式紡織機器的生産名聲大噪,研究院“紡織研究組”14名成員更是名利雙收,不但與成功研制四種油墨的“化工研究組”和推廣鍛造新工藝的“冶金研究組”同仁一樣,獲得技術級别的晉升資格,每人還獲得朱道臨親自頒發的50兩銀子的獎金。
以目前良好的發展勢頭看。“造船研究組”恐怕要成爲下一個出成績的優秀集體,一旦兩艘300噸級改良型戰船以及首次使用的橫桁式快速升降船帆順利完成爲期一個月的試航,“造船研究組”的37人不但獲得與前面幾個獲獎小組一樣的技術晉升資格,還将共同分享高達5,000兩銀子的“創新獎”獎金,成爲整個虎山莊園所有人贊揚和羨慕的對象。
朱道臨的一系列新政策,爲整個虎山莊園帶來嶄新氣象,獲得所有工匠、學徒和他們家人的衷心擁戴,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多勞多得等新思想新詞彙,全都成了虎山莊園的流行詞并迅速向外擴散,研究院各個小組更是争先恐後廢寝忘食地全心投入。“化工研究組”的玻璃制造工藝和火柴生産工藝進展神速,成功在望,“機械研究組”仿制的水力碾米機和砂輪機已經進行半個月的試驗與改良,近期内很可能成功定型投入批量制造。
以上這些都是令朱道臨開心驕傲的新氣象。雖然距離整個基礎工業體系的建立還差得很遠,但是已經走出最爲艱難的第一步,擁有了超過任何勢力的最大本錢。
相比之下,朱道臨原本最有信心的軍隊建設反而成了最令他頭疼的難題,并非他沒有一系列合理的發展計劃和物質保證,也不是沒有足夠的合格兵員。而是嚴重缺乏擁有較高素質并掌握軍事訓練方法的中低級軍官。
歸根結底,大明帝國的軍事基礎太過薄弱,造成這一嚴重後果的原因,無疑就是兩百多年來重文輕武的國策所導緻。
在朱道臨看來,工業和軍隊如同人的兩條腿,少了哪條都不行,無論哪條腿出現問題,都會拖累另一條腿,如今最讓他擔憂的工業這條腿慢慢成長起來了,而他最有信心的軍隊反而落在後面,怎麽能不讓他着急?
因此,此刻朱道臨想得最多的,還是如何解決建軍過程中面臨的重重困難,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合理的資源調配來解決問題,相比之下軍裝軍鞋什麽的,反而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未完待續。)